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就贵州公路交通现状,分析了贵州公路交通存在的问题,对贵州公路交通建设的发展目标和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贵州支柱产业选择的理论依据和评价的指标体系,并运用数学模型求解综合指数,结合贵州工业部门支柱产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和评判,对“十五”期间贵州工业部门支柱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和判断,然后确定贵州工业部门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3.
论贵州农业资源环境特征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分析贵州农业资源与农业生态环境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贵州农业经济现状与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困难,揭示出贵州农业经济结构与农业资源环境结构之间不相适应的矛盾。从而影响着贵州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转化效率。为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贵州应将农业生产的持续性、农村经济的持续性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性三者有机地统一。并提出了贵州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与途径。  相似文献   

4.
对2009年-2011年主要采自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贵州施秉云台山的虫草进行了分类和鉴定。对照中国虫草真菌已知种类及其分布,发现一个中国新纪录种古巴虫草Ophiocordyceps cuboidea,两个贵州新纪录种虫草(珊瑚虫草Metacordyceps martialis和异足虫草Ophiocordyceps heteropoda)。本研究不仅丰富了贵州虫草真菌生物多样性,还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贵州虫草资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貌与贵州岩溶生态环境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通过对中国地貌基本轮廓的论述 ,得出了中国地貌的 3大特征。由于贵州岩溶生态环境脆弱 ,指出了贵州岩溶生态环境的整治与资源开发 ,最重要的是岩溶水和岩溶植被的开发整治。根据贵州岩溶生态环境的现状 ,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并对贵州地貌自然生态环境进行了分区  相似文献   

6.
贵州属于亚热带湿润高原季风气候,发展茶叶生产的自然条件优越,但由于贵州茶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科技问题尚未解决,影响了贵州茶产业的做大做强.本文在简述贵州茶叶产业发展现状优势和机遇的前提条件下,着重剖析了贵州茶产业发展必须解决的相关科技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贵州地处祖国边疆,虽有壮美的风光和多元的少数民族文化,却因经济、文化、交通相对落后致使外人对贵州了解甚少。明代文人杨慎流放滇南期间创作了许多与贵州相关的诗文,对贵州的风土人情、民间文化有着不同的见解。对其诗文中的贵州人文、风物、经济等方面进行考查,有助于研究客籍文人杨慎的贵州印象及其诗文对贵州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贵州企业科技创新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的相关影响因素的互动机制,深入分析了贵州企业科技创新影响因子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贵州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需求,提出了增强贵州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清代前期,外地移民大量进入贵州,他们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技术,促进了贵州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边疆少数民族的融合,使得边疆贵州与内地的差距不断缩小.但同时,大量外地移民进入后所进行的过度开垦导致了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民族矛盾的激化,给贵州经济的持续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贵州依靠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社会更好发展的必然性,探讨了贵州现有产业基础、科技基础及存在问题,提出了贵州依靠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以今文山州为核心的滇东南边疆早在汉武帝经营西南夷时即被纳入西汉帝国辖治。南朝后中央政府在云南地区的统治强弱不定,唐宋时滇东南则处于南诏大理与唐宋政权的缓冲地带。元代虽高度统一,而在边远的滇东南,仍是土官管辖之下,未有建制府州县的设置。直到明洪武十五年今文山北部始有广南府的设立,不过外地流官很少有到实地履任的。清康雍之际,大规模改土归流,设立开化府,加强了政治上的统治,文山地区进入了较快发展时期。在这一过程中,政府的主导、移民的大规模进入、对交通的重视等成为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宋代添差官制度是中国古代官制史上一个十分特殊的历史现象。所谓“添差” ,即是在正员之外的额外差遣。在两宋时期 ,对于这支特殊而又庞大的添差官队伍 ,两宋政府加强了对添差官簿籍申报和俸禄的管理  相似文献   

13.
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之后,中央王朝采取政治、军事、法律等多种手段调整汉族与周边少数民族之间复杂的民族关系。《属邦律》和《蛮夷律》是秦汉时期中央王朝对民族关系进行法律调整的主要依据。秦汉之后,民族关系的法律调整已经被纳入整个社会管理体制之内,成为一种经常性的政府行为。  相似文献   

