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6年2月10日,在埃及著名的法老陵区——国王谷,一座最新发现的古代墓室被正式打开。自1922年埃及法老图坦卡蒙陵墓开启以来,时隔84年,国王谷终于再次发现新墓穴,这一重大新闻吸引了全球考古界人士的目光。由美国考古队发现的这座墓室离大名鼎鼎的图坦卡蒙陵墓只有数米之隔。当人们通过陵墓门上的小缝向里望时,发现这座单室陵墓中共有五个木棺,这些木棺都状似人形,覆有彩色的面具,其中一具木棺向墓门一侧翻倒,上面绘有一个女性的脸部,黑色的长发, 细细的眉毛,涂着眼影,脖子上戴着粗大的金色项链。位于角落的另一具木棺也已部分打开, 露出了裹着木乃伊的褐色布。  相似文献   

2.
最近,在埃及阿斯旺市附近一座大墓地(也叫死城或卫城),考古学家发掘出一座年代在公元前1830年的墓葬,并发现了许多精美的随葬品,包括上图中这具有着面具的木棺。考古学家推测,此墓的主人一定出身望族。  相似文献   

3.
视野     
<正>又发现一批木乃伊考古学家近日宣布,他们在埃及首都开罗以南约100千米处新发现了57座古墓,其中大多数墓中都发现了表面有精美绘画的木棺,每具木棺里都有一具木乃伊,其中大多数木乃伊至今完整。其中最古老的墓葬年代在公元前2750年前后,也就是埃及第一及第二王朝时期。有12座墓葬的年代属于第  相似文献   

4.
今年"五一",我们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福建武夷山星村乘竹筏,沿着溪水澄碧的九曲溪,在尽情饱览两岸武夷秀色的同时,仰首可见在那飞鸟不敢渡、猿猴难攀援的悬崖绝壁上、岩洞中像船形的木棺,这就是谜一样古老的"架船棺",又称"悬棺".  相似文献   

5.
1922年的一天下午,放学后,美国爱达荷州里格柏城的一所学校的教室里,老师贾斯廷·托尔曼发现一位学生仍旧在黑板上画着什么,便走过来问:"你在画什么呢?""我想发明一样东西"。"这些画是我的第一个发明。"老师微笑着义问;"你的发明是什么呢?""我想搞一台电视——通过空中传播图象。"这位学生边回答边向老师解释他的发明构想。这位学生就是电视的发明者、美国爱达荷州里格柏城的法恩斯沃思·菲乐,当年他只有16岁。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唐代名画《捣练图》是一幅描绘唐代妇女捣练、络线、熨平、缝制劳作情景的作品。画中四位妇女身体都微微后倾,正用力地扯着白练(一种丝织品),其中一位妇女一手扶练,一手持熨斗,熨斗中盛放着烧红的木炭,观画者仿佛能感受到丝织品上被熨斗留下了热烘烘的温度。手持熨斗的妇女神情专注、温厚、从容,身边的小女孩在白练下饶有兴趣地观看着。  相似文献   

7.
画诀是杨柳青木版年画制作工艺中神秘而又极其有价值的部分。民间年画业的画工多为穷苦出身,文化程度比较低,在技法上没有什么更多理论依据,只是师徒递承,口传心授。于是,画诀便成了掌握绘画技巧的重要方法,进而成为谋生的一种手段。因此,坊间流传着"能赠十锭金,不撒一句春"的说法。"春"就是画诀。  相似文献   

8.
航天归来     
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使得人类由航空走向航天,习惯于在街头散步的人类竟然到太空中去溜达,这是咱们老祖宗想也不敢想的事。 近日翻漫画偶见一画颇为新鲜,画的是欢迎宇航员从太空归来的场面:机场上胸佩奖章的欢迎者,看来都是老一代的宇航员了,他们在迎接年轻的宇航员凯旋归来。此画妙在此君左手还拉着一位美丽的天使小姐,这真是神来之  相似文献   

9.
一幅假画     
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珍藏着一幅叫做《正午牡丹图》的名画。一天傍晚,一个路过此地的官员叫下人拿了名帖来找欧阳修,说想借《正午牡丹图》一看,以饱眼福,并说第二天一定归还。欧阳修不好拒绝,只得将画交来人带去。那大官倒也守信用,如期将画归还了。过了几天,欧阳修的一位好友急匆匆地找来,一进门便嚷着要看《正午牡丹图》。这位好友以前曾多次看过这幅画,见他今天这样急不可耐,欧阳修觉得很奇怪,便问道:“怎么啦?”好友却等不及似地说:“快拿画来看,看了就知道了!”欧阳修拿出画,好友小心地展开。只见几枝牡丹在阳光中怒放,在牡丹花下,一只…  相似文献   

10.
【人口的加速增长成了世界性的难题。由于人口的I增长,导致了城市的增加和扩大,相对地说也就意味B着森林绿地的减少,这也是各国漫画家的热门画题。I画者甚众.但精彩者并不多,而此画可说是其中的校lie者了。【作者采用了形象的比喻手法:钟面的四分之三巳I被钢筋混凝土的建筑占据,仅有的绿地只有四分之~【了,可是时针仍在无情地满达着,给人一种紧迫感、危  相似文献   

11.
在山谷底部的广阔平原上,不可思议地"画"着巨大的猴子、蜘蛛、蜂鸟、鲸鱼、蜥蜴……以及纵横交错的"飞机跑道"。这些几千年前的"画作"究竟出自何人之手?目的又是什么?  相似文献   

