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邢鸿飞 《世界科学》2011,(12):31-31
仅仅是因为获得了诺贝尔奖并不能使你远离科学界的日常生活。在林道市,名为交换座次的讨论会的主要特色是一个由诺贝尔奖获得者和一些年轻的研究员所组成的小组进行的讨论。获奖者们有机会向学生们询问他们的兴趣和计划。在随后的对话中,科学界的几位精英提出了一些非常中肯的建议。辛勤工作学生组员在回答2009年诺贝尔  相似文献   

2.
<正>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和卡罗尔·格雷德、杰克·绍斯塔克因对染色体端粒的研究工作以及发现端粒酶,分享了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现执教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的伊丽莎白和青年科学家埃琳娜·塔克(Elena Tucker)交流了自己学术圈内外的生活。  相似文献   

3.
<正>弗朗西斯·阿诺德(Frances Arnold)因开创性的酶定向演化技术而获得2018年诺贝尔化学奖,该技术使酶能被应用于横跨医药、消费品、农业、燃料和化学品生产的可持续化学领域。阿诺德现任加州理工学院化学工程、生物工程和生物化学专业的莱纳斯·鲍林教授[加州理工学院为纪念著名科学家莱纳斯·鲍林(Linus Pauling)而命名的教授职位]。2021年,现任美国总统拜登任命她为总统科学技术顾问委员会(PCAST)联合主席。阿诺德曾被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授予美国国家技术与创新奖章。  相似文献   

4.
“华裔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朱棣文被正式提名为能源部长!”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电视直播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新政府能源环境团队名单后,中国坊间很快传开了这条消息,一如他当年获得诺奖的轰动。  相似文献   

5.
正5月23日,《科学通报》主编、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高福,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科学出版社)总经理、《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编委会秘书长彭斌一行来到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的家中拜访,并就《科学通报》即将出版的"青蒿素研究与进展"专辑进行工作汇报交流.1977年,《科学通报》第3期发表了署名"青蒿素结构研究协作组"的论文《一种新型的倍半萜内酯——青蒿素》,  相似文献   

6.
鉴于实验、研究机构欲修改供实验用动物待遇条款的强烈要求,美国农业部最近发布的有关条例也已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同旧条例比较,新条例改进最大的地方是新条例更接近美国公共卫生署的有关规定。该条例的第3部分,亦即最有争论的部分,包括笼子的大小,对狗的训练和为了使灵长类动物有一个心安理得的生活环境所采纳的方法。然而动物保护组织也已取得了一些胜利.一个公共事务委员会将参照条例的内容监督条例执行的情况;有权立即中止对动  相似文献   

7.
张长青 《世界科学》2012,(11):17-18
今年9月,山中伸弥在京都大学展示了将成熟皮肤细胞转变成类似于人类胚胎干细胞技术:通过注射遗传物质,细胞可逆向发育。这项技术在为特定患者进行干细胞疗法开启一扇大门的同时,有望帮助他们修复受损的器官或抵御疾病,如帕金森氏症或糖尿病等,尤其在实施这项技术时将不再伤及人类胚胎。《新科学家》杂志为此采访了山中本人。采访中发现,他对自己的突破性研究成果感到兴奋的同时,对其伦理问题还是表现出了一丝担忧。以下是访谈内容。  相似文献   

8.
记者:得知获奖消息后的感觉如何? 希格斯:“我当然很高兴,或者说是松了一口气的感觉.在经过了长久的等待之后.终于尘埃落定。”希格斯说道:上世纪80年代一个朋友就告诉他已被提名诺贝尔奖。“漫长的诺奖资格论证过程似乎已经有很多年了.我以为在我有生之年也许不会来了,但显然大型强子对撞机(LHC)的启动表明,  相似文献   

9.
10.
布莱恩·格里格·弗莱从小就对有毒的动物十分感兴趣,在4岁时,他就立志把研究有毒生物作为自己的终生职业。如今,弗莱是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的昆士兰大学的生物学教授,是世界上顶级的动物毒素专家之一。为了研究毒素,弗莱从多种野生动物中收集毒性物质。那么,为什么动物体内会存在毒性物质呢?弗莱  相似文献   

