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漓江流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根据历年漓江流域的调查和研究成果,分析了漓江流域的生态环境现状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将漓江流域划分为两个生态分区,即上游非岩溶森林生态分区和中下游岩溶生态分区。阐述了两大生态分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提出应针对两者生态结构、特点和功能上的差异,采取不同的生态修复技术与措施,促进流域生态恢复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新安江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试点工作是我国第一个跨省域生态补偿案例,为了探究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试点工作实施效果,运用耦合协调理论构建生态环境系统与旅游经济系统耦合协调模型,构建生态环境系统与旅游经济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探究生态环境系统与旅游经济系统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选取黄山市七个区县2009~201...  相似文献   

3.
漓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精准评价对桂林国际旅游胜地与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融合Landsat 8遥感影像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RSEI),探讨了自2012年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以来漓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变化格局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漓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呈现上升趋势且总体处于中上等水平,其中,流域林地和草地生态环境质量等级主要为优和良,而建设用地和耕地等区域主要为差和较差;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呈聚集性分布格局,主要表现为高-高聚类、低-低聚类和不显著聚类;绿度和湿度指标对RSEI指数有正向影响,而干度和热度指标则为反向影响;由人为因素引起的流域土地利用和植被覆盖度变化对漓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要远远大于自然因素。在国际旅游胜地建设过程中,要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发展战略,注重保护和恢复漓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以促进桂林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  相似文献   

4.
漓江全流域战略规划研究的初步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漓江全流域战略规划研究的初步设计杨道华(广西科学院南宁530003)为保护漓江流域生态环境,制止恶化趋势,加速治理和开发漓江流域,造福于人类,就必须组织各方面力量对漓江全流域作多学科、大系统、全面的研究,建立历史演变、现状模型,作多因素不同政策作用下...  相似文献   

5.
在基本完成城市大改造赢得新的旅游发展空间之后,桂林旅游下一步的发展战略目标应当是:通过旅游资源的整合形成漓江流域旅游圈。漓江流域旅游圈是以桂林市为中心,以漓江流域为辐射纽带而形成的区域旅游系统层次架构。构建漓江流域旅游圈要从战略的高度从生态旅游、特色创新、基础设施、民营投资等方面去思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漓江流域水生态健康保护的角度出发,依据漓江流域水生态健康监测评价体系,集成地理信息系统开发技术,设计实现漓江流域水生态健康评价系统.系统集成水质评价、水生态评价、土地生态风险评价等模块,实现了对漓江流域水生态健康的评价管理,提高了流域水生态管理在空间上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为流域管理组提供辅助决策工具.  相似文献   

7.
青狮潭水库作为漓江的源区之一,肩负着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生态服务功能。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考察走访法、比较分析和系统分析、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案例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等方法,在对青狮潭水库进行生态现状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计算出其生态服务价值为54 913.707万元。同时根据生态损益、支付意愿和机会成本确定漓江流域补偿标准的上限、下限及参考值。经计算得出青狮潭水库生态补偿标准的下限是6 127.214元/(年·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补偿的方式、手段等建议,为促进桂林市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保持漓江生态需水量的稳定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8.
江西东江源区生态补偿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态环境危机日益加剧的社会背景下,流域生态补偿已成为恢复和保护流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该文运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方法和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江西东江源区自然、经济社会实际情况,在对东江源区生态补偿机制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在东江源区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基本思路,分析了补偿的主体和客体,估算了补偿金额(标准),提出了补偿的方式和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9.
运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理论和方法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鄱阳湖流域自然、经济社会实际,分析了鄱阳湖流域生态环境外部性的生成与表现,并在对鄱阳湖流域生态补偿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鄱阳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基本思路,分析了补偿的主体和客体,确定了补偿标准,提出了补偿方式和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丁辉  石惠春 《甘肃科技》2012,28(10):9-10,91
石羊河流域由于水资源短缺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不仅影响到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对西北及华北地区的生态环境也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需要对导致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深层次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建设节水型社会、推行集约生产、实施绿化工程、生态移民及生态补偿等实现流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漓江各子流域作为基本评价单元,在土地利用的基础上,利用构建的多风险源、多受体、多风险效应因子的区域综合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对漓江流域进行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①高生态风险区主要集中分布在人口密集、工业集中的桂林市主城区周边的各子流域,这些流域内的风险源强,受体暴露度和生态风险效应的值均比较高,区域人类活动是区域生态风险加剧和蔓延的主要影响因素;②低生态风险区主要集中在流域上游溶江周边,这些子流域内的植被覆盖度和水面率都比较高,而人类活动干扰相对较弱,应加强土地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在防止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的同时有效改善当前环境状况;③生态风险总体水平较低,其中较低生态风险区占44.09%,流域总体可降低生态风险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12.
基于福建省违规小水电清理整顿的背景,结合国内外水电站生态补偿研究动态,以大樟溪流域水电开发为例,分析流域水电站梯级开发造成的环境影响,评估测算主要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探讨流域水电开发生态补偿的标准,在未考虑水电开发正效益前提下,大樟溪流域水电开发每度电每年生态补偿金为0.15元,其生态补偿运行成本占上网电价的比例为32.3%~62.2%。由于小水电站装机容量小,开发的经济成本高,若同时从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两方面考虑,新建的小水电若生态补偿成本占上网电价的50%及以上,理论上是不可行的。该文对流域水电开发生态补偿标准进行核算,进一步理顺流域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为水电开发者和环境保护管理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西北内陆河流域生态环境是一个处于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具有非线性动力学过程的自组织系统,是具有耗散结构功能的系统。其生态环境补偿应用耗散结构具备典型性。生态补偿是西北内陆河流域环境治理过程中引入的负熵流,生态补偿耗散结构理论在西北内陆河环境保护中的重要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4.
祝晓芸 《安徽科技》2021,(10):31-33
生态补偿机制是促进绿色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三轮试点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实现了生态保护效益.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补偿工作的数据来源和技术支撑,监测数据反映了水质状况和变化趋势,对于异常情况发挥了预警作用,为流域治理提供了方向.随着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补偿试点工作的推进,"新安江模式"获得大力推广,各地纷纷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相似文献   

