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伟 《特区科技》2011,(4):11-13
我是创富志的老读者了,长期从事中国古典文化的研究。我看到现在许多年轻人非常熟悉西方的十二星座的含义,但对中国文化中的天干地支、阴阳五行所知甚少。究其原因,是因为古典文化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讲,有些晦涩难懂,因而忽视了其所蕴藏的巨大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在思想意识多元化、行为习惯多样化的今天,许多年轻人尤其是当代大学生对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缺乏正确认识,忽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盲目崇尚西方文化,导致人生观、价值观的失衡,本文从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潜在影响方面谈起,力求促进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再认识,从而更好地继承并发扬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显示了当代大学生喜欢过西方节日,却对西方节日一知半解:他们乐于过西方节日,认为这是属于年轻人的节日,这是存在一定的原因的:西方节日会对当代大学生带来一定的影响,我们在对大学生过西方节日现象持积极态度的同时,应该更多地关注如何在大学生中保护好中国传统文化,使之在世界文化融合中更具自身魅力。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已经越来越深地影响我们的生活,而我国年轻人对于西方节日,尤其是圣诞节的狂欢也印证了这一现象。不同文化的交流和碰撞既是全球化趋势不可避免的结果,也可能进而影响到全球化中不同文化交融的走访。从西方重要节日圣诞节在中国日益流行的现象出发,分析中国背景中西方节日文化传播的必然性,阐释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文化如何融入全球且又能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5.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中西文化界明确意识到西方现代文明的危机。在此语境下,章士钊以"新旧调和论"为基础,在《评新文化运动》一文中,围绕"文化"、"新旧"、"文化运动"等概念,分析了新文化运动的"病态群理",在中国现代文化应该如何发展问题上,与"新文化运动"形成对话交流,其中隐含了现代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潜能和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   

6.
杨琴  王李俊 《科技资讯》2010,(35):248-248
中国和西方文化是两种相互独立,自成系统的文化体系。这与两个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所处的截然不同的两种自然环境和语言环境有着必然的联系。本文就对自然和语言两种环境对中西方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进行讨论,从而对中西方文化差异进行深层次分析,努力打破隔阂,为创建"地球村"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中国在近现代的历史上,一直在探讨走向进步和民族复兴的道路。首先是学西方的船坚炮利,再试图学其制度文明,然后引进科学与民主的思想观念。但这一切似乎还未能遂其所愿,因此,先贤们又把眼光盯到了国民性改造上。实际上,不仅中国人自己研究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国民性,此前,当西方人发现东方后,也在不断地研究中国文化与中国人的国民性,形成了很多成果。《十八世纪西方中国国民性思想研究》是陈丛兰在中国人民大学博士论文基础上经过修改完善而形成的。本书将十九世纪前西方关于中国国民性的论述分为三个阶段:思想发轫时期的旅行家时代,思想演进时期的传教士时代和思想深化时期的思想家时代,梳理了西方思想家关于"国民性"的内涵,回溯了十三至十九世纪间的西方中国国民性思想的研究成果,以伦理学的视角,重点阐述分析了启蒙思想家关于中国国民性的价值取向、理想人格与群体人格特征等内容,拓展了伦理学研究视角和领域,在经史合一、伦理文化分析等研究方法上也有所探索。  相似文献   

8.
李红 《科技资讯》2012,(18):242-242
中国的悲剧意识有其独有的丰富内涵,而没有必要以西方意义上的悲剧意识为标准,这不过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两种不同的文化心理定势而已。中国悲剧意识中并不缺少西方美学范畴的悲剧意识,只是表现有所不同罢了,而"礼"正是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由于"礼"的强大",礼"的阻碍,最终使中国悲剧意识消解了。  相似文献   

