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游小文 《海峡科学》2006,(9):69-69,72
鉴于多年来人类活动的影响,闽江水口大坝建库拦砂,闽江下游河道盲目大量采砂,导致闽江下游干流及北港河床严重下切,水位下降,引起潮流界和潮区界向上游延伸,咸水倒灌和污水回潮已影响部分水厂取水口河段的水质,饮水安全受到威胁.进一步研究闽江下游水源地饮水安全保障体系和应急预案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以闽江下游福州城区感潮河段为研究区间,分析了福州城市取水、排污布局规划和水源地水质情况,采用二维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预测了闽江下游南北港枯水期城市排污规划对水源地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排污布局和强度对闽江下游福州段南北港水质影响总体可接受,各排污口附近约有4hm^2的水域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GB3838-2002)Ⅲ类标准;闽江口潮汐作用导致洋里和连坂排污口附近形成高浓度污染团,在东南水厂~马尾水厂备用水源地之间回荡,并随着潮汐作用逐渐向下游逐渐缓慢输移;感潮河段排污存在明显的污染物上溯现象,北港排污上溯的影响距离接近西北区水厂水源地二级保护区边缘;洋里和连坂排污口对东南区水厂水源地水质影响最为显著,枯水期高潮时刻氨氮增量将达约0.15mg/L,叠加环境本底值后超过Ⅲ类水质标的概率大于90%,建议优化调整闽江下游排污和取水口布局,逐步将取水口向城市上游淮安段转移,更换取消东南区水厂取水口。  相似文献   

3.
该文对闽江下游多个断面水质历史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闽江下游历年溶解氧受闽江径流量和污染物的影响而上下起伏,但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水温、p H、高锰酸盐指数、电导率、氨氮、总磷、水口水库下泄流量及降雨量等因素均对溶解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水温和面源污染是影响闽江下游水体溶解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借助塔里木河中游英巴扎站和卡拉站1961-2005年径流量数据和其他相关统计资料,对45年来塔里木河中游径流量、损耗量进行时序分析,分别得到45年来中游年径流量及其趋势、中游耗水量及趋势、中游耗水量与径流量相关关系,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得出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塔河上游进入中游的水量减少,同时中游耗水量不断增加,至使下泄到下游的水量越来越少,从而引起下游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加强中游段水资源的管理对流域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黑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阐明了近年来由于中游地区用水量的增加,造成下游水资源短缺,使原已很脆弱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一系列生态问题不断涌现,威胁着下游绿洲的生存.提出当前黑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是由人们不合理利用水资源所造成的,其原因是人为的,同时提出了现阶段防治下游生态环境恶化的基本措施,以供流域综合规划参考.  相似文献   

6.
白岩潭潮位站位于闽江下游感潮河段,其水流受到上游来水与口外潮汐的共同作用。文中探讨了洪水期间白岩漂水位的数值计算法、相关分析法和组合概率法,对各自的长处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所得结论对感潮河道的洪水位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黑河流域是我国西北干旱区的第二大内陆河流域,地下水电导率γ的研究对保护流域地下水资源,减少流域生态环境的破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黑河流域地下水γ的空间变化及其与主要离子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整体上,上游浅层及深层地下水γ均较低,明显低于中下游地区,中游浅层地下水γ明显高于深层地下水,下游浅层与深层地下水γ差异不大;2)从区域上来看,中游干流地区浅层地下水γ沿流程呈增加趋势,中、下游沿河道附近浅层地下水γ高于距河道较远地区,上游及中游山前平原地区深层地下水γ较低,明显低于中游细土平原地区,下游居延海—中蒙边界地区与狼心山—额济纳旗城河道附近地区的深层地下水γ存在明显差异;3)地下水γ与各主要离子的关系表明,上游山区地下水γ主要受到Na~+、Cl~-浓度的影响,中、下游地区地下水γ主要受到Na~+、Cl~-和SO_4~(2-)浓度的影响.此外,中游距河道较远地区的深层地下水γ以及下游沿河道附近的浅层及深层地下水γ均受到了农业灌溉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文章阐明了土地开发对塔里木河中游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9.
为掌握闽江下游水域游泳动物的多样性、时空分布及花鰶(Clupanodon thrissa)资源现状,基于2018年4—11月对闽江下游水域11个站位的流刺网渔业资源调查,共捕获游泳动物51种,包括鱼类41种和甲壳类10种,其中花鰶是绝对优势种,主要分布在闽江北港至浦下河段水域,繁殖季节为5—7月.  相似文献   

