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明清西方力学在中国的传播模式揭示了西方力学知识及其传播者、受众等传播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在明晰中西力学发展进程的基础上,研究明清传教士及士大夫对中西力学的会通;通过梳理明清受众对西方力学的评价,进一步分析出其注重实用价值、忽视理论的认知倾向;这一倾向在入清后更为显著,反映出明清西方力学在中国传播模式的转变,体现出反馈机制的建立对西方力学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明万历年间,西方数学随着利玛窦等耶稣会士的到来而传入中国,徐光启等士人向传教士学习,并提出"会通以求超胜"的思想,试图融合中西数学.在进一步发掘史料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李笃培《中西数学图说》中方程解法的资料来源,指出《中西数学图说》中的方程解法参考了明代传统算书和《同文算指》中的方法,由于认识上的局限,李笃培误将一般二次方程的数值解法当作西法,而事实上,此法来自明代算学家周述学的《神道大编历宗算会》.这对认识明清之际中西数学会通的历程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3.
张謇"会通中西"的教育思想形成于清末民初西学东渐的进程中。在他的整个教育实践中,无论是学校教育宗旨的确立,还是仿照西方学制构建的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系统,抑或是课程设置和教学活动中都充分体现出"会通中西"的教育思想。张謇"会通中西"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中国清末民初教育由中国传统教育向近代化教育的发展和转变,而且对解决当下中国教育事业发展中所面临的如何引进、吸收西方文化知识和改革教育体制等方面的问题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西方交流在地理大发现之后的明清两代逐渐增多,伴随着西方传教士而来的西方绘画艺术,尤以铜版画为代表,其数量最多且影响较为广泛,对明清之际中国绘画不论是宫廷美术和文人绘画、民间美术都产生了较为显著的影响,而此时的中国绘画一方面是本土文化意识的觉醒与提高,另一方面是国门日益被打开西方文化的强势侵袭;在内外双重作用力之下,求新思变是必然的,逐渐出现一些新的气象。  相似文献   

5.
西方传教士自明朝中叶再度传入中国后 ,对中国政治、文化与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在明清之际 ,更从军事、外交等方面对南明政权进行实质的支持 ,作为交换 ,南明政权对西方传教士在传教与贸易方面也给予较多的便利。西方传教士对南明政权的帮助 ,在一定程度上使明清政权的交替产生了拖缓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学界所忽视的政府阶层的中西文化观,在清末主要有两种形态:中西会通、中不如西。其中的中西会通思想,樊增祥所著《樊山政书》是很好的解读文本,樊增祥的中西会通思想主要包括通中西之邮以开民智、对西学中的六种错误行为的批判及中西之间的中庸等内容。至于中不如西思想,孙宝?在《忘山庐日记》中有详细的表白,这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及军事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要求企业建立中西融合的企业文化系统。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入手,对不同文化背景对企业文化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比较了中国与西方企业文化之间的差异;在其基础上,提出了建立中西融合的企业文化系统所需要遵循的原则,并分析了在建立系统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平 《科技潮》2008,(2):34-36
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回顾 中西汇通与中西医结合 清朝中后期,传入我国的西方文化对源于本土的中华文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此文化碰撞与变革之际.一些有识之士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观点,用以化解两种文明的冲突。也是在同一时期,西方医学伴随着西方文化传入我国.因其对许多疾病疗效确切.遂为国人所接受。随着其影响力的日渐增加.西方医学得到广泛传播.对中国本土医学的冲击越来越大。在此大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下。中国的医学如何发展.一时众说纷纭。1890年李鸿章在为《万国药方》作序时提出“倘学者合中西之说而会其通.以造于至精极微之境,与医学岂曰小补!”  相似文献   

9.
在明清之际的中西方文化交流中,耶稣会的中介作用不可忽视。从西学东渐的角度看,耶稣会士虽未能把西方宗教强加给中国人,却通过文化交流开阔了中国学者的视野,使中国知识界出现了新的风尚。从东学西披的角度看,耶稣会士输入的中国文化在欧洲产生巨大反响,激发了启蒙运动重要思想家的创作。  相似文献   

