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用活化法测量了(n,2n)核反应截面,并利用HFTT程序对该反应截面进行了评价,作出了核反应激发函数曲线图,分析了核反应截面随中于能量的变化关系。对比结果显示,激发函数曲线与文献中的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2.
用活化法测量了 (n ,2n)核反应截面 ,并利用HFTT程序对该反应截面进行了评价 ,作出了核反应激发函数曲线图 ,分析了核反应截面随中子能量的变化关系。对比结果显示 ,激发函数曲线与文献中的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3.
物理超重元素合成是核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为了能够有效的进行核反应实验合成超重核,准确计算出重核熔合反应的俘获截面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使用半经验耦合道模型和2步模型的方法计算重核的俘获截面,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可以发现2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均与实验值相吻合。由于2步模型计算重核反应俘获截面需要根据已知实验值调节参数,目前只能计算48Ca与50 Ti为入射粒子的核反应,不能计算更重的粒子作为入射粒子的核反应。而半经验耦合道模型方法则没有入射粒子的限制,具有普适性,可以计算任何弹靶组合的核反应俘获截面,并将其计算结果应用于2步模型的后续计算中。可用半经验耦合道模型方法对以52 Cr和58 Fe为入射粒子的核反应的俘获截面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一个可计算复变量Srence 函数的Fortran 程序.该程序克服了西欧核子中心(CERN)程序库中相应程序只能计算实变量情形且仅给出其函数值实部的缺点.结果表明这个程序比CERN 库中的程序有很大改进.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广泛应用的核反应统计理论模型计算程序中从来没有考虑到非稳定核5He的发射, 这些程序是用来解释实验数据和评价核数据的有用工具. 然而, 对从轻核到重核所计算的5He发射阈能结果可以看出, 在大多数情况下, 入射中子形成的复合核发射5He比发射3He要容易. 由于5He是非稳定核, 它自发分裂为一个中子和一个α粒子, 因此, 在5He的发射过程中总是伴随中子的产生. 建立了5He发射后两体崩裂过程中产生的中子和α粒子的双微分截面计算公式表示. 因为5He发射存在比较强的核反冲效应, 为满足核工程需要, 核反应能量平衡被严格考虑. 提出了对于统计理论模型计算程序在该方面的改进建议. 另外, 期待同时测量5He发射中产生的中子和α粒子的关联测量实验的实现, 以证实5He发射机制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对290 A MeV ~(12)C诱发乳胶重靶核反应靶核蒸发碎片及靶核反冲质子在发射角空间及方位角空间的两粒子、三粒子短程关联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290 A MeV ~(12)C诱发乳胶重靶核反应靶核蒸发碎片和靶核反冲质子在发射角空间及方位角空间发射过程中存在两粒子短程关联,在实验误差范围内不存在明显的三粒子短程关联.  相似文献   

7.
利用标度阶乘矩法对290 A MeV~(12)C诱发乳胶重靶核反应靶核蒸发碎片在二维相空间发射过程中的非统计涨落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290 A MeV~(12)C诱发乳胶重靶核反应靶核蒸发碎片在二维相空间发射过程中不存在非统计涨落.  相似文献   

8.
法国国家大加速器(GANIL)的4π-INDRA探测器使人们能够了解在35-95MeV/u的能区的近对称的轻和中重核反应中,融合反应(或形成一个主要的单源)的截面是很小的.而是在所有的碰撞参数,反应机制主要是耗散的二体碰撞并伴随中快度粒子的发射.我们决定了再构后的准弹核的激发能,它们可以达到24MeV/u.准弹核的显示温度可以通过几组同位素比和动能谱的斜率得到.不同的“量温器”给出了不同的温度,但它们均随激发能的升高而稳定增加.实验数据可以通过假定核的初始温度随激发能的稳定上升来解释,但并不存在核的一级液气相变的证据.  相似文献   

9.
高能质子核反应截面的Monte Carlo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高能质子核反应的核内级联模型,采用Monte Carlo方法对高能质子入射靶核的核反应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碰撞进入靶核内的质子初始位置由随机抽样得到,而初始的能量和动量通过守恒定律计算得出;靶核内的核子数密度采用均匀分布近似;被碰核子的初始动量从Fermi分布中随机抽样得到,被碰核子的初始运动方向从各向同性分布中抽样;核子-核子碰撞动力学采用相对论下的两体碰撞近似。编程计算了高能质子核反应截面、次级粒子能谱等数据,并与相关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0.
对对称逻辑函数的零级核计算问题进行了讨论,并给出了一个计算对称逻辑函数零级核的定理,该定理表明,对称逻辑函数的对称逻辑变量之和恰好构成了该逻辑函数的一个零级核。实际应用显示,应用该定理计算对称逻辑函数的零级核,在计算时间和存储容量上都优于传统的核理论。  相似文献   

