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东辽河辽源段非点源污染估算与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控制非点源污染排放成为东辽河辽源段水污染治理的重要环节。本文采用枯水期日均污染负荷对径流分割法进行了修正,将其应用于东辽河辽源段非点源COD和氨氮负荷的估算,并运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非点源污染负荷与当地降水量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表明,东辽河辽源段非点源污染具有年际变化大、年内分布不均的特点,非点源COD占比约为50-65%,非点源氨氮占比约为30-50%,该河段非点源污染严重;东辽河非点源污染年内月际分布不均、月际变化大,COD主要集中在7、8月,主要由夏季大量降水引起;氨氮则有3月和7月两次高峰,主要是由于污染物随春季融雪入河和夏季汛期与水冲刷共同导致;非点源污染与降水量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3.
检测了凉山州多种油菜籽和对应土壤的Cd、Cu的含量,结果表明:凉山州油菜籽产区土壤Cd含量属于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指标的轻度污染等级,Cu含量属于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指标的清洁(安全)等级;油菜籽Cd含量属于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指标的轻度污染等级,Cu含量属于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指标的清洁(安全)等级;土壤与油菜籽Cd、Cu含量关系不存在明显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采用径流分割法估算东辽河下游非点源负荷,对比分析东辽河上下游非点源污染特征,为东辽河水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东辽河下游非点源COD占比为61%~83%,非点源氨氮占比为55%~69%,均高于上游地区;这与同时期农业种植面积紧密相关。东辽河上下游非点源污染负荷年内分布不均,上下游非点源COD负荷与降水量、流量一致,峰值均为7月;与COD不同的是,上游非点源氨氮与降水量、流量一致,峰值7月份;但是下游因玉米种植面积大及8月份追肥的影响,下游非点源氨氮比降水量、流量滞后1月,氨氮峰值为8月份。  相似文献   

5.
张落坪垃圾填埋场对地下水污染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综合污染指数或内梅罗污染指数对张落坪垃圾填埋场附近的地下水进行污染程度评价,受东沙坡村中非卫生填埋垃圾坝的影响,垃圾坝下游地下水污染严重,污染因子依次是NO2-N、NH+、NO3-N和Cl-,同时由于垃圾填埋场在建场之初的防渗设施防渗效果不理想,导致垃圾填埋场下游地下水有一定程度的污染。  相似文献   

6.
河流COD污染通量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炎  林梅英  赵颖 《河南科学》2002,20(1):70-73
分析了两种类型河流COD污染通量变化特征。汇水面积较大的河流 ,下游断面汛期COD通量远大于点源COD入河排污量 ,典型河流断面可达其 9~ 2 2倍。这类河流COD污染通量与河水流量呈显著正相关 ,r值在 0 .90 3~ 0 .997范围 ,文中给出线性回归方程。河流点源污染量变异系数一般在 30 %~ 6 0 %,面源可达 12 7%~ 2 0 7%。  相似文献   

7.
为了快速综合的监测有机污染物,及时全面地掌握环境水样中有机污染量,研究了松花江水中COD与TOC的相关性,用TOC监测代替COD监测有利于实现监测仪器化、自动化,提高数据的准确性,简化操作。通过研究吉林市松花江水中TOC和COD,建立一元回归方程,并通过进一步监测验证其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吕梁山某煤矿为研究对象,在煤矿周围农田、农舍、坑口、煤矸石堆和树林带共设置31个样方,检测了Pb和Ni等7种重金属含量,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了煤矿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结果表明:Cd、Cr、Zn、Cu和Mn的含量较低,单项污染指数小于1;Pb和Ni的含量相对较高,单项污染评价介于无污染与轻微污染之间;内梅罗综合污染水平介于安全与轻污染之间.  相似文献   

9.
选取2014年—2018年长江黄石段三峡断面和风波港断面的水质监测数据,运用传统内梅罗污染指数法、改进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和灰色聚类法对两个断面的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传统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和改进内梅罗污染指数法的评价结果均为Ⅲ类,但改进内梅罗污染指数法考虑了各评价因子的权重,较为全面地反映河流水质状况.灰色聚类法建立白化函数,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判断河流水质类别,其评价结果优于传统、改进内梅罗污染指数法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0.
根据辽河吉林段内的农业面源污染特征,结合流域气候特征、土地利用结构、人口分布、化肥农药施用量、水土流失状况等基础数据,采用多因子综合评价法,对辽河吉林段面源污染强度进行了评价,并对辽河吉林段的面源污染强度进行了区划。该结果对于厘清辽河吉林段面源污染来源、判断面源污染程度以及制定流域面源污染防治规划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辽河河道最小生态流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维持河流水体生存的临界条件和河道断面形态特性的基础上,对最小生态流量的内涵和意义、计算方法以及临界点的成因进行分析.选取辽河不同河道的控制断面,从生态需水最基本的层次即水量的角度出发,计算河道的最小生态流量百分率,并分析其特点,初步建立了辽河河道最小生态流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2.
渤海湾10年来化学耗氧量的变化趋势与污染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95年到2005年渤海湾化学耗氧量(COD)的监测数据序列,研究了渤海湾10年来COD的季节(5月、8月及10月)及年际间的变化趋势,运用极值理论研究了COD的极值分布规律,计算了COD分别超过不同污染水平的风险概率.研究结果表明:渤海湾COD季节之间变化不明显,5月、8月及10月的COD具有指数分布特征;COD年际间变化呈下降趋势,与同期COD排放变化趋势吻合;COD的污染风险概率符合Pareto型超阈值分布函数.  相似文献   

