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在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存在人才培养模式特色不够鲜明、目标定位不够准确、专业课程设置缺乏前瞻性等问题,结合辽阳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制药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实际,从专业培养目标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入手,以就业为导向,以面向就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设置与开发课程,构建了校企对接、学有所用、用有所长的"1+3+4"能力模块课程体系,对提高就业质量,提升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内涵建设,促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吕勇  刘运强 《科技信息》2011,(21):14-14,7
本文从数控专业的人才需求出发,提出以"就业为导向"、"学生为主体"、"能力为本位"的思想来构建"平台+模块"模式的专业课程体系,并论述了构建该课程体系的重点及如何发挥其优势。  相似文献   

3.
高职与本科"3+2"分段贯通培养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科学的贯通培养课程体系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重庆工商职业学院联合重庆文理学院开展"3+2"应用电子技术专业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试点,两个合作院校充分调研,瞄准学生就业岗位群,明确一体化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岗位职业能力形成规律,构建了"层次+模块"...  相似文献   

4.
《攀枝花学院学报》2018,(2):100-103
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满足建筑企业所需的人才,提高学生就业竞争的能力,建立了适应自身发展的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以生为本、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将"知识、能力、素质"融为一体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工程素质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的协同育人平台。经过项目实践,学生工程素质、实践动手能力明显增强。土木工程专业为广东省"应用型本科示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较为成熟、可行性高,实践教学与工程项目紧密结合,取得的成果可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各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地理科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体系包括教师职业能力、专业实验实践能力、素质拓展能力三大模块.全程导师制是伴随学生整个学业进程的全程指导,既强调时间上的全时段指导,也强调全方位引导.全程导师制应用到地理科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提升时可以分为准备阶段、基础阶段和强化阶段,基础阶段和强化阶段是重点.基础阶段采取模块化运作,每位学生均要参加3个模块的实践训练,以达到全面发展、综合素养的提升;强化阶段根据学生就业、考研等方向分流后进行强化训练,提高学生就业和考研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深化本科教育改革,要树立"全人"教育目标,突破学科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据此,在构建"平台+模块"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区分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性质和功用,将各专业的必修课程分为公共基础平台、专业学科平台、专业基础平台,确保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和全面发展的共性.体现"厚基础、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思想.在选修课中设置若干模块,则应通过选修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专业特长和个性爱好,实现"宽口径"的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7.
以York和Knight开发的USEM模型和问卷为研究基础,在武汉高校的调查发现,当前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偏低,具体表现在自我效能感偏低,学科理解力不强,专业技能与通用技能水平偏低,学生自我控制力与职业发展的自我意识水平也亟待提高.高校专业培养模式在开发学生就业能力方面存在一些不足,管理层应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及师质队伍结构加以优化,以开发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当前财经类人才的需求与供给之间,市场的大量需求与财经类人才就业难同时存在等愈加明显的矛盾,该文就当前财经类高校本科教育中所存在的不足和弊端,以国内外研究为基础,针对学生应用科技能力的培养,提出了"两个结合、三个模块"和"五个方向"的"2+3+5"组织教学模式体系,并对金融工程专业学生实施了实证教学分析和调查研究.在"2+3+5"培养模式下,金融工程专业学生的创新、应用科技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大部分理工科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较弱的影响因素主要是理工科高校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比重不均,学生对专业及行业认可度不高,就业期望过高。校企合作是提升理工科高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一种重要途径,通过构建高校、企业、大学生三者利益均衡的合作模式、构建培养"理论+实践+创新"能力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构建"保障+考核+评价"机制完善的校企合作模式,加强理工科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职业素质等综合能力而达到提升其就业竞争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社会的需求,在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方法、导师制模式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系列改革与实践,依托学生生源实际情况和服务对象,构建了科学合理、成熟完善的"平台+模块"的课程结构体系,建立了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共同制订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合理构建专业选修课模块,以导师制模式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提高了电气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并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1.
应用型本科教育有别于普通理论型本科教育,同时又不同于职业教育,"基于项目教学理念构建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人才培养过程中,围绕"专业能力培养"这个核心,以学生参与项目教学开发实践为手段、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为目的,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独立处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全面胜任专业领域的项目开发任务的培养模式。为此需要重新分配教学资源,调整教学的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2.
为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学生,对生物科学专业理科基地班和启明学院生物科学实验班学生的实验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构建"基础+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学生的专业实验课从基本技能训练开始,逐步过渡到专业综合训练,再延伸到创新设计和研究能力培养的实验项目。按照递进训练的实验教学模式,学生可以逐步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实验训练,掌握生命科学及相关专业研究的技术和方法。并全面引进现代教育技术,完善开放式实验教学的管理模式和各项规章制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商务英语专业的生产性实训项目是指以企业发展目标为导向,以真实的企业工作任务为内容,并且能够产生效益的项目。本文介绍了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的共享软件国际营销生产性实训项目及其对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并提出了商务英语专业生产性实训项目的开发应该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即与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紧密结合、基于企业和符合就业方向。  相似文献   

14.
以新工科专业建设为导向,以校企协同育人为重点,探索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的新突破,是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以烟台大学文经学院信息技术专业群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为例,探讨了构建符合独立学院实际、特色鲜明的基于"平台+专业能力模块"的信息技术专业群课程结构体系。以"一整合二结合三融合"的发展思路,采用"3+0.5+0.5"模式培养独立学院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具有良好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园林专业开展“项目+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巍  马艳丽 《长春大学学报》2014,(12):1816-1819
"项目+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工作中心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以项目为载体,以行动为导向,根据园林专业岗位需求,全面地、综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本文对"项目+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特点,项目课程的实施和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以期为教学模式改革探索方向。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以经济管理专业具体实验项目为例,详细介绍了项目驱动式实验教学模式开展的要点和步骤,且通过项目后期的追踪调查显示,经管专业基于项目驱动的实验教学模式可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三业"(学业、就业、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17.
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应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体系改革为突破口进行课程改革.以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需求为依据制订专业课教学模块,依据职业方向制订每个教学模块所需开设的课程,根据职业能力要求确定职业方向模块对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把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与培训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培养具有较强实践应用能力、毕业即能上岗的高级技能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8.
在互联网+教育的浪潮下,开展计算机专业职业能力"自主选择"云平台开发探索,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帮助学生提高专业课程选择能力,做出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和专业课程选择,提高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通过云平台的建设,保障毕业生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其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提升,提高社会适应性,实现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在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过分强调学科完整性,轻视工程应用能力的弊端,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模块化教学成功经验,对课程"模块"内在属性及实现方法进行了理论研究;对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模块化教学改革;以能力为导向,优化整合了教学内容;探索了项目驱动法、现场教学等教学方法,大大提高学生工程实践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20.
王苹 《科技信息》2013,(25):48-48,73
本文探讨了信息化环境下如何充分利用传统课堂和信息化虚拟课堂双重教学空间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开展混合式学习,通过将教学过程分为基础理论知识模块、上机操作模块、数据库项目设计模块和学习评价模块四大模块,并在不同的模块中分别采用不同的适宜的教学方式,达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协作能力、实践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