12.
你知道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画在哪里吗?它就在秘鲁的纳兹卡高原上。如果你从千米高空的飞机上俯瞰纳兹卡大地,就会惊奇地发现,在这片荒凉、贫瘠的土地上,竟被“画”上了许多幅巨大的动物图案和几何图形。它们有的像一只兀鹰,展开双翅仿佛在空中翱翔。还有一幅显然是一位男子的画像了:他瞪着眼睛,伸出右手,脚上穿着厚重的靴子。除此之外,这里还有画着各种几何图形:有直线的、交叉线的、长方形的,还有三角形的。每一幅画都大得惊人:一只鸟长约165英尺,蜘蛛的身长有150英尺,一只兀鹰从嘴喙到尾羽就有400英尺长,而一只蜥蜴的身长则达到617英尺。据…  相似文献   

13.
东距楼兰古城约70公里、南距孔雀河干河床约2公里,有一处著名的古墓地,东西宽约35米,南北长约45米,总面积约为1600平方米。经全面揭开后,共有墓葬42座,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太阳墓,墓葬中心呈椭圆形,椭圆从里到外由小到大,一圈套一圈,粗细有序,共有7圈,最外圈又有放射形线状向四面八方排列伸展,极为壮观。墓穴在最里圈,深埋木质葬具,均已腐烂,只葬有一具男尸,除尸骨外,出土文物很少,这类墓葬共有6座。另一种为木棺墓;结构简单;由两块稍具弧形的长木板相向而立,两端各竖一块小木板作档木,盖板由多块小木板横置在长木板上,无棺底,盖板上覆盖有羊皮或芨芨草编的簸箕。死者男女老少均有,有合葬也有单身葬,尸体包裹毛织物,胸前放有草编小篓和麻黄枝;仰身直肢;一般埋葬较浅,于尸就出上在这种墓葬里,这种墓葬共有36座。从发掘现场观察,前一种墓葬压住了后一种墓葬。 一个墓地两种墓葬,给研究人员提出了诸多难题:是一个民族的墓葬抑或两个民族的墓葬?是一批人的墓萝抑或两批人的墓葬?是一个民族不同时间延续的墓葬抑或两个民族不同时间的墓葬?太阳墓象征着什么?它与木棺墓有什么联系?两种墓葬文化处于什么时代O反映出了什么样的文明?首先是墓葬的时...  相似文献   

14.
图中四方块中各画着四条线段,从1~4四条线段在画法上是有一定规律的,请打出此规律,并按规律将图画在问号处。  相似文献   

15.
依稀记得,20世纪80年代,年画在春节中还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一进腊月,各种年画铺天盖地,争奇斗艳,渲染出欢乐的气氛。人们买年画,贴年画,赏年画,在欣赏画面美的同时,也祈望来年的生活美。它和春联、饺子、鞭炮,一起丰富着中国人红火热烈的春节。年画,顾名思义,就是年节喜庆时张贴的一年一换的画,是我国特有  相似文献   

16.
2004年科技进展一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放 《自然杂志》2005,27(1):42-45
尽管刚刚过去的2004年充斥着战争、疾病、生物恐怖甚至核武器扩散等等一系列坏消息,特别是刚刚发生的印度洋海啸又为这一年画上了一个黑色的句号.然而对于全球科学界而言,2004年仍然让我们看到了希望,科学家的脚步一刻也没有停歇,他们仍然在探索着自然的奥秘,并且做出了激动人心的成果.  相似文献   

17.
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里,珍藏着一幅中国南宋时期(1279年)的水墨手卷画,题目是:豳风·七月。这是以中国的第一部诗集《诗经》(公元前11世纪至6世纪)中的“豳风·七月”诗篇为内容的诗意画。全画长16米余,宽约30厘米,共有34帧。日前。纽约的友人应笔者之求。通过该博物馆的亚洲艺术部,将其中三帧从画面上翻拍出来,“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  相似文献   

18.
在三晋画坛,提起画鸡的武银贵,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武银贵因画鸡而步入画坛,而后画花鸟、画马……样样脱俗,妙趣横生。尤其是那姿态各异、神采飞扬、笔墨畅快的雄鸡,受到了社会和美术界的广泛关注和赞誉,成为一些国内外人士竞相收藏的精品。武银贵是一位与画苦恋的多能画家,是国家二级美术师、山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东方书画研究院特邀画师。  相似文献   

19.
正汉字是由笔画组成的,而板笔书画的笔画是由不同图案组成的,要想在创作中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必须掌握一些基础图案的画法。这里介绍几种板笔书画创作中常用的图案画法。吉祥鸟画法1.取一支画笔,两端分别蘸红色、黄色颜料,中间水分自然过渡,画出鸟头。2.翻转画笔,黄色在前画鸟嘴和胸,鸟的姿态应挺胸抬头,画出精神。3.画笔两端分别蘸紫色、黄色颜料,画出翅膀。4.从鸟翅膀根部起画鸟尾,逐渐缩短。5.用红黄画笔添加鸟翎羽。6.用勾线笔勾画鸟眼睛、颈羽、腿、爪子,点缀绿色叶子。  相似文献   

20.
科学与幽默     
这是一幅颇有情趣又富知识的幽默画。当乌烟蔽日、浊气满天时,因缺氧造成的病人不断,急救车也忙得晕头转向。瞧,这位急救大夫还在给病人实施紧急措施——输氧。此画妙就妙在此处:“氧气瓶”中装着一株绿色的小树。 我们也读过这样的科普知识:树木具有光合作用,它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同时能放出氧气,所以人们称绿色的树林是城市之“肺”。据说每天每公顷阔叶林吸收一吨二氧化碳,能放出730千克氧气。 由此可见漫画家并非胡思乱想,而的确有所依据。这幅画可以算作一幅具有知识性的科学幽默画,尽管它有所夸张,但它至少可告诉我们最简单的知识:树木可以产生氧气,从而激发人们爱护树木的意识,这的确很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