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尿素为沉淀剂,采用均相沉淀法制备了Tm3+、Eu3+共掺杂的Y2O3荧光粉.X射线衍射仪表明样品为体心立方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到亚微米级球形颗粒.测得了样品的温度依赖性发射光谱,发现Eu3+表现出正常的热猝灭趋势,而Tm3+有缓慢的热增强现象.随着温度变化,Tm3+和Eu3+的荧光强度比(FIR)呈现线性上升趋势,可用于温度的表征.样品的最大相对灵敏度(Sr)为0.423%K-1(303 K).温度循环测试表明,Tm3+和Eu3+的FIR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适用于温度传感领域.  相似文献   

2.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Eu~(3+)、Tb~(3+)、Tm~(3+)单掺,Eu~(3+)、Tb~(3+)共掺,Eu~(3+)、Tb~(3+)、Tm~(3+)三掺的Gd_2(WO_4)_3纳米发光材料,并且研究了其发光性质.结果表明:所制的样品为Gd_2(WO_4)_3的底心单斜结构,Tb~(3+)的摩尔分数为:5%时,Gd2(WO4)3:5%Tb~(3+)的发光最强,此外还发现了Eu~(3+)与Tb~(3+)之间的能量传递现象.在Eu~(3+)、Tb~(3+)、Tm~(3+)三掺杂体系中在353nm光激发下色坐标更为接近白光的标准色坐标值,能够合成比较理想的白光.  相似文献   

3.
制备了高发射率的的稀土多金属氧酸盐BPOM:Eu及ZnPOM:Eu的荧光体,用红外吸收谱及X-射线粉末衍射谱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样品具有Keggin结构.发射光谱结果表明Eu在两类样品中均有肉眼可见的在红光区的强发射,但在BPOM:Eu中以5D0→7F1磁偶极跃迁发射为主;在ZnPOM:Eu中以5D0→7F2电偶极跃迁发射为主.在BPOM:Eu中以铕浓度2.0%发射最强,在ZnPOM:Eu中并未出现浓度猝灭现象.铕离子在两荧光体中均被八个氧以反棱柱配位(EuO8),发射光谱结果表明铕离子在BPOM:Eu中配位环境的对称性高于ZnPOM:Eu.在ZnPOM:Eu中可能由于阴离子的结构松散易受周围次级配位环境的影响,铕离子的配位环境的对称性随浓度增加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4.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Gd(1-x)2(MoO4)3∶Eu3+(x=0.05,0.1,0.2,0.4,0.6,0.8)荧光粉,通过对样品的X射线衍射谱(XRD)分析,对样品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对各样品的发射光谱和激发光谱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Gd2(MoO4)3∶Eu3+荧光粉有潜力成为高效的近紫外(蓝光)激发白光LED用红色荧光粉材料.  相似文献   

5.
纳米晶α-Ga2O3: Eu3+的制备与发光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共沉淀法制备纳米晶α-Ga2O3: Eu3 发光粉体.对不同掺杂浓度、不同煅烧温度的系列样品,均观测到Eu3 的室温强特征发射.样品的晶相与发射性质的研究表明,所制备的样品经600℃到950℃热处理后,晶相为三方相;最佳的掺杂浓度为2%,特征峰613nm (5D0→7F2)最强;能量传递主要是电荷转移(CTB).  相似文献   

6.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Gd(1-x)2(MoO4)3:Eu3+(x=0.05,0.1,0.2,0.4,0.6,0.8)荧光粉,通过对样品的X射线衍射谱(XRD)分析,对样品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对各样品的发射光谱和激发光谱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Gd2(MoO4)3:Eu3+荧光粉有潜力成为高效的近紫外(蓝光)激发白光LED用红色荧光粉材料.  相似文献   

7.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Dy~(3+)、Eu~(3+)共掺杂;Dy~(3+)、Tm~(3+)、Eu~(3+)三掺不同掺杂浓度的CaMoO_4纳米发光材料,并且研究了其发光性质.在Dy~(3+)、Eu~(3+)共掺杂CaMoO_4体系中,在蓝光454 nm波长激发下,随着Eu~(3+)离子浓度变化色坐标逐渐向红光区移动,并发现了Dy~(3+)对Eu~(3+)的能量传递现象.在Dy~(3+)、Eu~(3+)、Tm~(3+)三掺杂体系中在365nm光激发下色坐标更为接近白光的标准色坐标值,能够合成比较理想的白光.  相似文献   

