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世纪四十年代末期相继诞生的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简称“三论”),业已成为横跨所有科学技术领域的新兴横断科学和现代科学方法论。别开生面的“三论”思想和方法像三朵奇葩,在当代科学与哲学的百花园里竞相争艳,发挥着推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大综合、大统一的“元科学”作用。在当今和未来的地球科学研究中,引入“三论”科学思想与方法,势将触发地球科学的深刻变革。一、确立地球系统观与地学系统观是地学发展的必然从科学哲学意义而言,“三论”是同起一源、三位一体的。它们共同发源于“系统”的概念,现已结合为不可分离的整体。”三论”各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客观物质世界的本质联系和运动规律,又一次彻底改变了世界的科学图景和当代科学家的思维方式,也为地学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从十九世纪到现在,关于赖尔的科学方法论的探讨,大多集中于他的“均变论”,涌现出众多高质量的学术文献。这固然会使这种研究更加明晰,但也导致了一个不幸的结果,那就是给人们造成一个印象,仿佛赖尔研究地质学采用的方法论与当时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论是脱离的,二者截然不同,似乎地质学远高科学发展的主流。本文以赖尔的气候变化理论的建立作为案例  相似文献   

3.
作者提出科学方法论有自然哲学方法论、哲学方法论、逻辑方法论和理论方法论四种历史形态。产生于古希腊的自然哲学方法论的特征是,把认识着的个人的纯粹思维看做为真正的知识,以“直接知识的原理”作为其最重要的认识原理。特别注重经验研究的哲学方法论是在古典自然科学形成时期(16~17世纪)形成起来的;它的各个方法论原理同哲学基本问题密切相关,因此称为哲学方法论。这种方法论的发展表现为唯一理论和经验论相互斗争而产生各种变型。逻辑方法论企图把逻辑作为适用于一切知识领域的方法论,是在19世纪下半期从穆勒的归纳逻辑开始大力发展的数。理逻辑的产生和发展加强了这方法论研究方向。理论方法论在现代科学方法论出现各种研究方向和水平纷呈的复杂局面中应运而生,它的研究是最近这几年才开展起来的。这种方法论是一种关于科学知识的一般理论。  相似文献   

4.
本文按标准时空论观点重新解释了验证狭义相对论的一些主要实验,没有发现一个实验结果是与标准时空论相抵触的。本文提出了几类新的实验预言。在一般评述中指出,按标准时空论观点,相对性原理的适用范围有一定的限度,或者说,相对性原理并不严格成立。标准时空论是一种“新以太论”,也是一种可取的“超光速理论”。  相似文献   

5.
在哲学史上,有三种关于真理本性的一般类型的理论一直彼此相互竞争着:符合论,照它看来,当而且仅当“符合实在”时,信念或命题是真的;一致论,对它来说,当而且仅当与其他信念或命题(可能是与它们的绝大多数)“相一致”时,信念或命题才是真的;实用论,它认为,当而且仅当“生效”时,信念或命题是真的。那些构造可接受的真理论的哲学家之所以失败的基本理由在于它们探索的基础、出发点。符合论承认,真理构成因子  相似文献   

6.
70年代末,我国学者张颖清建立了一门新的理论——全息生物学,从一个新的角度发现了生物领域中整体与部分之间的相关性.后来,又有人提出了宇宙全息论,把全息关系的机制由生物学领域推广到整个宇宙.此外,还有人在其他领域运用全息方法进行分析,得出了一些富有启发性的结论.本文所说的“全息论”是对上述学说中所体现的共同方法论原则——全息律,即从部分审视整体的一种概括.  相似文献   

7.
沈自求 《科学通报》1962,7(8):29-29
由于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在各种生产以及工程部门中所遇到的问题日渐复杂,仅仅依靠实验或应用数学分析的方法,常常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因之,在近代的某些科学技术部门中广泛地应用着相似理论。相似理论是一种方法论。近年来已经阐明了现象相似的基本概念,建立了相似的三  相似文献   

8.
本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国外关于系统的研究发展迅速,形成了一个“系统运动”,出现了“系统研究的高潮”。系统研究广泛渗入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工程技术和社会科学的许多学科领域,各种专家和学者都投入对系统的研究。美国涌现大批专职的系统分析人员。日本的产业结构中形成了一个新的行业——“系统工程业”。英美的许多大学开设了“系统工程系”。苏联成立了全苏系统研究所,直属苏联国家科委和苏联科学院。据统计,近二十年来,苏联出版的有关系统研究的方法论问题的专著,数达一千多种①。关于系统研究的学科名称很多.如:“系统论”、“系统学”、“系统科学”、“普通系统论”、“系统  相似文献   

9.
刘吉 《世界科学》1995,(3):20-2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社会意义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并将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含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什么含义呢?我的体会包括了三个方面的“第一”。(1)科学技术在生产力结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地质学发展史上出现的水成论与火成论、渐变论与激变论、固定论与活动论等三次著名学派论战的历史分析,探索它们之间寻求理论上统一的可能性。同时,从物质系统的整体性与联系性、运动与转化的有序性的角度,论证“将天论地”与“将地论天”两个不可分割的特有方法,对认识地球物质运动规律的巨大意义;同样地,从地质历史分析法建立的“将今论古”的回向系统与“将古论今”的进向系统,也是两个不可分割的特有的地学方法。这样建立的时空统一的系统论地球观,是现代地质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1.
席澤宗 《科学通报》1959,4(14):465-465
早在24年以前,一位英国学者在訪問了苏联科学界以后,得到这样一种印象:“苏联的一般学者对于科学史都感到极大的兴趣而攻之弥勤。按照馬克思主义的哲学言之,任何时代的文明皆建筑于当代的生产制度之上。这一原理以一种特殊的意义賦与科学史的探討,而使之具有独特的重要性;是以苏联的科学史研究最为活跃,苏联科学院为科学史的研究設有专门机构”。(見克罗守著“苏联科学”,包玉珂譯,1937年,商务印书館出版,第503頁)。这位学者看到的是1934—1935年的情形,那时苏联科学院在列宁格勒設有科学技术史研究所,所內分数学物理学史組、生  相似文献   

