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上世纪70年代,美国宇航局发射了先驱者10号、先驱者11号、旅行者1号和旅行青2号。1974年,我在杂志上看到先驱者10号携带一张金属名片,向外星人送去地球人的问候,而后来旅行者则携带了  相似文献   

2.
美国的行星探测器“旅行者2号”于1989年8月25日接近了太阳系最边缘的行星——海王星,向地面发来了大量的有关海王星的最新信息,其探测成果举世瞩目。不久,“旅行者2号”将远离海王星飞向太阳系之外。“旅行者2号”是于1977年与“旅行者1号”相继由地球出发的。1980年,它们共同完成了对木星、土星  相似文献   

3.
旅行者-2号以每秒22公里的速度从天王星的云顶8万公里处掠过。旅行者-2号自发射后经过8年时间的漫长路程,但与天王星会合只是一瞬间的事。在最接近天王星前后的6个小时内所发回来的数据,远远超过了自1871年天王星发现以来从地球上观测所获得的数据。天王星离地球极远,是太阳系中第7颗令人迷惑的行星。由于旅行者-2号的探测,使得  相似文献   

4.
正2019年年底,人类派往恒星际空间的第二位使者——美国宇航局旅行者2号探测飞船穿透日球层顶(也叫太阳风层顶,即太阳系边界。在这里,太阳风被弥漫银河系的等离子体取代)。6年前,旅行者1号探测器也穿透了日球层顶。现在,这两艘旅行者号的合并探测结果为我们展现了太阳系边界迄今最详尽的信息。科学家发现,旅行者2号的窗外景象在2018年11月5日发生改变,当时这艘飞船距离太阳大约178亿千米(比地球距离太阳远119倍),飞船周围的等离子体(来自太  相似文献   

5.
正41年前,两艘"旅行者"探测器离开地球,去探索外太阳系。这里讲述的,就是它们的这一伟大历程。1990年2月14日,"旅行者1号"探测器(以下简称"旅行者1号")搭载的相机在沉寂了10年后被最后一次开启。随后,在远离地球59.5亿千米的地方,"旅行者1号"拍摄了60幅照片。运用这些照片,美国宇航局喷气动力实验室(位于美国加州)的科学家们创制出了迄今为止在距离地球最远处拍摄的太阳系全家福。这张全家图的背景很黑暗,背景中的地球一  相似文献   

6.
2003年12月30日,我国"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简称双星计划)的第一颗卫星--探测1号卫星(又叫"赤道卫星")发射升空,发射获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7.
<正>"旅行者2号"紧随"旅行者1号"的脚步,摆脱了太阳风的侵扰,进入浩渺的星际空间,成为人类成功送入星际空间的第2个飞行器,也引发了人们关于太阳系究竟有多大,人类是否能够飞离太阳系的大讨论。整30年前,也就是在发射升空12年半之后,"旅行者1号"探测器调转机头,将摄像机对准60亿千米之外的太阳系内部,拍下了一张震撼人心的照片。一直想拍摄一张太阳系全家福的天体物理学家卡尔·萨根将其命名为"暗淡蓝点"。  相似文献   

8.
数字     
正37年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网报道,其旅行者1号航天器上搭载的一组推进器,在"沉睡"了37年后,于太空深处成功完成点火测试。旅行者1号是NASA飞得最远、速度最快的航天器,也是恒星际空间唯一的人造物体。这个1977年从地球出发飞行了40年的航天器,基本靠调姿推进器来定向。但自2014年以来,工程师  相似文献   

9.
飞向水星     
藻间 《大自然探索》2004,(11):16-17
2004年8月3日,一艘飞船在美国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成功,它就是出使水星的"信使号"。"信使号"的发射打破了水星空间探测30年的寂静,揭开了类地行星研究的新篇章。所谓类地行星是指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这些行星在性质上和地球颇有相似之处,都具有体积较小、靠近太阳、有固体表面、自转慢、卫星少以及平均密度较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0.
《科学之友》2014,(5):50-51
<正>土卫二是土星的第六大卫星,于1789年为威廉·赫歇尔所发现。在"旅行者"号于1980年探测土星之前,人们只知道土卫二是一个被冰覆盖的卫星。"旅行者"号探测显示,土卫二的直径约为500 km(相当于土星最大的卫星土卫六直径的1/10),其地表包括山脊、裂谷、悬崖、平原、地缝等类型,星球表面覆盖有一层固态冰,致使其表面几乎能反射百分之百的阳光。  相似文献   

