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对四川省近几年来的统计数据进行标准差、变异系数等计算,结果显示四川省内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及发展速度不平衡的问题日趋明显,其总体差异有逐年扩大趋势.以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定量分析方法探讨了四川省区域经济差异性和区域类型划分,并提出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从经济规模、经济效益、经济结构、生活质量和经济潜力5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了计量模型,对河北省11个地级市的经济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区域经济差异十分显著,并将11个地区分为3个层次。之后找到影响区域经济差异的主要因素——区位、经济基础、行政及资源,最后提出了一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陈国生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3)
建立了湖南省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根据最新统计资料,首次对湖南省29个城市进行了统一的综合评价,并依据综合评价划分4个经济发展梯度区,分区结果对认识湖南城市的区域差异的空间特点和了解每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方法与实践中有广泛的认识价值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李红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8(3):63-65,104
引用山东省近年来的统计资料,通过对标准差、变异系数、离差、比率等参数的计算,分析了山东省区域差异的总体特征和空间特征,探讨了形成现状特征的内在机制,提出了协调区域经济差异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主成分分析,建立综合指标体系对城市化综合水平进行测度,以江西省为研究对象,对11个地级市的城市化水平进行综合排名并划分为综合城市化水平较高、中等、较低和很低四个城市等级。并对加快江西省城市发展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区域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关系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承载力之间的协调度模型,在空间层面上分析了山东省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对山东省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经济发展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静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7(1):70-73,77
定量地描述山东省内部各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程度,分析山东省区域差异的成因机制,提出缩小区域差异的措施及对策.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山东省90年代经济增长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区域差异的变动及规律,准确地提示了山东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二十几年,福建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本文通过对福建各区域经济增长速度,经济总体水平的分析,运用总体水平指数K以及区域RHL比值法,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得出区域之间特别是闽东南地区与闽西北之间的差异日益扩大的结论,并分析区域差异产生的原因,提出一些相关的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二十几年 ,福建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本文通过对福建各区域经济增长速度 ,经济总体水平的分析 ,运用总体水平指数 K以及区域 RHL比值法 ,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 ,得出区域之间特别是闽东南地区与闽西北之间的差异日益扩大的结论 ,并分析区域差异产生的原因 ,提出一些相关的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的二阶段嵌套锡尔系数分解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锡尔系数对1978~2004年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水平进行定量测度,在此基础上,从三大地带、地市、县域三级结构的地域行政单元,运用锡尔系数一阶和二阶段嵌套分解方法对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进行定量测度并比较,发现东中西三地带中部地带内差异最大,地带间差异位居其次,东西地带形成两个趋同俱乐部;地市内差异两极分化明显. 相似文献
12.
基于量图分析法的河北区域经济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基于量图分析法,选取人均GDP、三产比重、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等指标,将河北省11个地级市分为先进、中等、落后3种类型,以分析省内的区域经济差异.之后找到影响区域差异主要因素——区位、经济基础、行政及资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缩小经济差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在实现区域联合发展之前,必须对其内部差异进行充分研究.采用定量的方法,通过计算人均GDP、居民消费水平的威廉森系数、加权变异系数,对武汉城市圈近10年来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时序分析,研究其内部的差异程度和变化过程;用经济区位商分析其内部经济格局的动态变化.发现近10年来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经历了差异拉大——缩小——再拉大的过程,现处于总体差异继续扩大,两极化分异更趋明显的阶段. 相似文献
14.
区域系统是由经济、社会、环境三个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区域系统的协调性与综合水平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区域发展水平.选择区域子系统的评价指标并确定各指标的评价标准,根据集对分析的思想,对山东省91个县域的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性与综合水平进行了评价.研究结论可为山东省不同县域采取相应策略促进区域系统协调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以湖南省13个地(州)市为研究对象,选取6个医疗卫生指标,通过因子分析来研究湖南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经济适应性,以及各地(州)市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水平及其差异.结果表明,湖南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具一定的正相关性,且各地(州)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不均衡.建议通过加大医疗卫生水平落后地区的医疗卫生经费投入,以及加快西部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来缩小各地(州)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水平的差距. 相似文献
16.
从全国层面分析了中部地区在全国协调发展中的特点,探讨了中部地区协调发展面临的南北发展不协调、经济集聚和人口集聚不匹配、特殊类型地区不发达、协调发展机制不完善等“四不”问题。针对“四不”问题,结合协调发展的特征,从构建区域协调发展空间格局、深化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户籍制度改革、健全特殊类型地区发展政策体系、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等4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选取了中国大陆31个省市区的横截面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对31个省市区的R&D活动区域差异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标明,地区生产总值、地区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数量、高等学校数、高等学校普通本专科学生在校人数、地区教育经费、外商投资的企业数、外商投资总额、地区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长途电话交换机容量、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等指标对R&D产出的影响显著,而劳动力成本对R&D产出的影响有限,气候条件对R&D产出的影响尚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影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诸因素之间的灰色关联分析表明,导致东、中、西农村经济发展差距的根本原因在于非农产业(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的差异。得出非农产业已经是、将来更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的结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