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研究滇西新生代盆地新近系芒棒组沉积相与铀成矿的关系,为找矿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户撒盆地6口钻孔岩心的岩石学特征、粒度特征、垂向序列、沉积构造等分析,在赋矿层位芒棒组下段识别出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和湖泊4种沉积相及对应的10种亚相和18种微相。铀矿化层位主要位于冲积扇扇中辫状河道和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前扇三角洲-湖相泥岩与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岩构成了有利的"下泥上砂"赋铀岩性组合。认为冲积扇体系发育的曼统-万明小寨、皇泽寺-小寨地区和扇三角洲体系发育的东部陡坡带为铀矿勘查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松辽盆地西缘泰康地区四方台组发现了多处铀矿化点,显示该地区具有砂岩型铀矿找矿潜力.通过结合岩心观察、钻孔取样和室内镜下鉴定等方法,对该地区四方台组沉积相特征和构造活动等铀成矿控制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四方台组沉积相类型主要为三角洲平原和滨-浅湖相,砂岩具有砂体厚度较薄和含砂率较低的特征;盆地构造活动控制了区内铀矿化异常孔位的发育范围,铀矿化部位大多位于烃类等还原性流体渗出改造后的砂岩中.可见该区铀富集作用主要与深部烃类流体上移浅层位发生还原作用有关,受四方台组所发育沉积相类型控制因素较小.  相似文献   

3.
二连盆地中新生代沉积演化与铀成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20多年铀矿勘查工作,在二连盆地中-新生代的上侏罗统、下白垩统腾格尔组、赛汉组,上白垩统二连组、古近系脑木根组和伊尔丁曼哈组等多个层位中发现铀矿化。区内盆地中-新生代盖层经历了由断陷向坳陷转化的盆地演化过程。受坳陷作用的影响,盆地内腾格尔组盆缘冲积扇或扇三角洲和深湖相,且埋深较大,不利于与铀成矿作用有关的氧化作用的进行;赛汉组为坳陷阶段初期的河流相沉积,古气候为潮湿环境,还原剂含量丰富,沉积后期古气候转变为干旱-半干旱环境,利于氧化作用进行;二连组、脑木根组和伊尔丁曼哈组形成于干旱-半干旱气候环境,地层总体呈红色,并含有蒸发盐类矿物,还原能力不足。通过对中新生代沉积演化与铀成矿关系的分析,确定了下白垩统赛汉组为主要找矿目的层位,并对其它找矿目的层铀成矿条件进行了详细探讨,为区内进一步的找矿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详细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含铀砂岩的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鄂尔多斯盆地砂岩型铀矿富集成矿机理及多种能源共存的内在联系,从而进一步探讨盆地型多种能源富集成藏(矿)的潜在的规律.含铀砂岩的碳酸盐胶结物C-O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所有样品δ13CPDB值变化范围为-4.2‰~-23.62‰,大部分样品δ13CPDB值落在碳酸盐岩δ13CPDB值范围内或略低,4个样品δ13CPDB值均低于-10‰;样品中碳酸盐胶结物含量为0.5%~16.12%.综合分析表明:含铀砂岩所属的中侏罗统直罗组在浅变质作用过程中受到过来自深部流体的交代渗滤作用,在淋滤与溶解盆地下古生界的海相碳酸盐过程与古生界的油气相互混合,在砂岩的成岩(成矿)过程中并且具有一定比例有机质的加入,使得含铀砂岩的胶结物中碳同位素值变低.含铀砂岩在成岩(成矿)过程中和一定比例有机质进行水岩交换作用,有机质的参与促使本区铀矿质的络合与运移,最终在有利氧化-还原条件下沉淀和富集.  相似文献   

