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与城市家庭相比,农民工家庭对子女的家庭德育不能有效开展,家庭德育与学校德育脱节,以至于部分农民工子女品德有缺陷,甚至出现违法乱纪行为。鉴于此,对农民工家庭的特殊性及由此产生的德育问题进行了分析,初步构建了特殊的农民工子女家庭德育模式,以期能为农民工子女家庭德育的有效开展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2.
家庭在个体道德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笔者在论述家庭德育特点的基础上,指出了家庭德育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的途径,以引起社会和家庭对于家庭道德教育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中学德育现状出发,指出我国目前中学教育存在重智育轻德育,家庭德育、社会德育与学校德育互动较差,以及中学德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脱节等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信息化社会为大学德育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环境,对传统德育提出了挑战.大学德育应把网络法制教育和网络道德教育作为德育的新内容,逐步实现大学德育科学化、专家化,建立社会、大学、家庭、媒体四结合的德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德育是关系到一个民族和国家持续发展、兴旺发达的大事,尤其是高校德育工作,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然而高校德育环境十分复杂,受社会和家庭影响较大.因此,加强德育工作,必须通过整合德育资源,促进高校的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德育场所和德育功能的和谐与统一,维持学校的稳定发展,开创高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论青少年道德社会化与德育环境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德育离不开社会大环境,从当前德育面临的挑战和学校德育工作的实践来看,德育环境应该优化。必须从学校、家庭、大众传媒等方面优化德育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7.
刘继祥 《科技信息》2013,(19):326-326,334
道德滑坡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的重要无问题,在中学生中,甚至出现了道德缺失的现象。德育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提和保证,德育是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造成中学生道德及德育缺失的因素有很多,制度、社会、老师、学生家庭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为此,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齐抓共管。其中,学校教育中,要突出语文教育对学生道德的渗透,因为,不同于政治说教,语文教育是一种审美与情感教育,学生容易接受。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德育的重要性应该被更广泛地重视,在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应该研究更先进、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问题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留守儿童问题是与农民工问题相伴而生的,因此留守儿童的德育问题首先是由家庭德育的缺失造成的;另外,学校德育不足以及社会环境薄弱等也是重要原因。基于此,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问题应主要从家庭、学校及社会三个方面努力。要加强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丰富学校的德育内容,搞好乡风文明建设。总之,只有多关注孩子们的需求,才能有的放矢,提高农村留守儿童德育工作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余玲玲 《咸宁学院学报》2011,31(3):82-82,86
高校德育隐性德育课程开发一直是理论界和高校十分关注的话题。本文从加强对校风、学校形象识别系统、学校制度文化等文化层面隐性德育课程的开发;加强师德教育,营造融洽的师生、生生关系;整合社会和家庭德育力量,发掘新的隐性德育课程等三个方面就高校隐性德育课程开发提出了自己的浅显建议,希望为高校德育建设提供一点帮助。  相似文献   

10.
孩子的道德品质和个性养成与家庭中诸因素息息相关。本文将从家庭物质环境、家风、家庭人际关系、家庭教养方式等方面探究家庭教育中的隐性德育因素,以期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德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的实效取决于多方面教育力量的整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如比较协调一致,那中小学德育的实效性就比较高。反之,中小学德育实效性就低。要提高学校德育实效,从学校管理的角度而言,除了继续加强与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还应注重学校与家庭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12.
中职学生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洁 《科技信息》2010,(18):I0247-I0248
当前中职学生主流本质是好的,但部分学生德育状况已呈现出不容乐观的趋势,主要表现为水平不齐,动力不足;心理脆弱,感情冲动;信仰缺失,行为不良;上网成瘾,不思进取等。这其中有学生自身因素的内因,也有社会、学校、家庭外因的影响。因此,在德育工作中要努力构建"立体式、全方位渗透"的德育模式,即:以学校德育为主导,建立学校、社会、家庭、学生四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发挥各自的优势,以达到全面提高德育针对性,增强实效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德育生活化模式为探究大学德育的内容提供了有益的启迪,依据大学生的生活成长轨迹,建构大学德育内容的模块:跨入大学校门讲学习道德、迈入大学生活讲人际道德、涉入择业领域讲择业道德、进入恋爱季节讲恋爱道德、走入婚姻家庭讲家庭美德。  相似文献   

14.
徐力 《科技咨询导报》2010,(19):174-174,176
当前小学生的德育与其生活和现实社会的要求存在严重脱离现象,其表现为德育忽视了受教育的主体性;德育资源缺乏整合,学生荣辱观的形成出现偏差。文章认为要改变当前这种状况,必须将"八荣八耻"生活化、儿童化,且在学生活动课与学科教学中渗透。从而形成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德育网络。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学校德育的外部联系及德育过程本身探讨了学校德育工作的离散性。认为学校德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之间,与家庭德育及社会德育之间,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之间,都存在着离散性。还认为,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等各自也存在着离散性。从中揭示了目前我国学校德育工作困难性产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德育生活化模式为探究大学德育的内容提供了有益的启迪,依据大学生的生活成长轨迹,建构大学德育内容的模块:跨入大学校门讲学习道德、迈入大学生活讲人际道德、涉入择业领域讲择业道德、进入恋爱季节讲恋爱道德、走入婚姻家庭讲家庭美德。  相似文献   

17.
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使得人成长基本需要的精神关怀普遍缺失。精神关怀是农村留守儿童道德世界诉求。现实的无奈,家庭德育"让渡"给了学校,然而,在现有的学校制度化管理环境中,农村学校重智育轻德育、德育评价数量化、德育"工作化"阻滞农村留守儿童精神关怀的抵达。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当代青少年的家庭德育进行较全面的分析,探讨了前家庭德育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9.
当代部分大学生道德失范的现象令人担忧,已成为教育界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要解决这一社会问题,需要教育界、学生家庭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对高校而言,需把德育放在与才育同等重要的位置,同时革新目前的大学生德育方式,鼓励大学生自主参与到德育的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20.
德育在中小学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居于首位,但其实效性与其地位很不相称。本文拟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探讨中小学德育实效性低的原因及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