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崔衍炜  杨景红  胡宁波 《科技信息》2013,(3):393-393,375
为了提高供电电源的功率因数、提高供电电压质量、减少无功损耗,根据无缝厂综合水泵站电源系统所需的补偿容量,在谐波分析的基础上作出补偿方案、自行计算补偿电容器和电抗器的相关参数并作出选型、制造无功补偿装置,投入使用后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随着变配电网络的不断扩展,电网容量持续增加,用户时电网无功电源的要求与日俱增。本文时农村电网无功补偿从作用与方式以及无功补偿量的确定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徐国庆 《科技信息》2011,(36):I0167-I0168
本文在分析了分布式电源并网发展趋势后,对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无功优化控制策略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尤其探讨配电网无功优化的综合目标控制函数。最后研究了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SVC无功优化控制策略所带来的补偿效果,结果表明,在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系统中加入SVC无功补偿装置后,配电网系统网损大大降低,全网电压得到有效提高,所采取的SVC无功优化控制策略能够确保配电网稳定经济的调度运行。  相似文献   

4.
浅析电网系统无功补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改珍 《山西科技》2008,(2):154-156
根据无功功率的平衡原理,依据无功补偿的原则,文章介绍了无功补偿电源及其平衡,并重点介绍了电容补偿.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电力系统配电变压器智能无功补偿装置,该装置可以依据系统无功需求的变化,靠变压器内部分接开关对无功补偿装置提供可变电源,实现无功补偿的智能化调整。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农村电网无功补偿电源布点的实用方法及投切方式。无功容量的配置原则是:“全面规划,合理补偿,分级安装,就地平衡”。既要满足全规划区域总的无功电源平衡,又要满足分区、分线路的无功平衡,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电压和电能损耗。并应集中补偿与分散补偿相结合,以分散补偿为主。降损与调压相结合,以降损为主。供电部门补偿与用户补偿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吕秋萍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30):8034-8037
在合理电网规划和电源规划的同时,进行无功规划是维持电网电压稳定和保证电能质量的不可缺少工作。根据"十二.五"云南电网规划,使用BPA软件对云南电网"十二.五"进行分层分区无功平衡分析。利用灵敏度分析找出无功补偿敏感点,从动态仿真角度研究了无功补偿类型。从优化角度论证了无功配置能够满足电网无功优化运行。提出的无功优化配置,对云南电网"十二.五"无功规划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简称DG)渗透率的不断提高,研究DG参与下的配电侧无功补偿,对维持电压稳定具有现实意义.提出分布式电源参与下的配电侧无功补偿纳什议价模型,对无功补偿带来的额外效益进行合理分配.以IEEE33节点系统为算例,对所提模型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激励DG参与无功补偿,在提升分布式电源运营商和配电网运营商效益的同时,能提高电能质量.  相似文献   

9.
为确保电源电压的稳定,并延长电气设备的使用寿命,无功补偿优化与应用变得尤为重要.该文就10 kV配电网采用无功补偿的必要性展开探讨,并分析无功补偿的优化方式,以寻求到10 kV配电网无功补偿的最佳方式,提高10 kV配电网运行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0.
《华东科技》2005,(3):30-31
项目介绍:专利技术简介:为了实现无功的连续补偿,该项拄术采取了与传统方法不同方法在固定电容的补偿支路上串鹾可变电压源,可变电压源是与电源电压同位相、同频率的工弦交流电源,其电压大小可在0-电源电压之间变化,当可变电压源电压变化时实际补偿的电流或补偿的无功均可连续变化,以此来实现无功的连续补偿。除了增加一可变电压源外,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特高压电流互感器现场检定难题,研究特高压气体绝缘组合电器(GIS)电流互感器自动化检定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智能工频电源、大容量升流器、无功补偿装置、标准电流互感器等关键部件。智能工频电源具有功率电子电源与电工电源串联输出、回路参数计算、无功补偿控制和误差检定等功能。采用一次绕组串并联的方法,设计了大容量升流器。采用原边和副边并联补偿电容器的方式,设计了多组合无功补偿装置。通过了省级计量测试机构测试和国家电网公司重点特高压工程电流互感器现场检定试验。结果表明,该检定系统能够实现特高压GIS电流互感器一次回路参数精确测量、升流器原副边混合无功补偿装置带电自动投切、误差自动检定,有效保证了7 200 A大电流检定点和15 A小电流检定点的精确快速定位,减小了对现场电源和升流器的容量需求。  相似文献   

