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孝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我国人伦道德的基石。经过不断地发展和继承,孝文化已经成为当代我国民众的基本道德规范,成为我国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因此,加强大学生孝道教育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青少年的自身特点,对弘扬传统孝文化与青少年思想教育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论述了传统孝文化在青少年思想教育上的作用,做出传统孝文化有利于青少年培养自爱精神、培养敬养意识、培养勤俭品质和培养自强精神的论断,在传承传统孝文化中强化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上做出了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早期儒家理论中,孝文化占据着核心地位,但在当代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之下,应如何看待儒家的孝文化?应如何在新时期将孝文化发扬光大?本文从儒家孝文化的传统内涵出发,通过"孝"的原初意义,论述了孝文化是当代重要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我们应当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道德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批判地继承儒家孝文化思想,使其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思潮的解构性和虚无性对青少年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造成了负面影响。当下的中国必须对青少年进行主流道德思想的教育,宏扬我国传统文化,帮助提升青少年人生境界和建立正确价值观。提出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弃其糟粕;教师不但要有较深的历史人文底蕴,深刻而全面地把握中国传统文化,而且对现代文明更要有清醒的认识;借助历史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利用能启动学生情感的历史事实让学生受到人文教育;紧密结合现实生活体验引导学生深刻理会与体验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等。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在全面推进青少年的素质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思想政治教育同中国传统文化间有密切的联系.探究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传统文化因素,既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推进青少年的素质教育,又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6.
沂蒙精神的形成,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果,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孝文化的卓越继承;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先进群体意识的结晶,也是沂蒙人民对民族精神的系统总结.在新时代如何传承革命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弘扬沂蒙精神,需要对沂蒙精神的形成与地域文化尤其是沂蒙地区孝文化的关系进行梳理与解析.以"天人感应"、"至德要道"、"扬名显亲"为主体的孝文化理论对沂蒙精神的涵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祭祀祖先——孝文化实践的最突出表现形式、身体力行——孝文化实践形成的社会风尚、树立榜样——孝文化中孝子孝女的孝道实践夯实了孝文化实践根基,为沂蒙精神的形成提供孝文化鲜活且系统的实践总结与实践支撑;沂蒙精神的形成实现了对传统孝文化的继承、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完成对传统孝文化的重塑并在新时代引领传统孝文化的发展,体现了开拓创新的新时代沂蒙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7.
王丽坤 《咸宁学院学报》2012,32(8):30-31,57
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就业困难、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也逐渐凸现出来.本文在分析现代文化环境对大学生心理成长不利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了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增强抗挫能力、克服交往障碍、调控情绪心态、珍爱生命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为高校素质教育提供新的研究角度和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生命成长的精神营养。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为核心价值的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涵育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但中国文化传统中的"糟粕"部分,即有关漠视、压抑、束缚个体生命成长的价值理念、思维方式和传统习惯等消极因素,则需要我们在开展生命教育的实践中予以正视,并认真排解。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聋哑青少年暴力事件屡屡见诸报端,自残、自杀的事件也逐渐增多。我们聋校教师要高度重视这一现象,通过课程传授、文化熏陶、环境影响、师爱感染等策略对聋生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创设一条针对聋生的生命教育之路,从根本上提升聋生的生命质量,为他们将来走入社会,适应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0.
人文教育的目标是教学生如何做人,其内容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中国传统道德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传统的核心,将优秀的伦理道德引入人文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