5.
碳硅泥岩型铀矿为沉积内生型,具有明显的层控特征,沉积相与铀矿化关系往往是碳硅泥岩型铀矿床的研究重点.南秦岭西亚带碳硅泥岩型铀矿床的成因类型主要为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型,赋矿层位仅局限于中、下志留统炭硅质、泥质的富铀地层中.通过对研究区区域地质背景,沉积环境以及有利沉积相对铀成矿的控制作用研究,指出碳酸岩台地中发育的水下坳陷相整体控制着铀矿化的分布,而坳陷相中发育的硅灰岩透镜体是铀矿化定位的前提.  相似文献   

6.
新疆地处中亚煤成气聚集域东段,中下侏罗统煤层发育,具有良好的煤层气勘探前景.初步分析认为,新疆三大聚煤盆地主要可在以下领域寻找煤层气:(1)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前第一排构造带及东部三合—克拉麦里山前;(2)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西南坳陷及东南坳陷山前;(3)吐哈盆地台北凹陷.  相似文献   

7.
开鲁坳陷作为松辽大型内陆盆地的一部分,近年来的铀矿勘查取得了重要突破。本文通过对开鲁坳陷的区域地质背景分析,尤其是开鲁坳陷钱家店凹陷中的宝龙山地区铀成矿条件及铀矿化特征的分析,总结出研究区内铀矿化的主要控矿因素为五个方面:断裂构造控制、沉积相与砂体控制、后生还原蚀变作用、后生氧化作用、热流体改造作用。通过成矿控制因素分析研究得出,开鲁坳陷宝龙山地区断裂构造与氧化—还原过渡带重叠部位是该区铀矿找矿重要区域。  相似文献   

8.
前人研究认为,塔里克是塔里木盆地北缘砂岩型铀矿有利的成矿地区。为了查明该区含矿目的层克孜勒努尔组岩石学特征、成岩序列与铀富集的关系,通过野外露头岩性观察、剖面测量和系统的取样,对塔里克地区目的层砂岩进行系统的研究;并对塔里克地区的铀矿石进行电子探针分析,对铀的分布规律进行总结。研究表明,塔里克矿点目的层砂岩属岩屑砂岩,为近源沉积产物;成岩作用较弱,主要分为碎屑沉积阶段、早成岩阶段、中成岩阶段、晚成岩阶段、表生流体改造阶段五个阶段,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塔里克地区铀的主要存在形式为沥青铀矿,铀矿分布与沥青、有机质密切相关。研究将为塔里克地区以及塔里木盆地北缘的下一步找矿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青藏高原北部东昆仑八宝山地区砂岩型铀矿成矿潜力,基于砂岩型铀矿成矿理论,以晚三叠世八宝山组为目标地层,通过地质调查、化学样品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砂岩型铀矿5个重要成矿地质条件(铀源条件、古气候条件、岩性岩相条件、水文地质条件、构造条件)。结果显示:研究区铀源丰富;成矿时期的气候处于干湿交替的阶段;赋矿岩性中的“泥—砂—泥”结构稳定;“补—径—排”水动力系统发育完善;辫状河相、三角洲相广泛分布;盆地边缘缓倾斜坡带特征明显。结合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已有成矿事实表明,东昆仑八宝山地区砂岩型铀矿成矿地质条件较好、找矿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0.
库车前陆区中—新生代盆山波动耦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沉积充填、构造发育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波动性的研究和盆地沉降分析 ,说明了天山造山带与库车前陆坳陷中、新生代存在耦合作用 .研究认为 ,中、新生代库车坳陷的盆地充填可划分出5个超层序 ,沉积具有旋回性特点 ;盆地沉降速率具有快速沉降与慢速沉降交替的特点 ;沉降中心和构造发育具有波浪状向前 (向南 )推进的特点 .沉积和构造发育的波动性表明 ,天山造山带与库车坳陷具有波动耦合的特点 .波动耦合的机理与中生代以来塔里木板块南边特提斯构造域发生的一系列板块碰撞事件有关  相似文献   

