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沂 《科技信息》2011,(27):I0220-I0220
中英双语标识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并不鲜见。医院作为一个公共场所,也越来越多地使用到双语标识。然而,由于医疗卫生行业的专业性与特殊性,以及标识语言的独特文体,现实生活中某些双语标识存在一些翻译上的语用错误和不规范的现象。即使是大家比较熟悉的的手术室的英文翻译也是多种多样的。最近,笔者在某三级甲等综合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家的发展,旅游景区的游客除了国内游客以外,还有国外的游客,为了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要求在旅游景区中设置双语标识,为游客提供便利性的标识服务。然而目前一些旅游景区在双语标识方面存在问题,不能保证双语标识的合理性与可靠性,严重影响整体服务工作效果,不能满足当前的实际服务需求。因此,在旅游景区双语标识方面应树立正确观念,及时发现双语标识方面存在的问题,采用合理的措施解决问题,为其后续发展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文化翻译中的归化法和异化法在实际翻译中有一个适宜度的问题。适度归化可使译文流畅易懂,引起读者共鸣。适度异化可以拓宽双语之间的共性,消除双语之间在某些具体的表达方式方面的差距,使译文读者增加对原语国文化的理解。过度的归化或异化对译文的理解及促进文化交流会带来一定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4.
汉英双语公示语作为提示性社会标识,给外国朋友在中国的生活提供了诸多方便,然而在这些公示语的英文翻译中,各类错误屡见不鲜,降低了其应有的应用功能。江苏常州地区一些公示语翻译同样存在交际信息失真等错误,解决这些问题在于采取翻译策略、提高译者素质和加强部门管理。  相似文献   

5.
专业翻译与原文至上的文学翻译截然不同,是注重翻译过程操控,以满足目标语读者信息需求为导向的翻译。本文描述的是专业翻译中对目标语读者信息需求的预测过程。  相似文献   

6.
翻译能力是翻译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是当前国内外译学研究者普遍关注的研究内容。西班牙PACTE研究小组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翻译能力的构建模式,包括双语能力、语言外能力、翻译知识能力、工具能力、策略能力以及生理心理要素。翻译能力是一种复杂的综合能力,并不仅仅等同于双语转换能力,还包括很多子能力。本文在PACTE翻译能力模式的基础上,针对当前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的教学尝试提出新的翻译能力模式,强调认知能力、双语能力以及翻译专业能力。  相似文献   

7.
分析翻译课程中多模态学习者双语语料库的构建问题。将计算机辅助翻译(CAT)技术纳入翻译教学,利用CAT平台,构建包含文本、视频等多种模态的新型学习者双语语料库,并以雪人翻译软件为例,探讨多模态学习者双语语料库构建的选材、语料加工、检索等问题以及具体构建步骤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提出基于双语合成语义的翻译相似度模型, 通过在翻译过程中引入双语语义相似度特征提高翻译性能。首先利用分布式方法分别在源端和目标端获取短语的单语合成语义向量, 然后利用神经网络将它们映射到同一语义空间, 获得双语合成语义向量。在该语义空间, 计算源语言短语和对应的目标语言短语之间基于合成语义向量的翻译相似度, 将其作为一个新特征加入解码器。在汉英翻译NIST06和NIST08测试数据集上, 相较于基准系统, 基于双语合成语义的翻译相似度模型获得0.56和0.42 BLEU值的显著性提高。  相似文献   