11.
12.
布莱恩·格里格·弗莱从小就对有毒的动物十分感兴趣,在4岁时,他就立志把研究有毒生物作为自己的终生职业.如今,弗莱是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的昆士兰大学的生物学教授,是世界上顶级的动物毒素专家之一.为了研究毒素,弗莱从多种野生动物中收集毒性物质.那么,为什么动物体内会存在毒性物质呢?  相似文献   

13.
科学家最近在小鼠身上进行的初步研究显示,母体基因在后代大脑智力发展方面起主要作用。而父体基因则主要影响大脑中负责情绪的功能。这项实验目前还仅仅局限于老鼠,假如这项惊人的发现同时也适用于人类.那么恐怕所有遗传方面的教科书都得重新改写.而且在广泛流行多年的郎才女貌的说法后面屯得画上一个问号了。科学家早就知道基因是成双成对的,每对基因~个来自母体.一个来自父体.在大多数情况下,每对当中的两个基因看起来都一模一样,都是活跃的,但是有一种基因的情况特殊,这种基因称为印记基因。印记基因携带一个生物化学标记,…  相似文献   

14.
戴捷  王小明 《自然杂志》2004,26(5):277-281
人类活动导致的栖息地片段化和过量的捕杀使多数犬科动物的分布范围和数量均大幅度下降,这类动物的研究和保护已经引起保护生物学家的广泛重视,而DNA分子标记技术为犬科动物保护生物学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本文结合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历程,说明了犬科动物保护遗传学在研究内容上逐步扩展和深入的发展趋势,并对分子标记技术在犬科动物的分类地位、系统发生、杂交和基因渗入、遗传变异、种群遗传结构、基因流、亲缘关系等几个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详细分析.本文还总结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与保护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大自然探索》2003,(6):31-31
最近,有一个令人惊奇也颇为有趣的发现:动物实际上也会说谎。不仅是大猩猩、黑猩猩、狗和豺狼,就是鸟和昆虫,也会有意误导人和同类,而使自己从中取利。  相似文献   

16.
动物究竟有没有智力,最近科学家经过精心观察研究,得出了六个新结论——(一)动物能够完成一些超越其本能的复杂行动比如说,一群阿拉伯狒狒在夜间突然遇上了暴风雨,必须另找地方安歇。于是它们开始向以前曾到过的地方走去。这时,一个老狒狒在身上抓挠了一阵(这是进行思考的表现)之后,却选择了相反的方向。其他雄狒狒停了下来,也在身上乱抓,终于跟着那个老狒狒走去。老狒狒的决定是明智的,因为大雨巳经淹没了它们原来要去的那条小路,显然,这些狒狒刚才已进行了一场"民主的表决"。  相似文献   

17.
将近四分之一的参与问卷调查的生物医学专家承认,他们长期受到动物权益保护主义分子的骚扰,《自然》杂志的一项问卷调查解读了由此产生的影响——事件回顾在以往的五年内,动物权益保护主义者犯下了一连串的暴力袭击事件。2008年2月,加利福尼亚圣克鲁兹一位身患乳腺癌的生物学家的丈夫在自  相似文献   

18.
大脑和脊髓由神经元组成,神经元一般不会再生,所以过度的损害可能是毁灭性的、不可逆转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就是由于神经元的退行性病变和凋亡所致,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一个渐进性的恶化,以导致机体认知记忆功能和运动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9.
张人骧 《科学通报》1986,31(16):1279-1279
关节的运动形式与关节面的形状有着严格的相互关系。我们应用Moir照射法对猩猩科动物(Pongidae)的股骨膝关节面进行研究并得到如下结果:1.大猩猩(Gorilla)、猩猩(Orangutan)和黑猩  相似文献   

20.
发达国家在20世纪50年代就把"动物和人体换头术"研究课题列入本国尖端科研范围之内。先后开展这项探索、研究和实验工作的有美、英、法和前苏联等国,这一科研课题涉及的科学门类庞大,需要:动物学、生物学、生态学、解剖学、神经学、病理学、血液血、生物化学、外科学和内科学、药物学及美容学等的一系列学科协作,并需要与一流科学家合作进行定向研究攻关,才有成功的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