10.
黑河中下游绿洲生态安全变化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对黑河中下游5个绿洲1980s中期和2000s近期的状况开展生态安全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各个绿洲及流域的生态安全变化分析。无论是1980s中期还是近期,绿洲生态安全综合评价的结果均由中游向下游依次降低,而近期的生态安全状况又比1980s中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下降的幅度也是由中游向下游依次增大。在支持区域生态安全总系统的3个分系统中,与20世纪80年代中期相比,水安全和土地安全水平均明显下降,社会经济安全有所上升。在宏观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中游绿洲耕地的增加和绿洲面积的扩大使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并对下游绿洲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是导致下游绿洲萎缩,整个流域绿洲系统面积缩小、稳定性下降的重要原因。必须加强全流域水资源的调配和流域的综合管理,才能实现黑河流域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以2005-2015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为研究对象,运用综合评价法对生态建设水平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通过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冷热点分析工具探索生态建设水平的时空集聚特征和时空演变情况.结果表明:2005-2015年长江经济带水生态指数、土壤生态指数、大气生态指数与生物生态指数持续上升,生态建设指数呈现出明显的空间自相关特性,靠近上游地区的中游省市向低高集聚区转变,邻近下游地区的中游省市向高低集聚区转变.2005-2015年长江经济带生态建设指数热点区域集中在中上游地区,逐渐由上游地区向中游地区扩大;冷点区域集中于中下游地区,逐渐由中游地区向下游地区缩小.  相似文献   

12.
运用全局Geary指数C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对长江经济带城市雾霾污染PM2.5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2005年~2016年长江经济带城市雾霾污染PM2.5表现为较为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总体空间格局呈现出较为显著的集聚态势并不断增强.热点区以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分布为主,数量和范围呈现出缩小态势,次热点区显著减少但仅围绕在热点区周围,次冷点区由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向中游和下游地区移动趋势明显,冷点区范围呈现出显著扩张的趋势,长江经济带上游仅甘孜州外其他地区都转变为冷点区.此外,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城市雾霾污染PM2.5保持空间相关性的空间距离为867 km,在此范围内长江经济带城市雾霾污染呈现出较为显著的空间集聚分布状态.在对长江经济带城市雾霾污染影响因素分析中得出,产业结构是长江经济带城市雾霾污染最大影响因素,其次为经济发展,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与城市雾霾污染呈现出负相关关系,人口密度产生的影响由长江经济带下游和中游逐渐向部分上游地区扩展,交通运输状况对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产生的影响较大.结合各区域雾霾污染影响因素的差异性,提出长江经济带更应注重联防联控基础上,坚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3.
城镇化视角下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环境健康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如何实现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将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核心议题.本文以长江经济带的36个城市为研究对象,从生态环境压力、状态、恢复潜力三个维度出发构建生态环境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熵权综合评价模型,对各城市生态环境健康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环境水平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长江下游城市生态环境综合指数整体高于长江中游和上游.根据长江沿江36个城市生态环境各指标的差异,借助PCA排序对其进行分类,将36个城市大致分为六大类型.最后,利用相关分析探讨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压力、状态、恢复潜力等指标的关联性,了解城镇化背景下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环境水平的差异,结果表明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压力呈现指数曲线变化;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城市间生态环境与城镇化的耦合特征不同.  相似文献   

