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六、建构悲剧认识本体论本文前半部分论述我们面对人类的生命存在时,采取现象还原的态度,选择并确定了生命意志本体。按照哲学本体论的要求,我们将在生命意志本体的基石上展开悲剧哲学本体论的建构,最终确定悲剧起源的统一性基础。生命意志作为哲学自觉的逻辑本体,固然是被主体在主观中确定的,它并不指称实在的对象,在辩证思维中仅具有逻辑化的功能和关系,但是,当思维的行程从抽象上升到具体,重新直面飞扬灵动的活泼泼生命现实时,我们便会毫不动摇地觉知到,逻辑化的生命意志其实与人类历史的自然进程是多么地吻合。“思有同一”…  相似文献   

2.
现代化运动兴盛以来,人类物性膨胀,灵性堕落,存在的悲剧性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向当代人类压来,人类社会正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双重困境.立足人类生命实践,确立悲剧认知的逻辑本体和审美根本尺度,建构出具有深刻原创意义的生命意志受挫悲剧本体论认知范式,并充分肯定勇于抗争苦难、寻求灵魂超越的悲剧精神在当代的生命实践价值和审美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3.
萧红小说深刻而独到的悲剧意蕴是其思想价值与艺术品格的重要内涵,其悲剧意蕴的特征体现为着眼于生命价值的缺席与群体愚昧,贯穿着鲜明的女性意识与悲凉的情感基调,既是深刻的,又是充满感性化与个体化的悲剧。  相似文献   

4.
萧红小说深刻而独到的悲剧意蕴是其思想价值与艺术品格的重要内涵,其悲剧意蕴的特征体现为着眼于生命价值的缺席与群体愚昧,贯穿着鲜明的女性意识与悲凉的情感基调,既是深刻的,又是充满感性化与个体化的悲剧。  相似文献   

5.
黑格尔对悲剧世界的终极力量作出纯理性的说明,建立了悲剧“伦理实体自我分裂再到重新和解”的范式。但是面对20世纪以来现代社会出现的越来越纷繁复杂的生存状况,从悲剧与人的关系入手,从切身的审美体验和审美实践出发研究现代悲剧时,这个理论明显缺乏说服力和应用性。因此,有必要从人的生命发展需要角度出发对悲剧的审美实质进行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6.
汪家悲剧的动因植根于其家庭的深层结构之中,汪妻和汪母的存在颠覆了汪文宣的男性权威并剥夺了其话语权力,进而造成汪自身精神与肉体、思维与存在等的多重分裂。汪文宣经不住这反复地撕裂,生命缘此而走向终结。汪的毁灭最终完成了这幕家庭悲剧的塑造。  相似文献   

7.
鲁迅的小说,从美学的角度看,都堪称悲剧艺术的精品,具有很高的悲剧美学价值,鲁迅是我国现代悲剧大师。1925年,鲁迅在《再论雪峰塔的倒掉》一文中,提出了“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的著名的悲剧定义。指出了悲剧的本质特征,在于社会现实中有价值的东西的被毁灭。鲁迅认为社会历史进程中,新与旧的社会矛盾冲突导致悲剧性矛盾,社会现实中有价值的东西和无价值的东西的对立和斗争,构成悲剧艺术的客观基础、鲁迅的悲剧定义,与马克思主义悲剧现有共同之处,由于鲁迅能从社会两种力量,两种价值的冲突中去认识悲剧,因此…  相似文献   

8.
从两个方面探讨了雅斯贝雅斯的悲剧本体论:一、悲剧知识即源于存在的知,悲剧以显现存在的真理为最终目的。二、悲剧冲突是真理与现实的分裂,这种悲剧冲突是建立在作为纯粹可能性的自我与现实的关系上的。由于雅斯贝雅斯在其悲剧本体论中专注于对人的内在自我的领会与阐明,从而为我们发展以把握外在世界为旨归的马克思主义悲剧理论确立了一条全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封孝伦先生的生命美学思想经历过初构、改造和成熟三个阶段,他以三重生命学说为支撑,以美是人类生命追求的精神实现为核心命题,建立起一个独特、系统的生命美学理论体系,是生命美学的重要理论创获。生命美学是哲学价值论美学的典型代表,准确、深刻地解决了人类审美活动的内在动力与价值的哲学内涵问题。与所有哲学美学一样,生命美学需要真正解决人类审美活动精神个性问题,需要以实证的专题研究实现自我深化。  相似文献   

