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德格尔"无"的思想对于其基础存在论的建构具有重要的意义.无并非直接是对某存在者的否定,而是对存在者整体的否定;但同时作为这一否定的无,其自身却不是一个存在者,它并不作为否定者而自为地出现,也不出现在存在者之旁.这一所有现存语言都无法言其是的无是任何传统形而上学的存在论都无法通达的,因为将一切都作为存在者固定下来正是传统形而上学的一贯原则.因此,无的否定意义便在这样的向度上被提示出来:否定在者自身的同一性,在者既是其所是,同时也不是其所是.无也由此彰显出海德格尔存在论的非同一性.  相似文献   

2.
海德格尔的诗学在后期出现了明显的转向.从对"此在"的基础本体论的分析,转向对语言诗化本质(真理)的找寻;再转向对存在的理想状态--"诗意的栖居"的追求;最后转向到对神、神性等"非本真"存在的默认.海德格尔诗学对失踪已久的真理的孜孜找寻,以及对"人,诗意的栖居"之审美理想的执著追求,为我们当前诗学的发展,提供了些许未能引起足够重视的启迪.  相似文献   

3.
海德格尔的诗学在后期出现了明显的转向。从对“此在”的基础本体论的分析,转向对语言诗化本质(真理)的找寻;再转向对存在的理想状态———“诗意的栖居”的追求;最后转向到对神、神性等“非本真”存在的默认。海德格尔诗学对失踪已久的真理的孜孜找寻,以及对“人,诗意的栖居”之审美理想的执著追求,为我们当前诗学的发展,提供了些许未能引起足够重视的启迪。  相似文献   

4.
海德格尔基本本体论思想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德格尔的整个哲学体系是在区别“存在”和“存在者”的不同含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此在”由于其自身的特点而在众多的存在者当中占有特殊的优先地位,成为海德格尔基本本体论的出发点。在海德格尔看来,此在的本真性生存也就是存在的意义,作为基础存在论的生存论是此在对自己存在的领悟并在领悟基础上的解释。海德格尔以人的生存为基础,使哲学摆脱传统认识论的羁绊,获得了更加广阔的视野。但他忽视了非“此在”的存在者,在先天的层面上缺乏对“共在”结构的深入反思,其哲学具有精英主义倾向,未能完全摆脱传统本体论思路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海德格尔从寻找物、器具、作品的划分特点开始,批判传统形而上学物的概念,转入追求物的真理,揭示出物即存在本身。在海德格尔的追问过程中,其思想重心经历了两次转向:不同于中期基于存在的历史的探讨,其早期立于世界维度,晚期立于语言维度探讨物性。通过对“物”的追问,海德格尔标示了其思想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当代教育理念中“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的利弊,指出了无论是“教师中心论”还是“学生中心论”都是形而上学。本文主张二者对立统一,并强调二者对立统一才是当代教育追求的永恒目标。  相似文献   

7.
韩帅 《当代地方科技》2009,(11):148-148
海德格尔认为,我们对技术的工具性规定只抓住了艘米的“正确的东西”,但却没有抓住技术的“真实的东西”也即技术的本质;而要抓住技术的本质,我们就必须“通过正确的东西来寻找真实的东西”。本文在解读海德格尔技术哲学思想的过程中,首先从分析技术本质的根源入手,提出并论证了自己对于技术本质的一种理解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一点哲学思考,从而形成了一种可能的技术本质观。  相似文献   

8.
现代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是一位杰出的划时代人物。代表海德格尔整个哲学思想的奠基性著作是《存在与时间》。而对于世界的影响 ,撇开历史和个人的状况不谈 ,我们仍旧可以公正地说 ,在西方思想史上 ,《存在与时间》是一部绝无仅有的著作。此书之所以享誉于世 ,是因为它在现代西方社会这个被称为“后工业社会”的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对存在的意义的追问是海德格尔的巨大贡献。海德格尔所提出的存在的问题之所以在西方引起极大关注 ,这与西方社会数百年的历史和思想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西方社会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尤其是…  相似文献   

9.
面对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解读方式,阿尔都塞认识到这一方式实际上是将传统哲学中的主体要素引入马克思主义。因此,他将主体要素的构造与意识形态关联起来,提出在科学认识中必须消解主体要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马克思所开创的历史科学。  相似文献   