14.
基本情况闽江是什么时候形成的?是怎样形成的?这是地形学上重要的课题。具体事实说明闽江上下游有不同的历史发展。闽江上游的支流:建溪、富屯溪和沙漠(南平以上),在古生代末期就把闽西北和西南古生代岩层存在的地方侵蚀成为比闽江下游(南平以下)宽阔而较古老的河符面貌,特别是闽西北的建溪更为古老,但是福建东部半壁河山在侏罗——白垩纪火山岩系喷出以及花岗岩侵入以后,闽江受到很大的影响,可以肯定地说在白垩纪以后闽江新的开端在形成。它是白垩纪以后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闽江下游径流演变趋势,应用MK法和Morlet小波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闽江下游竹岐站1950—2019年长序列径流量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闽江下游多年径流量呈微弱上升趋势,季节变化大,春夏径流量呈下降趋势,秋季呈上升趋势;前三季变化趋势均不显著,冬季径流量则呈显著上升。多年径流量突变发生于2015和2017年,春季突变年份出现在1955年,秋季为1996和2001年,冬季则是2001和2006年;多年径流量存在32a、12a,8a的主要周期,汛期径流量第一主周期为32a,第二主周期为12a,第三主周期为5a,非汛期第一主周期为25a,第二主周期为5a,第三主周期为52a。研究成果加深了闽江下游径流演变规律的理解,可为闽江下游水资源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环境指示生物,方形环棱螺在监测钱塘江水环境状况中有重要的意义.为了解钱塘江不同流域方形环棱螺种群密度与其生存水域水质状况之间的关系,于2013年7月采用样带法对钱塘江上游、中游和下游10个采样点方形环棱螺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同时对相关水域水样进行水质状况分析.结果表明,钱塘江流域上游、中游和下游水体中方形环棱螺种群密度的分布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上游种群密度最高,中游其次,下游分布最少;钱塘江上游、中游和下游10个采样点不同水质指标有显著差异,水质指标COD、BOD5、氨氮、总磷、六价铬和石油类均是下游中游上游;同时,SPSS软件统计分析表明,方形环棱螺种群密度与水质指标COD、BOD5、总磷和石油类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17.
江河地质地貌环境条件是影响沿江工程建设发展及其环境特征的重要因素,是决定沿江城市自然环境特色的背景.以闽江下游福州段为例,考察研究了闽江福州段南、北港(支流)的地质地貌环境特征及变化发展趋势;分析研究了沿江各种人类工程建设活动与南北港地质作用及地貌环境的相互作用状况.研究结果表明人类各种工程建设活动促进和强化了北港的冲刷侵蚀作用和南港的淤积堆高作用;并使闽江下游福州段南北港的地质地貌环境朝不稳定方向发展演化且日趋严重.南北港地质地貌环境的不稳定与恶化又反作用于各种人类工程建设活动,如使该河段许多已建和拟建或在建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问题受到严重的威胁.  相似文献   

18.
闽江口外沙浅滩发育与演变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闽江口外沙浅滩的物质组成,发育条件以及形态演变等,讨论了强潮差对口外水下三角洲发展的约束作用,外沙浅滩平面的位移现象,外沙浅滩的必然存在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洪泽湖位于江苏省的西北部,淮河的中游,面积1960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形似一只昂首展翅的天鹅.公元616年隋炀帝下扬州途经破釜涧遇大雨,将破釜涧改名洪泽浦(《见元和志》),洪泽之名自此始.公元1194年黄河在今河南原阳县决口改道南下,夺古泗水经淮河下游河道而入黄海.淮河下游河道因黄河泥沙沉积淤高而渲泄不畅,中  相似文献   

20.
塔里木河下游植被覆盖动态变化遥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基于遥感等信息化技术,对塔里木河下游地区应急输水前后的植被覆盖度状况进行动态监测及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选取塔里木河下游地区1999年TM、2002年ETM~+和2004年的ASTER等3期夏季遥感影像和基础地理数据,基于RS,GPS及GIS等技术,通过分类体系划分、遥感信息提取、野外验证等方法,完成了研究区植被覆盖度的动态变化分析.结果 应急输水工程实施后,研究区河道两侧较大范围内的中、高盖度植被覆盖面积明显增加,劣、低盖度植被覆盖面积持续下降,部分地区还出现了较为明显的逆转,生态环境逐步趋于好转.结论 基于RS,GPS及GIS等信息技术,建立植被覆盖度动态监测体系,是研究生态环境动态变化的重要手段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