8.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名义组成为Sr1.5Ca0.5 SiO4:0.01 Eu3+,nTb3+(n =3.0×10-4,7.0×10-4,1.5×10-3 mol)的荧光粉.X射线衍射测试表明荧光粉样品为单一物相.在紫外光(394 nm)激发下,样品同时产生蓝光、绿光和红橙光发射,分别对应于Eu2+离子的5d→4f,Tb3+离子的5 D4→7FJ和Eu3+离子的5D0→7FJ跃迁,表明部分Eu3+离子在还原气氛下被还原成Eu2+.红光、绿光和蓝光发射强度相当,复合得到白光.色坐标(CIE)计算结果显示,荧光粉Sr1.5Ca0.5SiO4:0.01 Eu3+,7.0×10-4 Tb3+的白色发光(CIE:x=0.321,y=0.322)接近纯白色(CIE:x=0.33,y=0.33),表明它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基于紫外光芯片的单基白光荧光粉.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亚锰酸盐La0.7CaxSr0.3xMnO3系列多晶样品(量分数x=0.05,0.10,0.15,0.20,0.25,0.30),并在零磁场和0.3T磁场下研究了电阻和磁电阻与温度(77—380K)的关系,结果发现随x的增加,样品的巨磁电阻效应的峰值温度向高温移动,磁电阻峰值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0.
采用溶胶-凝胶的方法制备了热电材料Ca3Co4-xFexO9+δ(x=0~0.5)的粉体.研究了烧结温度及Fe掺杂含量对粉体微观结构的影响.X射线衍射(XRD)测试结果表明,热处理温度越高,样品的结晶度越好.但是,样品在升到一定温度后会分解.从样品的扫描电子显微(SEM)照片来看,材料的晶粒形状尺寸均匀.通过振动样品强磁计(VSM)测试样品磁性发现样品的磁性随着掺杂Fe的浓度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11.
(Li,Ca,Gd)SiO3:Eu,Bi的合成和发光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寻找新的发光体基质材料,用高温固相反应首次合成了(Li,Ca,Gd)SiO_3:Eu,Bi系列发光体.通过室温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的测试,研究了基质中Gd~(3 )对Eu~(3 )、Bi~(3 )的发光行为和Bi~(3 )对Eu~(3 )敏化作用的影响,得到了最佳基质组成和合成条件.实验结果表明,Eu~(3 )发光的~5D_0—~7F_2与~5D_0—~7F_1的发射强度比值和Bi~(3 )对Eu~(3 )的敏化效果都随基质组成的变化呈现明显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Sm_(0.5)Ca_(0.5)Mn_(1-x)Ga_xO_3(x=0、0.025、0.05、0.75、0.10、0.15)单相多晶系列样品.室温XRD分析表明样品无杂峰,属于典型的O型正交结构;红外吸收光谱分析发现Ga的掺杂导致样品的MnO_6八面体结构发生了微小畸变;x=0样品热磁曲线(M-T)分析表明样品在低温下表现出自旋玻璃态,在T=276 K时出现电荷有序峰,在T=240 K出现AFM相变温度峰,当T=140 K时发现冻结温度T_f;磁化曲线(M-H)结果进一步证明2 K下样品自旋玻璃态,且电荷有序反铁磁成分中的关联作用比较弱.  相似文献   

13.
低温水浴法制备不同掺杂浓度(摩尔百分比1%~7%)的ZnS:Eu纳米颗粒.采用X射线衍射仪对制备的样品进行物相分析,通过吸收和光致发光光谱对其进行了发光性能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样品均为立方相的ZnS:Eu,Eu3+占据了晶格的非对称反演中心,红光发射来源于Eu3+的5 D0→7 F2的跃迁.掺杂量为6%、热处...  相似文献   