11.
以吐哈盆地区域构造应力场分析和以轴面成图与构造趋势分析为基础的吐鲁番坳陷3维空间构造演化模拟为出发点,认为吐鲁番坳陷侏罗系发育3排弧形构造带组成的巨型弧形构造体系,提出吐鲁番富油气坳陷发育逆掩断裂带下盘油气勘探新领域.逆掩断裂带下盘油气勘探领域有利成藏条件主要表现在:发育构造、岩性2大类和背斜、断鼻、断块、顺物源岩性和反物源岩性5种类型圈闭,构造类圈闭主要形成于侏罗系末期,岩性类圈闭主要依附于古构造背景发育,剩余圈闭面积大且成群成带分布,整体勘探程度较低,勘探潜力较大;紧邻3大主力生烃凹陷(胜北、丘东和小草湖),油源条件优越;发育中侏罗统区域和中下侏罗统局部2套盖层,逆掩断裂带下盘上倾方向断裂封堵条件好,后期保存条件优越,有利于较低部位的油气聚集成藏;整体构造体系与圈闭主要形成于侏罗系末期到白垩系早期,与侏罗系末白垩系的油气生成、运移与聚集期匹配良好,是吐哈盆地侏罗系进一步勘探的主要领域.  相似文献   

12.
基于前人区域地质研究成果和本单位在芙蓉地区历史铀矿勘探资料,归纳分析该地区铀成矿地质条件,评价其铀矿找矿潜力。研究表明,芙蓉地区隶属于雪峰山-摩天岭铀成矿带雪峰山铀成矿亚带;发育震旦系、寒武系、二叠系黑色岩系、碳酸盐岩、硅质岩及砂岩等富铀岩石组合,是中南地区最重要的富铀层位;该区印支晚期-燕山期多期次岩浆活动强烈,趋向于钾质富集、白云母化较发育,岩体铀含量高;存在大规模的基底断裂构造,具有控岩、控盆和控矿作用,构造活动持续较长时间、具多方向性,低序次低级别构造发育;以往铀矿地质勘查工作中,探明了一些铀矿产,发现了大量铀矿化(异常)点带,放射性物探和水化学异常发育。该地区与鹿井铀矿田在区域地质背景、铀成矿地质条件方面具有很大程度的相似性,具有良好的铀成矿条件和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3.
东非Anza盆地结构及沉积充填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Anza盆地的地震、钻井及周边野外地质资料的综合分析,较为详尽地阐述了Anza盆地的区域地质特征和盆地结构,确定了Anza裂谷盆地的叠合改造性质。重点分析了Anza盆地自Karoo期以来的构造、沉积演化特征,认为盆地的主要经历了Karoo期裂陷、白垩纪-古近纪裂陷及新近纪坳陷沉积,形成了明显的下部断陷、上部广覆式坳陷的双层沉积充填结构。盆地湖相地层主要发育在早白垩世的快速裂陷阶段,并到早白垩世晚期快速消亡,后期几乎全是河流相的粗碎屑沉积,在裂谷活动中缺乏旋回性湖相地层的发育过程。这种演化发育的特点决定了Anza盆地下白垩统发育的三角洲前缘沉积是油气勘探比较有利的储集相带,发育较好的储盖组合。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许多砂岩型铀矿产于含油气盆地,铀与油气共盆产出是砂岩型铀矿的一个研究热点。在回顾油气参与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油气参与砂岩型铀矿成矿过程的作用机理,结合实例剖析了油气的吸附作用、还原作用在砂岩型铀矿成矿过程中的影响。提出吸附作用和还原作用是油气参与砂岩型铀矿成矿的主要作用方式。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油气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的构造条件、烃源条件、储层条件、储盖组合和保存条件等方面的详细分析,认为该区延长组具有优越的成藏条件,具有形成良好油藏的潜力.油藏控制因素分析表明:油藏分布受延长组烃源岩厚度、生烃强度、排烃强度控制,油气运移指向紧邻生烃坳陷的流体低势区;有利沉积相带是三角洲油藏形成的基本地质条件,三角洲前缘亚相中的水下分流河道往往距生烃坳陷近,具有优先捕获油气的位置优势,是油气富集的最有利场所;高渗透储层是油藏高产的重要因素.盆地中长6、长8地层中存在相对高渗透砂岩储层,油藏的高产往往与其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利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在吐鲁番坳陷中下侏罗统确定3类层序界面识别标志,划分出5个三级层序,10个四级层序,建立吐鲁番坳陷中下侏罗统的层序地层格架.研究结果表明:吐鲁番坳陷侏罗纪时期南部物源发育,中下侏罗统地层具有南薄北厚的特点;其层序形成具缓坡背景浅水湖盆和具沉积坡折背景浅水湖盆2种发育模式;吐鲁番坳陷中下侏罗统共发育5套主要的有利储集砂体,其中三间房组下部沉积的辫状河-曲流河三角洲中厚层-厚层砂岩层是研究区最有利储集砂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油、气、煤与铀的综合研究对于含油气盆地内多种能源的成因机制及盆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东胜地区和吐哈盆地十红滩地区砂岩型铀矿的岩石学特征、地质构造、含矿建造与古水文地质条件及铀矿的成矿特点等进行了综合分析与研究。结果源区火成岩和泥岩可能为铀的物质来源之一,铀矿化是成岩—后生阶段介质条件及环境改变的产物,受氧化-还原界面的控制;构造作用使目的层的抬升掀斜与暴露以及水动力环境是形成层间氧化带和铀矿化的重要条件;铀矿石带中黄铁矿表面及其附近存在吸附铀α径迹,有机质碎屑胞腔中沥青铀矿和黄铁矿共生,含铀砂岩中可见含沥青质的镜煤。结论铀的富集和铀矿的形成可能与黄铁矿、油气、煤等有机质有密切的成因关系。  相似文献   

