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0年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时,即制订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工作总体计划,第一步审定中医药学基本名词,第二步审定中医药学各科名词,第三步审定新名词和修订已公布的名词。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领导下,在国家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下,2004年完成《中医药基本名词术语规范化研究》项目,公布、出版了《中医药学名词》,并因此获中国中医研究院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于2005年3月正式公布《中医药学名词》。《中医药学名词》是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经过4年认真细致的审定,完成的我国第一部规范中医药学名词。全书包括:总论,医史文献,中医基础理论,诊断学,治疗学,中药学,方剂学,针灸学,推拿学、养生学、康复学,内科疾病,外科疾病,妇科疾病,儿科疾病,眼科疾病,耳鼻喉科疾病,肛肠科疾病,  相似文献   

3.
2004年9月成立了以王永炎院士为主任、曹洪欣院长为常务副主任的81人的第二届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医药学名词委).五年来,中医药学名词委及其专家以高度的责任心,按照中医药学名词审定总体计划,积极工作,在中医临床各科名词审定、成果推广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同时也积累了一些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4.
系统性是术语的重要特征,也是科技名词审定的主要原则之一。文章从收词、定名、定义、英译和体例编排方面论述了中医药学名词审定的系统性。另外,中医药学名词存在多种理论并存、西医名词的选收等特殊情况,审定时均给予了妥当处理。  相似文献   

5.
2000年8月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医药名词委)成立,2004年9月进行换届,五年来我们根据中医药学名词的特点,建立了一套适合中医药学名词审定的模式,取得一些经验和成绩,在此与大家一起来分享。  相似文献   

6.
2011年12月3日,第三届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刘青,第三届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王永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法监司副司长桑滨生,中国中医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刘保延、常务副书记仇芙林、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连达等130余人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名词术语的规范化和审定 ,是中医药学制定行业标准和学科规范的基础性工作 ,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系统工程。中医药学名词术语规范化工作 ,已经成为影响中医药学继续发展 ,中医药学现代化、国际化的瓶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2 0 0 0年 8月成立了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挂靠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并在该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内设办公室 ,作为日常办事机构。由于中医药学科是我国惟一保留至今并仍在发展的传统学科。它不同于其他自然科学学科———主要是外国名词规范引入 ,中医药学名词术语有自己的特点 ,首先是…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工作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0年 8月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之后 ,我们制定了中医药学名词审定的总体计划 ,确定了规范研究和审定两个工作层次 ,启动了中医药学基本名词的审定工作。在近两年的实际工作过程中 ,我们对这项工作的性质、定位、思路、及相关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一、一项基础之基础性的工作中医药名词的审定工作应定位为中医药学科建设的基础的基础 ,更侧重基础性工作 ,是为基础性研究服务的。而基础性研究关系到我们中医学最核心的就是临床 ,就是临床疗效的提高。疗效是中医学的生命线。中医学的特征就是重视临床。中医理论的升华和中医…  相似文献   

9.
三月底,全国科技名词委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分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审定工作会议.过去,笔者参加过许多学科名词委员会的审定会议,然而这次审定会使我有许多特殊的感受,会上有的发言令人感动.  相似文献   

10.
2008年9月26日,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工作会议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召开。会议集中审议了中医外科、中医肛肠科、中医皮肤科、中医骨伤科、中医眼科、中医耳鼻喉科等学科的名词初选稿。全国科技名词委医学审定编辑朱彦慧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11.
● 专题报道 ●中国科技名词代表团访问欧洲术语机构[4·3]…………………………………………………● 名词工作论坛 ●科技术语规范化在信息传播中的重要作用刘 青 [1·3]………………………………………“为将中医药学推向全球而作”———记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工作 樊 静 [2·3]……………………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工作的探讨王永炎 朱建平 [3·3]…………………………………………● 公布科技名词 ●地理信息系统名词 (部分 ) [1·6 ]…………………心理学名词 (摘录一 ) [4·4 ]………………………● 发布试用新词 ●第五批天文…  相似文献   

