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类中心论主张“自然是人的一部分”,自然中心论强调“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然而,无论是把自然完全归属于人,还是将人完全归属于自然。其建构的人与自然关系都属于“主一奴关系”。人与自然在本质上是一个整体,自然即不从属于人,人也不从属于自然,人与自然的本质关系应该是:自然即人,人即自然。人对自然的道德义务就植根于人与自然的这种本质一体的关系之中。  相似文献   

2.
数学命题的证明在结构上必然存在某种预设性,在其论证过程中必然存在逻辑空隙。数学推理在所采用的逻辑工具和方法上并非无懈可击,加之数学形式体系的非完整性与非封闭性,这些都充分表明数学知识无论是在其原初形式上、形成过程中和构成方式三个维度上都无法获得完全意义上的可靠性。即使在元层面的证明论诉求亦复如此。数学证明的标准是一个综合评判的动态体系。  相似文献   

3.
实验动物无论对阐明发病机制还是对基于机制的新药研发和评价都不可缺少。但任何实验动物都不可能与人完全一样。因此,从动物实验结果外推到人的可信度(临床预见性)在某种程度上要取决于实验动物与人的相似度,即“类人性”。资料显示,在啮齿类动物实验有效的药物最终仅有5%左右能用于临床,主要原因在于啮齿类动物与人在遗传,生理生化及代谢等方面差异都很大。而非人灵长类由于其与人类遗传和生理上的高度相似性,是人类健康与疾病研究的理想,甚至是不可替代的模型动物。  相似文献   

4.
明代后期音乐家朱载堉对管乐器的端口做出改正,其改正的理论和数据都是正确的。入清以后,康熙帝做了同样的工作,但其理论和数据都错了。此后,科学家徐寿照抄康熙的结论,而晚清邹伯奇却退步到完全不做端口改正的地步。这是科学史上逐年退步的一个小小实例。  相似文献   

5.
正我们生活在现实和历史双重的巨大差距里,可以说我们都是病人,也可以说我们全体健康,因为我们一直生活在两种极端里。而在日常的生活表象下,这个病了的社会为何会让我们如此焦虑?这40年来中国人的心理变化就像社会的变化那样天翻地覆。当社会面目全非之后,我们还能认识自己吗?我想,没有一个人在心理上是完全健康的,起码不可能一生都健康,心理医生也不会例外。事实上,我们人人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焦虑,  相似文献   

6.
有人根据科学史上的一段历史事实——达尔文进化论的传播情况提出了一个观点,即:年轻的科学家比老科学家能更快地接受新的科学理论。本涅特在1870年说过:“达尔文的迷人的假设,在最后的几年内,完全地抓住了科学家们的心,在他的国家和德国,几乎所有的科学界的后起之秀都可以被划分到这个学派。”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很多人都认为科学家的  相似文献   

7.
正在晚清大变局中,曾国藩只不过是一介书生,前三十年基本上是读书求官。他读的书和他同时代人读的书一模一样,都是"四书五经",都是程朱理学,都是应付科举考试的书,用今天的话来说,他也不过是一个应试教育的产物。他既没有进过什么黄埔军校,也没有出国留过学,他没有半点军事经验,完全是从一个京官一夜之间转变为地方的一个非领导职务,由一个书生变成一个武将,没有任何心理准备,属于典型  相似文献   

8.
正从哲学家尼克·博斯特姆到硅谷科技巨头埃隆·马斯克等很多人都认为我们所知的生命或许是一种复杂的高级计算机程序的产物。这样的想法听上去非常荒谬,但却正变得愈发流行——但物理学家们大多并不认同这样的观点。理论物理学家们指出,这种理论完全无视自然界的规则。如果这是真实的,那么在这样的一个宇宙中就必须完全推翻现有的量子力学体系,要么你必须完全依赖于它,同时还必须确保与  相似文献   

9.
我们在何种意义上遵循自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们在何种意义上遵循自然是生态伦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以“自然”概念作为逻辑起点的研究所给出的一个结论是,在人为的意义上,人无论如何都无法遵循自然。但是,如果我们把逻辑的起点由“自然”转换为“人”时,我们就会发现,正是在人为的意义上才存在一个遵循自然的问题。以“自然”概念作为逻辑起点的讨论,显然忽视了人作为人的特殊的存在方式及意义,因为,人本质上是一个自我决定的文化存在物,人就只能以这种方式遵循自然。由此,也就使这种意义上的遵循内在地具有了一个普遍的伦理向度。  相似文献   

