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梁志斌 《科技信息》2011,(33):I0040-I0040,I0097
岩溶在我国是一种相当普遍的不良地质现象。长期以来,在岩溶地区的各项工程建设中,场地内的各种岩溶形态,岩溶地下水及其它不良地质作用等都是影响地基稳定,工程质量和安全使用的主要因素,也是使用过程中的主要隐患。通常,岩溶地区地质构造十分复杂,各种时代、各种成因的岩溶非常发育,工程建设难度较大。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世界各国对岩溶区资源开发日益加强,由此诱发的岩溶塌陷也日益频繁,成为岩溶区主要环境地质灾害。岩溶塌陷地质灾害的广泛性和危害性,已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2.
人工降低地下水位引起地面塌陷是岩溶地区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现象,对环境及人民生命财产危害极大。本文对发生在贵阳市中华北路的岩溶塌陷进行了成因分析,介绍了塌陷的处理方法,对岩溶地区岩溶塌陷的防治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由于岩溶发育的不确定性及隐蔽性,岩溶地区的勘察难度非常大,岩溶甚至可以引发地质灾害,在工程实践中需要认真对待。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的工作经验主要就岩溶地区的勘察方法等相关问题做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4.
在碳酸盐岩地区隧道施工过程中,岩溶地质灾害是常见的地质灾害,往往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地质分析法是隧道施工地质预报的1种基本方法,也是所有采用地球物理探测方法进行隧道施工地质预报的基础.结合具体工程实践,在对碳酸盐岩发育地区岩溶发育条件及发育规律总结归纳的基础上,采用地质分析法,通过对杭瑞高速公路毕都段街上隧道所揭露的岩性、构造、地形及附加岩溶发育情况等进行调查与分析,得出岩溶发育的重点区域,并在实际开挖当中得以验证.  相似文献   

5.
广州市花都区岩溶塌陷的地质原因简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齐锋  张粉艳 《科技资讯》2009,(4):109-109
通过对广州市花都区岩溶塌陷成因的分析,说明近年来与本地类似塌陷、地裂、塌陷等地质灾害频发的地质背景,以期引起社会对碳酸盐岩地区岩溶地质灾害的重视,提前预防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6.
艾其凯 《工程与建设》2023,(2):447-449+494
岩溶特殊的形成条件和地质环境使得其塌陷具有突发性,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存在巨大的威胁。文章以黔中地区某石膏矿场为研究对象,在研究场区的地貌特征和地质条件基础上,分析岩溶及采空区塌陷的形成机制,研究岩溶及采空区塌陷产生的灾害,并建立了以发育度和危险度为指标参数的评价方法,结合工程具体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处于地质灾害高发育区的网格点有4个,处于地质灾害较高发育区的网格点有7个,处于地质灾害一般发育区的网格点有11个,处于地质灾害不发育区的网格点有38个;研究区处于地质灾害四级危险区的网格点有5个,处于地质灾害三级危险区的网格点有5个,处于地质灾害二级危险区的网格点有5个,处于地质灾害一级危险区的网格点有55个。  相似文献   

7.
岩溶地区城市地貌演变与生态持续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坡  孔繁雯 《贵州科学》1999,17(2):127-131
人类活动已成为城市地貌及生态环境的演变重要因素。本文通过一些岩溶地区城市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分析了岩溶城市地貌对生态环境,特别是气侯系统、水文系统及地质灾害的影响,特别是负面影响。并相应地提出了保持城市生态持续能力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8.
梁维建 《科技促进发展》2010,(8):233-233,223
1引言 岩溶是山区隧道工程建设中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我国是世界上岩溶分布最广的国家之一,仅西南云、贵、桂包括川、鄂、湘部分地区的岩溶高原就约5.0×105km^2。在以上几个地区,每年都有因不同程度岩溶隧道灾害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人身安全事故。根据对西部已建和在建隧道的不完全统计,  相似文献   

9.
文秋 《科技资讯》2014,12(17):113-113
在岩溶分布地区易发生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物探是隐伏形岩溶地质调查的一种重要手段,高密度电法是一种快速、高效、经济的浅表岩溶构造勘察手段,通过在向家坝~上海±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中的应用,介绍了该法能提供浅表截然不同的地电层的界限,能显示岩溶地区土壤和岩性的变化,特别是能有效地探测破坏性的岩溶构造。  相似文献   

10.
焦战锋  宋康  王威  张红梅 《甘肃科技》2011,27(1):120-122
岩溶地区特殊的地形地貌和水文地质条件易导致各种公路边坡灾害的发生.随着岩溶山区高等级公路的大规模修建,受线形、地形、地质等方面限制,路堑边坡十分多见而且往往比较高陡,使得岩溶地区路堑边坡灾害问题引起了公路工程技术人员的高度重视.以邵(阳)永(州)高速公路为依托,研究了岩溶地区路堑边坡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及其防治措施,以期...  相似文献   