15.
构建河南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鲁冀  朱桂香  樊万选 《河南科学》2009,27(9):1148-1151
矿产资源的开发对生态环境的损害量大面广,如何调整生态损害与保护的关系,加速矿区生态环境的修复和建立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机制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在分析河南矿山生态环境恢复与补偿实施的成效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的原则、措施和构建河南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修复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作为切入点,基于生态足迹理论与方法,测算了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及生态投入与生态补偿标准,并探讨了长江经济带生态补偿的政策思路;结果表明:2013年长江经济带整个流域内均为生态赤字,生态压力较大,特别是长江中下游生态安全问题严重,化石能源地、草地和水域等土地资源开发过度;通过构建长江经济带生态补偿标准模型,得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对长江上游地区总的生态补偿额为514.797 5亿元,有助于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土地石漠化是我国西南地区最严重的生态问题,威胁和制约着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以典型的岩溶地貌——漓江流域为研究区域,综合6个自然环境因子和3个社会环境因子,基于GIS手段和地理探测器方法,分析漓江流域土地石漠化空间分布及关键驱动因子.结果 表明:漓江流域石漠化总面积为1 547.6 km2,占漓江流域土地总面积的8.9%,...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漓江水流域鱼类生态类型和鱼类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进行调查,监测河流生态系统的情况.结果是,漓江鱼类物种多样性指数较高,但单种属较多;敏感性鱼类种类大幅度减少,中下层鱼类和底栖鱼类明显减少,杂食性鱼类比例上升;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减少,经济鱼类小型化,低龄化.水域生态环境存在较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19.
西部旅游扶贫与生态环境建设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在西部旅游扶贫过程中,协调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促进两个产业的互动。方法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和旅游扶贫对生态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行分析,并通过恢复费用法,核算生态环境价值损失,以此为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方案提供科学依据。结果立足于“保护性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建立旅游适宜性评估体系、深度开发旅游扶贫产品等西部地区旅游开发的具体思路,同时,还进一步构建了生态环境支撑体系,包括推行“绿色管理”和建立生态环境价格补偿机制两方面内容。结论生态环境支撑体系的有效运作,必将使西部旅游扶贫摆脱开发初期旅游与生态环境相互制约的关系,使两协调发展,走向融合,实现西部旅游扶贫的根本目标——旅游经济效益的可持续性增长,并保持环境资源效用(功能)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20.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方法构建大尺度流域生态评价工具,对于整体评价流域/区域自然生态系统对水电开发的约束状况,编制水电梯级开发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流域尺度生态约束性概念模型,从生态环境约束、物种多样性约束及环境敏感区约束方面构建生态约束性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基于GIS和层次分析法的生态约束性空间加权评价模型,提出相应的计算流程,并以中国西南某流域为例开展了案例研究。结果表明,所构建的基于GIS的流域水电开发生态约束性评价方法,能够客观地反映流域自然生态系统对水电开发的约束状况,且方法简便、易于操作,可为编制水电开发规划及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