10.
悲剧愉悦是综合悲剧审美体验中的混合情感与对生命意义的感知得到的愉悦之情,作为悲剧美学的内核,悲剧愉悦可以帮助我们从理论与实践中深入理解悲剧精神及其价值。智能科技与基因研究领域的突飞猛进,为探索人类审美认知及情感体验活动提供了新的视角与论点,而人脑神经机制的研究,对于充盈传统美学概念具有特殊的优势。厘清悲剧愉悦问题的理论争鸣、融合沟通多种理论视角、联动审美情感体验与认知神经美学的不同框架,有助于在人文与科学的交叉、认知与情感的伴生、理性与感性的叠合中探索悲剧愉悦研究新路径的可能及其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1.
艺术因其集中地折射了人类生命活动的特征而具有本体论的内涵 ,对艺术的本体论研究是艺术研究的首要课题。艺术的本体论研究 ,是从人类存在的终极意义探讨艺术活动的意义。具体说来 ,有两个方面 ,一是考察艺术活动的本体意义 ,即艺术何以为人所需 ,是否是人类生命存在的展开 ,是否是人类生命的必然活动等 ;一是考察艺术活动的根本特征 ,艺术的特征性何在 ,怎样显示本体存在等问题。人是二重性的存在 ,一方面是感性的、受动性的 ,一方面是精神性的、能动的。艺术形象既是客体对象的再现 ,也是主体欲望的外射 ,并借这种外射实现主体的自我同一性 ,得到代偿性满足 ,缓解日常现实的紧张感 ,使机体得到积极的休息。更重要的是 ,艺术是人类理想性、超越性在现实里的表现 ,艺术是对现实的批判 ,它克服了现实认识和现实价值的局限 ,使人获得自由的意识 ,通过对现实人生缺陷的解释和现实世界的批判 ,使人产生对现实人生的批判意识 ,引导人们追求更加美好的人生。这便是艺术作为人类不可或缺的生命活动方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也论悲剧     
悲剧的魅力有其深刻的人性基础。在长达千百万年的人类种系进化中,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的惨痛经历在意识深处积淀成了悲剧情结。这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性恶”,而是人类为了生存而形成的对苦难的适应和感应能力。悲剧情结在今天已不是一种生存手段,但却依然影响着我们的情感。通过悲剧人物的不息抗争和不幸遭遇,悲剧情结聚敛起生命的张力,唤起生的渴望,在观众和读者的心里引起共鸣。  相似文献   

13.
康玉霞 《西藏大学学报》2002,17(4):61-62,60
古希腊悲剧作为人类较早时期的艺术,在诸多方面尚未完全摆脱神话故事产生的影响,因此,古希腊悲剧在创作中具有一种神话色彩。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力求通过三大悲剧的比较,深入阐释《美狄亚》所独具的创作思想,从而揭示出《美狄亚》在理论思想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悲剧以否定的形式肯定人生的积极价值。悲剧艺术不同于现实的苦难,它不仅能唤醒人的伦理意识和行动实践意识,更重要的是引起人的审美意识,在审美观照的过程中使人的情感和心智得到净化和升华。悲剧通过伟大的展示、磨难与毁灭,唤起人们惊奇、敬仰和赞美的情感;悲剧英雄的信念、毅力和勇气,使我们受到震撼和激励,并以其道德上的完美与不朽,唤起了人的崇高感。悲剧人生观深刻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昭示了人生的价值在于追求理想、追求真知、追求完善的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15.
阳林 《科技资讯》2010,(33):193-193
现今是一个多元化的新时代,处在这一时期的大学生们,有着新的特点和不同思想道德的表现,这就要求我们高校德育也要与时俱进从而转型。然而我国大学生自杀和伤人的现象不断出现并呈上升趋势,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再次成为关注的热点。通过对大学生生命价值教育的研究有利于解决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大学生对生命价值教育的认识,促进大学生能够健康地成长成才,对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构建和谐社会,增强大学生生命价值教育的实效性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年代川康边地的野蛮、黑暗与苦难如梦魇般留存在周文的记忆之中,并与他个人坎坷经历所形成的悲剧情愫相契合,从而构成了周文小说特有的悲剧思维倾向。而周文对鲁迅科学民主观念的继承又进一步张扬起他的悲剧主体意识,从而在他的小说中便形成了对现实的批判和对人的价值关注的两个悲剧主题。  相似文献   

17.
《古诗十九首》以现实的普通人作为悲剧的主角,真切地表现普通人心灵深处的悲伤,表现个体生命意识的张扬和人生的深刻体验,毫不隐螨地抒写了性压抑饥渴给人们带来的痛苦,表达了对爱情对人生对本能对欲望的肯定和呼唤,其强烈的悲剧激情,悲剧矛盾,悲剧冲突,悲剧结局等因素,构成了丰富的悲剧美。  相似文献   

18.
认识悲剧,有以亚里斯多德等为代表的"认识论"和以叔本华等为代表的"主体论"的观点."文化-主体论",确立了从本体论上解读悲剧的双向视角,即从生命过程与历史进程的双向共振看悲剧的本质,从个体超越与社会制约的两极合力看悲剧的原因,从文化差异与人生态度的二面一体看悲剧的表现.  相似文献   

19.
悲剧的超越     
马恩悲剧观主要体现在对拉萨尔的两封信中,但这并非是瞬间的灵感或顿悟,而是他们长期对历史和文艺思考的硕果。在马恩的早期悲剧观中,曾经徘徊着亚里斯多德和黑格尔的影子,但马恩走出了曾一度笼罩其身的思想阴影,不存偏见地保留了西方悲剧理论的核心特征——冲突的必然性,却赋予了它以全新的意蕴,是对西方传统悲剧理论的全方位超越。  相似文献   

20.
从《俄狄浦斯王》看悲剧精神的本质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典悲剧《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著名悲剧家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整部悲剧振人心魄、发人深省。它向人们揭示出生命本体的深层内涵:人的悲剧精神是悲剧的灵魂和生命,它是人在追求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过程中的生生不已的内在意志激情的体现,尽而展开对人性的追问和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