11.
对14MeV中子的(n,~3He)反应截面的系统学特性作了研究,并得列了反应截面随不对称参数(N—Z)/A的增加而缓慢下降的趋势.在对实验数据分析、评价和拟合的基础上给出了一套经验参数.利用导出的系统学经验公式计算了一些核素的(n,~3He)反应截面,与实验结果比较符合较好.最后讨论了(n,~3He)反应的机制.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中等和重质量核的14MeV(n,t)反应截面的系统学特性.在考虑奇偶效应的基础上给出了反应截面的系统学公式和经验参数,利用这套参数计算了一些核素的反应截面,结果与测量值符合较好.并讨论了可能的反应机制和Q值效应.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中等和重质量核14MeV(n,p)反应截面的系统学特性.在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给出了系统学经验公式,并计算了一批核素的反应截面,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4.
超重元素的研究是目前核物理和核化学领域的前沿课题之一,随着实验设备的不断完善和各种理论模型的不断发展,人们在合成超重核的研究上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Fe作为弹核探讨形成超重核的黏连截面,主要采用两步模型来研究超重核的形成过程。主要核反应过程具体分为2步:第1步是指弹靶的黏连阶段,第2步是指弹靶形成复合核阶段。这2个阶段的动力学过程都可以用带随机力的朗之万方程来描述,并且这2个阶段是各自独立的,即可以分别来讨论这2个阶段。主要讨论黏连阶段,根据给出的58Fe+248Cm与58Fe+208Pb激发能与黏连截面的实验值,重新拟合出以Fe作为弹核与锕系中系列核形成超重核的黏连截面的最佳C与ΔB值,及C与ΔB值对拟合出的E*-σ曲线的影响、角动量和激发能等因素对黏连截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计算和分析0.01~20MeV的能量范围内n 127 129 135 I反应截面。方法 首先应用微观光学势参数自动调节程序得到一组中子光学势参数,在此基础上对能量在0.01~20MeV的中子入射n 127 129 135 I的反应截面进行理论计算和分析,并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计算与分析基于光学模型、核反应多步过程的半经典理论、激子模型、扭曲波恩近似等核反应理论模型。结果 反应道截面的计算结果与JENDL-3库的计算结果曲线形状及实验数据均符合得很好。结论 理论模型是成功的,并能成为核安全设计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开发了应用输运理论方法的两套程序系统:蒙特卡罗-燃耗程序系统和输运-燃耗程序系统。针对蒙特卡罗程序不能计算燃料的同位素成分变化,提出将它和燃耗计算程序耦合以完成燃耗计算。燃耗程序所使用的单群截面由蒙特卡罗程序计算。将用于常规反应堆的计算方法和策略推广到输运-燃耗程序系统,这使得计算步序大大简化,并改进了精度。对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的基准题进行了校核计算,其结果和其他国家的计算结果符合良好,这表明所提出的计算方法与程序系统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7.
以现有p+60Ni核反应的实验数据为基础,利用自行研制的大型程序MEND从理论上系统地计算了200MeV能区内p+60Ni核反应的反应截面、弹性散射角分布、能谱和6种轻粒子(n、p、α、d、t、3He)出射的双微分截面.与实验数据及ENDF/B6评价库比较发现,文章理论计算的结果与实验数据基本一致;与ENDF/B6相比,文章增加了3He的计算,将能区上推到了200 MeV,结果更接近实验敷据、更全面.  相似文献   

18.
组件计算是堆物理计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用WIMS-SN系统计算含可燃毒物组件时,出现比较大的误差,不适宜低温供热堆含可燃毒物组件的计算.文中分析其计算过程,改进了该程序系统,使它可应用于含可燃毒物燃料组件计算.研究发现用WIMS棒束模型计算钆棒栅元归并截面时,使用的能谱是无钆燃料区的能谱,因此会带来较大误差.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在输运计算中必采用多群多区模型.通过与TPFAP程序校算,二者差别较小,说明该程序系统可以应用于低温供热堆的物理设计.  相似文献   

19.
利用现有GSI-FRS实验测量的300、500、750、1000和1500 MeV/u 56Fe+p散裂反应产物的结果,分析了正电子放射核在散裂反应中产额随入射能量的变化关系.对正电子放射核的半衰期按照时间量级分类统计表明,半衰期在分钟以上的正电子放射核的总截面的总截面随系统能量在50~70mb之间,所有产生的正电子放射核的截面随反应系统能量变化较小,保持在103mb附近.对一些正电子放射核的截面分析表明它们随入射能量指数变化.这对于当前质子和重离子治疗中利用正电子放射核进行实时正电子监测成像研究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