10.
每一个人都不是圣人,十全十美的人是不存在的,也是不现实的,秦始皇亦是如此。我们应当客观地评价其功与过。秦始皇是给中国历史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的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残酷的暴君。可以说,他是历史上难得的人才,他有过人的胆识和超凡的魅  相似文献   

11.
正徐颖颠覆了人们的想象。她是80后,也是中科院光电研究院建院以来最年轻的研究员和博士生导师。作为"北斗女神",科普让她成为另类"女神"。"大家都看过《鲁滨逊漂流记》吧,如果有一天一个人漂流到了孤岛上,能怎么办呢?如果这个时候他选择的是GPS,他只能知道自己在什么位置,无法通知别人,所以他还是只能在荒岛上求生。如果用的是北斗系统,情况完全不一样了,他不仅可以知道自己位置在哪里,而且还能够把位置发送到几  相似文献   

12.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 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 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 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 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 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 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 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 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相似文献   

13.
科学家以群体的方式从事科学活动的现象并不是与自然科学的出现相同步的。自然科学建立的早期阶段,科学研究都是以个人单独研究的形式进行的,并不是在一开始就有了现在的科学家群体(又称科学共同体)。虽然这并不排除科学家们在所研究的问题上进行相互沟通,只不过从总体上看,这种沟通一般都是零星的、偶然的。群体是人们相互作用的产物,它不等于一些人的偶然聚集。如果一群人临时聚集在一起,彼此间在心理上没有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便不能构成一个群体。既然科学家群体的出现是科学发展中较后一个时期出现的现象,那么促使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4.
有很多人去听一位哲学家讲授人生成功的秘诀,结果那位哲学家给每位听众一本小册子,上面有10个寓言故事,人们看了以后,都觉得受益匪浅。相信自己是一只雄鹰一个人在高山之巅的鹰巢里,抓到了一个幼鹰,他把幼鹰带回家,养在鸡笼里。这只幼鹰和鸡一起啄食、嬉闹和休息。它以为自己是一只鸡。这只鹰渐渐长大,羽翼丰满了,主人想把它训练成猎鹰,可是由于终日和鸡混在一起,它已经变得和鸡完全一样,根本没有飞的愿望了。主人试了各种办法,都毫无效果,最后把它带到山顶上,一把将它扔了出去。这只鹰像块石头似的,直掉下去,慌乱之中它…  相似文献   

15.
范尧 《科学大观园》2009,(14):59-59
在许多古今中外的宗教绘画中,为了显示神佛超凡、伟大,其头上往往都有光环存在。其实,撇开宗教上的象征意义不谈,即使是生存在现实世界中的任何一个凡夫俗子,他们身上同样也有一道光环,只不过不为人的肉眼所见罢了。  相似文献   

16.
《科学大观园》2009,(23):23-23
即使是中规中矩的传统安全套,如果百分之百相信它的“安全性”,也非常危险。美国伯明翰阿拉巴马大学研究人员对超过1100位男女进行了一项调查,发现有将近1/4的人在最近一个月内错误使用了安全套。常见错误方法主要有:在戴上安全套之前就将套体完全展开;女性为伴侣戴安全套时,没有将其顶端的空气放出来;  相似文献   

17.
每个人都有不知所措的时候,有时甚至感到压抑的时候。也许你需要时间和精力关注家庭,也许你有一个同事让你咬牙切齿,也许你或你爱的人生病了。当你无可控制事情时生气、不知所措、压抑,你该怎么办?我想说的是,你可以完全消除压力。以下这些简单的方法可以使你生  相似文献   

18.
科学技术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并逐渐把人类带进了一个科技社会。面对这个由科技所建构起来的全新的世界,喜欢的人高兴地誉科技为“天使”,反对的人则极力贬科技为“魔鬼”。然而,无论是“天使”还是“魔鬼”,都是人类在传统的宗教社会中所形成的概念,科学技术究竟是什么,尚未完全从神灵世界中超度过来的人类,实在是没有任何现成的词汇可以概括,许多人唯象地把它描述为“双刃剑”,用的还是前现代社会中的词汇。  相似文献   

19.
谁吃亏     
老和尚带徒弟下山,在一个集市上,他们看见两个人正在一家礼品公司店铺前争论不休,便驻足观看。两个都是商人,争论的是他们往来账目出现的问题。尽管争论了半天,可围观的人都听不明白,究竟谁对谁错。  相似文献   

20.
彼得原理每一个组织都是由各种不同的职位、等级或阶层的排列所组成,每一个人都隶属于其中的一级。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彼得原理有时也被称为“向上爬”原理。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一名称职的教授被提升为大学校长后无法胜任;一个优秀的运动员被提升为主管体育的官员,而后无所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