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龄期对不同掺料相变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试验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制备具有一定强度的掺料相变混凝土,通过分别对不同标准龄期养护下的同一配合比不同掺料的相变混凝土立方体试件进行了抗压与劈裂抗拉强度试验与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除3 d龄期外,单掺硅粉相变混凝土在不同龄期下的抗压能力均高于其他掺料相变混凝土;单掺粉煤灰相变混凝土在不同龄期下的抗拉能力均低于其他掺料相变混凝土;双掺粉煤灰与硅粉的相变混凝土直到龄期达到90d的时候,才会到达相变储能组的强度。  相似文献   

2.
工地现场的水泥混凝土、砂浆强度因气候、温度、湿度、养护等条件的差异相对于标养试块强度有很大差别,通过一批试验对比数据,结合公路工程施工实际情况,建议对水泥混凝土、砂浆强度评定采用以现场同条件养护600℃.d的试件为准,以标准养护28 d龄期的试件为辅,这将有利于确保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预拌混凝土各型号在14d、28d、60d、90d、180d龄期下,混凝土试件抗压强度—碳化—回弹推度值试验结果,碳化深度值检测值及试件抗压强度—回弹法抗压强度推算值曲线的变化,并应在混凝土养护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冲击荷载条件下粉煤灰\|矿渣基地聚物混凝土的动态力学响应特征,考察不同养护龄期和应变率对粉煤灰-矿渣基地聚物混凝土动态力学特性的影响,利用Φ100 mm 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装置分别对3 d、7 d、28 d龄期的粉煤灰-矿渣基地聚物混凝土进行了不同应变速率下的冲击压缩试验。结果表明:在各个龄期下,粉煤灰-矿渣基地聚物混凝土均表现出显著的应变率敏感性,动态抗压强度和比能量吸收随应变率的增加而增大,其中动态抗压强度随应变率增加呈现指数函数增长趋势;随着龄期的增长,粉煤灰-矿渣基地聚物混凝土的动态抗压强度和比能量吸收均增大,应变率敏感性逐渐增强。在对比了多个应变率增长因子(DIF)计算公式之后,提出了拟合程度更高的地聚物混凝土DIF计算模型,在应变率基础上,重点考虑养护龄期对动态强度增强效应的影响,计算结果与试验值吻合效果良好,可为粉煤灰\|矿渣基地聚物混凝土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浇筑在混凝土棱柱体试件纵向轴心的螺纹钢筋与混凝土共同作用原理进行了混凝土单轴抗拉力学性能试验.采用标准养护条件下无置换与粉煤灰置换20%水泥两种混凝土作对比,系统考察了早龄期为中心的粉煤灰混凝土的弹性模量.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任意龄期的粉煤灰混凝土,其拉伸弹性模量都高于压缩弹性模量20%以上.由规范中弹性模量计算公式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比较得知,无论是粉煤灰混凝土还是普通混凝土其试验值都高于计算值近9 GPa.  相似文献   

6.
超细粉煤灰混凝土长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当前建设环保节约型社会的需要,急需发展绿色混凝土材料,延长建筑结构的耐久性。通过试验的方法,设计了三种不同强度标号的混凝土,对比研究不同掺量的超细粉煤灰,在28天、60天及90天的较长龄期下,其抗压、抗拉及抗折强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最佳掺量为20%,其抗压、抗拉及抗折强度,在90 d时比28 d基准强度提高约16.5%、16.8%和15.2%,相比于普通混凝土本身增长幅度的10.6%、5.5%及8.1%,提高5%~10%左右,说明超细粉煤灰混凝土在经历长时间的养护后,水化反应愈加充分,对强度仍有较大的提升,既能满足正常使用的要求,又能够有效节约水泥,提高材料的耐久性,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不同养护及拌合条件对混凝土密实性能的影响,通过实验室混凝土成型养护试验,以测试混凝土试件超声波波速为评价指标,分别研究了C30基准混凝土,在海水拌合及普通自来水拌合条件下,浇筑成型素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等2类试件,分别采用自然养护、自来水养护及海水养护等3种方式,测试其在养护龄期3,7,14,28 d时混凝土试件的超声波波速,以反映混凝土的密实性能。结果表明:海水拌合混凝土在混凝土早期(3~14 d),养护条件对混凝土密实性影响较小;养护后期海水拌合钢筋混凝土及海水养护钢筋混凝土中的Cl~(-1)及SO_4~(2-)与水泥水化产生的Ca(OH)_2反应,致使内部钢筋出现了部分锈蚀,混凝土内部出现了微裂纹,从而使混凝土强度及密实性均降低。其中,海水养护钢筋混凝土28 d波速降低幅度最大,降幅达11%;增加早期湿养护(自来水养护)龄期,可适当增强海水钢筋混凝土的强度和密实性。  相似文献   

