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分析归纳等研究方法,对桂西南民族传统体育进行体育课程校本开发的条件和意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阐述,发现民族传统体育在桂西南高校当中具有良好的普及程度和先天的文化传承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一个壮族村落典型的二次葬仪式过程进行详细的调查叙述。深入细致地分析了壮族二次葬仪式的结构、功能及其文化象征意义表达,认为壮族二次葬仪式及其墓场实际上就是壮族民间社会基本信仰观念、集体意识、人生价值、心理情绪和社会行为等方面的象征、展演、寄托、宣泄的庙堂或说舞台。 相似文献
3.
壮族农村礼俗社会拥有一套以既定程式体现其基本社会关系结构秩序和特定文化价值意义的丧葬制度文化。它以新丧首次葬和拾骨二次葬两段完整的传统仪式完成壮族对个人生命存在意义和群体宇宙存续方式的展示和理解。其中,在壮族新丧首次葬仪式活动过程中,丧葬主体(亲属)、客体(死者)、中介(法师)、场域(灵堂、墓地)等众多仪式要素相互作用,共同组成一个程式相对完整、意义相对独立的社会秩序结构体系,人们以一系列象征性的手段,通过这个结构体系,表达对死者的追念和对生者的关怀,实现个体生命存在形式的转场和社会群体关系秩序的整合。 相似文献
4.
为满足自然资源发展规划的需求,本文基于山江海视角,以桂西南喀斯特区-北部湾海岸带为研究对象,采用地貌类型、地质类型、土壤类型、植被类型和土地利用要素构建了山江海地域系统关键带三级分类方案,运用空间叠置法对分类要素进行叠加和制图综合分析,并进行山江海地域系统关键带区划分类、制图和环境因子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可将桂西南喀斯特区-北部湾海岸带划分为38个一级单元、78个二级单元、111个三级单元。一级关键带分类中海拔山地-非碳酸盐岩区占据面积最大,为19.10%;二级分类中海拔山地-非碳酸盐岩区-红壤性土占据面积最大,为13.98%;三级分类中低海拔丘陵-非碳酸盐岩区-复盐基红黏土-针叶林-河渠占据面积最大,为15.21%。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关键带综合分类方案可体现区域特征中的差异和驱动因素,因此可为自然资源地表系统规划提供理论基础,同时可为国内外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黄家信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4,(3)
桂西岑大将军庙的核心“神格”是“岑怀远将军”。在岑氏土司历史上获得“怀远将军”头衔的是岑世兴 ,像岑大将军庙、歌圩等这些具有集体记忆性质的载体 ,为我们留下了一点点壮族先民活动的痕迹。 相似文献
6.
黄松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9,(4)
提出普适于民族地区的地质公园旅游产品开发新思路,强调宏观尺度下地质公园旅游产品的整体打造、多元开发与协调发展,并据此确定桂西民族地区地质公园建设备选名录,构建以观光旅游和民族旅游为主导产品、探险旅游和科考旅游为特色产品、度假旅游和商务旅游为发展产品的民族地区地质公园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充分展示民族地区地质公园以稀缺地质遗迹资源为特色,并包含深厚人文底蕴和浓郁民族风情的综合性公园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7.
以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通过个案分析来探讨壮族雕刻、造纸传统手工艺盛衰的原因,从有效保护的层面论证以生产性方式保护传统雕刻手工艺技艺的切实可行.通过反思传统造纸手工艺的逐渐消失,试图为传统手工艺遗产的保护提供一点个案思考. 相似文献
8.
黄丽英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2,18(4):102-106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调查法、实地考察法,分析桂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以及进入河池市中小学校园的路径.结果表明:桂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改善体形体态、调节心理活动、提高神经系统机能、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等功能,其所具有的功能适合在中小学校开展.桂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引入中小学体育教育的路径有:培养一支优秀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人才队伍;政府部门加强对中小学体育经费、场地设施的投入;在学校开展以健身性、活动性、游戏性为主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相似文献
9.
