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在流行特点、病原形态、传播媒介、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变化和防治等方面的调查研究,明确了近年来流行于玉田和丰润两县的牛焦虫病病原为瑟氏泰勒焦虫(Theileriasergenti),传播者为长角血蜱(Haemaphysalis longicornis),掌握了该病的流行规律和防治方法,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用抗疟药磷酸伯氨喹口服治疗黄牛瑟氏泰勒焦虫病14例,根据虫体的变化、红细胞染虫率的下降、血液常规指标的变化、临床症状的改善等证明该药对牛瑟氏泰勒焦虫病具有特效,安全,简便易行、效益高等优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抗瑟氏泰勒焦虫的药物。  相似文献   

3.
奶牛焦虫病是由焦虫(血孢子虫)寄生在奶牛血细胞(重要是红细胞)内,以虫体大量生长,繁殖破坏血细胞畜体现高热,严重贫血,血红蛋白尿为特征的疾病。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南方鲶的9种寄生虫病的症状、病原体、流行时间以及有效的防治药物和浓度。寄生虫病是车轮虫病、斜管虫病、小瓜虫病、固着纤毛虫病、毛管虫病、鲶盘虫病、三代虫病、绦虫病和鲺病。  相似文献   

5.
绵羊泰勒氏焦虫病是羊的一种血液寄生虫病,由Littlewood等(1914)在埃及发现,病原为Theileria Ovis,以后在南斯拉夫、阿尔及利亚、高加索、小亚细亚和印度相继发现此病。我国1958年在四川省乾宁种畜场首次发现绵羊罹病(杨辅国等)以后陆续在道孚、卢霍、甘孜、新龙等县发现本病流行。在西北的青海省湟源、久治等县(青海省畜牧兽医研究所和王葆生1980),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黄守云等1980)亦相继有此病报告。所以在  相似文献   

6.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法,在西昌市、会东县、盐源县等地对羊螨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羊螨病的流行因素极复杂,既与羊体带虫、羊舍内外环境载虫、其他动物携带螨虫相关,又与农牧民对羊螨病的危害认识不足,饲养管理落后,环境条件差,在牧区尚无切实可行的羊螨病综合防治措施等社会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初步研究了中华鳖尾孢子病与钟形虫病并发症的发病症状,流行特点及其危害,并对该病的治疗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河南省西部地区犬巴贝斯虫病的流行情况及媒介蜱虫中巴贝斯虫的携带率,分别运用血液涂片及聚合酶链式反应的方法对豫西地区2960只犬和813只蜱虫进行抽样调查。运用体式显微镜对蜱进行形态学观察,将部分聚合酶链式反应阳性产物进行测序分析,鉴定虫株。研究结果显示:豫西地区有犬巴贝斯虫病发生,犬患病率为3.41%;聚合酶链式反应测序结果均为吉氏巴贝斯虫基因序列;蜱虫的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蜱虫以镰形扇头蜱为主(52.4%),血红扇头蜱略少,蜱虫带虫率为2.33%。  相似文献   

9.
本文系综述我国解放后,对中华分支睾吸虫病研究的成就。在发掘二千多年前湖北江陵地区的古坟尸检中已发现华支睾吸虫卵,证明我国早在二千多年前已有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华支睾吸虫散布地区,过去认为是广东省,现在全国已有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证实有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北方比南方为轻。华支睾的保虫宿主,过去认为是人及猫、狗,最近我国学者发现猪及牛也有华支睾虫感染,四川、河南及广东已有报告。华支睾虫的第一中间宿主,证实我国有三种淡水螺,即长角豆螺,绍纹螺和香卜螺。华支睾虫的第二中间宿主,经调查证实我国有四十多种淡水鱼和虾,感染率最高的为麦穗鱼(100%),其次为日常食用的鲩鱼、鲤鱼属,人们多因喜吃鱼生和未煮熟的鱼而被感染。华支睾虫寄生于人体,其病理变化常在肝胆管内造成小胆管堵塞而发生胆管胆囊炎、胆结石、肝硬化、胰腺病、肝炎、小儿侏儒症等。华支睾虫寄生于小胆管,严重时可能引发后发性胆管上皮癌及肝癌。华支睾虫病临床症状以消化系统及神经官能症为主,但多数无临床症状,需检出虫卵才能确诊。我们调查2214例华支睾虫病中,有共存症21种,其中肝胆及胰腺占15种。吡喹酮六氯对二甲苯是良好的特效驱虫药,对华支睾虫病的治疗效果较为满意,且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0.
引言1.纹沼螺与中华分枝睾吸虫的关系:中华分枝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病蔓延于东亚各地如中国、朝鲜、日本、菲律宾及印度等。在我国分布广泛,除西北部较少外,全国都有,而以华南、广东、广西及香港一带流行最盛。当地人民感染百分率,在广东,潮州为19.2%,广州为3.17—36.18%,汕头为3.1%。1936年梁伯强氏在广州市解剖尸体250例,检出感染本虫者有123例,占全数50%,由此可见本虫在华南一带流行的情况。在华东如上海、杭州、苏州及南京各地亦有发生。中华分枝睾吸虫寄生在人体内临床症状的轻重是根据胆管中虫数的多少,如一时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