12.
有源配电网的无功补偿对于提高系统的电压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出了基于一阶灵敏度的无功补偿改进方案.根据网损/无功灵敏度法确定出初始无功补偿节点集,综合考虑网损/无功灵敏度法、补偿容量、节点分布情况以及电压幅值确定出无功补偿节点.通过分布式电源与储能装置的协调运行实现有源配电网的无功补偿,达到提高电压幅值、稳定电压水平的效果.最后在改进的IEEE33节点系统上进行计算分析,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吴思远 《科技资讯》2011,(32):110-110
电力系统的无功补偿是提高系统运行电压,减小网损,提高系统稳定水平的有效手段。电力系统无功功率补偿是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电力系统无功电源的合理配置和对无功负荷的最佳补偿,不仅可以维持电压水平和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而且可以降低有功网损和无功同损,使电力系统能够安全经济运行。本文通过对无功补偿进行了总结,积累海南电网运行的特点,对无功补偿的问题进行的一些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串并联补偿式UPS电源控制策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分析了串并联补偿式UPS电源的控制策略和指令信号检测方式.通过研究谐波和无功功率检测技术,以三相电路瞬时无功功率理论为基础实现了对谐波和无功电流的实时补偿.在电源电压不是额定值且含有谐波电压、负载有谐波电流和无功电流的情况下,电源输入电流被控制为正弦波、功率因数为1,负载电压被控制为额定值正弦波.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首先从无功功率带来的危害说明无功补偿的必要性,从节约能源的角度说明无功补偿的重要性;然后以国内外的事实为依据论述了无功补偿的发展历史和发展现状,指出动态无功补偿是无功补偿技术的发展趋势,而ASVC又是动态无功补偿的发展趋势;最后又对ASVC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在电力系统中,电气设备大多为感性负载,增加了电力系统的无功吸收。我们一般采用的提高电路功率因数的方法为并联电容器。其原理即是利用电容与电感中的无功功率的互补性,减少电源与负载交换的无功功率。随着无功补偿技术的成熟,越来越多的耗电大户采用无功补偿装置来合理利用系统能量。  相似文献   

17.
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网损组合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网络重构与无功补偿是配电网减小网络损耗、提高电压质量的主要手段,但二者皆受负荷时序性的影响,且随着波动性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其影响更大。针对含有出力波动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考虑分布式电源出力以及用电负荷的随机性,基于分布式电源出力以及负荷的短期预测数据,以网络损耗最小为目标函数,给出未来24 h的最优网络重构与无功补偿方案,且以两日不同优化方案的目标函数差值作为方案是否执行的判定指标。提出了一种网络重构与无功补偿相统一的编码方法,利用和声算法进行求解。通过IEEE 33节点为算例的仿真,结果表明该优化方法能够明显降低网损并改善电压质量,证明了本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随着分布式电源的不断发展,配电网中负荷也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传统的配电网的无功调控策略和算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配电网无功补偿的需求,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磷虾群算法的主动配电网动态无功优化策略。首先将无功优化过程分为日前调控与日内动态补偿两部分,日前考虑离散型无功补偿设备的无功补偿能力,日内充分考虑风光出力及其他连续调节设备对系统进行补偿,构建基于主动配电网的日前-日内多时间尺度动态无功优化模型。其次提出一种基于余弦控制因子和柯西因子的改进磷虾群算法对该模型进行求解。最后通过修正的IEEE33节点系统的实验,验证了该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保证主动配电网平稳运行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文章研究了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络无功优化问题,基于无功裕度值探讨了无功补偿装置的接入位置,建立了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络多目标无功优化模型;运用自适应混沌粒子群算法(ACPSO)进行求解,在初始化计算过程中引入混沌系统,增加粒子种群的多样性,在迭代过程中引入惯性权重线性递减法和变学习因子法,以得到更精确的全局最优解;通过含分布式电源的IEEE 33节点系统的计算,验证了所提模型和算法的正确性。研究表明对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络进行无功优化能够达到降低成本、网损和提高电能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徐铭  刘韶春 《甘肃科技》2011,27(16):52-54
针对电力系统中日益出现的动态无功不足而导致的电压稳定性问题,在现有的可控串联补偿装置(TCSC)的稳态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带有TCSC的分布式电源(风电)电力网络无功补偿量的计算机算法,通过算例分析证明了该结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