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对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的调查与分析,指出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偏差的原因,针对其原因,提出了新形势下坚定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应该把握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为不断提升高校统战对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与效果,对部分高校统战对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当前高校统战对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刘虹 《武陵学刊:社会科学版》2009,(4):133-136
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对于履行高校的责任和使命、全面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需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化和组织化建设,创新方法和手段,优化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4.
信仰是人类精神生活特殊而普遍的现象。信仰有科学与非科学、伪科学之分,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建立在科学认知和广泛认同基础士的科学信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培养和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之一。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课堂”、“进教材”易,“进头脑”难,邓小平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观是指导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思想资源和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5.
共产党员马克思主义信仰弱化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中国社会的主导信仰,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共产党员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员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社会转型时期,部分共产党员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存在不同程度的认识偏差,发生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异变、动摇或放弃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如何面对当前共产党员存在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弱化,怎样认识当前共产党员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弱化并化解马克思主义信仰弱化成为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迫切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处于信仰选择的关键时期,也正是适时引导的关键时期,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强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他们健康成长的根本保证。由于当代大学生存在着马克思主义信仰淡漠的倾向,所以必须创新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方式方法,强化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的比例越来越大,而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变化,青年教师的信仰越来越多元化、复杂化,并直接地影响到在校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笔者拟从高校青年教师信仰多元化、复杂化以及对大学生的影响方面等进行研究,揭示出青年教师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9.
石瑞红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4,(6):131-136
大学阶段是青年大学生形成、确立乃至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关键时期。当前多元化的社会思潮在相当程度上干扰了大学生的信仰选择,对传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产生了冲击和抵消作用。因此,必须着力剖析影响大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要社会思潮,把握其本质特点和传播方式,积极探索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吴丽萍 《武陵学刊:社会科学版》2013,(4):45-49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我们党的理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信仰问题。然而,当前民间信仰的纷繁复杂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构成了严峻挑战。因此,执政党应回应民众关切,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对民间信仰进行规范管理与引导,发挥民间信仰的积极功能,促进民间信仰合理转化与利用,逐步扩大马克思主义在民众中的影响力。这些举措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大而长期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信仰控制力弱化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荣国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7,(4):39-42
当前,由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导地位受到挑战而引起的社会信仰控制力弱化的表现形式多样,主要表现为信仰物化、信仰冲突和信仰缺失。国际共产主义力量的削弱、国内不和谐现象、多元文化的碰撞与挤压,加之"经济人"效应是造成人们马克思列宁主义信仰弱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纷纷建立了自己的门户网站,给大学生信仰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传统模式相比,高校网站信仰教育在主、客体的数量与角色以及教育的内容与方式上都有了极大的拓展。但也存在重视程度不够、管理水平较低、队伍建设欠缺等问题。因此须提高认识,加强对高校网站信仰教育工作的理论研究,统一规划,协调管理,把高校网站建设成大学生信仰教育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3.
高校信仰教育,不仅能指引大学生行为准则、实现人生价值而且对培养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信念、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描绘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通过对高校信仰教育现状的分析,指出了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逐渐淡漠,信仰缺失等问题,提出通过拓展高校信仰教育的内容,创新高校信仰教育的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信仰引领时代精神,给予不同主体不同关注;将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与利益相合,提高高校信仰教育实效性的路径来实现高校信仰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孟宪霞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3(4):101-103
论述了高校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当代大学生"信仰"引领的需要,有利于大学生深刻认识宗教的本质及作用。阐述了高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内涵:认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引导大学生认识宗教的起源、本质及作用,了解我国关于宗教问题的基本政策与基本方针。认为高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方法与路径是:开设"宗教学"等相关课程,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无神论"的世界观,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的共产主义信仰是树立和确认其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前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冲击,就业压力以及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困境,大学生共产主义信仰缺失问题逐渐显现出来.本文主要从目前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出发,分析大学生信仰缺失的原因,探讨提高思想政治课大学生共产主义信仰教育成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本性,着重对当前高校“两课”教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神圣职责和必然要求进行了具体分析,指出勤奋学习、勇于实践是“两课”教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21,(1)
信仰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科学性与人民性的统一。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而奋斗是马克思主义者的终极追求。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新时代的体现。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新时代变与不变的统一,科学性与人民性的统一,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统一。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体现在当前的战疫中,党始终将中国人民和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体现出一切为了人民人民至上的崇高使命与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18.
大学是青年人心智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根据心理趋向性与实际工作情况,青年教师在校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职业规划等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但是面对社会纷繁复杂的现状,大学生不免产生一些困惑,教师对他们的引导将有利于他们选择正确的立场、行为和奋斗目标。所以在高校注重对青年教师各方面的培养,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巩固和加强,对培养国家的建设人才、对国家政策的执行和社会的稳定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陈晓静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20,20(3):15-19
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是近代无数仁人志士在救亡图存的思想求索中找到的。晚清以来专制王权衰落,传统儒家道统信仰体系开始瓦解,而清朝开明士大夫为王朝自救进行的改革却催生了先进知识分子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向往。20世纪初一批先进知识分子终于认识到西方资本主义不能真正解决民族贫弱,他们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历史大潮中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一思想武器,并对之研究学习,同各种思潮进行论辩,在这一过程中坚定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并最终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开启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全新征程。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近年来,社会价值观取向日益多元化,大学生群体理想信仰状况总体向好,但受到国内外各方面的影响,依然存在诸多问题。该文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理想和信仰现状,探讨强化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路径,从而培养和强化大学生的理想和信仰,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