10.
尼采、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等人在所谓"后现代哲学"中称得上是举足轻重的人物。尼采曾经把他自己的哲学界定为"颠倒了的柏拉图主义",但尼采对柏扛图的激烈批判与反驳,恰恰证明柏拉图哲学对他的巨大影响;通常认为"意向性理论"是胡塞尔现象学最为重要的一个发现,但实际上柏拉图对这个"发现"早已有所发现;海德格尔认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以后的哲学都遗忘了"存在",因此,重新提出存在的意义问题,就是要回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这一西方哲学的源头上去,以他们已经赢得的东西为基础,将他们未竞的事业推向前进。这表明,柏拉图哲学与后现代哲学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二者之间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  相似文献   

11.
与以往的文学艺术虚构观不同,海德格尔否定从人的主体性出发的幻想和虚构;他所说的文学艺术与现实世界相区分的"另一个天地",则是主体消解、物我相融的世界。正是这样一个世界,才为人在科技霸权肆虐的现代提供了另一种生存方式。这一文学艺术虚构观既包含着深刻的洞见,也显示出他的思想局限。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海德格尔的技术哲学思想的解读,揭示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本质和技术作为"最高的危险"的意义,分析了海德格尔克服现代技术危险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学习者中心论对专业英语语法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静 《南昌高专学报》2009,24(1):110-112
自从各高校开设英语专业以来。英语语法课就一直是该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但是近年,随着中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和英语专业学生语法基本功的日趋扎实,语法教学在大学专业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日益遭到质疑。本文分析了语法教学的必要性,并运用学习者中心论理论对当前形势下的英语语法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海德格尔与禅宗在语言问题上存在较大差异。海德格尔的语言观是其对主客形而上学的批判在后期的延续.也是非对象化运思在语言观上的表达。禅宗以得悟为宗,主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以心传心”,认为“语言文字,徒劳施设”。但海德格尔提出的“语言乃是存在本身既澄明着又遮蔽着的到达”这一观点与禅宗“心非相,非离语言,非不离语言”的观点存在对话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海德格尔从存在论的独特视角对技术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揭示出技术的本质就是框架,自然和人成为齐一化、功能化的物质,人异化为技术人,从而导致存在的遗弃。  相似文献   

16.
钟嵘《诗品》是我国第一部诗歌理论批评专著 ,在《诗品》中 ,钟嵘否定和扬弃了政教中心论的诗学传统 ,创立了审美中心论的诗学体系。钟嵘诗学对唐宋至明清审美中心论诗学流派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即从诗歌理论、诗歌评论方式及诗话写作格式三个方面 ,深刻剖析了其影响所在  相似文献   

17.
"城市中心论"首先以"城市暴动为中心的全国总暴动"的盲动主义表现出来。在共产国际第九次执委会和中共六大后,共产国际仍坚持城市是农民暴动的中心和指导者,阻碍中央将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在李立三中央时期又以"进攻大城市"的冒险主义表现出来;共产国际对中国党的内部事务横加干涉,支持王明上台,使得"城市中心论"在中国的盛行达到了顶点,对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道路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后现代知识观对现代知识观关于知识的客观性、中立性、普遍性等进行了强烈的反思、批判与超越,强调知识的动态生成性、开放性、多元性、个体性和差异性。后现代知识观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既是一个主动建构、自主探索的过程;又是一个积极体验、自主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持续对话、不断发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迄今为止在西方人的主体意识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类性觉醒、个性觉醒和人性觉醒。西方现代主义文学集中了人的主体意识和第三次觉醒即人性觉醒。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坚持将视野驻足于人的内心世界,使文学成为一盏灯;二、表现人的非理性、无意识存在;三、表现人的绝对自由的本质,力倡精神自由、意志自由。  相似文献   

20.
英国后现代主义的主流诗歌颠覆了传统诗歌的形式和语言,并把技巧作为向所谓的技巧拥有者发动攻击的工具.真正的后现代主义诗歌或其他文学作品十分重视意义和身份的不确定性,并游戏般地加以利用.英国后现代主义诗人诺尔曼·迈克凯哥正是英国后现代主义运动的杰出代表,他对苏格兰诗歌最大的贡献在于他对传统诗歌的大胆革新,自我与他者的关系主题是诗人的最大发现.如果说对形式的兴趣,以及对诗歌如何传达内容和传达什么内容的兴趣属于现代主义的特征的话,那么对诗歌传统形式和程式化的关注则更多地意味着诗人迈克凯哥的反现代主义的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