14.
我国公共信用数据库建设的激励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公共信用数据库是尽快建成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一项必要而紧迫的任务。本文研究的目的是为政府在不同情况下识别信用信息拥有者对公共信用数据库的态度,并进行相应的激励提供理论支持。通过运用委托一代理模型等数量分析方法,研究发现,在对称信息下,政府可以看出信用信息拥有者的态度,能有效地对其进行奖励或惩罚;在不对称信息条件下,政府只能通过观察到的信息提供平均成本推断信用信息拥有者对公共信用数据库建设的支持程度,并据此对其进行激励,政府承担较大的风险,因此,政府需要加强对信用信息拥有者的调查和了解,以提高激励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中国最早的新闻公报,产生于唐朝,称为“朝报”。随着地方割据势力的壮大,产生了“邸报”,“朝报”由中央政府颁布,“邸报”则是各地进奏官向所在地区节度史的汇报材料。至宋朝“朝报”和“邸报”均根据中央政府审定的内容传报,并由进奏院抄传四方,但二者仍有不同。  相似文献   

16.
忽必烈既是元朝的建立者,也是影响元朝一代统治的杰出帝王。他亲自率军平定大理国,并结下深厚的云南情结。为了构筑用兵中南半岛的基地,并大量汲取云南的各类资源,忽必烈先后派第五子忽哥赤和重臣赛典赤经营云南。在忽必烈的精心指导和积极支持下,赛典赤对云南的治理取得成功,云南再次统一于中央王朝的版图,并出现安定繁荣的局面。忽必烈治理云南的贡献,还表现在成功地实现管理制度方面的重大变革,如云南正式成为中央直辖下的一省,并与中央政府建立直接的密切联系;自中庆入湖广达大都驿道的开通,为明代建立贵州省准备了条件;创立成效显著的土官制度,由此开创边疆治策多样化的时期,同时启动了对南部边疆的深入经营与全面开发。  相似文献   

17.
清朝建立之初为了尽快实现全国的统一,大量征调边疆的土兵参与政府组织的军事行动,土兵制度日渐完善。与此同时,随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日益巩固,清政府建立起了一个强大而有效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机器,又由于土司制度在总体上已经不能适应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清政府便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改土归流。改土归流之后,和土司制度紧密相连的土兵制度也就渐渐走向衰亡。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住房制度改革经历了几十年的艰辛历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上来看进展还不够理想,从住房的实物分配到住房的商品化、市场化,这期间的跨度太大、代价太高、问题也太多.本文通过考察我国城镇住房制度变迁的历程,分析了住房制度变迁四个不同阶段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行为目标,并通过模型分析探究了我国城镇住房制度变迁历程演进的内在原因.由于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目标体系和权重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效率偏好和住房制度公平偏好曲线.  相似文献   

19.
民国时期,扎什伦布寺格西安钦呼图克图在内地倡办并参与启建时轮金刚法会,前往汉地佛教团体和寺院讲授格鲁派历史与显密经典,后经由汉地僧侣和居士弟子翻译刊行,传承影响至今;与太虚法师共同参与组建佛教同愿会,推进汉藏两地佛学交流研究与文化联系。安钦呼图克图先后两次往返西藏与内地之间商讨九世班禅返藏问题,转告中央政府的涉藏政策及西藏地方政府的意见立场,国民政府封授其“普静禅师”名号。安钦呼图克图以非官方身份弘法讲经沟通汉藏文化,为汉藏双方意见立场的直接表达奔走往返两地之间,成为民国时期中央与西藏地方政府共同依托的僧侣使者。  相似文献   

20.
1936年,出于政治和现实的考量,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粤语影片禁令。对此,华南电影协会发起了粤语影片“救亡”运动。广州与中央就粤语影片“禁”与“缓禁”的问题,反复博弈,因广州当局积极从中斡旋及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国民政府无力执行严厉的查禁政策.“救亡”运动最后以双方的妥协而告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