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了解体育专业大学生适应能力的性别差异,分析其原因及影响因素,从而探悉学校体育在提高大学生适应能力方面的作用。方法:整群随机抽取江西省井冈山学院体育专业学生207人(男生108人,女生27人)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体育专业大学生具有良好生活习性的比例女生高于男生(P〈O.05);学习状况良好的比例女生高于男生(P〈O.05);在交际方面,男生恋爱比例高于女生(P〈O.05);在家庭因素方面,女生中来自农村的比例高于男生(P〈O.05);总之,女生在校适应状况好于男生(P〈O.05)。结论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习性、学习、交际、家庭因素、性格与处世态度等方面不仅存在诸多性别差异,而且这些差异也可能是导致男女大学生在校适应能力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采用大学新生适应性问卷对贵州省6所高校3257名大一新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贵州省大学新生适应性总体正向积极,但亟待提高,新生适应性各因子发展不均衡,其中人际适应发展最好,想家适应发展最差;男生新生在想家适应,情绪适应和适应性总分得分上显著高于女生;城市学生与农村学生在情绪适应,经济适应和适应性总分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且均是城市学生得分高于农村学生;汉族新生和少数民族新生在新生适应性各因子和总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情绪适应、经济适应以及适应性总分存在显著差异,且独生子女的得分均高于非独生子女;文、理、工、医科类新生在专业适应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对漳州师范学院2008级新生在入校初期和学年末分别采用scl-90、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进行心理健康普查,结果发现:1、入校初期新生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是: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且男生在敌对、偏执两个因子上均分高于女生,女生在抑郁、焦虑、恐怖三个因子上均分高于男生.2、学年末新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满意度,且男生在校园生活适应和自我适应两个因子上均分高于女生,女生在择业适应因子上均分高于男生.3、自我适应影响心理健康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选取485名大一新生,采用《闲暇满意度量表简易版》和《大学新生学校适应自评量表》进行测量,探讨其闲暇满意度与学校适应的关系。结果发现:(1)大学新生闲暇满意度在性别、专业类别和生源地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的整体闲暇满意度和心理、教育、放松层面的闲暇满意度均高于女生,城市大学新生的心理层面闲暇满意度高于非城市学生,文史类大学新生的放松层面闲暇满意度显著高于理工类和艺体类学生。(2)大学新生学校适应在性别、专业类别和生源地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的整体学校适应和学习适应、交往适应、情绪状态方面均好于女生,城市生源大学新生在学习适应上显著强于非城市生源的大学生,文史类大学新生在生活环境适应和交往适应方面都显著强于理工类大学新生。(3)大学新生闲暇满意度及其各维度与学校适应及其各维度都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大学新生闲暇满意度对其学校适应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中生人际信任、社会支持与孤独感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29名高一、二年级学生为被试,采用儿童马氏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孤独量表,对高中生的人际信任程度、社会支持状况与孤独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高中生的人际信任度比乡村低,男生比女生高;(2)社会支持在性别城乡维度上差异不显著;(3)孤独感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乡村学生高于城市;(4)人际信任程度与社会支持状况呈显著负相关,与孤独感呈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与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高一新生学习动机及其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采用周步成修订的学习动机诊断测验(MAAT)和安人集团编制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测试对1 750名高一学生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高一新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消极、适应性、自我悦纳、交往障碍、恐怖倾向和自卑倾向;高一女生比男生更容易消极自卑、焦虑、适应新环境,男生较女生更自信和认可自己;拥有积极心态的学生学习动机更强,考试焦虑感越低;高一新生适应性与学习动机显著正相关;自我悦纳、自信心越强、自我肯定的人学习动机越强,考试焦虑感越低;自卑、人际交往问题与学习价值感、自我效能感、期望成功等呈显著负相关;自我悦纳与学习动机及各维度显著相关,与考试焦虑呈显著负相关;高一新生学习动机与心理健康相关性显著。  相似文献   

7.
采用王极盛编制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苏州市426名中职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苏州市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较好,但在学习、学校适应和情绪稳定方面存在问题;男生比女生更偏执;一、三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二年级学生差。对以上结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8.
史美东 《科技信息》2009,(16):54-54
大学新生入学后,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总会遇到一些适应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生活环境,学习,人际交往,心理等方面的不适应。针对这些适应性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即加强入学教育,完善管理措施,增强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进行系统的专业教育与学习指导,提高大学新生的学习适应能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心理自我调整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增强大学生的人际适应能力,及早实现大学生角色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新生入学后,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总会遇到一些适应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生活环境,学习,人际交往,心理等方面的不适应。针对这些适应性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即加强入学教育,完善管理措施,增强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进行系统的专业教育与学习指导,提高大学新生的学习适应能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心理自我调整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增强大学生的人际适应能力,及早实现大学生角色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艺术类高职新生步入大学初期,在心态、学习、校园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适应状况,而当前高职院校的新生入学教育存在着教育时间短促化、教育方式单一化、教育内容共性化等问题,不能很好地满足大学生的需要。本文以湖北省艺术职业学院160名艺术生为调查访谈对象,力图揭示艺术类高职新生的大学适应状况,并从不同的主体出发探析构建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1.
共测我校八九级普系本科生916人,视力低下者占71.3%。其中女生视力低下率明显高于男生,为74.8%。入校时城市学生较农村学生视力低下率高11.8%。经过将近两年的大学学习后,农村学生较城市学生视力低下的增长率快5.5%。文科系学生视力低下率高于理科达78.9%,且重度视力低下眼数明显高于轻度视力低下眼数。这表明我校八九级普系本科学生视力减退严重,应引起有关方面注意。  相似文献   

12.
新余高专2005级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新余高等专科学校05级新生进行了团体测试。结果显示:我校2005级新生与我校2004级新生相比,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低。但与2001年全省专科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数据相比,我校2005级新生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高。从总体看,男生心理健康水平优于女生。  相似文献   

13.
贵州省农村初中学生学习适应能力发展状况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AAT 问卷对贵州省415 名山区农村初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整个初中阶段学习适应能力的发展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各年级总平均分之间差异显著。初一年级发展较快,初二稍缓。低年级女生优于男生,中、高年级男生优于女生,但差异不显著。学习热情、学习技术、学校环境、身心健康一直保持快速发展,学习计划发展较慢。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CSMHS)"对陕西五所高校的4774名新生进行心理测查,结果发现,女生在大多数因子上的得分高于男生,非独生子女的大多数因子分也显著高于独生子女。从总体上看,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表现出大城市—中小城市—小城镇-农村学生逐渐降低的趋势,文史类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理工和艺术类学生。说明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所在地区以及专业差异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因此,对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根据生源特点具有针对性地开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我校1994年外地465名新生作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及肝功能坚携带情况作了初步探讨分析,结果男生高于女生,农村学生高于城市学生,南方省市地区高于其它省市地区。并对其原因及防治措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为了了解体育专业大学生在运动技能学习方面的心理状况,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福建省581名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体育专业大学生运动技能学习中的主观幸福感总体水平不高;生源地变量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不显著,仅在专业情感体验上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专业技能学习体验、专业情感体验在性别变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女生显著高于男生;专业运动技能学习体验在年级变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大三、大四学生显著高于大一学生。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我院新入学的城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 ,笔者对 1997— 2 0 0 1年医学本科学生入学时的身高、体重、体质指数以及营养状况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 :城乡男生平均身高、体重均优于女生 ,城市男女学生平均身高高于乡村男女学生 ;营养状况城乡男生优于女生 ,城市学生优于乡村学生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