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3.0T MR LAVA技术对胃左动脉解剖变异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MRI LAVA动态增强扫描患者,并进行MIP,VR,MPR重建,观察胃左动脉起源和走行.结果 300例患者中,MichelsⅠ型(正常解剖型)264例(88.0%).共有36例(12.0%)发现变异胃左动脉,其中Ⅱ型23例(7.67%),Ⅲ型1例(0.33%),Ⅴ型3例(1.00%),Ⅵ型1例(0.33%).Ⅳ型本组未发现,其他8例(2.67%).结论胃左动脉存在广泛的解剖学变异,具有多样性、复杂性.3.0T MR LAVA技术可以清晰并且立体地显示胃左动脉的正常解剖及变异情况.  相似文献   

2.
红腹锦鸡胃的血供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用血管铸型法和大体解剖方法对红腹锦鸡胃动脉的起源和分布情况及胃静脉的回流情况进行了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红腹锦鸡胃的营养均由腹腔动脉供应;腺胃由腺胃背侧动脉和腺胃腹侧动脉营养,腺胃背侧动脉直接起自腹腔动脉的左侧,腺胃腹侧动脉起自腹腔动脉左支;腺胃血液的静脉由腺胃前静少腺后静脉组成,分别汇入左前腔静脉和左肝门静脉回流;肌胃由肌胃左动脉、肌胃右动脉和肌胃背动脉营养,肌胃左动脉起自腹腔动脉左支,肌胃右动  相似文献   

3.
探究发现肝右动脉变异及其术前规划中,应用可视化3D影像的价值。在2016年1月到2018年5月间选择50例肝右动脉变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均实施腹部薄层CT扫描,并将扫描资料进行3D化重建,分析3D重建发现患者疾病的价值,以及对患者术前规划中的应用价值。50例肝右动脉变异患者有25例被2D影像检出,检出率为50.0%,可视化3D影像对所有患者均作出准确判断,为手术顺利开展提供了充足资料,此后手术均顺利开展。发现肝右动脉变异及其术前规划中,应用可视化3D影像的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4.
七彩山鸡胃动脉和静脉的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血管铸型法和大体解剖学方法对6只七彩山鸡(Phasianus colchicuses)胃动脉的起源和分布情况及胃静脉的回流情况进行了解剖观察。结果发现:七彩山鸡的胃动脉均由腹腔动脉分出,腺胃由分自腹腔动脉根部的腺胃背侧动脉和由腹腔动脉左支分出的腺胃腹侧动脉营养;肌胃由肌胃左动脉(是腹腔动脉左支的延续)、肌胃右动脉(是腹腔动脉右支的终支之一)和肌胃背侧动脉(是腺胃背侧动脉向后分布于肌胃背侧缘的分支)营养。腺胃的静脉由腺胃前静脉和腺胃后静脉组成,分别经左前腔静脉和左肝门静脉回流。肌胃的静脉有胃右静脉、胃左静脉和胃腹静脉。胃右静脉经右肝门静脉回流,胃左静脉和胃腹静脉经左肝门静脉回流。另外腺胃和肌胃的表面缺乏主干动脉间的吻合。  相似文献   

5.
<正> 作者施用此种姑息性内引流术于壶腹周围癌14例、胆囊或胆总管十二指肠上段癌9例、胃结肠癌肝门或肝十二指肠韧带转移7例,共30例,年龄43~90岁。适应证是:(1)心肺功能不全不能耐受手术;(2)经超声、CT 或血管造影显示肝有多处转移;(3)血管造影证实腹腔、肝、脾和肠系膜上动脉或/和门、脾、肠系膜上静脉有肿瘤浸润;(4)胆肠吻合术技术  相似文献   

6.
