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心论点:“三峡情结”是李白思想感情和诗文创作的重要情结之一,它对李白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巨大影响。论证:首先着眼于事实,叙述李白自志学之年开始直到暮年,在漫长的生活、创作历程中与三峡结下的不解之缘,尤其是李白三经三峡的独特经历,从而证明其“三峡情结”乃事由天成。接着从宏观上剖析李白三峡情结构成的主要因素,从客观与主体的辩证统一方面阐明:三峡的自然美和三峡民情风俗与文化积淀,形成了李白独特感悟的三峡情结和三峡精神。论证的主体是第三部分,以李白的大量诗文(25)篇分七个方面证明三峡情结对…  相似文献   

2.
李白从璘辨     
唐天宝年间入朝与“安史之乱”时从永王李璘,是影响李白一生的两大政治事件,也是最能体现李白政治理想,政治态度的重要史实。其入朝事,早已为人们所条分缕析,情形颇为明了,而从璘事,却历来有“自愿”与“迫胁”两说,并且彼此各持一端,至今尚未能有确论。然而,李白从璘是直接关系到对李白评价的大事,我认为很有进一步探讨、辨析的必要。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取文化学视角,以文化符号“兰蕙”剖析李白、杜甫有关诗文内涵,揭示以他们为代表的中华民族的基本文化品格。 李白诗文的兰(蕙)即屈原首创的君子人格形象,它主要是审美的、自我欣赏的,具有芬芳、雅洁、孤高的品格,是李白独立人格的象征;杜甫的兰(蕙)则主要体现功利与重生,用以调节仕途中的人际关系而求闻达,因而具有复杂、随机、以之为用的特点。 文化符号“兰蕙”客观表明:长江(楚)文化孕育了道家的李白,黄河(齐鲁)文化玉成了儒家的杜甫──虽然李白难免儒、法思想的影响,杜甫亦为道家思想所吸引。因此,大河(长江、黄河)“农”文化所塑造的主要民族品格,诸如执着、热烈、坚毅、锐敏、质朴等,以及知识分子的盲目乐观和依附性,均不难在他们身上发现──李白偏于开放灵动,杜甫偏于内向严峻。李杜犹如中华“农”文化之树的同根两干,并峙辉映,俯仰天地,共同昭示着中华民族的基本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4.
刘恺先生《再论李白在万县问题》所持论点不能成立。李白“乌江留别”是在涪州,而不是很阳;李白是在南浦县“登高”,而不是在汉阳市浦“登楼”;李白在“南平”及“夜郎天外”的作品勿庸置疑,不应模棱两可;说李白家在“浔阳”、“豫章”在湖北安陆、“长流”就是一辈子不能回来,等等,均不符合事实。  相似文献   

5.
李白研究已经成为当今古代文学研究的“显学”,其影响已超越国界,走向世界。李白研究的著作如雨后春笋,佳作倍出。杨海波先生的《李白思想研究》就是其中之一。他从李白的哲学观、伦理观、宗教观、人生观、价值观、文学观、妇女观、战争观、社会交往观以及忧患意识、审美意识、英雄意识、反传统意识等十多个方面,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李白的思想,探讨了李白思想的全貌。这些分析言之有据,合情合理,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相似文献   

6.
就李白初入长安在何时的问题对前人的推论提出质疑,根据一些记载李白生平事迹的“碑”、“碣”、“序”透露出的消息,与李白的相关诗句相互印证,并与后人对李白事迹的考证相联系,得出李白并非如前人所说在二十五岁以前未出过川,而是在开元三年至五年间就已经到过长安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在谢朓诗风接受史上,李白、杜甫的审美接受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李白称赞谢诗“清”的一面,对其“绮丽”的一面似不以为然,但他的诗作却实际上合理地接受了“绮丽”之美,为谢诗的更全面深入接受开启了大门;而杜甫,则既推许谢诗的“清”,又完全接纳谢诗的“丽”,从更客观全面的艺术价值角度审视关照谢诗,其诗作全面接受了谢朓的诗风,从而完成了谢诗诗风接受的转关。  相似文献   

8.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王朝,诞生了一代文学巨擎——“诗仙”李白。在唐朝文学大家中,李白的诗歌独树一帜,风格独特。李白出生、成长的地方——四川绵阳江油青莲属古巴蜀地区。巴蜀地区所孕育的巴蜀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李白自小受到巴蜀文化的浸润,其独特的诗歌艺术风格不可避免地受到巴蜀文化的影响。本文试以地域文化为切入点,探讨巴蜀文化与李白诗歌艺术风格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有关部门就禁止发行代币券、购物券。但最近几年购物券不但没有销声匿迹,反而大行其道。而超市“亲情卡”所涉及的商业贿赂更是愈演愈烈,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风气都有一定的危害。通过对超市“亲情卡”商业贿赂的特点、危害及其存在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关防范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李白研究会、重庆市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万县市文化局、三峡李白研究会等单位联合发起主办的“李白与三峡”国际学术讨论会即将于1997年长江三峡截流前夕的10月18日至24日在万县市召开。会议的主要议题是:①李白在三峡地区的诗文创作、游踪与交往;②李白的生平事迹与交游局李白诗文的渊源和艺术成就;④李白集版本源流与资料钩沉等。会议组委会已收到美国、日本、韩国、台湾、香港等10多位学者与会的回执。会议秘书处设在万县市文化局文化科内。“李白与三峡”国际学术讨论会即将在万县市召开@白苇  相似文献   