8.
由于综合考虑温度历程、养护龄期以及粉煤灰掺量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影响的模型研究相对偏少,因此本文基于正交设计法开展了不同养护温度(5℃、20℃、35℃)、养护龄期(7 d、14 d、28 d)和粉煤灰掺量(0%、15%、35%)下的水工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并分析3种影响因素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发展的规律,进而基于等效龄期理论建立了反映温度历程的掺粉煤灰水工混凝土抗压强度模型.试验结果分析表明,混凝土早龄期抗压强度随养护龄期的增加而增加,养护温度越高、粉煤灰掺量越小,强度发展越快;粉煤灰掺量是影响强度的主要因素,养护温度次之,养护龄期影响最小;所建的组合指数式模型能够较准确预测不同温度历程下粉煤灰混凝土的早期抗压强度,为粉煤灰混凝土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试验研究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粉煤灰混凝土早期强度的时变规律和影响因素,分析养护时间对粉煤灰混凝土抗压强度时变规律的影响,对比28d标准养护试块强度、同条件养护试块强度和实际结构强度三者的异同及不同构件类型的实际结构强度增长的差异。结果表明:(a)粉煤灰混凝土的后期强度随粉煤灰掺量的增加而增大;(b)粉煤灰混凝土的后期强度随着养护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增大;(c)龄期为28d的粉煤灰混凝土,同条件养护试块的强度最高,标准养护试块的强度次之,实际构件的强度最低。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早龄期持续拉力对混凝土后期力学性能的影响,设计了7个系列共77个混凝土试件,探讨早龄期持荷轴拉比、持荷时间、混凝土强度等3个因素对混凝土后期轴心抗压性能的影响规律。为此,制作了对6个混凝土试件同时施加持续拉力的试验装置,龄期1.5d时开始施加轴向拉力,持荷一定时间后卸载,龄期28d时进行轴心抗压试验。持荷轴拉比和持荷时间对混凝土后期轴心抗压性能有一定的影响:持荷时间为7d时,轴拉比为0.15和0.3试件后期轴心抗压性能基本没有劣化,而轴拉比为0.5时试件产生了不可自愈的损伤,初始弹性模量、轴压峰值应力下降、峰值应变增大;轴拉比为0.3的试件持荷时间增加到14d,混凝土后期性能产生了劣化。混凝土强度等级越低,早龄期持续拉力对其弹性模量的影响较大,但峰值应力和峰值应变的影响相对较小。在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采用最小二乘法回归得到了持荷时间和持荷轴拉比对混凝土初始弹性模量、峰值应力与峰值应变的早龄期持荷影响系数。最后,在普通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的基础上考虑早龄期持荷影响因数,得到了受早龄期持荷影响的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  相似文献   

11.
早期受冻温度对负温混凝土微观结构与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降低负温给混凝土结构带来的内部损伤,采用压汞法测孔、扫描电镜微观形貌观察等实验手段,研究在不同温度早期受冻混凝土的孔径分布和微观结构及其抗压强度随龄期发展变化情况,探讨不同冻结温度下负温混凝土微观结构与宏观力学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早期养护温度越低,水泥石初始结构越疏松,<20 nm的凝胶孔含量明显降低,混凝土抗压强度较低;转入标准养护后,负温混凝土孔径趋于细化,抗压强度得以迅速增长,-5℃受冻的混凝土,转标准养护28 d后>200 nm孔含量几乎与标准养护28 d混凝土相当,抗压强度亦接近。但-10℃和-15℃受冻的两组混凝土中大孔含量仍略高于标准养护混凝土,抗压强度相对略低。  相似文献   