家兔胃动脉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血管铸型和透明方法观察研究了家兔胃的血供情况.家兔的胃由胃左动脉、胃右动脉、胃网膜左动脉和胃网膜右动脉营养,它们均起自腹腔动脉.另外,在动脉间存在吻合现象.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螺旋CT、B超、PTC(经皮肝穿胆道造影)三者在诊断梗阻性黄疸时的合理应用、临床价值及使用程序。方法:分析2001年7月-2004年7月间收治的68例梗阻性黄疸病人使用以上三种方法的诊断过程及效果。结果:全组均采用B超检查了解梗阻的大致位置、程度、范围,再对肝内胆管扩张明显者24例采用PTC检查均成功,明确诊断者22例(占91.7%)。对胆管扩张不明显者44例行螺旋CT检查,明确诊断者42例(占95.5%)。全组术前诊断率94.1%。结论:对梗阻性黄疸的影像学检查,应先常规使用B超,根据梗阻部位及肝内胆管扩张程度再选用PTC或螺旋CT检查,可有效提高确诊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12例有完整病历资料确诊为肺动脉栓塞的患者,使用飞利浦16层螺旋CT平扫和对比剂增强扫描检查,通过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及容积再现(VR)等影像后处理技术进行肺动脉三维成像。结果12例肺动脉栓塞患者MSCTA及MPR、MIP、VRP等重建处理后可显示双侧肺动脉主干、叶动脉、段及业段肺动脉。受累动脉9支,其中肺动脉分支栓塞者4例,肺段及段以下栓塞苦8例。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FA)的直接征象为中心型充盈缺损、偏心型充盈缺损和完全阻塞。结论16层螺旋CTA诊断肺动脉栓塞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用ABS血管铸型法对5只石鸡胃动脉的起源与分布及胃静脉的分布与回流情况进行了解剖观察.结果表明:石鸡胃的动脉均由腹腔动脉的分支供应.腺胃由腺胃腹侧动脉和腺胃背侧动脉供应营养;肌胃由胃左动脉、胃右动脉和胃背侧动脉供应营养.回流腺胃的静脉包括腺胃前静脉和腺胃后静脉,腺胃前静脉收集腺胃前部大部分胃壁的静脉血经后腔静脉回流;腺胃后静脉收集腺胃后部及胃凹的静脉血经左肝门静脉回流.回流肌胃的静脉包括胃左静脉和胃右静脉,分别收集胃左侧面和胃右侧面的静脉血,经左肝门静脉和右肝门静脉回流.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猪头颈部的动脉解剖学特点,探讨在人脑动静脉畸形(AVM)研究中的意义。方法对6头家猪进行头颈部血管造影和解剖,观察解剖学特点。结果猪的颈总动脉干起自头臂干,然后发出双侧颈总动脉,后者发出咽升动脉和颈外动脉。左侧椎动脉起自左锁骨下动脉,右侧椎动脉为肋颈干的延续。椎动脉与枕动脉、颅内的脑动脉之间也存在着吻合。结论根据猪脑动脉解剖学特点,可以建立AVM模型,用于研究其血流动力学、病理生理学及栓塞材料的实验研究和介入神经放射学医生培训。但是,在模拟AVM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方面,猪AVM模型还存在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11.
用血管铸型法对15只花背蟾蜍(Bufo raddei)胃肠的动脉和静脉进行了解剖学观察,结果显示:花背蟾蜍胃肠的动脉均来自腹腔肠系膜动脉,胃的营养由胃左动脉和胃右动脉供应;肠由肠系膜前动脉和肠系膜后动脉共同营养,胃的静脉包插胃左静脉和胃右静脉,分别收集胃左侧面和胃右侧面胃壁的静脉血,经肝门静脉回流;肠的静脉有肠系膜前静脉和肠系膜后静脉,前者收集十二指肠和回肠前段肠壁的静脉血,后者收集回肠后段和直肠壁的静脉血,最后经肝门静回流,与此同时,将花背蟾蜍胃肠的血供与其它动物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合并AVS(包括HAPVS和HAHVS)的MSCT影像学表现,评价MSCT在AVS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98例HCC患者中的68例合并AVS患者的MSCT表现.所有患者采用SiemensSensation16层螺旋CT行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延迟20~25 s,静脉期延迟55~60 s,将采集的薄层图像传到Wizard工作站进行血管重建,部分病例采用SSD,VRT,MIP技术,部分采用MPR技术.结果门静脉主干和/或1级分支提早显影,或显影密度大于肠系膜上动脉/脾动脉者,属于中央型(n=15);门静脉2级和/或以下分支提早显影,或显影密度大于上1级分支者,属于周围型-Ⅰ型(n=18);一过性肝实质强化者,属于周围型-Ⅱ型(n=32);4例HAHVS HCC病灶内粗大迂曲引流静脉汇集至肝静脉,肝静脉提早增强、浓密显影.SSD,VRT和MIP对中央型AVS显示率达100%,在显示能力上无统计学意义;在周围型-Ⅰ型上,SSD的显示能力不及VRT和MIP,VRT和MIP在统计学上无差异;对于周围型-Ⅱ型,3种技术显示均较低,无法用来评估,补充采用MPR,MPR对THPE的显示能力达100%.结论HCC合并AVS具有多种复杂的表现形式,CTA可以弥补CT横轴位的不足,二者结合,明显提高了AVS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3.
