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3世纪初,游牧的蒙古民族征服并统治了中亚地区。一个世纪后,蒙古征服者后裔中,一些统治者开始向定居转化。本文试简述中亚蒙古统治者定居化倾向的过程及原因。一、开始向定居转变时期(察合台开国后期)约从14世纪初期起,陆续有一些中亚蒙古统治者向定居生活转变。在这个转变的初期阶段,有几个明显的特点:一是转向定居生活的蒙古统治者多生活在河中等农耕和城市较发达地区;二是开始向定居转变的统治者同时又保留着一些游牧生活习俗;三是仍有很多蒙古贵族坚持游牧生活习俗,甚至激烈反对定居倾向和转向定居者。也先不花的继承者怯别…  相似文献   

2.
诗歌是哈萨克族传统哲学的主要表现形式。脱胎于原始宗教;游牧经济使其然;民族心理、化选择是其自然而然;民族化特征及哲学家特殊的人素质相辅相成。——游牧经济、游牧化造就井包涵了独领风骚的哈萨克族传统哲学。  相似文献   

3.
在戈壁地区,起初人类并不经营游牧,也不定居,也不经营农耕。在它的周边地区由于人口的压力开始了农耕或初期的畜牧业。戈壁的人们,由于受他们的周围的影响,加上从他们周围进来的移民的带领下,开始了游牧生活。而游牧生活让他们有了食物的保障。他们便进入了游牧生活。早期的游牧生活不是在山区起源,也不是在河套地区起源,它可能就是在戈壁地区出现的。为适应有机资源非常贫瘠的干旱戈壁,牧民经过漫长干旱戈壁地区的生活历史,渐渐摸索出如何使家畜更有效地利用戈壁的植物群落,从而保持畜群的繁殖,使人类也实现了在干旱戈壁地区的可持续生存。  相似文献   

4.
张晋伊  李梦园 《科技资讯》2013,(36):228+230-228,230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新疆哈、蒙、柯、塔四个主要传统游牧民族的由来以及他们现今的生活状态进行研究。从而发现新疆传统游牧民族在长期以来,一直以游牧生活为主,是游牧文化的代表,但是近20年来,由于社会的飞速发展,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生着巨大的改变,越来越多的新疆游牧民族告别了他们祖辈流传的游牧生活,开始了半定居或定居的生活。  相似文献   

5.
蒙古族游牧文化是蒙古族牧民千百年来在蒙古草原上生活生产而形成的灿烂文明,其中包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理念.本文从游牧文化的产生背景入手,运用生态学方法阐述了游牧文化对草原生态平衡的积极影响.最后提出对维持草原生态平衡、保护游牧文化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蒙古民族长期生活在干旱少雨的蒙古高原上,从事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由于游牧业对水的过分倚重,使得水在牧民生产、生活中影响深广,形成了许多关于水的独特文化。对蒙古族的水文化进行历史追溯,揭示其形成原因和影响,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考古材料的分析研究,论证了西藏高原史前游牧业的起源、游牧经济与文化的基本面貌以及早期游牧民族在高原的迁徙与移动空间等问题,力图勾勒出距今约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以至西藏"早期金属器时代"史前游牧人群的生态环境、生活样态、艺术创造等不同的侧面与断面,揭示高原游牧业由原始农业转化而来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8.
南恺 《世界博览》2009,(4):77-79
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过着自由不拘的生活——“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中国文人对这种无羁无束生活的浪漫写照。然而,游牧这种利用边缘、不稳定自然资源的经济、社会、生态体系,处处充满着危机与不确定性,毫无浪漫可言。人们对游牧社会的另一个误解:认为“游牧”相对于农业而言是一种原始的人类经济生产方式,在人类文明史上属于由“渔猎”到“农耕”的中间进化阶段。  相似文献   

9.
库苏古尔湖,湖水碧蓝,如同一颗巨大的、一尘不染的璀璨明珠镶嵌在蒙古辽阔的草原上。人们说,因为有了库苏古尔湖,才使蒙古壮美的大地显得更加多娇。这里居住着以养训鹿为生的少数民族——查坦人,女孩拽拽借一双儿童的眼睛,看查坦人一天的生活,讲述了古老驯鹿部落的民族风情。  相似文献   