11.
李白《寄东鲁二稚子》诗所云“龟阴田”,在今山东新泰龟山之北,时李白寓家于此,置有田产;所云“汶阳川”,系指五汶之一,今新泰境内龟山之北的柴汶水;所云“酒楼”,非指任城李白酒楼,乃指新泰龟山之北沙丘城下之酒楼。李白居住新泰的时间约计十二年。  相似文献   

12.
翻开李白诗集,我们会发现有多处对饮酒场面的描写,如《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襄阳歌》“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江上吟》“美酒樽中置千斛”;《梁园吟》“且饮美酒登高楼”;《江夏赠韦南陵冰》“愁来饮酒二千石”;《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琼杯绮食青玉案,使我醉饱无归心”等等。为什么李白对酒如此钟情?怎样理解这些诗中所流露出来的思想成为理解李白诗歌的关键。我以为:  一、李白的饮酒诗深刻地表…  相似文献   

13.
后世敬仰的“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是我国唐代的两位著名的诗人,他们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歌。李白、杜甫的诗歌思想有着一致性,他们同样爱祖国、爱人民,关心国家的命运,关心人民的疾苦。本文主要从诗歌创作方法、诗歌风格、诗歌表现意象三个方面比较了李白与杜甫诗歌的不同。  相似文献   

14.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是诗人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为我们描绘的李白肖像,其仙风道骨,卓尔不群的高士形象给人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记忆。这似乎已成为一种定势,一谈及李白,是断断离不了“仙”、“酒”二字的。就连李白的死,人们也不愿承认诗人是“以疾卒”,①而更愿相信“李白着宫锦袍,游采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无人,因醉入水中捉月而死。”②更有甚者,说李白在扑碎一江月后,竞跨在一条鲸鱼背上飘然随波而去,足见李白之仙气十足,然而李白真是一位不食人间烟火飘然洒脱,狂…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对刘恺《“李白在万县”问题之我见》(载本刊1996年第2期)一文的答辩。文章主要就李白长流夜郎途中是否到过万州、涪州和渝州并留有作品这一问题摆证据,述观点,发表不同意见。作者不同意前人的“巫山遇赦”之说,对李白的有关作品进行了新的探究,得出了“渝州遇赦” 的结论。作者认为,李白三到万州南浦县(今万县市)并留有作品这一事实是难以否定的。  相似文献   

16.
这是李白的名篇《峨眉山月歌》。对诗中的“思君不见下渝州”的“君”的理解,历来是有争论的,有人主张“君”指“峨眉山月”,有人主张“君”指与李白同住峨眉山的友人。我们认为:无论是见仁还是见智,都应结合诗人的行止和诗歌本身的具体内容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谢眺与李白研究》一书的编者作者们,基于对李白诗作《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小谢”的误释,大做李白与谢眺关系如何如何的文章。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证其错误:1从李白作品所涉谢眺者看,没有一首是李白以谢眺自拟;2从李白的思想抱负看,他也绝不会以谢眺自拟;3从李白的行文习惯看,他从不以大小谢指谢灵运和谢眺,更不以之谕指叔侄关系;4从诗的内容看,“小谢”应指“大谢(灵运)”之族弟谢惠连,李白用之指叔父李云之弟李华。结论:李白当时在宣州谢眺楼所饯者有李云及族弟李华,此二人均为李白叔父行  相似文献   

18.
暑期最应该给孩子“补”亲情,这是湖北省丹江口市教育局“别出心裁”地给家长们布置的一项“亲情作业”。 这次“亲情作业”,就是要求家长在暑期,能多陪孩子,给孩子讲故事、谈心聊天、玩游戏,给孩子上民俗课、辅导孩子进行手工制作等,并要求孩子在开学时交“亲情记录”。  相似文献   

19.
李白《赋得白鹭鸶送宋少府入三峡》诗中的“使君滩”,不是万县李白研究会误指的万县红砂碛,而是万县大桥溪下面的桥马滩。桥马滩距万州古城二里,并且紧靠羊渠古渡,即《水经注》指的羊肠滩。其下钟滩子即为虎臂滩。  相似文献   

20.
张明同志认为,薛涛的《西岩》诗证明李白确实到过万县并登过西岩。他的说法是有根据的.“骑鲸客”指李白,在杜甫、贯休等人的作品中都有反映。诗题“西岩”当指万县之西岩,亦即今之万县太白岩。因为简阳、资中等地的西岩李白都未曾游览过。从《西岩》诗中的“如雨声中停去马,夕阳影星乱鸣蜩”看,《西岩》诗还可能与《九日遇雨二首》是同一天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