9.
王红 《科技咨询导报》2014,(26):211-211
城市中的英文标识语越来越多,它们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也在中外交流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某些标识语的英语翻译状况却不容乐观。该文搜集了秦皇岛市公共场所的英语及双语标识,从汉英翻译及文化语境的角度分析了某些歧义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规范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纳-汉双语语料库构建及双语语料对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存在着部分纳西语-汉语双语互译文本,利用这些双语互译文本构建大规模的双语语料库,是双语互译文本的深层加工及其双语词典编纂、跨语言信息检索面临的关键问题.提出了一个大规模纳-汉双语语料库的构建方案,包括其总体规划标准制定、实施方案和流程细节.通过组织构建纳-汉双语语料库,实现双语语料库在统计的机器翻译系统中的应用,并实现纳-汉之间的双语对照翻译系统,较好地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可读性,进而推动少数民族语言信息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浅谈南昌市公共标识语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揭示了目前南昌市公共标识翻译的混乱状况,根据国家的有关法规,运用交际翻译原理,并参照欧美国家城市公共标识标准,提出了笔者对南昌市部分公共标识翻译的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12.
黄从玲 《科技信息》2011,(3):I0199-I0199
因英汉双语在结构及习惯表达上的差异性,在英汉翻译中运用视角转换的方法,可使译文通顺流畅,符合译语读者的语言习惯。本文主要分析正反转换,形象转换和虚实转换,说明视角转换的翻译方法对于增强译文的可读性有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达旨”是严复翻译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原作、译作及读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三个方面对其内涵进行解析。指出“达旨”式翻译法是以原作为信息源泉,为满足特定条件下特殊读者的需求,采用删、增、改、按等手段,成功实现中西文化不同价值体系间转换的翻译方法。它蕴含了多种现代翻译思想,是构建现代中国翻译理论的宝贵资源.同时对当今的翻译实践还有一定的指导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4.
马彩琴  谢菊兰 《甘肃科技纵横》2006,35(6):215-215,188
针对英汉语言中的中西文化与风俗习惯差异,本文对比分析了英汉动物词语的国俗语义的相似性、差异性及其民族性,并探究了其文化根源及文化内涵.这一问题的研究帮助读者了解英汉文化差异,对实现跨文化交际、语言教学、英汉双语翻译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目前关于翻译认知过程研究的主要手段和成果的回顾,认为对双语翻译过程中译者认知、生理机制的研究有待于在吸收现代认知科学、神经科学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深化。分析计算主义应用于翻译认知过程研究的逻辑前提后,在理论层面上论证了将作为当代认知科学主流思想的计算主义引入双语翻译认知过程中的可行性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旅游景点是展示中国旅游形象、宣传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在旅游宣传资料的翻译实践中,译者应在“功能对等”翻译理论的基础上,依据目的语读者的表达习惯,灵活、恰当地运用增译法、加注法、句式重构法、增删调整法和反译法五种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进行翻译,使译文既忠实于原文又能满足目的语读者的需求,从而增加外国游客良好的旅游体验,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张婷婷 《南昌高专学报》2010,25(6):41-42,60
误译是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种现象,误译有无意误译和有意误译之分。无意误译主要归因于译者的双语能力,以及对双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等的掌握情况,它不涉及译者的主观故意或翻译的目的。有意误译是译者出于某种翻译目的,在翻译过程中为传达原文的形式、内容、风格等方面而表现出来的故意不忠实于原文的翻译行为。本文以德国功能翻译学派的翻译目的论为理论基础来探讨有意误译,旨在目的论的视角下探讨有意误译存在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8.
李青 《科技信息》2011,(2):151-152
本文分析了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理论,指出他的这一翻译策略是对英美霸权传统的挑战。同时他的异化翻译理论在翻译实践和读者的需求上有自身的局限性,但在文化交流和语言发展上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童瑶  谭丽萍 《科技信息》2013,(16):174-174
本文以博物馆简介翻译为例,从翻译目的论角度论述了旅游文本翻译的基本目的应该是满足目的语读者的交际需求,而在实现其基本目的的过程中,还需结合中西文化背景差异,并灵活运用增译法、减译法、合译法、分译法等翻译技巧才能实现译文的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20.
从外宣翻译的界定入手,对外宣翻译的目的、读者、信息传递及外宣翻译的非文学性特点进行分析。外宣翻译要求其翻译的方法应以交际翻译为主,应以读者为导向,在翻译时要区分目标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