12.
2008年9月26日,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工作会议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召开。会议集中审议了中医外科、中医肛肠科、中医皮肤科、中医骨伤科、中医眼科、中医耳鼻喉科等学科的名词初选稿。全国科技名词委医学审定编辑朱彦慧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13.
2000年8月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医药名词委)成立,2004年9月进行换届,五年来我们根据中医药学名词的特点,建立了一套适合中医药学名词审定的模式,取得一些经验和成绩,在此与大家一起来分享。中医药学名词的特点中医学是我国传统的科学技术中惟一能完整地保留至今并以自身独特的体系仍在继续发展的学科,有很强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来自于它所具有的独特理论体系,确切的临床疗效。其中中医独特的理论是由独特的概念构成的。中医独特的概念则是由中国独特的语言所构成的中医术语来表述的。中医术语有它的独特性,其独特性在于它不同于其他自然科学,因为我国绝大多数自然科学的术语来源于外国(俄文、英文),主要是统一术语的汉译名。而中医大量的名词术语形成于古代,有的甚至有数千年的历史,并且构成自己的术语体系。中医术语有体系也有其特点。一是历史性:由于中医药学的历史性,名词术语多为古代汉语,有时字即是词,如气;有时短句也视作一个词,如木克土、肺主气、心开窍于舌等;更有古今词义的演变,古文的现代表述等。二是人文性:中医学是以生物学为基础,与理化数学交融,与人文哲学相渗透的学科,尤其是人文哲学对古代中医学的深刻影响,直接反映在名词术语上,诸如阴阳、五行、母病及子、子病及母、釜底抽薪、提壶揭盖、三子养亲汤之类,中国传统文化味很浓。三是定性描述:如实喘、虚喘、冷哮、热哮等。很少用定量描述。四是抽象的概念用具体的名词来表述:如五行的木、火、土、金、水,木生火、火生土、木克土,火克金……总之,中医药学历史悠久,加上我国地域辽阔,方言众多,中国传统文化特色浓厚,以及少数民族医学、外来医学的影响,有相当部分的中医学名词术语外延宽泛、内涵不清,常出现一词多义、一义多词、词义演变等现象。所表述的概念形式与现代医学也不同,很难用“种差加属”的方法来规定。中医药名词术语的特点决定其规范化工作的艰巨性。建立一套适合中医药学名词审定的模式中医药名词委成立不久,科学技术部设立专项《中医药基本名词术语规范化研究》,由中医名词委挂靠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牵头实施。2003年完成《中医药基本名词》5283个术语的规范,包括汉文名、英文名、注释。2005年4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2004年初,科学技术部又继续支持中国中医研究院项目组开展“中医内妇儿科名词术语规范与审定”专题研究。2004年4月,我们向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制定中医药学术语国际标准,受到WHO西太区的高度重视,10月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研讨会,启动了这项工作。今年,我们开始着手《海峡两岸中医药学名词对照》工作。五年来,我们在工作中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中医名词审定工作的模式,内容包括“一个总体计划”、“两支队伍”、“三个工作程序”、“四种理念”、“若干规范守则”等。一个总体计划中医名词委成立之初,就制定审定基本名词、各科名词、修订名词和审定新名词“三步走”的总体计划。两支队伍建立了以全国中医药名词委为核心的专家咨询组(审定层次)和以中医药名词委办公室/项目组为主的工作组(研究层次)两支队伍密切配合的有效的运行机制。三个工作程序办公室/项目组在广泛搜集整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提出初步方案;然后通过小型会议、个别面谈、书信、网络等多种形式,尽可能广泛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最后再提交名词委集体审议,集中多数专家的智慧,充分发挥学术民主。四种理念我们提出并遵循中医药名词术语审定工作的四个新理念:权威性寓于广泛性之中、一体化与本土化相结合、一项复杂性研究、一个朝向目标的过程。权威性寓于广泛性之中审定之后的名词应具有最高的权威性与最大的约束力,而权威性寓于广泛性之中。这要求我们尊重专家,尊重知识,发扬学术民主,靠集体的智慧,集思广益,精诚合作,共同完成。我们的经验是本着谦虚谨慎的态度,在设计与实施的过程中,充分地尊重、广泛地征求老名医、老专家的意见,把广泛尊重中医界各方面人士的工作做在前面,在工作中形成有效的协商模式。