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熵及耗散结构理论与图书馆开放式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熵概念及耗散结构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图书馆各项工作从有序到无序,指出图书馆需要开放式创新;利用耗散结构理论说明了图书馆发展可以从无序到有序,提出了图书馆如何进行开放式创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国家创新体系国际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资源全球化配置与重组,跨国公司R&D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一个有效盍的国家创新体系能够支持企业的国际竞争中获胜。国家创新体系成为企业获取创新资源的有效组织形式。为使国家创新体系良好动作,形成耗散结构是其理想状态。国家创新体系的开放性、远离平衡态和系统内各要素的非线性作用,表明国家创新体系具备形成耗散结构的基本条件。在国家创新体系形成耗散结构的过程中,需要管理好表征系统有序的熵,减少熵产生和通过R&D国际化引进负熵流可以使国家创新体系向更加有序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4.
对耗散结构理论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秋蓉 《重庆师范学院学报》1995,12(2):20-23,39
传统的物理、化学与生物学之间关于进化与退化的认识,发生过尖锐的矛盾。而普利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则解决了这一矛盾。本文着重从自然科学与哲学的辩证角度,探讨耗散结构所蕴藏的思想意义,具有普遍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社会经历了由稳定走向变革,由封闭走向开放、由落后走向文明的过程。青年作为目睹和体验改革开放带给现实世界巨大变化的先锋群体,他们的价值观状况能清晰反映个体以及他们所代表的多个群体的内心嬗变,其价值观变迁为我们考察社会变迁提供了逻辑线索。运用耗散结构理论来考察改革开放以来青年价值观变迁的原因,并对其走向进行预测,是一种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融为一体的全新思路,为深入研究青年价值观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6.
耗散结构理论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范少华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4):12-14
本文对耗散结构理论的产生、内容,形成及应用条件等问题进行浅析,以便人们更好地认识、掌握和应用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7.
8.
郭万恒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5(4):311-313
在探索认识中,方法就是工具,是主观方面的某个手段,主观方面通过这个手段与客体发生关系.在科学认识中,方法起着重要作用.普利高津运用联系与转化、模糊与精确、复杂与简单等方法建立了耗散结构理论,研究发掘这些方法,对当今科学研究和处理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11.
从城乡一体化概念出发,以浙江省嘉兴市为例。探讨了基于城乡一体化视角的市域空间结构规划.在分析嘉兴市城乡空间特征及城乡空问一体化规划的必要性基础上。提出了市域城乡空间一体化结构方案。即形成由主城-副城-新城-卫星镇-乡镇社区-乡村社区组成的城乡网络结构,并对支撑该结构的城乡交通网络作了进一步设想. 相似文献
12.
13.
加强党的建设,要遵循科学方法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必须以遵循规律为前提,以实际问题为中心,将科学理论、科学制度和科学方法三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以新媒体为载体,以学习型组织理论为基础,运用心理学和现代管理学的方法来推进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刘姥姥作为《红楼梦》中的一个小人物,性格十分鲜明,虽然只出现过三次,但是她的语言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社会语用学中顺应原则的角度,我们通过对刘姥姥的会话进行穷尽性的分析发现,刘姥姥特别顺应空间语境和人文语境,能根据说话当前的语境来调整自己的话语,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取得较好的交际效果。这体现了刘姥姥高超的会话技巧,也把她塑造成了一个善于言辞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5.
杨彦丽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9,(1):122-125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经济已经成为社会活动中避无可避的话题,尤其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际间经济往来的增加以及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移动通讯设备等渠道的参与,来自于不同区域、生发于不同语言的经济类新闻更是牵动着世界各国民众的神经,而为了实现更多受众对于不同语言背景新闻的认知,需要借助翻译行为完成信息的传播。文章以目的论为基础,对经济类新闻的翻译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得出了一些结论,以期这些结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指导经济类新闻翻译的实践。 相似文献
16.
李玉琪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1995,21(2):95-98
从数学的概念,数学的判断和推理、数学的思维方法等方面,阐述了数学动态性思维的意义;分析了数学动态思维的变动性,能动性和创新性;进而,就思维材料、操作系统和思维结果,讨论了动态性思维在数学解题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武术文化具有有机整体运思、直觉运思、意象运思、历史运思等结构或特征,有机整体运思特征使武术追求内外一贯、物我交融、天人合一;直觉运思特征令武术的传承强调意会性或不可言说性;意象运思特征则体现于“以形喻势”、“重意不重形”;历史运思特征促使武术生生不息、代代传承,但同时又阻碍着武术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运用能量方法及局部解延拓方法,解决了粘性弹性力学、流体力学中一类非线性拟双曲型方程初值问题经典解的整体存在唯一性,并获得了解的衰减渐近性。 相似文献
19.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5,(5)
本文主要对解构主义翻译观的主要思想,即延异、作者死了,译者诞生、原文与译文的共生互补关系以及译文多元流动的评价标准等,从原文与译文、作者与译者以及译文的评价标准三方面进行浅析,认为解构主义翻译观尽管有其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其过分强调差异性,否认原文文本的终极意义;过多强调译者的翻译主体性和创造性,否认作者的权威性和独创性;同时提出译文的多元评价标准,否认忠实的翻译准则等,在一定程度上,必将导致翻译的不可译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