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陈桂香 《科技信息》2012,(1):669-669,672
在学前教育领域,幼儿园男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承受着比一般教师更大的压力,导致幼儿园中男教师队伍数量有限且极不稳定,难以满足幼儿园发展的需要。致使男教师感到压力较大的因素较多,如工作量大、责任重,工作内容不符合性别特点,人际关系不和谐,经济待遇与社会地位偏低,家庭理解和支持不够,教师自己不能适当调适等,要缓解幼儿园男教师的职业压力,必须多方配合,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比如幼儿园要实行科学化的管理,为男教师创设适宜的工作环境和心理环境:社会要从提高福利待遇和社会地位等方面为男教师提供多元化的支持和保障;家庭要多一些理解和支持,减少他们的后顾之忧;教师自身要学会更好地自我管理和调适,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工作,寻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国外已有的教师职业资源环境对职业幸福感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发现目前国外的主要研究趋势是以职业幸福感的内涵为切入点,即教师的心理幸福感角度、职业健康视角以及教师职业环境内涵及其相关研究三个方面.基于对已有文献的梳理得出对我国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四点启示.一、教师应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充满正能量.二、倡导教师应具有团队合作意识,群策群力.三、对教师的业绩评价体制要有客观性.四、关注教师身心健康,做到真正以人为本,提升教师内在的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3.
职业适应性水平是衡量高校毕业生职业生活是否和谐的最重要指标。高校毕业生的职业适应性是指个体对职业技能、环境、人际关系及职业心理等方面的适应过程和适应结果,是人与职业的相互协调和有机统一的过程。而提升高校毕业生的职业适应性,受其自身职业竞争力、社会支持网和家庭阶层背景的影响。因此,要提升高校毕业生的职业适应性,就必须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加强学校职业教育的实效性,构建与拓展社会支持网络。  相似文献   

4.
刘洁操 《科技资讯》2008,(11):142-143
随机抽取大庆两所中学的教师为被试,研究中学教师工作满意度、教学效能感、职业倦怠、社会支持与职业压力的关系,探索减轻教师的职业压力。结果表明职业压力与工作满意度、职业倦怠、教学效能感存在显著的相关,与社会支持不存在显著的相关。从而不能够支持社会支持是中介变量,有变量对职业压力产生影响时都要通过社会支持系统的假设。  相似文献   

5.
刘敏  曹云明  陈艳霞 《科技信息》2011,(19):22-22,10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仍然是社会的热点问题。一方面是由于社会经济结构的快速转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出现了供需不平衡、不对等;但另一方面,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就业难更多的体现在个体的职业心理适应能力不够强,不能迎合当前的形势发展需求。针对此状况,一方面高校要加强自身的教育改革及就业指导建设;另一方面在校大学生也要重新审视自我,提高个体的职业心理适应性及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辅导员的职业认同直接影响到高职学生的成长成才.通过对从辅导员个人、学校、社会三方面分析造成辅导员职业认同弱化的原因,提出高职院校辅导员要强化职业规划与认同,优化组织环境,争取社会支持等建议与对策,以增强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7.
职业枯竭是一种在工作的重压之下身心疲惫的状态.教师已成为"职业枯竭"心理疾患的高危人群.造成高校教师"职业枯竭"的因素有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社会、政治、经济及师生关系的处理等.应该从政府、社会、学校和个人四个层面上来处理高校教师的"职业枯竭"心理疾患问题.  相似文献   

8.
李东海 《科技咨询导报》2012,(14):225-225,227
职业倦怠是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教反应而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征。职业倦怠属于职业压力的一种,对从业者自身与职业服务对象都产生了巨大的消极影响,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引发教师倦怠的原因各种各样,其中来自社会的客观原因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9.
高校教师职业效能感与职业紧张的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多重比较,对485位高校教师的职业效能感和职业紧张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1.工作时间越长,职业效能感尤其是育人威信、科研素质和知识素质效能感越高,而且学历、职称越高,知识素质和科研素质的效能感越高;30-39岁教师的职业效能感显著高于30岁以下的年轻教师;2.工作时间越长、学历越高,职业紧张尤其是心理紧张和躯体紧张越强烈;30-49岁教师的心理紧张显著高于其它年龄段教师。  相似文献   

10.
当前女大学生的职业理想、就业动机、择业观念、就业心理以及职业规划意识既表现出积极、健康、向上、务实的发展趋势,同时又存在着一些问题.原因主要有社会经济转型带来的价值偏差、部分落后传统观念的影响、家庭教育环境不优的消极影响、同辈群体不良偏好的潜移默化,以及女大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状况等.要运用多种途径教育和引导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不断改进高校职业价值观教育,改善家庭教育环境,形成社会教育合力,加强女大学生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