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西部科技》2011,(31):80-80
[科技日报]北京时间11月9日11时21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卫星十二号"送入太空。同时,成功搭载发射了"天巡一号"卫星。"遥感卫星十二号"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负责研制生产,卫星主要用于科学试  相似文献   

2.
科技短讯     
我成功发射"遥感卫星二号"5月25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地将"遥感卫星二号"送入太空。同时,搭载了一颗名为"浙大皮星一号"的卫星。  相似文献   

3.
《科技导报(北京)》2012,30(36):13-13
转发式站间差分卫星定轨法成功应用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杨颖等提出的"转发式卫星轨道测定方法"已成功应用于GEO卫星精密定轨,显著地提高了GEO卫星的定轨精度。基于"转发式卫星轨道测定方法",本研究提出一种新的转发式观测模式——"转发式站间差分"观测模式,该模式是对  相似文献   

4.
地球卫星入轨后,处于地球的保守场中,在不计阻力损耗情况下,卫星的总能量是守恒的.由此,可以建立一个卫星轨道的能量平衡式.将提出的近、远地点能量平衡式应用到"嫦娥"一号工程的近、远地点参数的独立核算,结果是成功的.同时,对选择"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用于"嫦娥"一号卫星的运载能力,以及"嫦娥"一号卫星所携带推进剂数量的合理性进行了核算.  相似文献   

5.
我国"一箭双星"成功发射2颗北斗导航卫星9月19日3时1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采用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将第14颗和第15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预定转移轨道。这是我国第2次采用一箭双星方式发射北斗导航卫星,也是今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组网的第3次发射。此次北斗导航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快速组网技术日臻成熟。  相似文献   

6.
2012年10月25日,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北斗"区域导航卫星星座建成。到2020年,还将建成"北斗"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与GPS等系统相比,"北斗"导航系统有何特殊之处?它又有什么样的用途?  相似文献   

7.
科普中国     
正我国"一箭双星"发射成功1月12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二十六、二十七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两颗卫星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是我国北斗三号工程第三、四颗组网卫星。卫星入轨后,经测试及入网验证,可对外提供服务。按照计划,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于2018  相似文献   

8.
《世界博览》2012,(24):32
朝中社12日报道称,朝鲜使用"银河3号"运载火箭从平安北道铁山郡的西海卫星发射场成功发射了第二颗"光明星3号"卫星,卫星已经进入预定轨道。"光明星3号"是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入轨后将播放《金日成将军之歌》和《金正日将军之歌》。有报道称,朝鲜一级火箭残骸预计坠落在韩国全罗北道格浦港以  相似文献   

9.
《科技潮》2000,(8)
2000年6月28日下午6点37分,"清华一号"微小卫星顺利升空。从俄北部普列谢茨克航天发射现场传回消息说,卫星已正确进入7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目前,清华大学卫星地面站已经成功实现对"清华一号"的信号捕获和软件上载,卫星运行状态良好,姿态调整等工作将陆续进行。"清华一号"是清华大学、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与英国萨瑞大学联合研制的微小卫星,重50公斤,主要应用于通讯、遥感和科学实验等。  相似文献   

10.
聚焦     
《科技潮》2008,(7)
中星九号成功发射开启直播"星"时代6月9日20时15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九号"广播电视直播卫星送入太空。卫星将于北京奥运会前投入使用,届时数千万家庭将能直接收看奥运会盛况。专家透露,"中星9号"升空意味着中国进入直播卫星时代。  相似文献   

11.
媒体纵览     
正新华网"高分四号"成功发射中国新增"千里眼"2015年12月29日0时04分,我国成功发射高分四号卫星。至此,2015年19次航天发射全部成功,我国航天发射"十二五"任务圆满收官。高分四号卫星是我国首颗地球同步轨道高分辨率光学成像卫星,也是目前世界上空间分辨率最高、幅宽最大的地球同步轨道遥感卫星。它的发射和应用,将显著提升我国天基对地遥感观测能力。未来,通过系列高分辨率卫星的发射,到2020年我国将形成全天候、全  相似文献   

