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分析东北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分析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联动效应、协同效应和极化效应,以促进东北区域经济的持续、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美国是电视主持人的诞生地,在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进程中,主持人的品牌效应逐渐凸显出来,并且对于电视节目和新闻资讯的传达起到了有益的推进作用。从新闻节目和谈话节目两个方面研究美国电视主持人的影响力和明星效应,对于我国正在蓬勃发展的主持人事业能有一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词的联想意义是指一个词明确指称或描写的事物之外的暗示意义。它不同于词的字面意义。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很多词在不同的语言背景下指相同的事物,但却具备不同的联想意义,能够引发人们不同的情感体验。若不能正确把握词的联想意义,我们就会在跨文化交际中犯严重的错误,甚至使整个跨文化交际的过程受到严重的阻碍。本文试以中国文化中代表十二生肖的十二种动物为例,具体地比较分析它们在英汉两种文化中的联想意义,总结规律,并分析联想意义相同或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委婉语是世界各国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在不同的语言群体和不同的社会层次都有一些特定的委婉表达方式。作为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其交际功能在英汉文化的对比中可见一窥。 相似文献
5.
6.
汉字是汉文化传承的纽带,汉字形体是汉民族传统思维方式的投影。研究汉文化必定离不开汉字。本文主要分析了汉字与汉文化的密切关系,首先从古汉字的构形上了解汉字本身所具有的文化信息,其次以汉字为本体探究出汉字所衍生出的文化现象。通过汉字可了解到汉民族丰富的汉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7.
赵时俊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3(3):13-15
壮族是一个开放的民族。在漫长的社会历史进程中,壮族人民受汉族地区流传的道教、佛教和儒家思想的影响,创造了壮族地区富有特色的混杂型民间宗教文化。 相似文献
8.
面对当前全球文化多元化发展带来的融合与冲突,如何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工业设计文化成了中国设计师不能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哲学和文化是中国工业设计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分析了昌吉州工业企业品牌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见解:政府的正确引导、企业的积极努力、社会的大力支持共同构成了昌吉州品牌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基于这些要素从政府、企业的主体作用给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0.
11.
广西的农机产品符合越南需求而且具有比较成本优势,近五年出口量呈现出绝对的增长,市场占有率有一定提高,但由于品牌影响力小、知名度不高,获利很低。因此必须充分利用广西与越南农业发展的同质性等地缘优势,明确市场定位并进行市场细分,建立产业集群,加强技术研发,完善售后服务体系和公共信息平台,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提高规模经济效应,才能建立和提升广西农机的国际品牌效应,突破发展瓶颈。 相似文献
12.
论汉文化特色新词语的归化异化翻译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军赞 《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3(3):69-73
阐述了归化与异化翻译理论的基本内容以及汉文化特色新词语的文化内涵,并借助异化归化翻译理论,提出了汉文化特色新词语的汉英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不同的文化背景决定了不同的礼貌表达方式,根据英汉文化各自不同的礼貌准则和礼貌策略,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要选用恰当的礼貌言语行为来达到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4.
我国传统的外语教学只重视语言知识教学,而忽视了文化教学。由于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使培养对象在外语交际中出现了许多文化错误和障碍。本文简要阐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指出英汉文化上的某些差异,并探讨在外语教学中如何加强文化教学。 相似文献
15.
16.
汉字作为语言的记录符号,记录了中国人的姓、氏、名、字.通过对汉字的离合拆装、减少笔画、增加偏旁等方法使汉字能够适应中国古代姓氏名字文化的需要.同时,中国古代姓氏名字文化影响并制约着汉字的形体发展. 相似文献
17.
孙静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5,17(4):322-325
根据《晋书》“载记”的记载,阐述4世纪初期,匈奴刘渊建立了汉赵政权,由此开启了北方少数民族进入中原的历史。为了巩固和加强统治,刘氏一族积极学习汉文化,并且接受了儒家的伦理道德规范。指出汉文化的习得与实践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胡汉分治的政治体制对刘氏学习汉文化具有明显的制约作用,从而影响着他们学习的广度与深度。 相似文献
18.
浅谈跨文化交际和英汉文化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英汉文化存在着截然不同的传统和风俗习惯,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语言习惯等都有很大的差别,许多日常行为在两种语言的交际活动中也存在明显的文化差异.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突的事例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交往的顺利进行.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找出其深层次的原因,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避免文化冲突. 相似文献
19.
谢娜菲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7,(4)
探讨越南诗人胡春香诗歌中的汉文化基因,揭示其背后隐含的中越文化交流的特点、意义。认为胡春香诗歌中的汉文化基因来自于对中国俗文学的接受,而春香诗的稽古用典与"桃源"意象的生成让人真切地感受到她对世俗社会和封建名教礼法的厌弃和对黑暗的反抗。在女诗人对汉文化的接纳和容摄过程中,明显对中国诗歌的诗情酒意钟爱有加。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