12.
岩石边坡生态种植基强度的正交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正交实验, 在种子能够发芽的前提下, 研究水泥(A)、土壤(B)、腐殖质(C)和水(D)4个因素在不同水平下对基材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 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不同龄期时4种因素对基材的影响顺序、各因素的显著性水平及混合基材的优化配比方案. 研究结果表明: 龄期为3 d和7 d时, 4种因素对基材无侧限抗压强度影响顺序从大到小依次为: 水泥、土、腐殖质、水;14 d和28 d影响的顺序分别为: 水泥、腐殖质、土、水和水泥;腐殖质、水、土;龄期为3 d和7 d时, 应选取的基材最佳配比分别为A2B2C1D4和A2B2C2D4;龄期为14 d和28 d时, 应选取的基材最佳配比均是A2B2C2D3;对基材1周内无侧限抗压强度有显著性影响的因素是水泥, 对基材2周后有显著性影响的因素除了水泥外, 还有腐殖质.  相似文献   

13.
采用压汞仪测定不同水灰比下混凝土的孔径分布;以灰色系统理论研究不同孔径范围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孔径范围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是不同的,养护龄期为7 d和28 d的混凝土的抗压和抗拉强度与孔径范围为10~20 nm的关联度最大,91 d时与>400 nm的孔径关联度最大.随着龄期的增长,孔径为50 nm以下孔的关联度不断减小,50 nm以上孔的关联度不断增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混凝土28 d强度与孔径的灰色模型GM(1,4).  相似文献   

14.
制作混凝土试件在其养护期间对试件施加不同等级压应力,测试28天试件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及动弹性模量,计算损伤变量,并与自然养护下混凝土试件的力学性能进行比较,采用扫描电镜观察试件微观结构。试验结果表明养护期间受到不同等级的压应力作用对混凝土28天的力学性能产生影响,存在一个临界损伤强度值;当混凝土受到低于临界损伤强度的压应力作用,28天力学性能起增强作用;超过该值力学性能降低。电镜扫描表明受损伤混凝土内部微裂纹增多,界面过渡区是裂纹集中区域。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石墨混凝土的力学及电学特性,以C30混凝土为基准分别制备不同石墨掺量的石墨导电混凝土,分析石墨对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的影响,以及石墨混凝土在不同养护龄期时抗压强度及电阻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加入石墨后混凝土的流动性明显变差,坍落度下降约25%,黏聚性和保水性下降明显.掺加5%和10%石墨的混凝土养护28 d时抗压强度分别下降了约50%和77%.加入石墨的混凝土导电性有所提高,掺加5%和10%石墨的混凝土养护28 d时电阻率分别为未加石墨混凝土的千分之一和五千分之一.该研究为混凝土改性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微观孔隙特征对机制砂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配制了强度等级为C30、C40、C50的机制砂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测量了其养护3、7、14、28 d时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以及微观孔隙特征,研究了机制砂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发展规律、内部孔隙演变规律以及各影响因素与机制砂自密实轻骨料混凝...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试验方法,研究了干拌自密实混凝土的28 d基本力学性能及横向变形系数,获取了大量的干拌自密实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及劈裂强度的试验数据;分析了养护龄期和立方体抗压强度、劈裂强度之间的相关性,并提出回归公式。试验结果表明,干拌自密实混凝土早期强度发展较快,28 d轴心抗压强度及劈裂强度均高于普通混凝土。  相似文献   

18.
随着深部矿井和深长隧道的建设需要,混凝土结构面临着更加复杂的高地温环境。高温养护混凝土水化动力过程和力学特征规律与常温养护存在较大差异。概述了深部矿井和深长隧洞结构面临的高地温环境,分析了高温养护条件下混凝土水化动力过程,对高温养护混凝土力学性能演化机制和改善方法进行了综述;总结了不同高地温环境对衬砌结构黏结性能、温度场分布规律和受力特性的影响规律以及支护体系优化方法。认为高温养护混凝土水化反应机制不明确、温-湿条件耦合影响的非线性、工程研究领域和性能指标的单一性是高温养护混凝土性能演化表征及优化改性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应加强高温养护条件下混凝土水化动力学模型的研究,建立温-湿度耦合养护条件下混凝土性能预测模型,拓展高温养护混凝土应用领域和强度等级的研究,以便更好地为高地温环境深地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和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分别对7 d、28 d、60 d龄期的不同再生粗骨料替代率混凝土进行了抗压强度试验,分析了再生骨料混凝土破坏形态及不同再生粗骨料替代率对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28 d龄期的再生骨料混凝土强度能够达到标准要求,用再生骨料配置混凝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混凝土的强度、变形及其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混凝土的强度和变形性能随龄期的延长而发展.通过试验资料的分析,研究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弹性模量、极限拉伸值以及干缩变形等性能随龄期的变化规律,比较了常态混凝土与碾压混凝土性能发展的差异,获得碾压混凝土具有较好的抗裂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