18.
洪海沟地区位于伊犁盆地南缘,中侏罗统头屯河组是该区砂岩型铀矿的主要含矿层位,具有良好的产铀前景。通过野外地质调查、钻孔取样、显微镜下观察、扫描电镜和α径迹蚀刻等方法,对该地区砂岩的岩石学特征、铀的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分析成岩作用对铀分布的影响。研究发现,目的层砂岩具有近物源的特点,为铀成矿提供充足物源;成岩矿物有黏土矿物;铀矿分布于与黄铁矿密切共生;后期氧化流体运移是铀成矿的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系统的介绍了“原生型”深盆气和“构造型”致密砂岩气两种致密砂岩气藏的基础上,对鸡西盆地源岩生排烃时期与储层致密化时期做出预测,并首次对鸡西盆地致密砂岩气藏类型做出判断,认为鸡西盆地致密砂岩气属“改造型”致密砂岩气。进而选择代表该类气藏的川西坳陷致密砂岩气藏与鸡西盆地的成藏条件进行类比。结果认为:二者气源条件都较为优越,能够大量生烃;而且储层都较致密。但鸡西盆地由于构造活动强烈,断裂大量发育,对气藏破坏作用大,保存条件要明显差于川西坳陷。因此,鸡西盆地难以形成类似川西坳陷的大型致密砂岩气藏,但在成藏条件优越的局部地区可形成具有经济价值的中小型的致密砂岩气藏。最后,通过排气强度、孔隙度、断层发育等主控因素的叠合对鸡西盆地致密砂岩气藏分布的有利区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20.
研究区位于柴达木盆地北缘内生矿产成矿带东段。依据区域地质、构造演化和铀矿化特征,分析了构造-岩浆演化,主要含铀建造包括古元古代达肯大坂群、奥陶-志留系滩涧山群和上泥盆世牦牛山组,加里东、华力西和印支期岩浆活动,北西向断裂带控制地层、岩体及铀矿化展布等铀成矿条件,认为研究区铀矿化受含铀建造、北西向断裂带及华力西-印支期中酸性岩浆活动"三位一体"控制,进而探讨了柴达木东北缘铀矿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