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11年3月,物理学家卢瑟福(E.Rutherford)在英国曼彻斯特文学与哲学学会的会议上宣布,在实验中发现了以原子核为中心的原子模型.同年5月他在<哲学杂志>发表论文,开创了核世纪的新纪元.2011年是卢瑟福发现原子核一百周年.  相似文献   

2.
原子核是由什么组成的?也许读过中学物理的人都能回答。那末,你是否对“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这种答案的精确性产生过怀疑呢?为了说明这个问题,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原子核组成的认识过程。历史的回顾1911年,物理学家卢瑟福在α散射的实验中发现了带正电的原子核的存在.1917年,他又在α与氦核的碰撞实验中发现了质子。当时人们已经知道了质子  相似文献   

3.
在人类科学史的长河中,有不少闪亮的"明星".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物质结构的研究开始进入微观领域,新现象、新思想、新理论不断涌现.在那波澜壮阔的发展进程中,一位杰出的"科学明星"是实验物理大师卢瑟福(E.Rutherford),他通过散射实验,无可辩驳地证实了"有核原子"的存在,将20世纪的物质结构研究引上了正确轨道,被誉为"原子物理学与核物理学之父".  相似文献   

4.
有什么用     
19世纪中期.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及化学家法拉第在电磁学、电化学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但其中许多发现尚处在实验阶段,并没有给社会带来明显的收益。一次在受到维多利亚女王的接见时,女王好奇地问法拉第:“先生,您的这些发现究竟有什么用处呢?”法拉第立即反问道:“女王陛下,您是否可以告诉我,一个婴儿的用处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5.
从1896年铀放射性的发现到1913年放射性同位素和位移律的发现的18年,是核物理学和放射性化学的奠基阶段,也是人类深入原子内部探索物质变化的第一个阶段.在这一阶段,随着α射线和β射线在1898年的发现,和1899年对β射线及1902年对α射线的物质性的确定,α粒子和β粒子便成了放射性研究的重要工具.其后出现的卢瑟福-索迪元素嬗变qd理论、建立在原子基础上的原子连续性变化的思想、卢瑟福-玻尔原子模型,以及放射性同位素和位移律的发现,每一发展都与这两种粒子特别是α粒子的使用密切相关.经过这一阶段研究,人们才认识到原子不是物质存在的最小载体,认识到不存在物理学原子和化学原子的区别.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一阶段革命不唯独属于物理学,也不唯独属于化学,而是整体上属于一门物质科学.  相似文献   

6.
1920年6月,卢瑟福在贝克讲座上首次提到可能存在着一种中性的粒子。这种想法他早就有了,并认为这种中性粒子是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的紧密联合体。几个月以后,卢瑟福邀请我同他一起继续做氮原子的人工裂变实验。这些实验,他在曼彻斯特曾经做过。他之所以邀请我,以及我之所以也十分高兴接受这一邀请,有几个原因。其一是我曾经对闪烁计数方法作过一些技术上改进,其二是我制作过一些较好的光  相似文献   

7.
链式反应     
《科学之友》2004,(5):62-63
新科学的诞生法国物理学家亨利·贝可勒尔(HenriBec-querel)发现铀元素能以一种肉眼无法看见的射线释放能量。1898年,玛丽·居里(MarieCurie)和皮埃尔·居里(PierreCurie)发现了其他具有放射现象的元素。英国物理学家欧内斯特·卢瑟福(ErnestRutherford)发现了两种形式的射线,他将它们分别称为α射线和β射线。后来人们发现这些射线都是高能量的微粒。1911年,卢瑟福发现了原子核。从此科学的新分支——核物理学诞生了。黑暗中的撞击两位德国放射化学家奥托·哈恩(OuoHahn)以及弗雷茨·斯特拉斯曼(FritzStrassman)用中子轰击铀原子核,成…  相似文献   

8.
思维的艺术     
作预测,要慎之又慎。若不谨慎,科学大师也会闹笑话。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在1933年说:“通过分裂原子产生能量是一个馊主意。任何指望从转变这些原子得到能源的人都是在空口说白话。”但是仅仅过了九年,1942年12月2  相似文献   

9.
英国物理学家在原子核物理学的发展上曾经起过主要的作用。人们只要提起卢瑟福恰得威克、柯克洛福特、布拉凯特等人的名字,以及他们在这个领域中所作的某些最重要的贡献就够了。放射的规律、原子结构的理论、原子核的蜕变、中子的发现,这一些都是在英国的大学里,主要是在孟彻斯特和剑桥中工作的物理学者们的贡献。在上次大战前的二十年中,剑桥的卡文笛希实验室不仅总被看作英国原子核物理学的研究中心,而  相似文献   

