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恨旧怨     
正当美国当政人物大唱“和平自由大家庭”和“大西洋团結一致”的时候,法国总統戴高乐和美国总統肯尼迪忽然隔着大洋对駡起来,你一脚,我一拳,完全卸下了资产阶級紳士虚伪礼貌的画皮,連作为国家元首最起碼的“自制精神”也失去了。这場“大西洋对骂”的丑剧以戴高乐在上月15日記者招待会上的一炮开始。戴高乐在这次会上老实不  相似文献   

2.
美国前总统肯尼迪在美国“1962年扩大贸易法”中提出了一个“多边相互降低关税计划”。有关国家曾决定在关税及贸易总协定范围内,就该计划举行谈判,当时就简称这一谈判为“肯尼迪回合”减税谈判,或“肯尼迪回合”谈判。但是,去年5月16日到22日在日内瓦举行“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成员国部长级会议,为“肯尼迪回合”谈判作准备时,共同市场为了打破美国的种种贸易“限额”,提出谈判必须包括非关税性的贸易障碍,因而又称为“肯尼迪回合”关税和贸易谈判。那次会上决定,谈判将于今年5月4日正式举行。  相似文献   

3.
自从一九六二年年中,美国总統肯尼迪撕破西方陣营“团結”的薄薄的幕幃,向法国总統戴高乐开火以来,大西洋两岸的爭吵无休无止,斗爭日趋激烈。最近,两国总統又針鋒相对地唱了一場对台戏。据路透社报道,巴黎认为,約翰逊今年五月七日的演說,“是美国迄今对戴高乐总統外交政策的最直接和最猛烈的批評”。《巴黎新聞》认为,“法美分歧正在慢慢地轉变为根本性的分裂”。  相似文献   

4.
今年3月13日由美国总統肯尼迪宣布的接替哈里曼任远东事务助理国务卿罗杰·希耳斯曼,原任国务院情报研究司司长,曾长期从事情报研究工作,在肯尼迪任总統以前,就是肯尼迪的亲信。希耳斯曼今年43岁,美国得克薩斯州人,1943年毕业于西点軍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間,他曾經在緬甸服役,在战略情报  相似文献   

5.
戴高乐政府最近活动频繁;邀请西德总理艾哈德访问巴黎;戴高乐亲自赴伦敦参加丘吉尔的葬仪;派出总理蓬皮杜和外长德姆维尔访问巴基斯坦和印度。戴高乐和艾哈德的联合声明声称,双方希望进一步加强“合作”,并决定“共同市场”六国之间最近举行各级会议讨论“政治合作”  相似文献   

6.
关稅及貿易总协定会議于5月16日到21日在日內瓦举行。会議将就美国总統肯尼迪根据美国的“扩大貿易法”提出的“多边相互降低关稅計划”进行談判。美国要求举行这次談判的首要目的是。破坏它的主要对手“共同市場”的关稅壁垒,夺取当前帝国主义貿易爭夺战的中心地区——西欧市場,从而加强它在西欧的經济政治陣地。为此,美国政府曾先后派遣副国务卿鲍尔、肯尼迪貿易特使赫脫等要員,周游六国,兜售“互相降稅”計划。“共同市場”也曾派代表团赴美  相似文献   

7.
肯尼迪去年年底在棕櫚海滩的背景性談話中說,“多边核力量”是西方联盟“1963年的大問題之一”。現在,1963年剛剛过去两个月,圍繞着“多边核力量”問題的斗爭确实来势異常猛烈。由于戴高乐的拒絕参加美国“多边核力量”計划,使肯尼迪碰了一个特大的釘子,使西方陣营內部大小国家陷入一团混乱。“多边核力量”問題成为目前帝国主义內部矛盾最尖銳的問題之一。这个斗爭直接涉  相似文献   

8.
苏联部长会議主席赫魯曉夫和美国总統肯尼迪在維也納举行会談前夕,美国各大报刊纷紛发表评論。下面节譯的三篇文章(标題都是原有的),在不同程度上透露了肯尼迪为什么在国际形势越来越对美国侵略政策不利的条件下,到维也納去同赫魯曉夫会晤。苏兹貝格认为肯尼迪此行是为了“消除”“美国保卫广泛散布的利益的决心已經不那么大了”的印象;賴斯顿叫嚷人們“不要对美国采取行动的意志判断錯誤”;李普曼則警告說不要“低估美国的力量或美国的决心”!苏玆貝格甚至公开承认,肯尼迪到维也纳去的目的是“在逆潮的时候堵塞堤壩”。这說明美帝国主义力图在接连遭到慘重失败之后,取得喘息时間,以便加強其所谓“实力地位”。——編者  相似文献   

9.
古巴事件后,肯尼迪得意忘形,硬是不惜“冒犯盟国”,力图加紧对西欧的控制,要法国放棄自己的独立核力量和接納英国进入“共同市場”,并且积极拉攏西德、意、荷、比等国,力图拆散法、(西)德軸心、孤立法国。但結果是:适得其反。戴高乐予以猛烈的反击:  相似文献   

10.
戈德堡     
七月二十日,美国总統約翰逊任命最高法院法官阿瑟·戈德堡接替死了的史蒂文森,为美国駐联合国首席代表。戈德堡一九○八年生,父母是犹太血統的移民。一九三○年戈德堡在美国西北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之后从事律师业。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間,戈德堡以陆軍少校銜在美国的战略服务处工作,美国前总統肯尼迪曾贊揚戈德堡“在欧洲战場的作战中,对情报活动作出了重要的貢献”。从一九四八年开始,戈德堡  相似文献   

