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2 毫秒
1.
为筛选出适宜于卢龙地区种植的鲜食型甘薯品种,从省内外引进14个鲜食型甘薯品种,以当地常年种植的2个品种卢选1号和北京553为对照,在偏砂性土壤和壤土上进行不同品种间植株农艺性状、产量和食味品质等分析。结果表明土质和品种对甘薯各性状及产量具有显著影响。与偏砂性土壤相比,壤土种植的甘薯分枝较长、分枝数较少、产量较高;其中秦薯8号和红香蕉2个品种分枝较长,单株薯块数和大薯数较多、大薯质量较重、产量较高、食味性较好,可以推荐种植;烟薯25在卢龙地区具有大薯质量较重、食味性最好的优势,可推广种植;而龙薯601在偏砂性土壤中单株薯块数较多,大薯率较高,产量显著最高、食味性较好,但在壤土中没有表现出突出优势,可推荐偏砂性土壤中种植。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优质食用型甘薯新品种"渝薯99"的生产力、主要经济性状鉴定结果及其应用价值分析.在2005-2006年重庆市甘薯品种区域试验中,"渝薯99"鲜薯产量为26 430.00kg/hm2,比对照"南薯88"减产6.08%;在2008年重庆市甘薯品种生产试验中,平均鲜薯产量为49 658.50kg/hm2,比对照增产2.3%.该品种薯块烘干率24.72%,淀粉含量15.76%,蛋白质1.98%,可溶性糖8.71%,β-胡萝卜素含量为每100g鲜薯4.01mg,比对照品种"南薯88"高2.03mg.薯块萌芽性好,单株结薯2~4个,上薯率85%以上.该品种薯形美观、桔红肉色,食用品质优,可作为食用、食品加工用甘薯新品种加以推广与利用.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甘薯早熟食用新品种“渝苏76”的生产力和主要经济性状指标的鉴定结果.在1995年至1996年四川省甘薯新品种早熟组区域试验中,“渝苏76”鲜薯产量为23037.75kg/hm^2,比对照品种“南薯88”增产13.1%,藤叶产量20575.50kg/hm^2,比对照减产8.8%,生物鲜产43613.25kg/hm^2,比对照增产1.6%.在生产试验中鲜薯产量也比对照增产10%以上,该品种萌芽性较好,结薯早,适应性广,抗旱性强,耐肥,抗黑斑病能力较强,贮藏性好,熟食品质优良,栽后100d收获,商品薯率80%以上,特适于城郊作食用品种种植,提早上市,可获较好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武夷科学》2019,(2):91-96
对食用型甘薯广薯87、泉薯10号、苏薯16号、赣渝3号等8个品种(系),在江西红壤区进行品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广薯87、泉薯10号和浙薯21号产量较高,产量均超过30 000 kg·hm~(-2);苏薯16和泉薯10号,熟食味评分较高,8个品种(系)烘干率均在20%~27%;对甘薯农艺学性状、产量以及食味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得到甘薯叶长与叶宽,大薯率与中薯率,纤维感同甜度和香度呈显著正相关;甜度、香度和粘度之间,纤维感与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小薯率与大、中薯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综合薯块农艺性状、鲜薯产量、熟食味等指标分析得到,适宜江西地区种植的甘薯品种有泉薯10号、广薯87、浙薯21号和紫薯品种宁紫1号。  相似文献   

5.
以补骨脂为试验材料,研究三种种植模式对补骨脂生长及其产量的影响。通过对补骨脂大田生育期、相关农艺性状、叶绿素含量、种子产量指标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三种种植模式对补骨脂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其中,宽垄双行-两边地膜覆盖-中间稻草覆盖种植模式的综合表现最好,农艺性状表现为株高整齐,茎围粗,有效叶片多,长势强,抗倒伏,产量居于试验产量的第一位166.33 kg/667m2,较对照多40.63 kg/667m2,增产极显著,比较适合西昌地区补骨脂的生产栽培。  相似文献   

6.
甘薯高淀粉工业用新品种“苏薯2号”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对甘薯高淀粉工业用新品种“苏薯2号”主要经济性状的引种鉴定结果.在1986—1988年重庆市区域试验中,“苏署2号”鲜薯平均亩产1658.7kg,薯干平均亩产551.1kg,淀粉平均亩产360.3kg,分别比对照品种“徐薯18”增产2.63%、8.10%和9.55%;鲜藤叶平均亩产1883.6kg,比“徐薯18”减产13.72%.“苏薯2号”薯块的干物质、淀粉、粗蛋白、可溶性糖、Vc、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徐薯18”,抗旱性和结薯习性较好.目前,“苏薯2号”已在重庆市一些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7.
甘薯新品种“渝苏303”选育研究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介绍了对甘薯新品种“渝苏303”的生产力和主要经济性状的鉴定结果在1994~1995年四川省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中,“渝苏303”鲜薯产量28263.0kg/hm2,比对照品种“南薯88”减产2.3%,藤叶产量21396.0kg/hm2,薯干产量8649.0kg/hm2,生物鲜产量49648.5kg/hm2,生物干产量11205.0kg/hm2和淀粉产量5430.8kg/hm2,比“南薯88”分别增产19.3%,4.6%,5.1%,7.0%和20.8%.它在重庆、四川的生产上产量表现更好。该品种萌芽性较好,结薯较早,大中薯率85%以上,薯块烘干率30.75%,出粉率19.32%,氮基酸含量0.844%,高抗茎线虫病,抗黑斑病和根腐病.贮藏性好1998年“渝苏303”已推广1×104hm2以上。  相似文献   