11.
喀斯特枯水、干旱、灾害初探--以贵州省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喀斯特流域独特的水文地质条件,其枯水、干旱、灾害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影响也较非喀斯特的地区不同,以贵州省为例,从喀斯特水文地貌学的角度,系统定义了喀斯特枯水、喀斯特干旱、喀斯特灾害的概念,并分析喀斯特流域枯水、干旱、灾害发生的时间、地区,进而探寻它们之间的关系,即彼此增强的正反馈关系,为贵州防旱防灾及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唐山市岩溶塌陷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唐山市多次发生岩溶地面塌陷,造成建筑物破坏。岩溶塌陷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地质灾害,发生在城市的岩溶塌陷不仅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毁坏建筑物,而且危及人民的生命安全。岩溶塌陷的产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塌陷预测的关键是找到各种影响因素与岩溶塌陷的关联关系。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岩溶塌陷预测模型。分析了计算结果,并对城市规划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定量的对唐山城市主要地质灾害(地震、岩溶塌陷)进行了区划,区划出市区地质灾害多灾区、少灾区和准无灾区的精确位置及范围,并进行了唐山市地质灾害危险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复式向斜岩溶台地地质条件复杂,隧道穿越时,多发生突水涌泥等地质灾害。本文以安平隧道为例,在隧道线路设计初期,从地质角度出发,分析隧道线路范围内存在的五大主要地质问题及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变风险,并逐一对其进行评估和评价;采用宜避不宜扰的地质选线理念,根据评价结果选择了路线绕避方案和确定了平纵设计指标。研究成果对类似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岩溶台地隧道地质选线和路线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菊  王震洪 《贵州科学》2009,27(2):90-96
本文首先介绍建国以来贵州省的城市化进程,结合贵州省脆弱的喀斯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探讨贵州省城市化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贵州省城市化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①城市空气质量差,酸雨严重,“热岛效应”突出;②城市绿地率不高且布局不够合理,水土流失严重;③城市水体污染问题突出,影响了水环境质量;④城市噪声污染总体上不容乐观;⑤地质灾害较重;⑥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最后提出在喀斯特地区重建城市生态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文中选取灾害点密度、坡度分布、地貌类型及高程、岩土体类型、水系分布、断裂发育程度、降雨量分布、人类工程活动强度8个评价指标因子参与汉阴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根据各评价指标因子对地质灾害发育的影响程度,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并运用MAPGIS为每个评价指标因子图层赋属性。基于MAPGIS空间分析功能完成了汉阴县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工作;区划结果分为高、中、低3种危险性区,结合汉阴县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成果和发展规划,为汉阴县的地质灾害防治及群测群防提供一些理论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甘肃省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受极端天气、地震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影响,区内地质灾害多发、频发,防灾减灾形势严峻。为进一步查清甘肃省地质灾害现状发育特征,在甘肃省1:5 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最新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全省地质灾害灾情险情特征、总结了地质灾害时空分布规律及致灾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甘肃省地质灾害以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主,灾害规模多为中小型;(2)在空间分布上,地质灾害主要集中分布于甘肃省中部和东南部的9 个市州,属于黄河流域及黄土高原区、白龙江流域及陇南山地;(3)在时间分布上,5-9 月主汛期是地质灾害高发期,以7 月下旬至8 月上旬最为严重;(4)地质灾害具群发致灾、隐蔽致灾和链式致灾特征。研究成果可为区域地质灾害风险管控和应急管理提供一定的技术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岩溶塌陷地质灾害对江西东乡县孝岗镇西坪村亭子上居民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安全隐患。通过钻探、物探及地下水试验分析,亭子上居民区内岩溶塌陷的3个基本形成条件充分,一是岩溶发育强烈,钻孔见溶洞率达81.8%,小于1 m的岩溶顶板达70%;二是具有较厚的含粉质粘土和砂砾石覆盖土体;三是地下水丰富,地下水动力充足。综合认为,在渗流潜蚀和真空吸蚀效应的共同作用下,研究区覆盖土层内形成土洞,再经过降雨或增加荷载导致土体的致塌力上升,使得土洞顶板失稳坍塌形成地面塌陷。  相似文献   

19.
山西黄土地质灾害的特性及治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董震  巨玉文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5,15(7):138-141,145
通过对山西地区忻州、吕梁、临汾地区的地质灾害调查,收集近两年发生黄土地质灾害的统计资料,并对土体基本物理力学指标进行分析。认为山西黄土地质灾害分布范围广泛,主要以滑坡、崩塌为主,黄土地质灾害的发生受其特有的物质成分和工程性质所控制;并具有地域性分布特点。根据相关规范以实际工程为依托提出对崩塌、滑坡土体采取挡土墙工程、截水工程、削坡减重等工程治理措施,并建议采取工程与生物措施共同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