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吴婕 《科技咨询导报》2009,(17):225-225,227
美和丑这对范畴似乎形影不离,它们相互排斥却又相互依存,甚至相互转化。文章从二者这种有趣的辨证统一关系为出发点,近而阐述一个在艺术与设计领域广泛存在的问题——现实丑到艺术美的转化。文中通过分析各类艺术形式中的作品,来为读者解析这一奇妙的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2.
自由和必然之间是辩证的统一关系。它们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作用:人追求自由,但又受到必然性的制约和限制;自由是属人的东西,是人的价值范畴,离开人类实践是无所谓自由的;自由是主体性具备和实现的突出标志。自由和必然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二者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本文认为,自由就是在实践中对必然的认识、把握、利用和改造,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从多个角度研究消极修辞 ,1-2片概说消极修辞及关于消极修辞争论的缘起 ,3 -4片借用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来讨论消极修辞、积极修辞、语法和逻辑的关系 ,5片讨论了消极修辞的适用范畴 ,最后一片提出对“消极修辞”重新命名的必要。  相似文献   

4.
修辞转化是修辞主体在对各相关因素充分进行综合认知的基础上,受到某种修辞目的的驱动,以认知语境为重要条件,以得体性为最高原则,采用适宜可控的方法与手段,而在修辞表达或修辞理解的过程中建构和解构修辞话语的零度与偏离同义形式,以最大限度地实现修辞预期而实施的修辞行为。这种修辞行为具有认知性、普遍性、建构性、解构性和修辞性等主要的属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王希杰修辞学论集》汇集了作者学术活动 40年来在修辞学上的重要论述。从修辞的定义、对象等问题到具体的修辞格研究 ,从词汇、句法与修辞到汉语、汉文化与修辞的关系 ,从对科学方法及方法论原则的见解与运用到对世纪末中国修辞学的理论思考 ,作者都有较为详尽且对人极富启迪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与知识、能力是相互联结、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 ,研究德与才之间的辩证统一性 ,把握二者相互转化的条件和规律 ,不但有助于增强和提高学生接受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更重要的是启迪和激励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并根据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有利条件 ,寻找学生实现德才相互转化和进行自我教育的有效载体 ,提高德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7.
<正> 句群是不是语法单位,目前语法学界尚有不同看法。句群强调的是用语前后连贯的问题,从语用角度看,可归入修辞的范畴。但掌握句群知识对理解语言、运用语言有帮助,亦可归入语法的范畴。不管将其归入修辞的范畴还是归入语法的范畴,句群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都有必要清楚地认识它,本文试对什么是句群、句群与段落的关系、句群与多重复句的区别三个问题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太极拳是一种用中国古代的“阴阳”、“太极”理论来解释拳理并命名的传统拳术。“阴阳”是古代哲学理论的代名词,即今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中的“矛盾”二字。它可用来解答一切事物存在、转化、消亡之理。矛盾对立统一规律表明:矛盾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对立,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9.
修辞艺术,主张将"现实美"转化为"艺术美",在美学上,涉及"实(原型)"与"虚(变型)"、"同形(异质)同构"、"配称(匀称)"与"统一"等内容。以此为范围加以探讨,凸显出修辞"转化"之重要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以毒攻毒在中医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可以说是治疗理论史上的一朵奇葩。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这种理论也渐渐得到其他国家医学专家的认可。以毒攻毒实质上运用了事物相互克制、相互转化的思想。不过,我们还能跳出医学治疗范畴,在其他领域推广使用"以毒攻毒"法。  相似文献   

11.
词的转类是指在不改变该词词形的基础上,把某一词的功能直接转换使用为另一词的功能.这一语法现象扩大了意义层面和表达层面之间的弹性空间,增添了语言在词汇和语法层面的构建功能,为句式修辞扩大了使用空间,是非常活跃的语法修辞手段,有很强的语用意义和修辞功能.同时,这一现象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对对外汉语教学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汉语姓名修辞主要包括在文学作品中将姓名作为一种文学表现手段和在现实生活中增强姓名的称名功能。姓名修辞着力点是从多角度综合各方面要素,为人物起一个合适的好名字。为达到修辞目的,可以从语音学、语汇学、语法学、语义学、文字学、文化学等角度开掘修辞要素。这些修辞要素包括音高、音色、节奏、结构、附加义、汉字形体、文化内涵等。  相似文献   

13.
《中国日报》英语社论作为我国政府极其重要的具有政论性质的传播媒介,主体上具备政论的特点,但为了达到新颖别致和耐人寻味的表达效果,常采用各种修辞手段。选取《中国日报》中的20篇英语社论为对象进行分析,发现其中比较常用的修辞手段有:比喻、拟人、委婉语、移就、仿拟、借代、引用、头韵、呼告。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段对于增强《中国日报》英语社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有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Gene conversion between duplicated genetic elements in yeast   总被引:96,自引:0,他引:96  
J A Jackson  G R Fink 《Nature》1981,292(5821):306-311
The mitotic recombination behaviour of a duplication of the his4 region on chromosome III in the yeast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was studied. The major recombination event between the duplicated segments is gene conversion unassociated with reciprocal recombination. The rad52-1 mutation preferentially decreases mitotic gene conversion.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mitotic gene conversion may occur by a different pathway from that occurring in meiosis. This mitotic gene conversion may be important in yeast mating type interconversion and the maintenance of sequence homogeneity in families of repeated eukaryotic genes.  相似文献   

15.
以大量例句列举了《红楼梦》中所使用的各种修辞手段及其英文译文,展示了英汉修辞手段的异同。  相似文献   

16.
当前有很多人把英语修辞与英语修辞手法混为一谈. 通过一些实例对英语修辞的含义、手段、意义进行阐述,从而为英语作品赏析和英文写作提供一点帮助.  相似文献   

17.
就商标语言的"修辞幻象"问题进行探讨,划分出商标语言制造的"修辞幻象"类型,并对商标语言制造"修辞幻象"的原因和辞格手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修辞问句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段,从言语行为理论来看,它也是一种行事行为,可表达多种间接言语行为。在探讨英语修辞问句的语用功能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翻译方法,即如何在译文中再现英语修辞问句的言外之力,以实现语用等值。  相似文献   

19.
H L Klein 《Nature》1984,310(5980):748-753
The association of reciprocal exchange with intrachromosomal gene conversion has been examined using an inverted repeat at the HIS3 locus of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Intrachromosomal gene conversions between the duplicated inverted sequences are frequent. In contrast to gene conversion events between homologous chromosomes, intrachromosomal gene conversion is not associated with reciprocal exchange in flanking sequences. This observation has important consequences for the role of gene conversion in the maintenance of multigene families.  相似文献   

20.
对联是我同一种传统的文学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妙趣横生,雅俗共赏,具有极其浓郁的民族特色。一直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对联之所以具有如此蓬勃的生命力是有其多方面原因的。其中,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也是拓展对联的审美空间。增强其审美情趣的有效手段。可以说,如果离开了修辞,对联的联趣将大为减色,本文对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在对联中的巧妙运用及其审美效应试作例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