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热带辐合带是热带地区的一个行星尺度系统,它与低纬度地区的天气和天气系统的活动,特别与台风的活动有密切关系。因此,近年来人们对它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但对中南半岛和南海地区的热带辐合带目前还研究得不多。本文试图利用现有的一些资料对该地区的热带辐合带进行初步的探讨。所用资料主要是1956—1973年(其中缺1965—1968和1972年资料)的历史天气图和1962—1966年的各层平均合成风统计结果。着重分析了热带辐合带的活动概况、形成、结构与天气,最后还给出了热带辐合带活动的个例分析。  相似文献   

2.
青藏高原上升对我国第四纪环境演变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青藏高原在第四纪期间大面积大幅度的上升,不仅对我国三级阶梯式大地形结构的形成发生了很大的作用,并且由于它对大气层的热力作用和动力作用,而成为现代东亚季风形成的决定性因素。现代东亚季风形成于第四纪初期,并在高原阶段性上升和全球气候冷暖变化的综合影响下不断发展。高原的上升,对我国第四纪古地理环境产生了多方面的深刻影响,使之具有一系列不同于世界其它地区特别是西风气旋带影响地区的显著特点。 作者认为,全球冰期时,中国东部低纬度低海拔的山地是形成不了冰川的。  相似文献   

3.
85年9号台风与辽宁特大暴雨的卫星云图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GMS卫星云图出发,结合常规天气资料对9号台风影响辽宁暴雨的过程进行了分析,指出由于中低纬度系统的相互作用,9号台风在辽宁造成的特大暴雨过程远比单一台风的降水剧烈复杂的多。还进一步研究了暴雨的主要系统—中尺度对流云带以及海上半热带气旋的生成机制及其特殊结构,并讨论了其对预报实践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炜 《甘肃科技》2006,22(10):129-130,181
副热带高压是一常年存在于副热带地区的暖性高压天气系统,它的活动变化对全球天气气候的影响作用非常重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对我国天气气候有影响作用的天气系统,本文着重探讨它的活动变化规律,从天气学角度预报副高压的进退规律。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大同地区1970-2002年8个气象观测站的沙尘暴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得出其时空分布特征和主要影响系统。结果表明:大同地区沙尘暴西部多东部少,春季是高发期;20世纪70-80年代多,出现沙尘暴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是冷锋和气旋。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厄尔尼诺与东亚大气环流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而阐明它对一些天气系统和天气现象的影响,特别是与航海安全密切相关的东亚气旋大风、台风与低能见度的关系,从而指导航海活动。  相似文献   

7.
前言 台风研究中的一些科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带气旋(TC)是一破坏力极强的灾害性天气系统,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一般为8级以上,其所经过地区可产生150~300 mm降雨,有的甚至出现1 000 mm以上的特大暴雨.这些强风、暴雨经常给TC经过地区带来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如,2006年登陆我国的强热带风暴Bilis,因灾死亡612人,失踪208人,直接经济损失266亿元人民币.因此,探讨TC的基本特征,进而准确预报TC一直是大气科学中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根据美国联合台风预警中心热带气旋的数据(1979—2010年)以及NCEP/NCAR再分析风场和高度场的资料,从气候学角度分析了近32年夏季西北太平洋3类路径台风的大气准双周振荡的特征,并合成分析了6~10月3类路径台风生成时刻的原始环流、低频环流以及QBWO周期内低频环流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对流层低层至中层的大气存在明显的10~20 d准双周振荡特征,这对西北太平洋台风路径的预报有很好的指示作用;低频环流的演变特征表明,在西北太平洋地区,QBWO是通过低频气旋和低频反气旋来影响南海的季风槽以及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和位置,进而对台风的生成位置和移动路径产生影响;菲律宾以东低纬度地区生成的低频气旋易于台风的生成,低频气旋的正涡度带走向和移动趋势预示着台风未来的移动方向;另外,在副热带地区同样存在着一支自西向东传播的大气准双周振荡波列,热带与副热带大气准双周振荡的相互作用对台风的路径产生了重要影响,这对台风路径的预报有较好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广东科技》2007,(12):77
中山市热带气旋业务系统开发意义 我国是遭受热带气旋袭击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而广东省也是我国热带气旋登陆最多的省份,热带气旋造成的危害也特别严重,在1991~1997年期间热带气旋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80亿元.  相似文献   

10.
热带气旋变性问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带气旋中的一部分在进入中纬度地区后会发生变性.变性过程通常会产生暴雨和强风,对人类在海区和陆地上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通过对变性过程的大量的研究,目前已经对此过程的理解逐步深化.基于对相关研究的综述,介绍了变性的定义和以"相空间"为代表的一些定量的分类方法.对冷空气、锋生过程以及西风带高空槽和地面斜压区等系统与热带气旋相互作用在气旋变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讨论.对变性过程中的降水分布规律、风场特征的演变和中纬度环流受到的影响也作了专门分析.最后,初步给出了未来研究该区域热带气旋变性问题的方向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广东科技》2007,(11S):75-75
中山市热带气旋业务系统开发意义 我国是遭受热带气旋袭击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而广东省也是我国热带气旋登陆最多的省份,热带气旋造成的危害也特别严重,在1991-1997年期间热带气旋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80亿元。  相似文献   