11.
深空航天遭遇"能源尴尬" 在寒冷、黑暗、空寂的太空中,旅行者一号已持续飞行了36年.它越过了太阳系的所有行星,来到了距离地球180亿千米的太阳系的边缘.假若它搭载的仪器还能继续工作,我们将"追随"它进入寒冷的星际空间.那是一个虚空而神秘的世界,人类的探测器此前还从未到达过那里.从那里看太阳,太阳仅仅是天空中一颗明亮的星星而已. 离太阳那么远,太阳能电池失去了用武之地,所以旅行者一号只能依靠自己携带的能源,它是核武器制造业的副产品钚-238.这种材料在它衰变的过程中产生热能,这些热能被旅行者一号上的放射性同位素热电发电机转变成了电能,于是它便得到了持续不断的能源供应.科学家们推测,在未来10年里,旅行者一号还会向地球发回数据,直到它最终消失在没有尽头的虚空之中.  相似文献   

12.
美国和苏联曾展开一场以月球探测为中心的空间科学技术竞赛.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苏联共向月球发射了32个探测器,这些探测器或逼近或登陆月球,取得了丰硕成果.期间,美国也向月球发射了21个探测装置.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实现了人类登月之梦,在月球探测中取得最辉煌的成果.  相似文献   

13.
<正>2018年11月5日,美国宇航局(NASA)的旅行者2号成为历史上第二个离开日球层的航天器(日球层就像是太阳吹出的充斥着粒子和磁场的保护性气泡)。旅行者2号到达距离地球约180亿公里处,远超过冥王星轨道到太阳的距离,旅行者2号由此进入星际空间(即为星体与星体之间的空间)。《自然·天文学》最新发表了5篇研究文章,描述了在旅行者2号完成历史性穿越前后,科学家所观察到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关毅 《自然杂志》2013,35(5):378
就在不知不觉间,我们已经历了人类科学史上最伟大的成就。根据科学家的测算,1977 年发射的“旅行者1 号”探测器已在2012年8 月25 日前后飞出太阳系,目前正在寒冷黑暗的星际空间中“漫步”。人类终于跨出了向星际空间进军的标志性的第一步。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飞跃,无疑将激励全世界的科学家在奔向宇宙的漫漫征程中,继续不懈地探索。  相似文献   

15.
正2020年7月,人类航天的宏伟史诗又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章。就在十来天的时间里,有三个国家的火星探测器相继启程前往这颗红色行星:阿联酋于7月20日发射"希望"号,中国于7月23日发射"天问一号",美国于7月30日发射"毅力"号。本期专稿《奔火:三国探测器同台竞技》对此的介绍要言不烦。中国"探火"启幕,"绕、落、巡"一步到位的决策尤令世人瞩目。天问一号轨道器将环绕火星运行,作为火星的人造卫星在空间执行探测任务;它施放的着陆器将降落到火星表面,成为一个多功能的固定工作平台;自  相似文献   

16.
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而揭开了人类航天时代的新篇章,可是半个世纪过去了,我们还未走出太阳系,进入恒星际空间。虽然NASA(美宇航局)远在1970年先后发射了"先驱者"1、2和"旅行者"  相似文献   

17.
美国航空和宇宙航行局最近公布了跨世纪的系列航夭探测工程计划。其中也包括目前正在筹备的两个太空飞行项目,一个是向地球附近的小行星发射一架探测器,另一个是向火星发射一架着陆器和游动探测器,对火星表面进行研究。这两个项目都将在明年进行。1997年,一颗命名为"月球观察者"的人造卫星将飞向月球。不久前,宇航局曾成功地向月球  相似文献   

18.
若然 《科学24小时》2013,(6):56-56,F0003
<正>前苏联月球探测器从1958年至1976年,前苏联先后发射了24个"月球号"探测器,18个完成了探测月球的任务。其中,在1959-1968年期间发射了"月球1号"-"月球14号"探测器,它们探测了月球的背面,进行了绕月飞行,实现了在月面的着陆。此外,在1969-1976年间,前苏联发射了"月球15号"到"月球24号"探测器,还成为月球的自动科学站。  相似文献   

19.
正美国宇航局科学家最近公开表示,就算保守地估计,仅在银河系内也有多达1亿颗行星能够支持生命的存在,地球人今后20年内就有可能找到外星生命。美国宇航局对其他恒星-行星系统的研究早已从基于地面的观测转移至太空望远镜的探测,"哈勃""斯皮策"和"开普勒"空间望远镜能确定行星与恒星之间距离是否适合行星上存在我们所知生命的先决条件之一——液态水。美国宇航局计划在2017年发射"中天系外行星勘测卫星",2018年发射"詹姆斯·韦伯空  相似文献   

20.
’97,访火星     
别睡了,火星!地球使者来了。于1996年12月4日发射升空的"探路者号"飞船,以1.7万公里的时速在太空中飞行了4.97亿公里,历时7个月后,终于在1997年7月4日下午1时零7分成功地着陆火星"战神谷",这是美国自1975年向火星发射两艘"海盗"飞船以来在火星表面降落的第一个探测器,这项耗资2.66亿美元的火星探测工程是"一个宇宙探测新时代的开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