征询意见可以本着“小—大—小”范围的原则进行。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规范审定的名词应该是最有权威的。一体化与本土化相结合我们要推进全球一体化进程,要参与国际科技工程,所以我们的名词审定就要朝向国际,让更多的人接受中医、利用中医、发展中医。同时,也要注意其本土化,要强调我国是中医的故乡,中医具有原创性。名词的规范审定及其相关的标准,应该由我们来做。我们强调中医药名词的审定,要“一体化与本土化相结合”,以我为主,我主他随。一项复杂性研究中医药学是以生物学为基础,与理化数学交融,与人文哲学相渗透的学科,尤其是人文哲学对古代中医学的深刻影响,直接反映在名词术语上,诸如阴阳、五行、气之类,中国传统文化味很浓。中医名词术语多为定性描述,如实喘、虚喘等;抽象的概念用具体的名词来概括,如金克木。这些又增加了复杂性。由于有相当部分的中医学名词术语外延宽泛、内涵不清,因此要将具有丰厚中国文化底蕴的中医药学名词术语作恰当的英译,实属不易。中医药学科体系表现为由中医药名词术语体系构建的学科概念体系。因此,中医药学名词术语的规范和审定,虽然不能代替中医药学科概念体系的研究,但不能仅仅只局限在名词术语本身,而必须尽可能地考虑学科概念体系的构架。其复杂性,其难度,可想而知。因此,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工作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项工作中,要自觉地应用复杂性理论来作指导。一个朝向目标的过程我们制定了中医药名词审定的总体计划,分三步走。第一步先从3万多条中医药名词中筛选出重要的常用的基本名词术语约5000条,进行规范研究和审定。第二步在完成中医药基本名词的规范研究之后,再开展基本名词之外的中医基础理论、诊疗基础、中药、方剂、针灸推拿、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伤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养生、医史文献等名词术语的规范研究和审定。第三步修订已公布的中医药学名词,规范和审定新出现的中医药学名词。本项工作是一个过程,没有一个尽头。先搞出一个标准,然后进一步完善。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做得再好也只能是现阶段的较高水平,总是有待日后的完善。名词需要一稿一稿地修订,没有摊子可收,要一直干下去。每一次修订,都有可能增加,或删减,或修改前一稿所定下来的名词,这就是“过程”的含义。若干规范守则按术语学要求,结合中医术语历史性、文化性、定性描述、抽象概念用具体物名来表述等特点,制订《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原则与方法》、《中医药学名词·基本名词选词原则》、《中医药基本名词英译原则及方法》等若干重要的名词规范守则。在工作中,我们首次采用了术语学的新方法,遵循单义性、科学性、系统性、简易性、国际性、约定俗成、协调性等原则,使审定工作本身有章可循。五年来,我们在中医药学名词审定的实践过程中,也在理论上对中医术语及其规范工作的目的、意义、任务、内容、特点、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作了初步探索,为构建中医术语学乃至中国术语学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简讯     
全国科技名词委于2004年9月10~11日在北京召开第二届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大会。全国科技名词委副主任潘书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李振吉、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炎、中国中医研究院党委书记姚乃礼以及来自全国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和有关工作人员60余人出席了会议。中国中医研究院曹洪欣院长主持会议。中医药名词委副主任梁菊生在大会上作了《首届中医药名词审定委员会工作报告》。全国科技名词委副主任潘书祥宣布了第二届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组成名单,并由全国科技名词委、中国中医研究院领导颁发聘书。大会分内科热病组、内科杂病组、妇科组、儿科组、综合组、英译组进行专家咨询,与会专家分别就项目组提出的内科、妇科、儿科名词及其相关名词术语规范和英译问题,进行了认真讨论,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邬江)  相似文献   

