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建立一种灵敏、高效,可用于实验动物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方法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nuc基因(V01281.1)参考设计4条LAMP扩增引物,并选取常见实验动物致病菌进行引物特异性检测;通过优化LAMP反应体系中Mg~(2+)浓度、dNTPs浓度及LAMP反应时间,确立LAMP反应最佳条件;本文采用LAMP法和PCR法对不同浓度梯度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用不同浓度金黄色葡萄球菌人工感染的粪样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灵敏度。结果通过条件优化,本实验建立的LAMP法检测实验动物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佳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50 min,优化后的LAMP反应体系为dNTP浓度2.0 mmol/L、Mg~(2+)浓度8.0 mmol/L、引物对FIP/BIP浓度1.6μmol/L、引物对F3/B3浓度0.2μmol/L,且与其它常见实验动物致病菌无交叉反应;对金葡菌纯培养物进行检测,LAMP法检测灵敏度为9CFU/反应管(9×10~3CFU/mL),PCR法检测灵敏度为9×10~1CFU/反应管(9×10~4CFU/mL),对人工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的SD大鼠粪样进行检测,LAMP法检测灵敏度为4.49×10~4CFU/0.1 g粪样,PCR法检测灵敏度为4.49×10~5CFU/0.1 g粪样。结论本实验建立的实验动物金黄色葡萄球菌LAMP检测方法,与PCR法,免疫学法和传统检测方法比较,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单等特点,可应用于实验动物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2.
利用多重荧光PCR技术快速检测乳粉中的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以沙门氏菌的invA基因、志贺氏菌的ipaH基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nuc基因为靶基因,选择特异性引物,以参照菌种为对象,验证引物的特异性,建立多重荧光PCR检测方法,人工添加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确定方法的检出限.结果表明该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乳粉中检测的灵敏度为1CFU/mL,可在8h内完成对乳品中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的检测.  相似文献   

3.
以未修饰的纳米金(AuNPs)作为比色指示剂,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适配体为传感探针,NaCl溶液作为聚集诱导剂,通过改变AuNPs聚集程度,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磺胺二甲氧嘧啶(SDM)的可视化比色传感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电位分析仪对AuNPs形貌及聚集程度进行了表征;考察了NaCl浓度、适配体浓度、适配体和AuNPs反应时间对AuNPs聚集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配体-纳米金比色传感法检测SDM的最优反应条件为66.7 mmol/L NaCl,20.0 nmol/L适配体,反应时间5 min;AuNPs溶液在670 nm和520 nm处的吸光度比值(A_(670)/A_(520))与SDM在0.033~3.333μmol/L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4 3;利用该比色传感法成功检测了尿样中的SDM,回收率为99.3%~105.1%时.因此,该适配体-纳米金比色传感法具有操作简单、耗时短、裸眼可视等优点,在SDM的现场快速分析检测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制备了一种检测双酚A的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将末端带巯基的双酚A适配体DNA链通过自组装作用固定在金电极表面,以铁氰化钾-亚铁氰化钾平衡电对为电化学信号探针,利用循环伏安法、交流阻抗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法对适配体传感器进行表征和定量测定。结果表明,适配体传感器检测双酚A的线性范围为1.0×10~(-15)~1.0×10~(-12)mol/L,检出限为6×10~(-16)mol/L(S/N=3)。该传感器制作过程简单,灵敏度高,可用于自来水中双酚A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参加中日联合微生物检测技能考核(2021年第1回合)项目金黄色葡萄球菌(定量)检验,提高实验室竞争力,比较分析显色平板与Baird-Parker平板菌落计数结果的差异性.方法:采用GB4789.1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同时采用显色平板进行计数,对可疑菌落采用全自动微生物菌种鉴定系统进行结果验证.结果:样品21-Q669用Baird-Parker平板计数结果为20 000 CFU/mL,显色平板计数结果为19 000 CFU/mL,经Duncan法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不显著(P>0.05),反馈结果为满意.结论:显色平板在能力验证中可以进行平板计数,通过参加技能考核,提升了实验室竞争力,可以为能力验证活动及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食品及农产品中,因真菌而产生的黄曲霉毒素B1是人们健康的一大威胁.因此,探寻一种简便快速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方法对食品安全、农产品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通过配体交换的方法,使用磷酸化的黄曲霉毒素B1适配体将油酸分子包裹的油溶性上转换纳米颗粒改性为水溶性纳米颗粒.在构建水溶性纳米荧光探针的同时,保留了适配体识别黄曲霉毒素B1的能力,结合免疫层析试纸条,采用小分子竞争法快速定量检测黄曲霉毒素B1.该检测方法的线性范围为5~100ng/mL,检测限为2.4ng/mL.将该方法用于花生中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其加标回收率为93.8%~111.6%.  相似文献   