黄鹏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10,(5):54-58
右江流域壮族的诞生仪礼主要包括求子仪礼、孕期习俗、庆贺生子、佑子仪礼等四个阶段,具有独特的民族性和地方性,至今一直为当地壮民所崇尚,究其原因,主要是生死轮回观、子嗣繁衍观以及伦理道德观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黄友军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10,(3):110-113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实地考察和理论分析等方法,对桂西百色市少数民族开展传统体育活动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桂西少数民族开展的传统体育具有内容丰富,群众基础广泛,集娱乐性、观赏性和健身性于一体,内涵独特等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桂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对策,旨在为桂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良性发展提供借鉴,并为研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隆安壮族有漫长的稻作耕种历史,伴随着稻作耕种文化孕育而生的稻神祭习俗对当地的壮族人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稻神祭习俗可窥探到隆安壮族稻作文化的内核,即极具特色的“那”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探析稻神祭的发展轨迹对隆安“那”文化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从经济、场地设备、学校、家庭、社会角度分析影响桂西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并提出了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建议,旨在提高桂西地区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末伦文化是广西一种尚待研究与开发的民族个性鲜明的壮族地方活态文化。步入20世纪70年代之后,受历史影响、时代冲击和环境制约,末伦文化开始呈现出衰落的迹象。对于末伦文化,我们可以有步骤、有目的地采取“四位一体”的措施,即“双管齐下”的抢救,“内外兼顾”的保护,“动静结合”的传承,“比翼双飞”的开发,以此有效地实现末伦文化的保护传承。 相似文献
14.
李虎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2(1)
拟亲属关系是亲属关系的人为扩展形式,其在壮族社会中也普遍存在,尤其以"结老同"现象最为典型.这种关系在壮族民间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具有自身特定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很多高校出现"一校多区"办学新模式。结合当前南校区高职学生特点,分析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出现的新问题,初步探析提高广西财经学院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黄建福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8,(1):13-16
瑶族仪式画绘制的神仙并不是瑶族崇拜的所有神仙,但是仪式画却生动地勾画出一幅瑶族的神仙体系表。从艺术人类学的角度出发,瑶族仪式画有仪式象征的功能,是人们对神灵寄托的期望。仪式之上对仪式画的参拜也是瑶人追求自身利益和消除困惑的行为。在瑶族的仪式实践当中,仪式画上的神仙体系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在实际的仪式运用中它具有联络村民和规范村民行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学者对于哭嫁习俗的研究多注意其在不同民族的发展演变过程、形式、唱词以及与地方社会文化环境的关系等,强调其所具有的社会功能.这些研究成果的共同特点是集中于对哭嫁歌文本及哭嫁歌演唱者的研究.依托对鄂东南地区哭嫁仪式的田野调查,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哭嫁仪式中的男性角色予以关注,探讨男性在哭嫁仪式中的参与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了充分发挥传统体育文化在壮族地区的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开发壮族传统体育文化在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功能,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需要我们深入壮族人民生活中去,认真研究壮族体育文化发展源流,努力探析壮族体育文化思想的历史足迹并在当代社会、文化变迁的现实中寻找壮族族体育文化思想变迁的社会动因,揭示其民族发展的社会、文化价值是本次调查的研究宗旨。 相似文献
19.
选取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境内的龙脊梯田景区作为田野调查地点,并从中选出三个典型的壮族村寨即:金竹、平安和龙脊,采取半结构性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田野调查方法,从时间和空间进行多方位的比较分析。认为由于妇女的特殊性和多重角色的扮演,旅游社区妇女的发展关系着旅游业的持续发展,甚至关系着整个社区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黄鹏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11,(2):60-63
右江流域壮族婚礼特征突出,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相对稳定而完整的仪式,并随时代的发展产生了变异。审视这一习俗不难发现,其中主要蕴含有趋吉观念、生育观念、道德观念等深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