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智慧校园的建设对实验楼宇的节能及环境监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目前高校实验楼宇公共照明及环境监控问题,设计了一套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化实验楼宇LED节能照明和环境监控系统.该系统利用混合式网络架构,感知层采用遵循IEEE 802.15.4标准的低功耗ZigBee自组织网络实现状态数据采集;网络层则利用GPRS无线网络技术实现传感及控制数据的远程传输;应用层客户端可以方便地通过PC机或者移动终端等监控实验楼宇相关环境和照明参数信息.该体系架构灵活且可扩展性强,很好地实现了实验楼宇节能照明及环境监控的智能化管理.  相似文献   

2.
城市的建设发展,对信息技术和智能监控应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为无线传感网络在城市建设和管理等领域发挥作用搭建了舞台.在可预见的未来,无线传感网络的触角将深入到智能城市的各个领域,改善人们生活. 无线传感网络是传感器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结合的产物,是利用在监测区域部署大量传感器,组成的无线多跳自组织网络.通过无线传感网络可以将监测信息采集、处理、汇总、传输到监控平台.  相似文献   

3.
自动化药房远程监控系统是为保证自动化药房可靠性而建立的监测与反馈手段,其核心是监控网络的搭建。提出了一种在物联网架构下实现的远程监控网络,实现了对自动化药房的状态感知,数据获得和远距离监控。系统网络分为两层,底层位于物联网感知层,由传感器和无线数传模块构成无线传感节点,节点之间形成星型拓扑结构的网络。第二层网络位于物联网的网络传榆层,由药房终端服务器和GPRS模块形成基本单元,各单元与主服务器形成网络。在此架构下构建的系统原理简洁,成本可控,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4.
许胜礼  薛文龙 《科技信息》2012,(19):121-122
物联网是以感知为前提,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捕捉物体的状态、位置信息,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全面互联,从而达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本文回顾了物联网的起源及发展现状,给出了物联网的定义,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物联网的核心技术:物联网架构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统一标识技术和自动识别技术。  相似文献   

5.
针对高校校园火灾检测布线复杂、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线传感网路的高校校园火灾监测系统方案,系统针对火灾中的多个物理量,采用对应的传感器采集数据,利用ZigBee技术组成无线传感网络,对网络中各个节点的软硬件进行选型与设计,并运用LabVIEW软件设计了上位机监控界面,可以有效地对高校校园火灾信息进行监控和报警。  相似文献   

6.
蔡银河  陈志标 《广东科技》2012,(21):184+96-184,96
节点分布及定位技术是无线传感网络中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关于无线传感网络节点分布及定位的探讨很多,但大多局限于监控区域内的节点定位。通过阐述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及传感器节点定位的一些算法,进一步探讨无线传感网络中节点边缘分布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基于ZigBee技术的远程无线温湿度测控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为实现工农业生产中对温湿度参数的远程无线实时测控.方法 采用ZigBee技术的无线传感网络与GPRS网络相结合的体系结构,基于CC2430芯片设计无线传感节点,并开发其软件.结果 通过ZigBee组网,进行测试,该湿温度无线测控系统具有稳定的数据采集和传输质量.结论 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可作为传感监控网络的后续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8.
物联网就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联,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最底层的技术是自动识别技术。  相似文献   

9.
为加强当前高校宿舍安全的监控和管理,设计了基于ZigBee和3G技术的高校安全监控系统的解决方案,实现了宿舍环境数据上传与后台监控中心数据接收的实时同步.系统参照物联网理论模型设计,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3个部分组成.感知层利用ZigBee和传感器技术组建无线传感器网络,负责采集宿舍环境相关数据;网络层利用ARM-3G嵌入式网关将感知层数据上传至后台服务器;应用层则利用PC客户端和手机应用程序组成后台监控中心,负责数据的监控和管理.模拟测试结果表明,上位机软件实时接收数据后,工作人员能根据数据做出相应的处理.整个系统运行稳定,达到了预期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0.
网络信息安全是网络安全的核心,其主要技术包括监控、检测、加密、认证以及数字水印技术等等。数字水印具有不可感知性、隐蔽性与安全性以及鲁棒性。数字水印技术广泛应用于数字产品的版权保护、声像数据的隐藏标识和篡改提示以及隐蔽通信等等。  相似文献   