<正> 细菌性肝脓肿据我国的统让资料,多发性肝脓肿占65.7%,单发性为34.3%;脓肿累及右叶的占77.8%,左肝者为11.5%,累及全肝者为10.7%;鉴于肝脏解剖上的复杂性,细菌学的多样性和脓肿的多发性等特点,加之近年来由于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以及手术方法的改进,目前肝脏脓肿患者的病死率虽由70年代的45%下降至15%左右,但仍不可忽视。现就笔者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例多发性肝脓肿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 偶然的机会,发现杂种青紫兰雄性成年家兔左侧颈总动脉缺如一例,实属罕见,报导如下: 一、主动脉弓的分支: 该兔主动脉弓发出二支血管,由右到左排列:一支为无名动脉,它分为前行的右颈总动脉和走向右前肢的右锁骨下动脉,另一支为左锁骨下动脉,它又分出向前的一支为锥动脉和向后的一支为胸内动脉。动物和人类的颈总动脉,一般只述及位置的变化,据朱丰雪等(1983)对348只家兔的解剖观察,家兔主动脉弓的分支为五个主要类型。左颈总动脉直接由主动脉弓发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损伤修补术后胆道大出血(简称肝术后胆道出血)发生原因及临床过程,结合文献总结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对1982年以来我院收治的6例肝术后胆道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全部为行肝损伤修补术后胆道大出血患者,出血发作次数为4~10次,其中早期2例及1例合并肝脓肿与腹壁窦道者行手术治疗,其余3例均紧急行腹腔动脉及选择性右肝动脉造影,明确出血部位后进行栓塞治疗.结论严重肝损伤患者初次手术如果止血或修补不完全,术后可出现胆道大出血,选择性右肝动脉造影及栓塞在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应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脏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临床和多排螺旋CT(MSCT)表现特征,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肝脏IMT的临床表现和MSCT表现特征。结果:8例位于肝右叶,1例位于肝左叶;圆形和卵圆形7例,分叶形2例;MSCT平扫均表现为低密度,2例病灶内有斑片状钙化;增强后动脉、门脉期及延迟期均无明显强化2例,分隔状强化3例,边缘不规则强化4例;MSCT多平面重建有助于全面地显示肝脏IMT的生长方式、病灶与周围肝组织、胆道和血管的关系。结论:肝脏IMT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征性,MSCT影像特征有助于肝脏IMT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多排螺旋CT(MSCT)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的术前分型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了经数字减影造影(DSA)或手术证实的63例BCS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SCT、彩色多普勒超声等影像学表现.MSCT诊断结果表明:63例BCS患者中下腔静脉全部或部分阻塞15例(23.8%),肝静脉阻塞30例(47.6%),混合型18例(28.6%);诊断符合率为100%,63例病例均出现肝内或肝外侧支静脉循环.超声诊断结果显示:63例BCS患者中,被多普勒超声诊断为BCS的患者为55例(其中肝静脉阻塞25例,下腔静脉型12例,混合型18例),漏诊8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7.3%.因此,MSCT是诊断BCS的有效检查方法,对BCS的术前分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作为BCS的基本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18.
1临床资料女性,52岁,因反复寒战高热15天,出现黄疸3天入院。CT检查提示:胆总管下段十二指肠乳头处管腔突然中断,省壁呈不规则给节状向腔内突起。胰管不扩张。生化检查:ALT229U,TBIL25mmol/L。诊断为胆总管下段癌。先行胆囊造瘘术减黄时,进行了腹腔探查以了解肿物是否可以切除。18天后行二期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时,由于腹腔粘连较重未能显露和切断胰十二指肠下动脉主干。因此,在游离十二指肠横部后切除胰头及十二指肠时,靠近肠静脉,用止血钳分段错夹、切断、结扎构突组织及其内的血管,包括胰十二指肠下动脉的前支和后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检查及三维重建技术在胸腰椎骨折中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并进行三维、多平面重组等后处理并对其分型.结果:52例胸腰椎骨折中,单节椎骨折37例,双节椎骨折12例,三节椎骨折3例。以压缩性骨折(占44%)、粉碎性骨折(占33%)多见,骨折脱位占23%,三柱受累中以前中柱和前中后柱受累多见。结论:螺旋CT检查及三维重建联合应用对胸腰椎骨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有利于胸腰椎骨折的分类,同时有助于临床医师根据椎体骨折情况选择手术方式,减少手术创伤和并发症发生,对预后评价也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CT表现,探讨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心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0例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结果进行分析,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应用价值.结果:90例CT冠状动脉成像中,56例冠状动脉呈粥样硬化,26例钙化性斑块血管管腔轻度狭窄,34例存在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狭窄,右冠状动脉病变20例,左前降支病变25例,左回旋支病变14例,支架术后21例.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筛查及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的随访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