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5 3年 4月 2 5日 ,英国《自然》杂志发表有两位年轻科学家的论文———《核酸的分子结构———脱氧核糖核酸的一个结构模型》。论文很短 (不足一页 ) ,但内容极其重要。署名者一位是美国的詹姆斯·沃森 ,一位是英国的弗朗西斯·克里克。这个发现开创了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的新时代。在 2 0世纪 ,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是人类科学研究活动中最为重要的里程碑之一。 1 962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授予沃森和克里克 ,分享此荣誉的还有英国物理学家莫里斯·维尔金斯。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吸引了一大批化学家、物理学家投身于对DNA或与DNA…  相似文献   

2.
冯永康 《科学》2003,55(2):39-42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最重要的3个大的发现,就是相对论、量子力学和DNA双螺旋结构,这是20世纪自然科学最伟大的发现,都是在物质条件不是太好的情况下产生的。 今年是DNA双螺旋结构发现50周年,这个是20世纪生物学最重要的发现,这个发现阐明了生物遗传基因密码的构成,开辟了分子生物学的新学科领域,为人类从分  相似文献   

4.
1953年4月25日,英国《自然》杂志同时发表了沃森和克里克、弗兰克林、维尔金斯的3篇实验报告,这3篇报告是人类首次对遗传基因DNA的揭示。也正是由此,生命科学才得以飞速的发展。让我们回顾一下DNA的发现吧。 为什么种瓜得瓜? 为什么“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为什么“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是多少年来人类  相似文献   

5.
傅继梁 《科学》2003,55(4):62-64
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遗传学也许是发展最快、变化最烈的一门自然科学学科.1900年孟德尔(G.Mendel)揭示的生物遗传规律被重新发现,2000年人类基因组全序列工作草图宣告完成,这一头一尾两件大事充分展现了100年来遗传学的重大发展,而连接首尾的关节点,则是1953年沃森(J.D.Watson)和克里克(F.H.C.Crick)共同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6.
冯永康 《科学》2003,55(2):39-42
在20世纪乃至整个生命科学发展史上,没有什么工作比沃森(J.D.Watson)和克里克(F.H.C.Crick)于1953年提出的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更具有决定意义.然而,人们对DNA分子的清楚认识,却经过了近百年艰难曲折的研究历程.  相似文献   

7.
饶新华 《世界科学》2004,(9):47-48,46
为缅怀弗朗西斯·克里克这位生物学巨擘 ,本刊特刊发《纽约时报》科学版今年4月份的一篇文章 ,该文披露了克里克去世前的十多年在脑科学方面的探索及其取得的成就——编者  相似文献   

8.
●为了纪念DNA(脱氧核糖核酸)双螺旋结构论文发表60周年,国际著名期刊《基因组生物学》召开了一系列网络研讨会,包括在与DNA结构发现的科学家对话的同时,邀请了许多著名遗传学家讲述其后取得的一些重要科学进展。1953年4月25日,《自然》杂志发表了三篇描述DNA结构的论文:一篇是剑桥大学的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  相似文献   

9.
王晓义  白欣 《自然杂志》2010,32(3):184-186
作为一个固体物理学家,结型晶体管的发明人,195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的肖克莱,还曾与菲斯克一起在核物理的前沿做出过重大贡献--发现了可控链式核反应的机理,并设计出了"菲斯克肖克莱反应堆".在肖克莱诞辰100周年之际,特撰文纪念他对核物理的鲜为人知的贡献,同时也澄清"肖克莱关于战争成本的研究直接影响了美国对日本投掷原子弹的决策"的一些传说,还历史以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0.
刘伯宁 《自然杂志》2010,32(6):360-364
   十年前,“人类基因组计划”这一耗资30亿美元、耗时十余年的伟大科学工程完成之际,人们以为得到了揭开自身生命奥秘的天书,生命科学也划时代地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十年间,一方面,人类基因组的后续工作陆续展开,生命科学持续蓬勃发展的态势;另一方面,基因药物却迟迟不能问世,基因产业逐渐沦为泡沫经济。2010年恰逢人类基因组草图完成10周年,回顾十年间生命科学取得的伟大成就,分析生命科学当下面临的挑战,或许更能理清后基因组时代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脉络与走势。  相似文献   

11.
刘钝 《科学》2004,56(5):24-26
“科学”、“技术”和“现代化”如今已成为生活中出现频率颇高的词汇。中国人企图通过科学技术实现富国强兵的梦想始于一个半世纪前的晚清。然而.一场海战彻底埋葬了这一由少数上层官僚发起的“自强运动”(亦称“洋务运动”)。作家钱钢10年前写过一篇报告文学,标题就叫《海葬》。今日回过头来看那段令人心碎的  相似文献   

12.
心理科学的“DNA”:镜像神经元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丁峻  张静  陈巍 《自然杂志》2008,30(4):205-210
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标志着生命科学黄金时代的到来。50多年后,另一项被誉为可与DNA相媲美的神经科学新发现——镜像神经元,正逐渐成为心理学、神经科学、认知科学等学科的研究热点。镜像神经元是存在于灵长类动物及人类大脑中的一种特殊神经元,它们在个体执行动作和观察相同动作被其他个体执行时均产生放电。  相似文献   

13.
潘友星 《科学》2006,58(1):5-6
2005年11月17-18日,本刊在上海举行中国科学社和《科学》杂志九十周年的纪念活动。纪念活动共有三项内容。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现通常被认为是需要高度创造性和长期不懈努力的工作,然而在最近20年里,一些人工智能科学家致力于一项似乎是“异想天开”的事业,他们使计算机模拟人解决难题的思维过程,并且大胆探索用计算机进行科学发现,他们的工作已经初见成效,BACON,这一模拟科学史上重要科学发现的过程的计算机程序,当被给予开普勒、伽利略、波义耳等科学家在历史上做出他们重要发现的真实原始数据时,它也能做出同样的发现!  相似文献   

15.
李冠成  王秉坤  范喆  王莉 《自然杂志》2003,25(4):233-236
介绍了可能对多界面无损超声检测技术发展有借鉴作用的国内外一般无损超声检测技术的发展动态;论述了多界面无损超声检测的理论和技术动态及发展趋势和与之相关的配套技术发展动态;指出了多界面无损超声检测的各种理论和技术的优、缺点;阐明了多界面无损超声检测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和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6.
钢结构住宅体系是我国十五期间建筑业的推广重点,文中介绍了目前钢结构住宅体系的发展现状,对比各种结构体系的优缺点、适用条件及存在的缺陷,分析了钢结构住宅体系今后的研发重点,并对钢结构住宅产业化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林凤生 《自然杂志》2010,32(4):246-248
1610年5月的一天,来华传教已28年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也许感到自己的大限将至,当有人问他将留给世人什么时,他回答:"一扇‘功德之门',但不无艰苦磨难."几天后他就溘然长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