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崛起背景下的中美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急剧上升。这引起了美国朝野上下的关注。根据传统的现实主义理论,美国国内出现了许多遏制中国发展的声音。然而中国的发展只会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目前,中美两国有着许多共同关心的问题和利益,本着"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中美两国可以建立新型的、健康稳定的、建设性的国家关系。  相似文献   

2.
“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两种心理倾向在王蒙的小说作品中互相纠结、同时存在。通过考察王蒙对纯粹“理想主义”的反思和坚守,能够发现他矛盾状态的心理根源。  相似文献   

3.
感受生命     
正近现代中国绘画的思想特征之一是对"现实主义"的总体认同。说"总体",是指以主流意识形态为基础和导向的中国美术,将"现实主义"作为创作和评鉴的指导性艺术思想,而表现底层民众的生存状态,理应是"现实主义"绘画的重点所在。几十年间,绝大多数画家对此都予以认同。无论在艺术上倾向于传统还是倾向于革新的人,都对"现实主义"给予正面评价或具有好感,至少是保持敬意。  相似文献   

4.
理想主义是美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理论基石。从20世纪至今,美国理想主义外交政策经历了三次高潮,其内容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调整。通过对美国理想主义外交政策历史演变的梳理和剖析,认为理想主义是美国外交决策的一种基本价值取向,并预测它将继续对美国外交政策发挥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自新世纪进入第二个十年以来,亚太地区接连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危机事件,当下热度颇高的就是美国拉拢我周边22个国家举行环太平洋军演,以及我国与周边国家关于南海岛屿的主权争端等。纵观这些危机,其发生发展的背后往往都有美国的推手或直接与间接地涉及美国。这是在美国加快"重返亚太"的大背景下,美国、日本、俄罗斯、中国大国利益激烈博弈与角逐的表现,而中美两国则是这些危机的关键博弈方和角力者。  相似文献   

6.
从权力需求来看,各个国家的权力需求决定了国家利益的现实基础,以及国家未来发展方向和国家间关系的展开。中美之间新型大国关系建设[1],代表着一种崭新的国际关系理念,是用一种新思维、新眼光来看待和规划中美关系前景,其核心内容是"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1],代表着一种崭新的国际关系理念,是用一种新思维、新眼光来看待和规划中美关系前景,其核心内容是"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2]在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框架下处理好双方关系的结果是最优局面不易出现,但是双方相互敌对的最差局面也可以规避,当前时代发展和中美两国利益都要求中美实现协调合作发展。但从经验层面来看,美国政策中故意放大中美关系对抗性的内容值得警惕。  相似文献   

7.
莫潮磊 《科技信息》2011,(10):I0354-I0355
美国对欠发达国家进行官方发展援助的历史已有半个多世纪。随着国际形势和美国各界对国家利益的动态界定,发展援助政策走向也处于不断变动之中。数十年来美国之所以调整对欠发达国家的官方发展援助政策,除了对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的考虑外,还受到了国际权势格局不断变化的影响。美国是全球最大的援助国。然而,美国若想通过发展援助在国际社会塑造积极形象,并提高援助效绩,则不可避免地需要修改其现实主义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奥林匹克运动权力转移的历史分析,认为"现代奥林匹克精神从理想主义转向现实主义"的观点值得商榷.提出了奥林匹克的理想主义精神是不断发展的,并将随着历史的进程而散发出昂扬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19世纪下半叶,美国现实主义崛起并迅速发展壮大,乃成其民族文学之高潮;20世纪初至30年代,诸多文艺思潮和批判现实主义进一步丰富了美国文学,遂再成其文学之高峰;逮至二战后,美国文学沿多元化方向发展,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虽成其主流,但现实主义却一直如影随形,终于在上世纪70年代迎来了现实主义之轮回与回归,即新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是更高层次的现实主义,它反映了"后现代之后"的现实主义在当代美国小说创作中的新发展,揭示了当下人类真实的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10.
约瑟夫·奈最早明确地提出并论述了"软权力"思想,他所说的软权力主要包括文化吸引力、意识形态或政治价值观念感召力及塑造国际规则和决定政治议题的能力。美国的政治文化是以自由、民主为核心价值观,这一点在外交方面表现出其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软权力理论将美国历史上固有的使命观、例外论、"天定命运"等思想推陈出新,赋予其崭新的面目和使命。本文把软权力与政治文化结合起来,阐述这两者在美国外交政策中的地位、影响和作用,进而指出美国外交政策是理想中的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11.
感受生命     
近现代中国绘画的思想特征之一是对“现实主义”的总体认同。说“总体”,是指以主流意识形态为基础和导向的中国美术,将“现实主义”作为创作和评鉴的指导性艺术思想,而表现底层民众的生存状态,理应是“现实主义”绘画的重点所在。几十年间,绝大多数画家对此都予以认同。无论在艺术上倾向于传统还是倾向于革新的人,都对“现实主义”给予正面评价或具有好感,至少是保持敬意。  相似文献   