10.
在明清之际的中西方文化交流中,耶稣会的中介作用不可忽视。从西学东渐的角度看,耶稣会士虽未能把西方宗教强加给中国人,却通过文化交流开阔了中国学者的视野,使中国知识界出现了新的风尚。从东学西披的角度看,耶稣会士输入的中国文化在欧洲产生巨大反响,激发了启蒙运动重要思想家的创作。  相似文献   

11.
王文峰 《科技信息》2010,(24):I0066-I0067
近代以来,明清两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使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渐渐落后于西方。由于各种历史、社会及主客观原因,在中西科技文化交流史上,近代以来形成了两次译述西方科技著作的高潮。一次是在明末清初,另一次是在洋务运动时期。这两次西方科技著作汉译化的兴起对我国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国家现代化进程均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东来的欧洲耶稣会士在将西方文明传到中国的同时,还将中国文化介绍给西方。特别是堪称中国文化精髓的儒家经典的西传,使中国文化与欧洲的文化进行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交流,不仅使欧洲开始认识中国,同时还对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探究的方法,在细致搜集、探究文献的基础上,对《重学》中的物理实验和力学理论在中国的本土化应用进行探讨.研究表明,《重学》中的物理实验和力学理论对其后数十年的物理教学和考试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然而《重学》没有突破当时"会通中西"的学术框架,从而削弱了它在中国近代物理学发展中的影响力,也部分遮蔽了西方力学作为一门实验科学与精密科学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初以降,自从教育制度西化之后,在开启科学思维理性之窗时,却关闭了自己“象思维”的悟性之窗,致使中国学人陷入失去主体话语境地。后来几代学人,由于只有单一科学思维理性,以至于不能真正进入和领会中国传统经典。中西思维方式不同,源于语言不同。“象思维”作为前语言前逻辑的思维,是最具本原性和原刨性的思维。在“轴心时期”,西方在“象思维”基础上产生出理性的逻辑的概念思维,并逐渐构成西方文化主流的思维方式。而中国的“象思维”则经过儒、道、佛三家而推向高级形态,构成中国文化主流的思维方式。崇尚不同最高思想观念(非实体与实体)的中西思维方式,各有不同的功能和价值,但都非万能。两种思维方式相互不能取代,而只有经过会通,才能推进各自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明清之际的经济、政治、文化、学术思想等各方面的因素对才子佳人小说作者的心理所产生的影响来探讨了才子佳人小说作者在创作中体现出来的心理特征以及创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文学作品命名是一种文化修辞现象。自古以来,中西存在着有差异的文学作品命名现象。一般地说,中国文学作品命名重抒情性、写意性;西方文学作品命名重写实性、传记性,还可以加上宗教性。这种差异的产生,既有中西不同学术文化背景的影响作用,也有文学作品自身不同内容的影响作用。在现当代,中西文学作品命名也出现了一些变化。  相似文献   

17.
杨芊夏 《科技信息》2012,(12):260-260
体育文化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逐渐丰富起来。文化是一个内涵与外延非常丰富的概念,中西不同的文化背景形成不同的体育文化。中西体育文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哲学基础、体育语言符号、体育思维方式、宗法制度、道德观念与价值观念等方面。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和西方体育文化是世界体育文化中两支艳丽的奇葩,中西体育文化的差异与互补将会促使形成新的世界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东来的欧洲耶稣会士在将西方文明传到中国的同时,还将中国文化介绍给西方。特别是堪称中国文化精髓的儒家经典的西传,使中国文化与欧洲的文化进行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交流,不仅使欧洲开始认识中国,同时还对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现代精神 ,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课题。明清之际的价值观有新的变化和新的内容 ,洋溢着丰富的现代精神。这表明现代精神带有普遍性 ,而不仅仅是西方的产物 ;中国的现代化有自己的民族文化之根  相似文献   

20.
中国艺术精神是中国美学现代转型的核心概念。20世纪初,中国学者在中西会通中开始了中国艺术精神的阐释与创新之路。20世纪30年以后,马克思主义美学和艺术理论弘扬了革命主义的崇高精神和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精神。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艺术精神在多元化发展中重新定位,既注重传承传统美学精神,又注重与现代西方美学、艺术流派的会通,走上了健康理性的自我建构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