12.
围绕事物演化的不可逆性的研究,从60年代末到目前,非平衡统计物理得到了高速发展,不仅在物理学,而且在化学、生物、天文、地质甚至经济等社会科学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因为它们是通过研究巨系统(系指所研究系统及外部环境总体)内部各子系统相关关系而确定系统的整体性质的,所以又称为系统科学。当前,系统科学包括“信息论”、“控制论”、“一般系统论”、“非平衡系统的自组织”即  相似文献   

13.
《科学通报》1962,(2):49-49
苏步青编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本书内容共分:“外微分法李群论和流形论中的应用”、“黎曼空间几何学的几个基本问题”、“仿射联络空间和射影联络空间”、“共形联络空间”四章。在取材上,经过作者的精心处理,既从实际出发为读者介绍了当前最好的方法,又充分反映现代的水平,并介绍了国内数学家的许多研究成果,有助于读者了解现代微分几何学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14.
气论对现代物理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飞 《大自然探索》1994,13(2):89-93
本文对中国古代气论中的准物理学思想与方法作了简要的归纳,认为可以用气论和原子论思想,来大致概括东西方两种不同科学观念和科学传统的主线,而以太论观念及其对近现代物理学的影响,正是气论自然观在西方近代科学中的投影。解决现代物理学前沿疑难的关键很可能在于跳出陈陈相因的原子论观念框架,从中国古代气论自然观中吸取有益的认识论与方法论的启迪与联想。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云母     
绪言云母,是一种透明的片状材料,很早为人们所了解,并已用来作装饰品。远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诗人李商隐,在“嫦娥”这首诗里就写道: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今天,云母不仅已成为现代科学技术上不可缺少的重要材料,而且除了自然界的天然产品外,又可巧夺天工以人工方法进行合成。云母是一种层状结构的硅酸盐矿物,有完全的解理面,极易分剥成薄片,因具有良好的弹性、透明性、化学  相似文献   

16.
一、泛系方法论与泛系逻辑泛系方法论是关于侧重关系、关系转化与泛对称(广义对称)的一种一般事理研究与广义系统研究,它与思维科学或认知心理学结合而形成了泛系逻辑.泛系方法论与泛系逻辑从特有的侧面对逻辑学、认知心理学、开发运筹与智能科学开展了一些新的基础性探索,部分地拟化了逻辑学、认识论与方法论三者的一致性以及某些事物的典型的辩证规律.泛系方法论和泛系逻辑有七种基础性的概念,简称为泛系基本概念或泛系概念,它们是:  相似文献   

17.
一微分方程论的内容和意义数学各分枝、力学、物理学和技术各方面提出了大量的微分方程问题,因此微分方程论就成为数学与其它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发生联系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那些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很大帮助,而那些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又向微分方程论提出新问题,因而推动了微分方程论的不断发展。实际方面提出的问题总包括泛定方程和定解条件。泛定方程要求在它所含的自变数所代表的空间的某一部分被满足,而定解条件则仅要求在这空间内至少低一维的流形(即所谓支柱)上被满足。这种问题被称为定解问题。定解问题按照它的定解条件的性质而分为各种类型。设泛定方程的级数是 n。若在支柱上每一点,解和它的一直到 n—1级的微商(一般是对同一个自变数的微商),需要满足 n—1个条件,那么这种定解条件称为郭西型条件。若在支柱上每一点,解和它的一直到至多 n—2级的微商只需要满足至多 n—  相似文献   

18.
世界战争格局是多变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军事专家奉行一种“坦克制胜论”理论;其后.又出现了“海军制胜论”理论:在二战期间,又出现了“空军制胜论”理论;在核武器问世后,几乎所有的军事理论家都认为“核武器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武器”。到了今天.这个理论又改变了,军事专家预言:在未来的战争中,决定胜负的并不是核武器.而是计算机网络系统。  相似文献   

19.
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与人体科学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发展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科学技术也和任何事物一样是在发展的。特别是二十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真可说得上是:“日新月异”,“一日千里”。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科学技术的这样飞速发展,有人惊呼之为“知识爆炸”,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看法和办法。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面对当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曾提出了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结构问题。最近又进一步提出了在自然科学、数学科学和社会科学之外,还正在形成系统科学、思维科学和人体科学这三个新的科学大部门的看法。本期所刊《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与人体科学》一文是钱学森同志应本刊特约撰写的一篇专论文章,文中对上述看法作了系统的论述。今后科学技术将如何发展,应该用怎样的方法来研究科学技术,这是我们发展科学技术事业的重大战略问题。我们相信,钱学森同志的见解会在读者中引起关注,本刊欢迎大家来深入探讨这一重大的战略问题,以更好促进我国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赵明 《科学通报》1965,10(7):565-565
目前,一个以样板田为中心、以专业科学技术队伍为骨干、以群众科学实验活动为基础的大规模的农业科学实验革命运动,正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和发展。 1962年9月,中国共产党八届十中全会指出:“要加强科学技术的研究,特别是要注意对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1963年5月,毛泽东同志提出了“阶段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三项伟大革命运动”的号召。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指示,各地党委都在抓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的同时,加强了对科学实验,特别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