12.
2020年11月25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进行了第16次"星链"卫星发射,其卫星互联网计划的卫星总数达到了901颗,一跃成为目前拥有在轨卫星数量最多的机构。这引发了人们对卫星互联网技术,以及由这一技术发展引发的网络空间和外层空间国际治理等问题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3.
正2015年12月3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一六年新年贺词,在列举2015年重大进展时特别提到"我国科学家研制的暗物质探测卫星发射升空",作为"只要坚持,梦想总是可以实现的"的例证之一。我国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是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首批立项研制的四颗科学实验卫星之一,是我国第一颗完全由中科院研制、生产的卫星,也是我国空间科学卫星系列的首发星。该卫星于2015年12月17日8时12分在酒  相似文献   

14.
正A:如果从广义的"卫星"来说,当然可以说有啦。比如我国的嫦娥系列探测器,就都是月球的卫星嘛。什么?人造卫星不算?那这样的话,目前太阳系内还没有发现哪颗卫星有卫星呢。太阳系外?实在是太遥远了,卫星还没有确定发现呢,更别提卫星的卫星——子卫星了。为什么太阳系中所有的卫星都没有天然的子卫星呢?来自美国华盛顿卡耐基研究所天文台与法国波尔多天体物理学实验室的两位天文学家最近做了一个计算。发现一颗卫星如果想要拥有子卫星,需要满足很苛刻的条件:如果  相似文献   

15.
媒体纵览     
正世界首颗量子卫星"墨子号"成功发射2016年8月16日1时4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此次发射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科学研究又迈出重要一步。"墨子号"量子卫星是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首批科学实验卫星之一,其主要科学目标是借助卫星平台,进行星地高速量子密钥分发实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广域量子密钥网络实验,以期在空间  相似文献   

16.
《科技潮》1998,(4)
能使"风云2号"气象卫星发挥作用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它的指令与数据接收站。走到地处北京西北部的东北旺,很远就可以看到一个直径达20米的乳白色的"锅底"形天线,这便是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设计研制的"风云2号"卫星指令与数据接收站。据该站总设计师童铠介绍,这个接收站是"风云2号"卫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担负着获取和转播多种云图气象数据以及对卫星进行控制管理的使命,是星地之间传输信息的枢纽。"风云2号"观天测地的神奇作用,就是通过它来实现的。它与数据处理中心、卫星运行控制中心、卫星测距系统等构成了我国气象卫星的地面系统。  相似文献   

17.
<正>6月15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首颗X射线空间天文卫星"慧眼"。这是继中欧合作地球空间探测双星、"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之后,我国又一颗重要的空间科学卫星。一、"重装"出击造就我国首个空间天文台"慧眼"卫星主要有效载荷包括高能X射线望远镜、中能X射线望远镜、低能X射线望远镜和空间环境监测器,共有单机设备111台,重量981千克。被有关专家称为我国真正意义上第一个空间天文望远镜、第一个空间天文台。"慧眼"卫星有三大优势:具有大天区、大有效面积的宽波段X射线扫描巡天观测能力;具有大面积、宽波段、高时间分辨率、高能量分辨率的定点观测能  相似文献   

18.
《科技导报(北京)》2013,31(1):13-13
确定"海洋二号"卫星SLR精密轨道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赵罡等分析了中国第一颗海洋动力环境卫星全球联测激光测距数据,确定了卫星精密轨道并通过多种方法评估了轨道质量,为激光测距在中国对地观测卫星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成功范例。随着中国第一颗海洋动力环境卫星"海洋二号"(HY-2)的成功发射并正式投入使用,中国的海洋环境监测与海洋资源探测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精密轨道跟踪和确定是海洋动力环境卫星的关键技术,也是有效利用包括雷达高度计  相似文献   

19.
为改善基于知识的专家系统在知识获取上的不足,提高对卫星故障的诊断能力,提出了一种专家系统与神经网络相结合的卫星故障诊断系统。首先,采用开发工具CLIPS以产生式规则搭建知识库,然后利用神经网络方法对知识库进行扩展,解决了专家系统知识获取的"瓶颈"问题,最后利用该系统对卫星故障进行诊断。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提高对卫星故障的诊断能力,有助于卫星测控人员快速定位故障,从而有效保障卫星安全。  相似文献   

20.
<正>2013年,天文学家通过哈勃太空望远镜发现,海王星附近有一颗直径仅有34千米的小卫星Hippocamp,被称为"海王星最小卫星"。然而,一项于2019年2月22日发表在Nature上的研究认为,这颗"最小卫星"极有可能只是海卫八遭到撞击后产生的一块碎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