8.
高彬 《科技信息》2013,(25):454-455
本试验共选择马铃薯供试品种8个,设8个处理,采用随机区组排列,重复三次,667㎡播种4000株,每小区播种4行,144株马铃薯。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马铃薯品种的增产效果是中早熟品种C55和克新18号产量位于第一和第四位,比对照庄薯3号增产52.4%、2.3%。青薯9号产量位居第二位,比庄薯3号增产11.5%,但差异不显著,其它品种生育期都在100天以上,在当地受气候条件限制产量水平发挥不完全。根据试验结果建议把黄皮黄肉中熟品种C55、和红皮黄肉晚熟品种青薯9号作为今后当地主要推广品种,早熟品种克新18号可作为当地拱棚菜用型品种进行推广,04-02-21和02173-200由于中抗晚疫病,生育期102-109天,块茎形状好,建议下一年继续试验。对冀张薯8号、02158-130予以淘汰。  相似文献   

9.
本次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秧苗入土节数对甘薯植株性状及商品薯产量的影响。试验甘薯品种为烟薯25,插秧期为5月28日和6月13日两个时期,每期设置6个不同插秧节数的处理,收获期调查产量相关性状、产量和中型薯产量并计算中型薯率。结果表明,插秧节数3节时,单株蔓长增加、单株分枝数增加、单株结薯数增加、甘薯产量及中型薯产量提高;5月28日的小区产量和中型薯产量均高于6月13日插秧。本次研究认为,冀东地区种植甘薯,5月下旬插秧节数3节时能够有效的协调各产量相关性状的关系,有可能达到商品薯产量高产。  相似文献   

10.
“渝紫263”是西南大学重庆市甘薯研究中心选育的优质紫肉甘薯新品种.2002-2003年长江流域区域试验2 年平均鲜薯产量26148.8kg/hm 2 ,平均薯干产量7789kg/hm 2 ,平均烘干率29.6%.其耐贮性良好,萌芽性中等, 蔓长平均159.4cm,平均分枝数9.4,大中薯率37.4%(按块数计)、65.7%(按重量计),结薯集中,食味中上.“渝 紫263”富含花色苷,在食品、保健品等领域应用前景广泛,在部分地区推广使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桂花品种调查与分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四川省几个桂花(Osmanthus fragrans(Thunb.)Lour)主要栽培区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形态特征的差异性,确定了140余个桂花标准株,分别对各标准株进行形态登记,包括枝条、叶、花器、果实及种子等方面的性状。对这些性状进行综合分析,获得以下结果:(1)以刘玉莲体系为依据,对选定的各标准株进行了分类与鉴定,共鉴定出 59个桂花品种,其中四季桂品种群6个,银桂品种群16个,金桂品种群24个,丹桂品种群13个。新记载桂花品种 34个,其中四季桂品种群1个,银桂品种群9个,金桂品种群16个,丹桂品种群8个。(2)对各品种群编制了品种分类检索表。(3)果实和种子的性状十分稳定,可以作为除花部特征以外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4)在对观赏性综合比较基础上,推荐4个观赏价值大、具有推广前景的优良品种,另外10个品种具有较大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对提高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运行效率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植物新品种保护并没有发挥出预期的制度效果。本文从育种者、种子产业和管理部门三个层面探讨了影响植物新品种制度运行效率的障碍因素及其原因,提出要保证植物新品种保护充分发挥其制度效果不能把目光仅放在完善品种保护体系本身,而要从推动品种权实施、规范种子产业发展和构建品种权保护机制三个方面同时入手,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变化减少方案理论的基础上,对变化性二因素和制造系统成本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成本与变化性关系的灰色模型;并应用某纺织机械厂浆纱机产品的成本与变化性关系对部分模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一些英语中的变体,但主要目的却不是分析它的形成、发展和分类,而是探究语言变体在翻译中的得体表现.因此,文中举了一些例子来说明变体的特性,变体标志,怎样分析上下文中的隐含意义,以及怎样在翻译中表现隐含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于变形设计理论的产品模块化设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快速变形设计可以快速开发产品、降低设计成本、快速响应市场,是一种适应于大规模客户化定制生产模式的现代设计方法.作者通过对变形产品成本影响较大、通用性高的平台零部件进行标准化、模块化设计,而对平台其他零部件的变形是对产品进行派生变形设计的重要方法.作者对摸块化设计的意义及其与一体化设计的区别与联系,模块化设计的内涵及模块化设计的方法、步骤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通过模块化的设计可以快速变形,实现产品多样性要求,节省设计成本,达到规模经济的低成本.  相似文献   

16.
徐丽萍 《青海大学学报》2006,24(5):47-48,55
对西宁地区引进的樱桃番茄品种:爱心、台湾圣女、黄珍珠、黄洋梨、克隆莓、DRC—148,从品种的茎粗、株高、果实性状、产量及抗病性方面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DRC-148和爱心为西宁地区保护地栽培的适宜品种。  相似文献   

17.
青海莜麦一号品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作者培育的青海莜麦一号的生物学特性、主要栽培措施和适应种植区域,为该品种的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武一 《长春大学学报》2002,12(3):64-65,68
押韵词在英语中极为丰富且富有活力。它具有音韵和谐悦耳、词形整齐对称、词性灵活多变、词义形象生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二语学习者在交际过程中体现的概念流利的缺乏和多样性的缺乏分别由Danesi和文秋芳提出,对两者的解释都超出了语言范畴本身.本文基于概念隐喻和语法隐喻相关理论对这两种现象进行分析,认为当代隐喻理论的发展为这两种现象的解决提供了可能性,而且多样性的缺乏是概念流利缺乏的表现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