14.
王秋蕙 《河南科技》2022,(4):100-103
笔者构建并研究了基于ZnO纳米结构的阻抗式湿度传感器.首先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不同掺杂浓度的湿敏氧化锌纳米棒Zn1-xSnxO(x=0%,1%,3%,5%),然后通过介电泳操作将其在微加工叉指电极之间沉积.以纳米结构的氧化锌为传感元件,将处理后的样品作为阻抗传感器进行测试.通过检测氧化锌阻抗随湿度环境变化构建阻抗式湿度传感...  相似文献   

15.
以中空管状氧化锡(SnO_2)和石墨烯(RGO)为材料通过静电纺丝和水热技术成功地合成了多孔结构的氧化锡与石墨烯的复合物(RGO/SnO_2).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以及X射线衍射(XRD)和拉曼光谱(Ramon)对样品的形貌和结构进行分析.同时测试了复合材料对NO2的传感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传感性能优于SnO_2,并发现改变前驱液中SnO_2和GO的质量比会引起复合材料传感性能的改变.找到了SnO_2和GO在前驱液中的最佳配比为1%,其灵敏度在150℃的温度下对10ppm NO_2高达32.2,约是同等条件下纯SnO_2灵敏度的10倍.此外,文章对材料的传感机理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用快速急冷方法制备了非晶态Fe_(90-x)Co_xZr_(10)(0 ≤x≤90)合金,研究了样品的磁化强度与温度的关系.实验结果得到,随Co含量x的增加,样品的居里温度增加,而晶化温度下降,样品的室温磁化强度σ(RT)在x=30时出现极大值,文中讨论了影响σ(RT)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通过改变材料组分并掺杂一定浓度的MnO2,制备了系列(Pb1-xSrx)TiO3(PST)红外敏感铁电陶瓷材料.对其电热性能如介电系数的温谱特性、频谱特性和热释电性能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材料的居里温度随组分化学计量比的变化大致成线性关系,每增加mol比1%的Pb,将使居里温度提高约5℃.而随着测试频率的增加,居里温度与温度系数基本不变,但介电常数却略有下降.通过对PST系样品热释电性能的测量,可知材料的热释电系数约在10-3C/(m2·K)量级.  相似文献   

18.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稀土Nd~(3+)掺杂的BaTiO_2纳米粉体材料.采用热重法(TG)、X射线衍射(XRD)、傅立叶红外转换光谱(FTIR)等方法对样品进行分析和表征.采用荧光光谱研究材料的光致发光特性.研究不同浓度Nd~(3+)掺杂对于BaTiO_2纳米粉体材料的晶体结构、晶粒尺寸以及频率上转换发光特性的影响规律,并对其发光机制展开了讨论.研究发现,Nd~(3+)掺杂抑制了BaTiO_2晶粒的生长.随着Nd~(3+)替代位置的变化,BaTiO_2的晶格常数出现了相应的改变.此外,该材料体系具有较高的淬灭浓度,达到了10%.  相似文献   

19.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La2O2S∶Tb3+绿色荧光粉并进行了相关表征.结果表明,合成样品的晶体结构与La2O2S相同,属于六方晶系.颗粒的形貌多为长方形或矩形,结晶性能良好,晶粒大小2~10 μm.发射光谱由波长为490 nm、544 nm、587 nm、621 nm的一系列锐发射峰组成.最佳掺杂浓度x(Tb3+)为0....  相似文献   

20.
文献[1]构造了特征p=3的域F上的Cartan型模李代数K(3)的无限维子代数T(3),讨论了它的Z-阶化成分.令G表示T(3)的所有导子所构成的李代数,若令G[t]={φ∈G|φ(T(3)[j])T(3)[t j],j∈Z},则G=∑t∈ZG(t)具有Z-阶化结构.利用归纳法证明了:若φ∈G[t],且φ(T(3)[j])=0,j=-1,0,…,s.其中s≥-1.若s t≥-2,则φ=0.以此结论为基础,按Z-次数讨论G中元素,分别证明了当t≥-2时,G[t]=adT(3)[t],当t>3时分两种情况:1)若t 0(mod3)或t≡0(mod3)但t为奇数时,G[-t]=0.2)若t≡0(mod3)但t=2k为偶数时,G[-t]=〈D3k〉.从而得到T(3)的导子代数G=adT(3)〈D3k|k≡0(mod3),k∈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