9.
山,是中国大陆型地理环境的典型地貌特征;海,则是西方海洋型地理环境的典型地貌特征。"大陆型地理环境"文化图式与"海洋型地理环境"文化图式决定了"山""海"中西文化内涵的重叠与差异。这些重叠与差异导致了语言表达上的差异和多元化。了解"山""海"中西文化内涵的异同,有助于我们在文化背景下更好地理解与"山""海"有关习语的中西文化内涵,对于跨文化比较并确定适宜的翻译策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不同的文化中有许多各自特有的词和形象,"龙"和dragon即是一例。中国"龙"常被翻译成英文的"dragon",然而中国的"龙"和英文的"dragon"是很不相同的。从中西方龙的起源、形象特征、龙的文化内涵三个方面分析中英文中"龙"的差异,可知中国"龙"不能等同于"dragon"。作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中外文化意象词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11.
西方文论的中国化是文论"他国化"规律的重要表现形式。在中国文化严重西化甚至"失语"的危机时刻,如何利用"他国化"的规律,实现西方文论中国化是中国当代文化、当代文论的重要任务。借鉴王国维、钱钟书等前辈以中融西、激发文论新质的宝贵经验,当下西方文论中国化的基本路径可以概括为:清晰地认识中西文论的异质性;根据需要将西方文论与中国当下的文学实践相结合;文化过滤和创造性误读;以我为主对西方文论加以创造性地吸收。  相似文献   

12.
王静 《科技信息》2010,(16):I0153-I0153
在中国面向世界开放的今天,中西方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西方的一些节日慢慢的被一些国人特别是年轻人接受,中华民族世代流传下来的传统节日文化传统,面临着很大的冲击。  相似文献   

13.
张继芸 《科技信息》2011,(21):171-171
数字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数字符号或数学概念,数字更是一种文化动态。通过对数字"三"的中西方语言文化对比分析,加深对数字文化和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近代西方文化、"五四"反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文化、现代文化几个文化阶段的分析,透视出文化变迁对中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影响,体现了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作为客观存在的事物,在中西方文化中,颜色词在其表义上几乎是一致的。然而,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时期都会使人们对颜色词的认知产生变化,于是,人们便赋予了颜色词各种或同于或异于表义的联想意义。而这些联想意义恰恰是人们有效进行跨文化交际的障碍。"Black Friday"两种截然不同的意思就说明了社会文化对颜色词联想意义的影响。而汉语中的"黑"同样也深受社会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东西方价值文明的冲突,现代性话语下后现代主义的"幽灵般在场",使全球文化运行呈现断裂性场景转变。重新缝补被撕毁的民族文化,重新审视多元文明下的文化霸权,重新"结构"起全球公民文化或大众文化。不管是续说后现代还是"重写现代性",都必须把对文化安全的考察放置于"帝国"的宏大叙事中,着眼于帝国所操控的细小角落里,而不是淹没在虚无主义文化需求的泡沫之中。  相似文献   

17.
洪秀全在特殊历史条件下把基督教教义、仪式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小农意识以及民间宗教交糅融合。洪秀全的宗教思想从形式上看是试图以西方基督文化来代替中国传统文化,但事实上并未突破传统文化的影响,并与中国传统文化及西方文化都产生了背离。其宗教思想虽然对近代社会产生一定的冲击,但也是导致太平天国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西方文化霸权的操作基础、西方文化霸权的实质,以及西方文化霸权的有限性,认为文化权的重塑是非西方主权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迫切问题,特别指出中国文化权的重塑是促进中国文化在这个时代发展及繁荣的适时选择。讨论了中国文化权的重塑的问题:第一,要客观评价中国文化;第二,要构建中国当代文化权形态;第三,要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权的未来。面对全球化对民族文化权的挑战,我们要立足现实,要增强主动融入其中的信心,在融入的过程中发展自我、影响世界、发挥民族文化的优势,使中国文化在发展中绽放魅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世界文明古国之一,15世纪的明代中叶以前,中国的科技都远远领先于同时期的世界其他各国,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影响巨大。16世纪开始,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相继通过工业革命发展了科技,而中国的科技却从此时开始停滞不前,开始了远远落后于西方的历史。笔者不赞同认为中国传统文化阻碍中国近代科技的观点,并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含义、特点及精神实质及其价值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兴起于20世纪的80年代,一直都受到西方的各种文化学说的影响.本文将从中国女性主义批评的由来开始讲述,而后从弗洛伊德的精神理论进行分析,再运用西方解构主义的理论等三个方面来论证.本文论述了中国的女性主义文学中批评理论的文化渊源,同时也指出了中国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在借鉴学习了西方的各种文化学说的基础之上产生的,但是我们还应在此基础之上继续探索出属于中国所特有的女性主义文学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