7.
为检测蛋鸡泄殖腔拭子中沙门氏菌,在基础培养基BPW的基础上,优化出了培养仅需6 h的选择性增菌液SEM;并根据蛋鸡泄殖腔拭子中的非沙门氏菌干扰菌种类,设计了沙门氏菌特异性检测引物hilAP3.结果表明:1)低数量(1~5 CFU/50mL)沙门氏菌在优化后的一步法选择性增菌液SEM中培养6 h 后,其生长量可达103 CFU/mL 以上,可满足 PCR方法的检测限(102 CFU/mL);2)hilAP3引物能排除蛋鸡泄殖腔拭子中的非目标菌的干扰,特异地检测其中的沙门氏菌;3)建立的SEM增菌6 h与hilAP3特异引物PCR联用的方法检测灵敏度为1~5 CFU/50mL,准确率为100%.因此,该研究中建立的优化增菌液与PCR联用法能在9h内完成沙门氏菌的检测,其灵敏度和特异性高,可应用于蛋鸡场的沙门氏菌检测.  相似文献   

8.
迷迭香酸是一种植物来源的天然化合物,具有抑菌活性.以三种金黄色葡萄球菌、托拉斯假单胞杆菌和单增李斯特菌为研究对象,检测迷迭香酸对其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和杀菌曲线.实验结果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25923的MIC和MBC分别为:1.0和1.5mg/mL;金黄色葡萄球菌8325-4的MIC和MBC都是1.5mg/mL;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的MIC和MBC分别为:1.5和2.0mg/mL;托拉斯假单胞杆菌MIC和MBC均为:2.0mg/mL;单增李斯特菌MIC和MBC为:1.0和1.5mg/mL.  相似文献   

9.
金黄色葡萄球菌GST-mTSST-1的免疫活性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影响琼脂扩散反应的多种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无毒诱变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融合蛋白GST-mTSST-1免疫活性的双向免疫琼脂扩散检测方法.检测的灵敏度可达到120ng/mL.此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单等特点,对具有免疫活性的抗原蛋白的定量检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电化学检测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度高等诸多优势,而其高效电极材料的研发则是关键。本文以三聚氰胺和CoCl2·6H2O为原料,通过煅烧法制备了钴掺杂氮化碳(Co-C3N4)复合材料,并将其作为电极传感器以用于不同牛奶样品中双酚A的检测。结果表明,所合成的Co-C3N4复合材料呈现多孔的层状堆叠结构,比表面积较大,而金属Co的引入有效抑制了C3N4的热聚合,且产物晶体结构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基本框架保持良好;Co-C3N4电极传感器在纯牛奶样品(巴氏杀菌奶和超高温瞬时灭菌奶)中均未检测到双酚A(BPA),其加标回收率达到81.86%~98.75%,RSDs为3.34%~3.57%,与常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相比,本文方法在低浓度范围内(0.0μmol/L~15.0μmol/L)具有更高的回收率和灵敏度,且BPA检出限可达3.7 nmol/L。研究表明所合成的电极传感器抗干扰...  相似文献   

11.
采集南美白对虾苗种淡化期间各阶段的水样和虾苗,用平板计数法对水体和虾体的异养细菌和弧菌进行计数,采样时间从淡化开始到淡化结束.结果表明:南美白对虾虾苗经逐步淡化,随着盐度从14.36降至1.000,水体异养细菌从3.21×107CFU/ml降至(5.05~6.27)×105CFU/mL,弧菌数从1.57×106CFU/mL降至(2.63~16.8)×104CFU/mL;虾体中的异养细菌从3.24×104CFU/mL降至(1.19~1.66)×103CFU/mL,弧菌数从2.30×104CFU/mL降至(4.30~6.90)×102CFU/mL.通过苗种淡化,水体和虾体的异养细菌和弧菌数量都明显下降,虾体内的弧菌数量占总菌数比例由淡化开始时的71.6%下降到39.6%.实验结果表明南美白对虾淡化养殖可减少弧菌的数量,减少弧菌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受试菌菌悬液浓度对体外药敏实验结果的影响,该文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阿莫西林/克拉维酸(4:1)、庆大霉素、多西环素和恩诺沙星等4种药物对鸡大肠杆菌和鸡金黄色葡萄球菌在不同菌悬液浓度(10^3CFU/mL、10^4CFU/mL、10^5CFU/mL、10^6CFU/mL、10^7CFU/mL)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结果表明:恩诺沙星对两类细菌的MIC值不受接种的菌悬液浓度影响;多西环素对大肠杆菌的MIC值受菌悬液浓度影响较小,但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值随菌悬液浓度升高而升高;阿莫西林/克拉维酸(2:1)和阿米卡星对两类菌株的MIC值均随菌悬液浓度增大而增大,增大的幅度因药物和受试菌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13.
甲胎蛋白(AFP)被认定为肝癌的生物标志物,因此开发出一种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的AFP检测手段对肝癌的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设计了无标记电位型溶液栅石墨烯晶体管(SGGT)生物传感器,在栅电极上电沉积纳米金用来捕获抗体AFP,使用牛血清白蛋白(BSA)来封闭活性位点,最终抗原AFP被抗体特异性识别结合在电极上。在该研究中,抗体AFP、BSA和AFP的等电点均小于中性的PBS测试液,因此带负电荷,导致界面电势发生变化,最终引起转移曲线中性点的偏移。实验表明该生物传感器对甲胎蛋白的检测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ΔIDS=45.42lgc+4.98,在5~200 ng/mL的检测范围内,检测限低至1.00 ng/mL。该方法为甲胎蛋白的检测分析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法,并期望构建便携式传感器,实现高通量的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14.
纳米金(AuNPs)与联吡啶钌(Ru(bpy)_3~(2+))通过静电作用形成AuNPs@Ru(bpy)_3~(2+)纳米复合物.将该复合物组装在氧化石墨烯(GO)纳米片上,形成了可用于电化学发光检测的基底材料GO-AuNPs@Ru(bpy)_3~(2+).利用链霉亲和素(SA)分子可与4个生物素(biotin)分子相结合且二者的亲和力高的特点,再与识别元素相结合,实现了信号的放大.基于以上两点,利用适配体构建了无标记型适配体传感器,实现了癌胚抗原的灵敏检测.传感器的线性范围在1.0fg/L~10.0pg/L之间,检出限为0.4fg/L.将该方法成功应用于人血清样品中癌胚抗原的测定,RSDs不大于8.3%,回收率在80.0%~108.0%之间.  相似文献   

