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及其发展趋势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的问题.本文从土地资源角度,研究了豫南丘陵山区的人口发展和分布方面的问题,指出:随着人口的增长,自给自足小农经济条件下的五陵山区的人地关系如今已不在协调.现有人口已经超过了较高生活水平条件下土地资源的承载力.采取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土地、发展生态农业、适当迁移人口、鼓励劳务输出等措施已成为今后豫南五陵山区迅速发展经济、治穷致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西南地区土地退化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宗新 《贵州科学》1992,10(3):93-96
我国在占世界14%的土地上供养了占世界22%的人口。由于自然环境脆弱和人为的不合理利用,我国土地退化面积大,扩展速度快,耕地中有1/3的土壤存在不同的障碍因素,我国南方山地荒漠和谷地沙石化的土地估计约1.0—1.3亿ha。我国西南地区由于地处青藏高原和东部丘陵平原的过渡带,地势起伏大,河谷深切,碳酸盐岩分布广,一些地方环境非常脆弱;加之近百年来,人口迅速增长,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掠夺式开采,致使土地退化十分严重,一些地方已出现严重的荒漠化现象,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重大的全球性问题。目前,我国正以历史上最严峻的资源状况承载着有史以来最大数量的人口。因此,在土地资源不致退化的情况下,我国的土地资源究竟可以供养多少人口,提高土地资源承载能力的可能性与途径如何,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迅猛增长,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也随之持续增大,致使我国环境保护面临着巨大压力.在此形势下,我国必须通过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等方式保护现有环境、改善已破坏的环境,促进国家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我国要大力发展环境保护产业,使其成为我国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重要产业支撑,在认真贯彻低碳经济理念的基础上,推动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的有序开展.该文对环境保护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分析,并提出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人口、资源、环境及其发展关系,已成为举世瞩目的全球性问题;特别是人口的增长和经济发展所引起的资源短缺和环境破坏,已成为当今大自然面临的严重挑战.过去人们一直关注着经济增长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和影响,现在被迫地把注意力集中在环境压力对经济前景的影响上来;过去人们注意到大自然能忍受和容纳多少污染物,现在人们担心人类赖以生存的  相似文献   

6.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源,”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我国高度重视耕地资源保护,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江泽民总书记曾经说过:“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只有切实保护耕地,才能确保农业的稳定增长,确保十几亿人的吃饭. 我国有耕地面积近20亿亩,从总量上看不愧为世界土地资源大国,但我国有12亿多人口,人均耕地面积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从这个意义上看,我国又是一个土地资源贫乏的国家.目前我们面临的形式是:一方面土地资源严重不足;另一方面人口却在逐年递增,人地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土地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资源、环境与持续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资源是环境的组成部分,而环境又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的发展将使资源耗损加速,并带来环境问题,而改善环境质量又需要发展经济。随着经济持续的增长,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而复杂。随着我国人口持续增长和经济高速增长及其工业化迅速推进,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空前的资源耗竭、环境  相似文献   

8.
对建筑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建筑行业也有了较快的发展.尤其在我国的城市,由于土地资源的有限性、紧张性,以及城市人口的日益增加、必须将建筑作为城市建设的主体.建筑施工时间较长,而且结构相对比较复杂,本文根据以上特点,阐述了建筑的强度控制、三线控制以及安全管理这三项重点因素.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多、耕地少",土地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用土地少,人均占用耕地就更少.随着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陆续进入城镇化、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和人口高峰期,土地资源将变得更为紧缺,人地矛盾也将更为尖锐.本文旨在从当前我国土地资源的内涵、现状、特征分析出发,剖析我国土地资源保护的意义,进而提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建议措施,更好地促进土地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步和谐.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是针对我国地土资源利用的现代以及面临的人口不断增长而土地资源不断减少的供求矛盾下,探求保护土地资源、发展土地资源的根本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以传统的反映人粮关系的食物型人口承载力及反映土地资源经济产出的货币型人口承载力来综合确定土地资源人口综合承载力,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原理和方法模拟仿真山东省未来十几年不同情景下的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变化,建立了区域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模型,得出较优的发展方案.结果表明:到2020年,食物型-温饱型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为18 634.6万人,货币型-生存型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为21 596.4万人,综合享受型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为20 500.5万人.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是一个人口大省、农业大省,人均土地资源相对较少。如何应对不断增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地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已成为河南省当前乃至今后长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本文分析了河南省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并探讨了其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穆绪峰 《科技信息》2012,(25):402-402
土地是十分宝贵的资源和资产,而耕地是土地的精华,是农业最为基本的生产资料。我国是农业大国,耕地的地位与作用更显得特别重要。随着人口的迅猛增长,经济的快速发展,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土地利用率低等现实问题日益显著,建设用地的扩张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加强耕地保护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4.
土地资源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都是非常重要而宝贵的资源,在经济和人口日益飞速发展的今天,土地资源问题对国家和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变得更加突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非常严峻而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人口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困境;一方面,人口和经济的发展给有限的土地资源带来更大的压力和资源消耗;另一方面,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力度和覆盖面积显著提升。要想使土地资源能够获得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科学看待土地资源现状和问题,并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土地资源是一种特殊的资源,是人类带钢以生存的基础.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以及人口的增长给土地资源造成极大地压力.合理的保护和利用土地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介绍了当前土地的开发利用现状,并提出了对如何做好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工作的意见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可用土地资源极其稀缺,随着工业化的高速发展、人口增长的压力使得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该文在这种背景下,探讨了总图设计中如何合理利用建设用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现代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使我国人口的增长与环境保护的问题日益突出,已构成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主要从控制人口增长对环境保护的意义、二者发展的现状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二者在协调中的相互影响四个方面探讨了人口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最后提出了如何正确处理与协调我国人口增长与环境保护的举措.  相似文献   

18.
空间权法律问题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土地资源的日趋稀缺,以立体方式利用土地,已成为世界范围的普遍趋势。空间权是人类对土地利用由平面向立体形态发展的一种新型权利形式。与西方各国比较而言,我国无论在土地立体利用的实践层面,还是在立法层面,都处于相对落后状态。鉴于“立体的土地立法”已成为土地立法的基本趋势,我国应借鉴西方各国及其他地区的立法经验,在我国的物权法中确立空间权制度。  相似文献   

19.
基于人口预测的新疆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适度的人口规模是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强力保障。文章利用GM(1,1)模型及logistic增长模型对新疆未来人口总量做出预测并在此基础上对新疆未来人均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粮食占有量进行测算,预测结果表明未来新疆人口继续呈快速增长的趋势,粮食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能够满足新疆未来人口发展的基本需要,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不是特别大,但人口发展与自然资源结构性短缺之间的矛盾开始凸显。最后结合上述分析提出新疆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人口过剩、资源危机和环境污染不仅是当代世界各国面临的三大社会问题,也是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主要障碍。我国是一个人口、资源大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膨胀、资源紧缺和环境恶化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采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预测我国人口发展趋势,对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促使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