15.
三月底 ,全国科技名词委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分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审定工作会议。过去 ,笔者参加过许多学科名词委员会的审定会议 ,然而这次审定会使我有许多特殊的感受 ,会上有的发言令人感动。我感到有一种力量凝聚并推动着这项工作 ,概括一句话就是委员会出色的工作 ,源自委员们强烈的责任感。他们决心以最好的成果将中医药学推向全球。  一、一项创新性的工作我们常常可以见到有的文章写道 :由于历史的原因 ,我们需要引进国外科学技术 ,这其中首先要引进科学技术的载体———术语 ,这就要求我们首先把这些术语汉化。名词统一工作就是确定…  相似文献   

16.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工作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8月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之后,我们制定了中医药学名词审定的总体计划,确定了规范研究和审定两个工作层次,启动了中医药学基本名词的审定工作。在近两年的实际工作过程中,我们对这项工作的性质、定位、思路、及相关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索。一、一项基础之基础性的工作中医药名词的审定工作应定位为中医药学科建设的基础的基础,更侧重基础性工作,是为基础性研究服务的。而基础性研究关系到我们中医学最核心的就是临床,就是临床疗效的提高。疗效是中医学的生命线。中医学的特征就是重视临床。中医理论的升华和中医新药的开发来源于临床。中医的观察与实验最注重的是人,进一步是亚健康的人,是病了的人,所以中医理论的构架是以人为本,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形神统一。可以说中医学理论的研究和构建指导着临床。中医学理论由中医学概念体系构成,而概念则通过名词术语来概括、表达和传递。中医药名词审定工作关系到全学科、全行业的发展。我国加入WTO之后,标准规范的制定显得更重要了,而标准规范制定的一个基础就是名词的审定,所以名词的审定是基础的基础。没有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的学科就不是一个成熟的学科。中医是中国古代科学,也需要现代化。现代化的标志之一是建立本学科的标准体系,而所有标准均建立在名词规范的基础之上。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以往发布的GB(国家标准)、ZY(中医行业标准)等都是在名词没有统一规范的基础上作的,存在问题是可以想见的。二、一项复杂性的研究中医药学科性质决定了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工作所采用的复杂性科学的方法论。中医学是一个学科,是科学的分支,是一个具有丰厚中国文化底蕴的古代医学科学。它的学科特点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融合最好的学科之一,是生命科学与数理科学的交叉,线性与非线性的交叉。而中医学最宝贵的是非线性。非线性就是复杂的,就得把人看作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巨系统来对待。中医学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沿着非线性的、复杂的、系统的科学方向作了不间断的探索,积累了大量的研究素材,丰富的经验,闪耀着复杂科学思想的火花。近代科学在还原论指导下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成绩举世瞩目。同时,还原论的缺陷也日渐凸显出来。20多年前,美国一些原先得益于还原论的前沿学科的科学家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他们开始从整体、系统、复杂、非线性视角去观察世界,认识事物。他们关于复杂性科学的研究成果日益受到科学界的重视,预示着还原论一统天下的时代将要过去。由于非线性的系统的复杂性科学与中医学原有的方法论有着高度的一致性,中医学与复杂性科学的研究已经得到提倡。传统的中医学将给现代的复杂性科学提供养料,现代复杂性科学也将给中医学开辟一条新路。非线性的复杂性科学为中医的现代研究提供了新思维、新理念,带来了新曙光。具体到中医药学名词的审定,我们认为也必须运用复杂性科学的方法来指导工作。中医药学是我国土生土长的、最具中国特色的学科。其他自然科学的名词术语大多来源于外国,而中医药学名词术语则不同,大量的名词术语形成于古代,有的甚至有数千年的历史,并且构成自己的术语体系。由于中医药学的历史性,名词术语多为古代汉语,有时字即是词,更有古今词义的演变,古文的现代表述等,可见其复杂性。中医学是以生物学为基础,与理化数学交融,与人文哲学相渗透的学科。尤其是人文哲学对古代中医学的深刻影响,直接反映在名词术语上,诸如阴阳、五行、气之类,中国传统文化味很浓。中医名词术语多为定性描述,如实喘、虚喘等;抽象的概念用具体的名词来概括,如金克木。这些又增加了复杂性。由于有相当部分的中医学名词术语外延宽泛,内涵不清,因此要将具有丰厚中国文化底蕴的中医药学名词术语作恰当的英译,谈何容易!中医药学科体系表现为由中医药名词术语体系构建的学科概念体系。因此,中医药学名词术语的规范和审定,虽然不能代替中医药学科概念体系的研究,但不能仅仅只局限在名词术语本身,而必须尽可能地考虑学科概念体系的构架。其复杂性,其难度,可想而知。由上可知,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工作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项工作中,我们要自觉地应用复杂性理论来作指导。三、一个朝向目标的过程我们制定了中医药名词审定的总体计划,分三步走。第一步先从3万多条中医药名词中筛选出重要的常用的基本名词术语约4 000条,进行规范研究和审定。第二步在完成中医药基本名词的规范研究之后,再开展基本名词之外的中医基础理论、诊疗基础、中药、方剂、针灸推拿、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伤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养生、医史文献等名词术语的规范研究和审定。第三步修订已公布的中医药学名词,规范和审定新出现的中医药学名词。大约要10年时间。本项工作是一个过程,没有一个尽头。先搞出一个标准,然后进一步完善。我们第一次认真地搞了,可以做得比较好。但是,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做得再好也只能是现阶段的较高水平,总是有待日后的完善。名词需要一稿一稿地修订,没有摊子可收,要一直干下去。每一次修订,都有可能增加,或删减,或修改前一稿所定下来的名词,这就是“过程”的含义。像名词审定这样长期性的课题研究,还是要靠年轻人来完成。我们应该非常重视提携年轻人,把年轻人提拔出来。我们大力培养多学科的人才。要求年轻人多学一点东西,学一点本专业之外的新东西,学一点中医药学之外的东西,改变一下我们现有的知识结构。譬如读点生物信息学方面的书籍,掌握整体的准则,功能的准则;读一读美国米歇尔·沃尔德罗普(Mitchell Waldrop)的《复杂》(Complexity)。这是在还原论、相对论的基础上,融入了系统论、人文精神及科学信息的新学科,因此既适用于信息的处理,也适用于社会。