11.
网络信息安全是网络安全的核心,其主要技术包括监控、检测、加密、认证以及数字水印技术等等.数字水印具有不可感知性、隐蔽性与安全性以及鲁棒性.数字水印技术广泛应用于数字产品的版权保护、声像数据的隐藏标识和篡改提示以及隐蔽通信等等.  相似文献   

12.
物联网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技术,是推动武警部队信息化建设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技术力量,特别是应用物联网自动感知、远程控制、全维监控、联动报警、协同处置等技术功能,构建信息化条件下的"智慧警营",全面提升武警部队营区的信息化智能管控能力。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无线传感网技术中,数据源节点将采集到的原始数据序列直接传送给中间转发节点进行处理,因此当需采集的数据序列很长或者数据源节点的数目很多时中间转发节点需处理的数据量非常大。为此,基于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压缩感知理论,本文将压缩感知技术应用于无线传感网,提出一种新型高效的数据采集传输方案。采用系统所需存储转发寄存器的容量、节点耗能、时延来衡量无线传感网的网络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压缩感知理论可在近乎完美地重建信号的前提下有效地减少处理的数据量进而降低对硬件的要求并改善无线传感网网络性能。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针对农业物联网应用服务的一体化监测方案,分别从农业物联网的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来监测应用服务的运行状态和保障应用服务的正常运行.在感知层,管理传感设备信息,建立传感设备与应用服务的关系,以便在上层应用服务出现问题时,可以方便地追溯到相关的传感设备.在网络层,实现网络配置的自动化备份和还原,确保感知层与应用层数据能够正常传输.在应用层,对应用服务支撑平台进行负载测试,对云平台数据库进行实时监控,并监测应用服务器的状态和性能信息,确保应用服务的运行状态在可控范围之内.通过全面的监测,保障农业物联网环境下的应用服务能够正常对外提供,提高用户体验,从而有利于农业物联网的推广.  相似文献   

15.
蒋贤维 《科技信息》2012,(30):294-294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了物联网的高歌猛进,但物联网不同于普通的互联网,它综合了无线传感技术、射频技术、智能识别技术、数据通信和组网技术等,涵盖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所以它的安全问题更为特殊和复杂。本文从物联网终端节点、感知网络、通信网络展开,结合应用层面、管控层面以及一些非技术层面的因素探讨和分析了物联网的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王亚恭  刘敏  谷立伟 《科技信息》2013,(14):140-140
物联网作为一种新的网络形式,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正在探索过程中。本文介绍了物联网的RFID技术的三个层次,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以及与其相结合的EPC,同时介绍了物联网的无线传感网络技术。  相似文献   

17.
海尔冷链设备无线传感节点监控系统,是海尔集团针对血液制品和药品等在存放期间,无法记录温度,以及各冷柜分布散、数量大、要求精度高的特点,专门开发的一种监控系统。本系统以无线传感节点为基础,配合GPRS/GSM网络、电话网络、INTERNET以太网组成的多功能监控系统。.  相似文献   

18.
环境是影响生猪生态健康养殖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大多数养猪场对猪舍环境调控采用人工测控方式,存在着准确率低、实时性差、管理控制效率低等问题。为此,设计了一个集监测、控制和管理为一体的养猪场环境监控系统。该系统基于ZigBee技术设计无线传感网络,将各猪舍监控参数实时传送到养猪场监控终端;基于组态王软件开发了养猪场环境监控管理系统,运用模糊算法对被控参数进行优化控制。结果表明:无线传感网络响应时间少于3 s,环境参数控制精度小于4%。该系统还可为生猪生长大数据分析提供基础数据,从而促进生猪生态健康养殖的发展,提高养猪场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物联网”(即“传感网”)成为当前信息化应用的新模式和热点,其应用已涉及城市公共安全、医疗卫生、智能交通、智能楼宇、智能电网、智能农业、环境监控等多个领域。以上海世博局与中移动联合推出的可承载世博手机票的RFID-SIM卡为例,用户可以实现刷手机入园、  相似文献   

20.
罗剑 《科技信息》2012,(34):282-282
作为构建物联网感知层和网络层的重要支撑技术,无线传感网络随着国家物联网战略的兴起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无线传感网应用与实践》课程是高职高专物联网专业的核心课程,本文从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出发,探讨了在高职院校开设《无线传感网应用与实践》课程的教学模块组织、重点难点、实施条件、教学策略等课程建设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