12.
刍议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下的学术自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是在国家政治经济体制转轨和现代化建设驱动下启动的,因此其呈现出很强的政府主导和市场取向特征,这使大学立足于官本位和行政本位而疏于对高深学问的追求;倾向于对大学的控制而限制大学的自治权及学术自由.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借鉴美国高教体制改革,提出了维护大学的学术自治,深化高校体制改革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冷战结束后,美国为防止其他国家挑战其霸权地位,逐渐将其全球战略重心东移。朝核问题由于涉及美国核心利益而备受其关注。美国希望利用朝核问题中各国间复杂的矛盾和利益纠葛形成以美国为主导、多国相互制约的均势格局。在实践中通过联合国制裁朝鲜、通过六方会谈形成制度均势和在亚太部署强大军力三种方式构建亚太均势格局。对此,我国应从强化国家间经济联系、利用联合国制衡美国、深化中俄关系三方面入手来制衡美日、美韩同盟。  相似文献   

14.
非洲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发展轨迹.一直以来,由自然经济支配的生产结构在非洲的发展中有着重大价值.进入近现代,西方的介入致使非洲的内部化过程遭到冲击,发生了趋殖民主义意向的转变.美国自独立始,就在国家利益建设进程中,通过将认识、目标和行动排列组合,不断创造出美国对非洲扩张的条件与过程.美国(或西方)认同的商品经济模式由此植入非洲,并瓦解了非洲的自然经济传统,最终引发历久弥新的政治后果.即便今天,当非洲在应对政治、经济困境或维护权利和利益时,很容易就转到对自然经济维系的传统生产结构的诉求上去.  相似文献   

15.
1960年代美国大学生既追求与自身利益相关的“学生权力”,也追求崇高的、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自由、平等、正义等“学生权利”,这是1960年代美国学生运动爆发的最重要原因,也是其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使落后地区尽快发展起来。美国历史上是一个区域差距较大的国家,曾经也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的国家。本文以美国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在宏观上进行的制度创新和对落后地区给予的政策供给力度,从而较为成功地解决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因此,分析研究美国的区域均衡经济政策,探讨区域开发的经验教训,对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发落后地区,均衡区域利益分配和资源流动格局,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13期"地心力说"专栏文章展示了两点:(1)国际规则是非中性的,现行"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rule-based international order)主要体现的是基督教文明国家的价值观,有利于这些国家"吃肉"。但其也适当兼顾了来自其他文明国家的价值观,他们参加这些规则后也能"喝汤"。(2)美国虽然力推"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在这方面做得比二战前的"老欧洲"国家好一些,但这是基于其在二战后的超强综合实力。当相对实力下降或者触及其重大利益时,美国则毫不犹豫地追求或回落到"基于权力的国际秩序"。美国动用国家力量在全球围剿中国华为公司,公然违  相似文献   

18.
外刊要论     
单边主义与多边主义:美国核不扩散政策分析Sharad Joshi(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与国际事务研究所学者)美国决策层日益倾向于改变冷战时期达成的核不扩散协议和条约。美国在此问题上的单边主义倾向有可能使一些国家怀疑核不扩散多边机制的可靠性,进而重拾过去的“自助”政策确保本国安全。美国在此问题上采取的任何行动,都可能会被一些国家或实体视为敌意。美国内一些实用主义者据此认为,可接受韩国和以色列拥有核武器的既成事实,以此抗衡伊朗和朝鲜;继而应将向事实上的核国家提供技术与培训合法化,以保障其核工厂的稳定。有两个因素会影响美国…  相似文献   

19.
英国思想家霍布斯和洛克从各自的人性观出发,演绎出人类不同的自然状态.在霍布斯看来,人性本恶,自然状态下,由于缺乏公共权力的制约,贪婪、自私的人性使人们之间处于战争状态;而洛克却认为,人是有理性的,人天性并不恶,自然状态下人们是一种自由、平等的关系.二人的思想折射到后来的国际关系理论中去,使国际关系向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国家安全是世界各国政府追求的最基本目标之一。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正是苏联追求国家安全与利益的表现。但是,不论苏联签约的出发点是怎样高度的现实主义,由于苏联没能做到知己知彼,错误判断了德国的侵略意图,又由于苏联的国家安全战略与利益扩张紧密相连,最终促使苏联下定决心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后来其获取利益范围的行动已大大超出了确保国家安全的范围,最终这一条约并未给苏联带来安全与利益,从长远战略角度考察同样也是得不偿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