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对深基坑支护方案优选决策多属性、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共存的特点,从安全性、经济性和可行性3个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影响支护方案的定量、非定量指标,选取技术先进性、类似方案成功率、稳定性、成本、工期、地质情况、环境条件和对环境的影响程度8个指标,建立了基坑支护方案的模型.在评价过程中,引用信息熵所反映数据本身的效用值来计算指标的熵权和层次分析法求得的专家权重来求得综合权重,用方案的各项评价指标及其相应的模糊量值构造复合模糊物元,通过计算与标准模糊物元之间的欧式贴近度来实现方案的排序与择优.以长沙某基坑支护方案为例证明了该方法应用于支护方案优选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研究表明该模型可有效地避免权重分配困难的问题,通过评价样本与评价标准之间的远近关系,得出待选方案的欧式贴近度分别为96.7%、84.3%和88.9%,从而选取方案一,进而为基坑支护方案综合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深基坑支护方案的优选决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影响深基坑支护体系因素基础上,确定了深基坑支护体系的模糊性指标,并应用多目标模糊优选满意决策理论建立了基坑支护方案的优化模型,且将该模型应用于实际支护工程的方案优选中。  相似文献   

3.
针对超大深基坑支护方案选择问题,以洛阳龙门站综合交通枢纽北广场工程为依托,建立超大深基坑支护方案指标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计算指标组合权重,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选出合理的支护形式.运用Midas-GTS NX建立有限元模型,结合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分析在该支护形式下,基坑施工过程中土体和支护结构的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计算确定基坑北侧、东侧和西侧采用放坡+土钉墙支护、南侧采用灌注桩+预应力锚索支护的方案.周边地表沉降分布规律符合沉降槽曲线,基坑西侧最大沉降发生在距坑边9 m位置,最大沉降量为18.32 mm,基坑南侧最大沉降发生在距坑边7 m位置,最大沉降量为15.82 mm,影响范围较基坑西侧减少9 m.基坑边坡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最大值均发生在坡脚处.灌注桩水平位移随桩深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桩身最大水平位移为15 mm,发生在桩长约10 m处.桩体产生向上位移,隆起量最终稳定在13.42 mm.现场监测结果均未超过控制值,基坑支护方案选取合理.  相似文献   

4.
用模糊多层次综合评判优选深基坑支护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深基坑优选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方案评判的指标体系,应用模糊综合评判理论建立了基坑支护方案的模糊优选模型。最后,应用实例说明模型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和工程地质情况,详细介绍了建筑基坑工程支护施工方案的比选和基坑支护工程设计,并在施工技术方案分析的基础上,对其SMW工法连续墙及整个基坑施工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对施工监测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武汉某商业楼的基坑支护问题,通过对钢板桩加锚杆、钻孔灌注桩加锚杆、钻孔灌注桩加锚杆与放坡加CFG桩(Cement Fly-ash Gravel)相结合等支护方案的分析及论证,确定了钻孔灌注桩加锚杆支护与放坡加CFG桩支护方案。该方案经济安全,为将CFG桩应用到基坑支护领域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京沪高速改扩建工程莱芜至临沂段一标段3#钢筋加工场深基坑工程为依托,采用多目标层次分析和模糊综合评判法选出适合本工程的支护形式。结合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分析了在本支护形式下,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土体和支护结构力学及变形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基于多目标AHP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建立多指标评价体系,确定了基坑支护采用上部1:1放坡+土钉支护,下部咬合桩+钢筋混凝土内支撑的方案;(2)土体地表沉降随距基坑的距离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咬合桩能较好的控制边坡变形;(3)咬合桩桩身最大位移位置随开挖的进行逐渐下移,且两次竖直位移的增量比约为相邻土层厚度比。受自重影响,咬合桩桩身弯矩对称,每条边中点附近弯矩值偏大;(4)将现场监测结果有限元分析数据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数值模拟和多指标评价体系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介绍建筑工程中基坑的特点的基础上,对不同基坑的支护技术进行了分析。根据工程的具体问题和环境变化提出了基坑不同的支护方案,对建筑工程基坑的开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基坑支护结构特点的认识,比较分析了几种常用深基坑支护结构型式的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通过对两个深基坑支护结构方案选型的实例分析,介绍了深基坑支护结构方案选型的基本依据和选型的方法,为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模糊决策在深基坑支护方案优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小凝  李文军 《甘肃科技》2008,24(1):112-114
深基坑支护系统方案的优选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问题,其中涉及与费用、工期、技术可行、质量与安全等相关的诸多指标因素。本文应用模糊决策理论建立了基坑支护方案的模糊优选模型;应用工程实例说明模型的可行性及有效性,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施工场地狭小,进行基坑开挖,用预压砼方桩、水泥搅拌机、钢管桩、桩顶砼压梁形成一个坚强有力的基坑坑壁支撑体系,从而保证基坑开挖安全。  相似文献   

