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利用1990~2004年的统计和普查数据,分析探讨了徐州市20世纪90年代以来耕地数量变化及区域差异;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影响徐州市耕地动态变化的驱动因子,揭示耕地变化的驱动机制,据此提出耕地保护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江津区耕地资源动态变化与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重庆市江津区耕地状况,掌握导致其耕地变化的驱动力,通过对江津区耕地资料的收集,结合江津区1998—2007年的统计年鉴,分析了江津区的耕地动态变化,并运用SPSS软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耕地变化的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江津区的耕地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整体上呈下降的趋势,影响江津区耕地变化的驱动力主要为经济发展、农业科技进步、人口和政策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耕地集约利用及其驱动力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易炜  颜萍 《科技资讯》2009,(11):198-199
研究目的:分析湖南省耕地集约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方法:综合指数评价法、因子分析法。研究结果:(1)湖南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区域性特征显著,总体上呈东高西低的特点;(2)影响湖南省耕地集约利用的驱动因子分为自然驱动力、政策驱动力和社会经济驱动力三大类。研究结论:应用综合评价法进行耕地集约度评价以及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驱动力分析,评价结果与现实情况吻合,具有一定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趋势预测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根据福建省1988年土地利用详查资料与1995—2001年土地变更资料以及相关经济统计年鉴,对福建省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驱动力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宏观政策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后,对建设用地及耕地等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在区域尺度上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加以分析,得出第三产业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固定资产投资增加是建设用地扩展的主要驱动力,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农业内部调整是导致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利用1995—1996年土地利用转移概率矩阵以及修正后的转移概率矩阵,运用马尔可夫过程对福建省土地利用结构进行模拟与预测,试图揭示该省土地利用未来走向,并为实现土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徐州市耕地数量的动态变化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徐州市耕地在1990~2000年11年间动态变化的分析,找出了耕地数量的动态变化的机制和原因,并结合徐州市的现实情况提出了有效保护耕地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耕地变化是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核心,其变化和流向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基本态势.利用鄂南贫困丘陵山区的统计资料,对本区近50年来的耕地数量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应用相关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对近10年来鄂南丘陵山区耕地资源变化的驱动力因子进行了定量研究,建立驱动因子回归模型.结果表明:鄂南丘陵山区耕地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北部平原丘陵地区下降快,南部丘陵山区下降慢;近10年来,鄂南贫困丘陵山区耕地资源变化主要受经济因子、人口、房地产政策及耕地开发强度的影响,特别是经济、人口因子强烈影响耕地面积的变化,是耕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这为合理地利用和保护耕地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干旱-半干旱过渡区的岱海湖泊为研究对象,选取1989-2018年中6期美国Landsat系列卫星遥感影像数据,使用面向对象多尺度分析方法分割岱海流域湖面面积和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进行提取分析,探讨其近30a内湖泊面积变化过程及机制.结果 表明:岱海湖面面积从1989年的115.36km2萎缩到2018年的53.00km...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耕地保护逐渐成为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一些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对耕地保护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研究。本文重点对耕地保护下的驱动力进行了重点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基于甘肃省1996—2008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分析了耕地利用变化特征和变化趋势,采用耕地动态度定量分析方法对甘肃省耕地变化的区域差异进行了研究,分析了1996年以来甘肃省耕地增减流向及变化因素,最后针对耕地保护提出对策.结果表明,1996年来甘肃省耕地总量呈逐年下降态势,人均耕地占有量也呈明显递减趋势;耕地数量变化的区域差异明显;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为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0.
尹利  奚秀丽 《科技信息》2009,(23):I0175-I0176
根据菏泽市耕地历年总量及人均耕地数量变化情况可以看出,57年来耕地数量总体呈明显波动减少趋势,各县的耕地变化也存在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表明:经济发展动态,社会系统压力和农业科技进步是影响菏泽市耕地数量变化的三类因素。  相似文献   

11.
土地利用驱动力分析——以虎林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本文结合虎林市的社会经济统计资料,选取了19个社会经济指标,应用Matlah语言编程,用灰色关联方法对研究区近10年来的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子作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经济、人口、农业基础建设是虎林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山西省长治市耕地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山西省长治市土地局2002年~2007年统计的土地利用数据资料,运用相对变化率、类型动态度定量分析的方法,分析了该地区近几年耕地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长治市耕地面积总体呈逐年减少态势,且耕地利用的变化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差异性,建设用地的增加及耕地的不合理利用是影响长治市耕地面积变化的两大因素。该研究结果将为合理利用和保护耕地资源以及长治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对唐山市耕地时空变化进行研究,利用唐山市近16年的统计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耕地变化的驱动因素,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耕地动态变化与主要驱动因子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研究结果表明:唐山市1992-2007年间耕地面积的变化总体上呈现出减少的趋势,人均耕地面积也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农业科技进步是影响唐山市耕地数量变化的三大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耕地资源变化及驱动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统计数据为基础,分析了重庆市的耕地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该市耕地自1980年后呈先略有增加后逐年下降趋势,但减少速度呈先小后大再降低而后增加又降低变化规律.不同经济区耕地数量变化总体趋势逐年减少,以1997年后变化最明显.导致耕地变化的驱动力不同时段有所不同,除了有一定程度的自然影响外,早期主要是人口不断增加,后期是生态政策、人口增长和经济快速发展,且在不同区县影响程度也有所不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促进区域耕地资源占补平衡,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统一.  相似文献   

15.
根据日照市2000—2011年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及相关社会经济资料,分析了日照市12年间耕地数量变化特点.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影响耕地变化的16个社会驱动因子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农业科技进步和交通发展是影响日照市耕地数量变化的4大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耕地资源时空变化的驱动力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根据1993-2002年浙江省有关部门的统计资料,对耕地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分析.结果表明:近10年来,由于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浙江省各地区表现出不同的耕地流失特征.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浙江省耕地减少的三大驱动因素:社会经济和人口增长、自然灾害以及农业科技进步.并针对耕地变化的不同驱动力提出具体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本文结合虎林市的社会经济统计资料,选取了19个社会经济指标,应用Matlab语言编程,用灰色关联方法对研究区近10年来的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子作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经济、人口、农业基础建设是虎林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高彦鹏  曹方 《甘肃科技》2011,27(24):5-10
为了提供河谷型城市耕地利用有效的决策支持,以兰州市1990-2010年的统计资料为基础,利用SPSS软件和PCA分析方法,对兰州市耕地变化的驱动力进行了研究。并且利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及软件对兰州市2015与2020年耕地面积进行预测。研究表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农业科技和政府政策是主要驱动因子。预测得知,兰州耕地面积仍呈递减的趋势。因此,亟待对耕地可持续利用提供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贵州科学》2021,39(4)
耕地一直是当前土地利用变化的热点之一,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背景下,充分利用三调的初步数据和2010年变更调查数据对万山区的耕地情况进行分析,先是对各乡镇的变化速率指标和相关景观指数进行对比分析,再总结得到万山全区的耕地整体情况并不理想,耕地面积相对减小,各景观指数反映的耕地生态景观相对变差。  相似文献   

20.
福建省耕地数量时序变化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1949~1997年福建省耕地变化归纳为四个时期,并对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在分析福建省耕地变化特点及耕地减少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模式:即立足各市、县,使全省耕地年变化量S≥0,为此,结合实际情况,对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措施和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