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的全面创新,而且要求实现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转化,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就体现了对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全面创新,赋予了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民族特色,也使传统文化体现出了时代特色和实践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康有为对西方文明的判断和对传统理想的阐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西方文明对中国进行强势冲击的背景下,康有为以进化论的历史观对西方资本主义进行判断,从人类文明发展趋势上重新阐释传统大同理想,把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从歌颂过去转化为面向未来,并使之成为中国人接受社会主义的文化资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制度选择打下了基础。从传统理想创新的角度认识中国人接受社会主义的文化前提,对于认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源泉。文章梳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建立和发展过程,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指出中国梦的提出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内涵,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分析了中国梦提出的背景及其重大意义;探讨了中国梦实现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4.
一个社会的发展、选择什么道路,文化影响是极其深远的。中国走适合自己特点和时代要求的发展道路,选择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绝不是偶然的,是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逻辑必然。中华民族天下为公的崇公文化传统思想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原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相一致,马克思主义设计的共产主义社会理想与中国传统的大同社会理想自然契合,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根植于中华文化而坚如磐石不可动摇。由此,进一步坚定人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5.
6.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以人为本”具有明确的涵义,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发展的根本动力,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二者的统一构成以人为本的完整内容。以人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文章论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和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率领全党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精心思考,不断探索,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命题,并论述了中国特色在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的表现。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于毛,成于邓”。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基本正确的探索期、正误交织的曲折期和严重错误的失败期,思想框架几乎涉及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部内容。其探索有成绩也有失误,但作为起点和正反经验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有重大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民主社会主义是在指导思想、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政党领导权、所有制结构等方面与科学社会主义有根本区别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尽管在具体政策和措施表象上与民主社会主义极其相似,甚至学习和借鉴了民主社会主义的部分文明成果,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与民主社会主义有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0.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表现在理论与实践二个方面,一是继承了列宁、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方法.把握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问题进行科学探索,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二是直接继承了列宁、毛泽东开辟出的现实主义发展道路。现实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发展最终将融汇到经典社会主义中,以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11.
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重大意义已经成为中国人民的共识.问题在于,理想自身包含意愿、情感、信仰等非理性的因素,因而,理想总是与浪漫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建构中,非理性因素同样无法回避.但是,由于中国已有的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浪漫主义曾经一枝独秀,并导致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受挫,它也因此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建构中的一个旁观者.本文试图说明,完全离开浪漫主义的视野,理想就会干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建构,必须借助浪漫主义的滋养.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就这一体系的发展而言,既实现了社会主义范式转变,又实现了传统文化从历史向现实的范式转变和现代化理论从外源向内源的范式转变。只有从三维范式转变的高度,才能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3.
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的概念,它至少包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理论、制度、理想等多个方面,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同层次的内涵和和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目前,社会上流传的一些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甚嚣尘上,企图割裂和否定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以此为切入口,系统梳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论述,并深入挖掘二者之间的内在统一性,进而得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5.
开放性是科学社会主义本身所具有的属性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历了五十多年的发展越发具有生机和活力,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开放理论体系.深入地研究这一开放理论的特征与成因,不仅有利于更好的促进中国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而且能够为世界其它社会主义国家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内含多重向度的复杂有机整体,需要对之进行多重向度的透视。社会形态、实践形态、理论形态、理想价值形态、旗帜形态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形态,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完整图景,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体结构特质。  相似文献   

17.
从自主、自新和世界多样化等发展视角可以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世界借鉴意义,即:任何一个国家必须独立自主地探索有本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勇于创新,大胆实践;世界是多元化的世界,要尊重发展模式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18.
历史地考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西藏;现实地论证,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西藏。西藏在20世纪中叶,实现了从封建农奴制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跨越,开启了步入现代文明的大门。西藏各族人民选择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走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基础。西藏各族人民选择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经济社会进入了现代化的快速发展轨道。改革开放以来,西藏各族人民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努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成就空前,社会事业繁荣,经济社会巨变,人民生活幸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