12.
深基坑变形规律现场监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给出了北京地铁某车站深基坑围护和变形监测方案,对基坑变形规律进行了现场监测研究,重点分析了基坑的水平变形、锚索内力和钢支撑轴力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基坑开挖的深度与无支撑暴露的时间对围护桩的变形、锚索内力及钢支撑的轴力影响较大。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和钢支撑的施加,围护桩的变形形态由向坑内的前倾型曲线逐渐变为弓形。围护桩的水平位移、钢支撑的轴力也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着钢支撑的施加,围护桩水平位移及锚索内力都趋于稳定,说明钢支撑、围护桩和预应力锚索联合支护形式能够有效地控制基坑变形,保证地铁车站安全施工。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地铁基坑开挖过程中围护结构的安全性,以广东省某地铁车站为工程实例.介绍了基坑开挖方法,利用MIDAS/GTS对基坑开挖过程进行了模拟,并与不同工况下的桩身位移变化和支护轴力监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围护桩顶和桩底位移较小,围护桩的最大位移位置随开挖深度的变化而移动,最大位移位置逐渐下降,最大位移接近第三梁内支撑的顶部.模拟轴力结果显示:标准段距离盾构井约50 m内冠梁呈受拉状态.模拟和现场轴力监测数据显示:第一道标准段内支撑轴力大于盾构井内支撑轴力,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轴力最大值内支撑位置也在下移,最终出现在盾构井第三道内支撑上.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地铁工程支护结构对周围土体变形影响的问题,应用有限元计算软件ADINA对地铁车站深基坑工程进行开挖支护模拟,建立明挖法深基坑开挖支护过程的三维模型,分析开挖过程中连续墙支护开挖和连续墙、锚杆联合支护开挖两种工况下,基坑周边地层的位移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地铁车站深基坑的开挖与支护过程是一个基坑支护结构和基坑内土体、基坑周围土体共同作用的问题,支护结构和支护方法对基坑周围环境的影响明显,周围土体和基坑内土体对基坑性状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为使基坑设计更加科学合理,分析了椭圆形基坑支护的变形和土压力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椭圆形支护上存在4个土压力转变点,在转变点处土压力会发生主、被动之间性质的转变;作用于支护上的土压力值是区别于经典理论的“类主动土压力”和“类被动土压力”,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根据椭圆形支护上土压力的分布模式,提出了3种确定椭圆形支护土压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以济南地铁邢村站基坑开挖支护为工程依托,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监控测量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在理论方面阐明基坑变形的理论依据,然后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邢村站基坑开挖的全过程进行了模拟,并结合现场的监测结果,对基坑开挖过程中围护结构的水平与竖向位移和基坑周边的地表沉降以及支撑结构的轴力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基坑的开挖,基坑顶部呈现出逐渐向坑内运动的趋势,并且随着开挖过程中支撑结构的施加,围护结构整体呈现出向坑内变形的“弓”形分布,在支撑施加的部位,变形明显减小;由于基坑开挖土体的卸荷,围护结构出现隆起变形;地表沉降曲线呈现“U”形分布,并且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逐渐增加,地表沉降最大值逐渐增大,基坑开挖的影响范围基本在0~20 m内;各道支撑的轴力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下部的支撑发挥作用的效应更明显,并且下部支撑轴力大于上部支撑的轴力。  相似文献   

17.
基坑开挖引起的近邻建筑物沉降变形是多种因素耦合作用的结果,现有的计算理论很难考虑这种多因素的耦合作用。针对这一问题,采用大型工程软件FLAC-2D对土钉墙支护形式下基坑开挖引起的近邻建筑物沉降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得出了一些基本结论:基坑开挖深度较小时,建筑物的绝对沉降量随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而接近线性增加,并受建筑物层数的影响较大;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随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量随建筑物距基坑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建筑物的倾斜方向随建筑物与基坑距离的增加由背离基坑方向转变为朝向基坑方向等。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地铁隧道明挖施工中坑中坑分区开挖和内支撑转换对周边环境影响的问题,依托郑州地铁5号线西沙区间明挖段二期工程,对坑中坑分区开挖和内支撑体系转化过程中基坑围护结构和周边环境的变形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初步得到:调整各小基坑宽度、开挖和换撑顺序对围护结构和周边环境的影响非常显著。而改变各小基坑共用围护墙插入深度对围护结构和周边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弱。实际工程中,当一侧小基坑外周边环境保护要求较高时,建议偏向该侧设置中隔墙。如果无法调整中隔墙位置和小基坑开挖深度,而小基坑宽度大的一侧坑外周边环境保护要求又较高,建议先开挖宽度小、深度浅的小基坑,后开挖宽度大、深度深的小基坑,这样可以减小对围护结构和周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内支撑对稳定基坑及控制基坑变形有重要意义。以某深基坑工程为研究背景,借助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基坑开挖力学模型,考虑内支撑截面、支撑作用点位置、支撑作用点形式和支撑刚度四个影响因素,对内支撑对围护结构内力及变形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表明:钢支撑截面的选择应视情况而定,且支撑长度不宜大于25 m;支撑位置的设置对支护结构受力及变形有较大影响,在基坑设计中应当予以重视;改进的内支撑作用点形式对改善基坑受力、控制基坑变形有积极作用;通过增加内支撑刚度的方式以减小基坑变形不是最有效的方法;研究成果可为工程实践及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王兵  朱炯 《太原科技》2003,(5):20-21
由于深基坑工程自身的复杂性,其设计和施工一直是工程界研究的热点之一。从深基坑施工的角度,对目前的深基坑支撑方式、有限元辅助设计、信息化施工等进行了总结、分类和比较,并对深基坑施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