12.
以1955-2007年海河流域降雨资料为基础,结合暴雨时的天气系统,利用GIS技术和统计方法分析了海河流域汛期暴雨落区及时程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区域性或流域性暴雨中心位于滦河水系最多,永定河水系暴雨中心最少,且多伴随暴雨遭遇,又以相邻流域间暴雨遭遇为主;气旋是引起海河流域区域性暴雨或流域性暴雨最多的一种天气系统;天气系统对各水系间及流域内的暴雨遭遇没有明显影响;次暴雨过程以前、中期型为主,切变线、高空槽、蒙古气旋、东北气旋、黄河气旋天气系统的暴雨均是前期型最多,台风和江淮气旋天气系统的暴雨为中期型最多.  相似文献   

13.
热带气旋预报业务系统是我军第一个覆盖整个西北太平洋、南海和我国沿海地区的热带气旋预报业务工作平台。热带气旋是破坏性极强的灾害性天气系统 ,常常给军事活动造成严重影响。本系统的研制成功极大提高了我军热带气旋监测、分析、预报水平 ,增强了军事气象保障能力。(1)系统集资料接收处理、热带气旋定位定强度、热带气旋路径、强度、灾害性天气预报、热带气旋警报发布、预报结果分析和历史资料检索统计等功能于一体 ,全面实现了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监测、分析、预报和警报的自动化、客观定量化和业务化。(2 )在运用多种客观预报方法的基…  相似文献   

14.
《广东科技》2008,(17):99-100
今年年初,我国南方省份发生了严重的冻雨灾害,对人们群众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给国民经济造成了巨额损失。而我国南方省份的很多地区几乎每年都会发生冻雨灾害天气。冻雨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它造成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输电线路结冰后,遇冷收缩,加上受冻雨结附在线路上的冰层的重量的影响,就会绷断。  相似文献   

15.
一次爆发性气旋引发的罕见暴风雪过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冬季温带气旋强烈的发展会带来大范围严重的暴风雪天气。针对2007年3月3?5日一次气旋爆发性发展所造成的暴雪、大风和低能见度给辽宁省的交通,特别是航空带来的巨大影响,从大尺度环流背景、气旋移动路径和强度、水汽条件、冷暖空气活动及多种物理量场,对这次气旋的强烈发展及其相关联的垂直环流进行了动力学和热力学的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大气的强斜压性和其所伴随的冷、暖平流是气旋爆发性发展的主要原因;高位势涡度的下传促进了气旋的强烈发展;气旋中心附近最强的上升运动区基本上是上下垂直的;高、低空急流及相关的高、低空散度场和垂直运动构成了气旋所伴随的强大次级环流;沈阳地区强暴风雪的产生与气旋的强烈发展、偏南风低空急流的水汽输送及气旋内部垂直运动的强弱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海峡科学》2012,(1):54-62
0引言 福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是我国重要的海洋省份之一,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受西风带和东风带双重天气系统的频繁影响,还受台湾海峡独特地形产生的狭管效应影响,是海洋气象灾害的高发省份。福建境内气象灾害种类多、强度大,一年四季都可能有冰雹、龙卷、飑线等强对流天气发生。冬季有寒潮、大风、大浪,春季有暴雨、大雾,夏、秋季有热带气旋(台风)、风暴潮、大浪等。  相似文献   

17.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FY-2C卫星云图和NCEP再分析资料,通过诊断分析研究了2010年12月11日发生在滇中及以南地区的云南暴雨天气过程.结果发现,这次冬季暴雨天气过程发生在有利的环流背景下,ITCZ位置偏北较活跃,孟湾存在大片对流云系,中印度洋10°N附近存在一支异常的大尺度西南气流,孟加拉湾低层有一个热带气旋生成,在卫星云图上表现出明显的气旋式云系,孟湾热带气旋和90°E附近的南支槽及槽前西南低空急流东移造成了这次暴雨天气过程;引发暴雨的水汽和能量由低空急流从孟加拉湾输送而来,充沛的水汽在云南上空强烈辐合,暴雨区θse呈陡立状,暴雨发生在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上升运动区,水汽通量散度辐合区和湿Q矢量辐合区与暴雨区对应较好.  相似文献   

18.
热带气旋是各大洋海域最大的灾害性天气,但只要我们认识和掌握它的规律性,做好防、避热带气旋工作,就可能化险为夷。  相似文献   

19.
利用模式探空资料和龙岩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对2020年4月21日发生在龙岩的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雹云回波形态先后呈现出椭圆形、"S"形和弓状,具有回波强度强、强回波区面积大、维持时间长的特点,并出现有"V"形缺口、低层弱回波区和其上的强回波悬垂等超级单体特征;速度场出现逆风区、中气旋、低空急流等;风廓线产品中,中层干冷空气的入侵有利于雹云的剧烈发展。  相似文献   

20.
气旋发展中平流层空气干侵入现象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一次黄海气旋发展过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MM5数值模式对此个例数值模拟结果,使用五维大型可视化系统LiveView这一新的可视化手段,力图较详细的揭示此事件中发生的平流层空气干侵入现象,探讨其发生原因及在这次气旋快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文中给出“干侵入”的各种水平剖面和垂直剖面以揭示其三维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结构。并采用轨迹分析方法,较完整地揭示了“干侵入”过程中空气块的运动。探讨了发生“干侵入”的机制和它与气旋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干侵入是影响气旋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