15.
以多重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非抗生素类药物舍曲林与不同抗生素作用的最低抑菌浓度、生长速率、时间-杀菌曲线及实时荧光定量PCR定量检测耐药基因mecA和外排泵基因norA的转录水平,探讨舍曲林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多重耐药性的逆转作用及逆转机制.结果显示:当舍曲林质量浓度高于1μg/mL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亚抑菌浓度(1/2 MIC)的舍曲林和四环素联用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杀菌作用;当舍曲林和四环素、环丙沙星、克林霉素联用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协同或相加抑制作用,可使其对3种抗生素的敏感性提高75%以上;低质量浓度的舍曲林可显著降低外排泵基因norA和SCCmec基因盒中mecA基因的表达水平.实验结果表明,舍曲林能通过抑制norA和mecA等耐药基因的表达来调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多重耐药性,通过联合抑菌部分逆转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Extract of Ginkgo biloba Leaves,EGb)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抑菌作用.方法通过测定抑菌环直径和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检测EGb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 EGb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环直径为16.5 mm,MIC值为12.5 mg/mL;EGb对大肠埃希菌的抑菌环直径为14.5 mm,MIC值为25 mg/mL.结论 EGb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都有抑菌作用,EGb作为天然抗菌剂与防腐剂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中空囊状银钯铂复合纳米材料,并以此为标记物,研制了一种标记型癌胚抗原(CEA,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免疫传感器用于CEA的快速检测.首先利用Au-SH键将CEA抗体(anti-CEA)固定在金电极表面,与CEA抗原免疫结合后,再与银钯铂复合纳米材料标记过的anti-CEA结合,制成夹心型的免疫传感器.考察了免疫传感器的电化学特性,同时研究了培育时间和抗体固定浓度等实验条件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该传感器在CEA抗原质量浓度为0.1~40 ng/mL的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下限为0.03 ng/mL.实验结果表明: 该免疫传感器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真菌毒素是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极强的毒性,对环境和农作物等均有一定污染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为防止其污染的扩大和生物体内富集,对真菌毒素实现实时监测、灵敏检测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纳米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结合了纳米材料、核酸适配体的新型电化学传感器具有非常显著的高特异性、高选择性、简便等优点,对真菌毒素的检测在方法建立和提高灵敏度等方面均有突飞猛进的进展.本文简述了新型电化学传感器对常见真菌毒素检测的研究进展,希望为今后发展更为有效、简便、灵敏的新型电化学传感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系统分析了以Ar+O2 (2%)为气源, 以直流辉光放电方式激发的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中的活性氧(ROS)成分及其杀菌的生物学效应。采用电子自旋共振(ESR)等技术方法, 对等离子体的ROS成分进行了检测分析, 同时采用低温等离子体在水下作用的方式探究了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作用。通过电子自旋共振分析, 直接检测出两种活性氧自由基, 分别是羟自由基(OH?)和单线态氧(1O2), 间接证明了超氧阴离子(O2-?)的存在。同时用臭氧检测仪等对O3和H2O2等进行了定量分析。等离子体能有效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 10分钟杀菌率能达到99.9%。 低温等离子体中含有大量的ROS成分, 并能有效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 可能的杀菌机制是ROS成分诱导细菌细胞内脂质、蛋白质、DNA等过氧化。研究结果提示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在临床医学研究中具有潜在的巨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基于硫化镉纳米线(CdS NWs)与金纳米粒子(Au NPs)之间的共振能量转移(RET)效应,构建了一种简单、高效的夹心型电化学发光(ECL)免疫传感器,用于肌红蛋白(Myo)的灵敏检测。由于CdS NWs的ECL发射光谱与Au NPs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可产生完美重叠,二者可发生高效的RET,从而猝灭CdS NWs的ECL信号,实现Myo含量的灵敏检测。在优化条件下,测得Myo的线性范围为1.0×10-12~1.0×10-7 g/mL,检出限为8.8×10-13 g/mL。将该传感器用于人血清样品中Myo含量的测定,检测结果与医院提供的参考值相吻合,相对误差不超过7.5%,具有潜在的实际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