11.
5月下旬,西方国家接連举行了两个会議——关稅及貿易总协定日內瓦会議(16—21日)和北大西洋集团部长理事会渥太华会议(22—24日)。对于前者,肯尼迪的談判特使赫脫說,“作出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对于后者,美国国务卿腊斯克认为,“取得了非常重要的发  相似文献   

12.
从12月13日开鑼的北大西洋集团部长理事会会議,15日在一片爭吵声中收場了。美国肯尼迪政府对这次会議的如意算盘是:利用“古巴危机”“为自由世界开辟的新机会”,按照美国的方案来“协調”西方的政治和軍事战略,巩固一下美国的“领导地位”。同时,  相似文献   

13.
总统与白宫     
5月13日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发表了4月22日至28日一周间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起居注”。英国《泰晤士报》等资产阶级报刊纷纷予以转载。美国总统个人的起居为什么受到如此的重视呢?这是因为这一份“起居注”,不仅透露了肯尼迪的工作方法和独揽大权的作风,并且还表明白宫已经成为美国官僚政治的神经中枢了。  相似文献   

14.
西德总理艾哈德本月七日和八日訪問巴黎,同戴高乐举行了半年一度的两国首脑例行会談。过去一年来,法国和西德爭夺西欧霸权的斗爭十分剧烈,两国关系日趋恶化。在这种背景下举行的这次最高級会談,沒有也不能解决两国間的主要分歧。法国所坚决反对的西德染指核武器問题,这次根本沒有討論。在越南問題上,双方坚持各自的观点,这就是西德仍将为美国侵越战爭效劳,而法国仍不支持美国。艾哈德曾經希望戴高乐今年六月  相似文献   

15.
美国总統肯尼迪同他的一些前任比較起来,显然在內政外交方面更为独攬大权。在外交政策方面,表現得特別明显。据《美国新聞与世界报道》說,肯尼迪大約育四分之三的时間是用来处理外交問題韵。他“比富兰克林·罗斯福以来的任何总統都要在制訂美国对世界的政策方面做更多事情。肯尼迪不仅决定政策問題的大纲,而且也作出比較細节和次要的决定”。現在,肯尼迪实际上已撇开了美国的国会和內閣,降低了国务院的作用,而由他本人  相似文献   

16.
修改宪法的“宿愿” 9月28日,在法国本土、阿尔及利亚和法国的海外属地,将要举行一次“公民投票”,对戴高乐的“宪法”草案进行表决。随着这个日子的临近,戴高乐推销他的“宪法”草案的活动也越来越加紧了。从8月20日开始,他到法国非洲属地和阿尔及利亚去作了一次为期十天、行程万里的巡回“旅行”。9月4日以后,他还要在法国国内四出奔走,到处张罗。修改法兰西第四共和国的宪法,这可以说是戴高乐的一个宿愿。这个宪法,是在1946年10月13日由全国公民复决投票通过的。当时法国共产党曾参加了宪法的起草工作,因此,宪法里列入了一些有利于民主力量的内容,特别是由人民普选产生的国民议会拥有较大的权力。戴高乐在1946年宣布“退出政治舞台”,就是因为感到这个宪法使得他任意决定法国  相似文献   

17.
“关稅及貿易总协定”締約国从5月16日至21日在日內瓦举行了部长級会議,討論美国总統肯尼迪根据美国“扩大貿易法”提出的“多边相互降低关稅計划”。在这次会議上,美国同以法国、西德为首的共同市場,由于尖銳的利害冲突,在如何减稅、减多少稅、减誰的稅等問題上爆发了激烈的爭吵。双方互提“建议”和“反建議”,針鋒相对,僵持不下,使会议数度瀕于垮台。在最后勉强达成的一  相似文献   

18.
赖肖尔     
肯尼迪上台后选拔了一批所谓“名流学者”,充住美国駐外使节。今年3月間任命的驻日本大使埃德溫·赖肖尔就是其中的一个。美国的一些报刊吹嘘賴肖尔的这次被起用具有特别的意义。“新聞周刊”评论说,这是因为日本是“美  相似文献   

19.
肯尼迪9月25日在十六届联大上吹起他的“和平”法螺,妄想采取主动,发动“和平攻势”,借以挂羊头、卖狗肉,掩盖世界人民的耳目,挽回对美帝国主义越来越不利的困难局势。全世界人民要求和平的呼声日益高涨。肯尼迪不能不看到,美国的侵略和战争政策是极端不得人心的,肯尼迪于是就不得不口是心非地说几句“探求和平”的漂亮话。什么战争“不再能有助于解决争端”,“人类必须消灭战争”,  相似文献   

20.
法国总统戴高乐9月21日开始了他的为时近四周的拉丁美洲十国访问。今年3月戴高乐访问墨西哥的时候,美国报刊就认为这是“对美国威信和影响的一个悍然挑战”。这次这样大规模的访问,更引起美国和其它西方国家的神经紧张。美国《纽约时报》在评论戴高乐拉丁美洲之行的一篇通讯里,一方面指出在“援助”拉丁美洲国家方面,法国今天的经济力量尚不足以同美国匹敌,竭力贬低戴高乐此行所能起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警告法国要同美国的“争取进步联盟”计划合作,不要自行其是。英国《经济学家》的一篇通讯同美国报刊唱一个调子,同时故意强调,法国在它对拉丁美洲发动的“外交攻势’中,不能指望有一个“联合的欧洲”作它的后盾。但无论是美国报刊,还是英国报刊,都无法掩饰它们的不安,担心法国重新进入拉丁美洲,恢复它在这个地区的影响,会加强法国实现它全球战略中争夺“第三世界”的力量。下面是上述两篇文章的节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