四、一体化与本土化相结合我们要推进全球一体化进程,要参与国际科技工程,我们的名词规范就要朝向国际,让更多的人接受中医、利用中医、发展中医,这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名词审定工作是为将中医药学推向全球而做,要注意到科技工程的国际化影响。同时,也要注意其本土化,要强调中医是我们的,我国是中医的故乡。名词的规范审定及其相关的标准,应该由我们来做。我们强调中医药名词的审定,要“一体化与本土化相结合”。名词的英译问题是个难题。因为我们要求必须与国际接轨,而不是中国式的英语。要搞好英译工作,英语人才是关键。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注意这方面的人才培养,眼光要放远一些,可以把人员送出去,即选择合适的人才送往英国去学习培养。英语人才仅在国内培养恐怕不太行,中国式的英语绝对行不通。五、权威性寓于广泛性之中审定之后的名词应具有最高的权威性与最大的约束力。而权威性寓于广泛性之中,这一原则更适用于中医。尊重专家,尊重知识,这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关键。不是只靠一、两个专家说了算,而是要发扬学术民主,靠集体的智慧,集思广益,要大家来精诚合作,共同完成。我们的经验是做课题要本着谦虚谨慎的态度,在设计与实施的过程中要多费点劲,多出点汗,充分地尊重、广泛地征求老名医、老专家的意见。如有不同的意见,应反复进行协商。事实上,往往是你尊重他了,他就会支持你,你的工作做到家了,就可以避免很多的麻烦。关键是要把广泛尊重中医界各方面人士的工作做在前面。这是在工作中约定的有效的协商模式。要使课题组充满活力,真正的民主是最重要的。中医药名词,历史上出现多个异名,当代中医界不同部门为各自的目的也进行过多次的规范统一,有的甚至制定了国标、行标,这些工作都为我们今日的名词审定打下良好基础。但由于时代和部门目的的局限,它们之间还存在不少不统一的地方,所以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在几种现有的方案中选取一个最好的或较好的,而不是要我们出新名,造新词,标新立异。这样,就要求我们要尊重原有方案制定者,同时又要通过征求意见,在充分说理的基础上,作出取舍。在这里,征求专家的意见是很重要的。征询意见大体可以本着“小-大-小”范围的原则进行。第一阶段,即一开始,可以请少数某一专业的权威审,比如现任的中华中医药学会各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然后,再把大家的意见收拢,定下一稿。第二阶段,定下来的一稿要尽量多请一些专家来看,来提意见。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如通过专业委员会,通过行政部门,也可以通过网络媒体,总之是要在中医界进行最大限度的征求意见。召开各种各样、各门类、各方面、各层次中医人士的小型座谈会。要注意在会上必须使每一个与会代表都畅谈意见。然后,汇总大家的意见,进行修改。第三阶段,我们经过修改而定下来的稿子(包括有争议名词的考释),要请搞辞书的少数专家来审定。我们必须善待这些高年资的专家,多听他们的意见。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规范审定的名词应该是最有权威的。六、复杂问题的系统操作由于中医药名词规范审定工作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我们将这项系统工程分为两个层次来操作。一个层次是规范研究,由办公室或项目组组织专家,根据《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原则与方法》,对中医药学名词术语进行研究。确定规范正名,内容包括中文名词表、英文名词对译表、中英文术语数据库,作为提交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稿的蓝本。第二个层次是审定,由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对送审稿进行审定。确定后,报全国科技名词委复审,批准公布、出版。名词审定步骤是按照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科学技术名词审定的原则及方法》的要求进行。其中的原则、编排体例、审定程序等较为系统,富有操作性。规范研究层次的工作,不同于其他学科主要是统一中文译名,而是统一中文名词。首先,我们依据现有的国标、行标、权威性专著所载的名词进行汇总,如辨证名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证候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药药性、炮制等名词,根据全国科技名词委关于“后审的服从先审的”的原则,首选2000年已由全国科技名词委出版颁布的《药学名词》,其次选用《药典》、《中华本草》等。针灸经络、腧穴名词,依据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制定的《十四经穴名标准》、国家标准《经穴名称与部位》、《中国中医药学主题词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传统医学》、《中医大辞典》、《新编针灸大辞典》及《中国针灸学》、《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腧穴学》等。然后,一致的名词先确定下来。不一致的名词,办公室或项目组人员根据《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原则与方法》进行综合研究,提出取舍建议,形成征求意见稿。再将征求意见稿,向相关的中医药学专家征询意见。征询意见的形式是多样的,如个别拜访、召开小型专家咨询会、利用全国专科性学术会议期间征询专科学者的意见,还将通过网络媒体征求意见。再是举行较大型专家咨询会,相关学科专家交叉讨论,从整体进行论证、把握,使名词的审定工作更为完善。我们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试图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可操作性的工作程式,并使之系统化。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工作刚刚起步,我们的经验很不足,体会也很肤浅,诚望有关专家帮助我们做好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简讯     
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社科名词审定工作会议本刊讯2005年6月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江蓝生召集社科院有关专家,就社会科学名词审定工作的开展进行研究和部署。与会专家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认为这是社会科学学科建设的基础工作,应该列入院“十一五”科研规划,社会科学名词审定已经在语言学领域先行展开,下一步是以经济学、法学名词审定作为试点,然后由点到面逐步推广,并准备在有关学科的期刊上设立专栏开展名词审定学术讨论。(刘延玲)□材料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本刊讯2005年3月15日,全国材料科技名词审…  相似文献   