10.
一个被卢瑟福誉为足与居里夫人媲美的杰出女物理学家,在历史上被埋没了大半个世纪.这里用披露的现代书信勾勒出她不平坦的一生.反映了一些发人深思的问题.在有关科学发现的记述中,留在人们记忆里的是谁获得声誉而不是谁做了实际工作.然而那些在工作台前埋头苦干的人中有不少成绩卓著的科学家,我们不应忘记他们.海里德·布鲁克丝(Harriet Brooks)就是这些被遗忘的科学家中的一个.她是卢瑟福在麦克吉尔大学的最早的研究生,后来又同汤姆生与居里夫人一起工作过.  相似文献   

11.
如何发展中国的理论物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光召 《科学》2004,56(6):3-8
今天在座的有许多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特别是很多年轻的物理学家,我离开理论物理领域有相当长的时间了,按道理今天做这个报告并不是很合时宜。今天这个会是希望引起基金委领导对理论物理的重视.所以在理论物理所领导的一再要求之下,我勉为其难讲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2.
在一次太平洋深海搜寻中,潜水员发现了一批中国古代瓷器的残渣碎片。这个意外发现引起了著名的海洋探险家库斯托的浓厚兴趣,直觉告诉他:在这冰冷的太平洋海底,蕴藏着古老的远洋通商信息。怀着好奇的心情,我们走进了浙江省科技馆全息音响的体验室里,一起聆听库斯托描述当年发生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赫兹对光电效应的研究及其历史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长炎 《自然杂志》2003,25(2):117-122
关于赫兹发现光电效应的实验过程和他对这种效应重要性的认识及其影响,在相关物理学史论中尚未见有充分的论述.章根据赫兹的日记、书信、实验笔记和他对光电效应研究发表的论,对他的实验研究过程进行了仔细分析,揭示了他对这一效应研究和认识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阐明了他的这项发现和实验研究对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勒纳彼等人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欧内斯特·卢瑟福:放射性研究的先驱,曾担心自己的工作被忽视。于是,他改变了论文发表策略以杜绝这种可能。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欧内斯特·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是快速发展的放射性物理学领域冉冉升起的明星。19世纪90年代,在传奇的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工作时,卢瑟福发现了α辐射和β辐射,并且和科学界传奇人物J. J.汤姆孙(J. J. Thomson)共同发表了论文,获得了善于设计各种简易但巧妙实验的名声。  相似文献   

15.
威廉·哈维     
今年是英国著名生理学家、医生威廉·哈维(WilliamHarvey)诞辰420周年(1578.4.1-1998.4.1),也是他的划时代著作《心血运动论》发表370周年(1628-1998)。哈维的发现被誉为科学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他的学说奠定了实验生理学的基础。今特译此文,以示纪念。─—译者  相似文献   

16.
“0.618”一个极为美丽而神秘的数字,它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数学家毕达哥拉斯于2500多年前发现的,古往今来这个数字一直被后人奉为科学和美学的金科玉律。在艺术史上,几乎所有的杰出作品都不谋而合地验证了这一著名的“黄金分割律”,无论是古希腊帕特农神庙的美轮,还是中国古代的兵马俑,它们的垂直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关系竟然完全符合1:0.618的比例。尤其令人感到惊奇的是,国内外许多学者研究表明。“0.618”还始终与军事发展有着不解之缘,且常常与战争不期而遇。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中微子的质量谱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1998年6月在日本举行的国际中微子会议上,日、美合作研究组宣布:他们已经发现中微子具有质量,并认为是十多年来最重大的物理学发现。这一结论与以往中微子无质量的观点恰好相反。目前,一些国际著名实验室正纷纷建立测定中微子质量及振荡的“长基线”实验,不久将...  相似文献   

18.
张菊生 《科学之友》2005,(12):87-88
“加加林不是第一位宇航员?说胡话呢吧。”您一定会这么说.但西方人并不这么看。2005年6月,德国某著名报纸在一篇介绍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的文章中.非常严肃地提到,在加加林乘“东方”号飞船上天之前.苏联就有人在空间轨道上看到了地球!几十年来,这个话题在西方世界经久不衰,甚至还有人拍出了看上去有凭有据的电影。  相似文献   

19.
一、物理学家的自发推动本世纪二十年代,美国的一些优秀青年,如拉比(I.Rabi)、奥本海默(R.Oppenheimer)等纷纷到了英国、德国和丹麦等欧洲国家.在当时世界上一些著名的物理学家,如卢瑟福、玻尔、玻恩、海森堡等的指导下,学习与原子和原子核有关的现代物理学.他们怀着建设第一流的美国物理学研究的雄心,带着最新的量子力学、原子物理和核物理知识回到了自己的故乡,使得美国物理学界出现了新的生气.  相似文献   

20.
萧贵 《知识就是力量》2012,(7):F0003-F0003
太空中除了环状的土星外,环状星云H57大概是最著名的环状天体了。从地球看过去.恰巧穿过筒状云气的投影,结果造就了这样经典的画面,这张有趣的合成影像,使用了“哈勃太空望远镜”以及地面的“斯巴鲁望远镜”窄波段数据。环状星云距离我们有1410光年.是由英国著名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于1779年发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