13.
徐卫丽  贾晓霞  周莉  梁桂花 《山西科技》2010,25(5):15-16,26
水资源是指陆地表面及表层短中期(一年或数年内)可由降水补给更新的淡水资源,它的丰欠与大气降水量和地表径流量有密切关系。利用1960—2000年我国辽河流域地区30个水文站的月径流资料,采用EOF分析、旋转EOF分析、MK突变检验法,重点分析了辽河流域径流量的变化规律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辽河流域的径流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不同站点的径流量之间的变化趋势和幅度值有所差异,而且径流量也存在时间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夏季伶仃洋COD、DO的垂向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1999年夏季对珠江口伶仃洋的COD、DO、盐度、温度等项目进行大规模的调研 ,结果表明 :在伶仃洋咸淡水交界海域 ,COD、DO垂向层化现象明显 ,根据其层次结构可分为上中高下低型、上高中下低型、上下高中低型。受淡水径流、咸水入侵和太阳辐射的影响 ,伶仃洋夏季存在稳定的温密跃层 ,水体出现层化。层型水体是影响COD、DO垂向分布最主要的因素 ,底泥和再悬浮有机物的降解耗氧是导致底层水体DO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辽河口海冰单轴压缩蠕变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4/85年冬对辽东湾辽河口海冰进行了蠕变特性研究。在相对应力σ/σⅠ> 0.44范围──快速蠕变区段,其蠕变特性可用 Maxwell型描述;在σ/σ Ⅰ≤0.44 范围──慢速蠕变区段,可用Maxwell-Kelvin模型描述。通过20根试样的实验 结果和理论计算值相比较,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实验还指出,在稳定蠕变期横向应变 与纵向应变有近似关系ε_W=A+Bε_L。  相似文献   

16.
黄河宁夏段COD及氨氮污染动态分布模拟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近10年来黄河宁夏段污染源的统计和分析,选择在最不利的水文条件下,利用一维和二维水质模型对COD及氨氮污染动态分布进行了模拟,结果发现,用一维水质模型模拟黄河宁夏段COD及氨氮的沿程浓度与实际监测值有较好的一致性.同时探讨了模型的降解系数、边界条件及黄河宁夏段COD和氨氮的沿程浓度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7.
生境破碎化会造成种群面临局地灭绝风险,而生境绿道的构建有利于增强生境之间的连接.以绿翅鸭为研究对象,采用最小费用模型构建的分析方法,解析了生境绿道构建的思路,形成了辽河三角洲水禽生境绿道构建的方案,分析了辽河三角洲生境绿道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生态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的辽河流域水安全预警系统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安全具有空间地域性.以辽河流域为例,阐述了基于GIS空间技术的水安全预警的逻辑过程.根据系统目标与原则,初步设计了系统的信息采集、查询与检索、因子评价与分析、动态预测与预警和系统指导管理功能;给出了系统的客户机-浏览器-服务器三层网络结构;构建了数据库.此系统的设计为及时掌握水安全的状态,发布预警信息,适时采取必要的调控措施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利用南淝河的水文资料,根据各污染源COD的排放情况,对南淝河进行了河流的功能区划分,确定相应的水质标准,并且计算出各排放口断面的允许排放量。建立了COD的削减模式,并根据流域内COD的预测排放量,提出COD的年度削减规划,可为南淝河流域综合治理和环境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以辽宁省内辽河流域作为研究对象,以小流域为评价单元.在相关数据调查基础上,构建辽河流域水生态干扰性的组成和评价指标体系,确定评价指标标准体系,采用灰色关联度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值.在此基础上运用ArcGIS技术生成辽河流域水生态系统干扰性评价分级图.结果表明:辽宁省辽河流域低、中、高干扰区域分别约占全流域面积的37.3%、58.4%、4.3%.低干扰区域主要分布在东部和西部丘陵和低起伏山地区,主要集中在抚顺、本溪、阜新和锦州等市(县);中干扰区域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山区和西南部河流冲积平原地区,主要位于辽河干流沿线城市,包括铁岭、沈阳、本溪、辽阳、鞍山、营口、锦州、盘锦等市的部分地区;高干扰主要分布于中部平原地区,主要是沈阳、鞍山、辽阳等市的部分地区.人类干扰度贡献率排序依次为资源利用状况社会发展水平污染物排放压力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