10.
数学问题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现行数学教材中安排了丰富的涉及”生活数学的内容”,教师就应立足学生实际和生活实际,创造性地使用和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引导学生走近生活,从生活中感悟数学;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收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数学问题生活化;激活学生生活经验,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运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在生活中体验数学,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一月浏览     
《上海信息化》2008,(4):89-94
上海市开展郊区县信息化水平测评工作;“信息生活体验之旅”在沪启动;青海省启动信息技术应用“倍增计期”项目  相似文献   

12.
穿越部落区     
女孩拽拽今夏再闯中亚。这次她将带我们一路前往伊斯兰堡,白沙瓦一线。她再次前往这条地震带,是为了在这地质活动频繁区寻找一些“比花更美”的宝石。从明年开始,《拽拽寻宝记》让我们无比期待。 上次穿过部落区(《世界博览》2004年第12期),她受到了无赖的非礼,小有惊险,重走此路时,她才有机会认真关注部落区本身的动荡含义。  相似文献   

13.
在游牧生活中,哈萨克族形成了与其生产生活方式相适应的一套亲属关系,七代外婚制、收继婚、还子习俗、收养习俗等一系列风俗习惯使得哈萨克族的亲属关系具有鲜明的特点,而如今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其亲属关系也随之在形式和功能上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4.
不同放牧方式对半荒漠草原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中蒙两国相邻地带小针茅半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对游牧和定居放牧条件下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蒙古国传统游牧区和内蒙古定居放牧区土壤含水量分别为10.06%、6.71%,两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蒙古国游牧区砂粒含量明显少于定居放牧区,分别为56.27%和84.23%,两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游牧区除土壤全钾外其它养分指标均高于定居区,而pH定居>游牧.  相似文献   

15.
迁徙的基因     
从人类的染色体当中,遗传学家看到了很久以前人类的迁徙。从非洲智人走出非洲、最早的游牧生活、与凯尔特族群的融合、犹太人的流浪……所有这些,都在人类的遗传进化史上留下了印迹。  相似文献   

16.
尽管交通条件恶劣,但只有任广阔无边的大草原上驾车颠簸才能真正体会到这片土地的辽阔与壮美。游牧生活不是蒙古国唯一的标志,返璞归真,悠然自得的生活方式才是这个国度最吸引人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靠资源起步靠科技腾飞——晋城市郊区科技发展十年回顾刘中朝郭拽同郭虎庆晋城市郊区组建以来,科技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从某种意义来讲,郊区十年的历史也是郊区科技发展、科技振兴的历史。广大群众的科技意识不断增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日渐浓厚;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18.
在从游牧到农耕转换的历史过程中,作为游牧民族的后裔,三家台蒙古族实现了从宗族治理到村民自治的社会治理方式转变、从草原游牧到山地农耕的经济生活转换以及日常生活从形式到内容的全面转型与变迁。这种文化模式的变迁与适应,是自然地理环境变化、多民族互动与长期混杂居住、历代中央政府政策引导、民族社会自身发展以及民族优秀文化智力支持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秦汉魏晋时期,先后生活在吉林省境内的有多个民族,这些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从经济形态上看,夫余、高句丽、北沃沮以农耕经济为主,其文化特色即以农耕经济为基础;乌桓、鲜卑以游牧经济为主,其文化特色即以游牧经济为基础;挹娄、勿吉则以渔猎经济为主,其文化特色即以渔猎经济为基础。可以说,这一时期的东北各民族创造了各具特色的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0.
游牧经济是游牧民族的经济基础,是畜牧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一种类型。蒙古族游牧经济曾经正确处理了人与自然、人与牲畜、自然与牲畜的关系,保持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蒙古族游牧经济具有游动性、均衡性、分散性、脆弱性等特征。考察和研究蒙古族游牧经济及其特征有助于重新认识内蒙古或其他牧区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