18.
卷首语 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汉语术语学而努力 本刊月·1 明天更美好 —全国科技名词委成立20周年寄语 本刊/2·1 迈向新的辉煌本刊/3·1 经济全球化呼唤科技名词规范化本刊/4·1 五年来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工作 王永炎朱建平乃·29 通信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工作体会雷震洲乃·31 生态学名词审定工作王祖望乃·35 海峡两岸动物学名词对照研讨进展宋大祥/3·37 大会总结刘青/3·40 闭幕词潘书祥/3·44 O矛一、︶Q了 ,‘42 … 专稿 二00四年十大科技焦点名词 赵小兵谢学敏秦鹏/l·51 绽放在科学的春天里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 过程回顾…  相似文献   

19.
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生物化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土壤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生物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大气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古生物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地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地球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植物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林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解剖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微生物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细胞生物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力学名词审定委员会遗传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数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海洋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电子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测绘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地质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生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计算机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化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农学名词审定委员会自动化名词审定委员会 石油名词审定委员会化学工程名词审定委员会 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名词审定委员会煤炭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 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路交通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航空名词审定委员会铁道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航天名词审定委员会航海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动物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土木工程名词审定委员会 水产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水利名词审定委员会 自然辩证法名词审定委员会船舶工程名词审定委员会 自然科学史名词审定委员会电工名词审定委员会 昆虫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电力名词审定委员会 心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冶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外国科学家译名协调委员会机械工程名词审定委员会  相似文献   

20.
中科院院长、名词委主任路甬祥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名词委副主任江蓝生出席会议; 中科院党组副书记、院出版委主任郭传杰出席会议; 名词委副主任章综主持会议; 名词委副主任潘书祥作工作汇报; 名词委副主任马阳发言; 名词委副主任张尧学发言; 名词委副主任李宇明发言中医药学名词审定会(北京·2002年3月)地理学名词审定会(北京·2002年4月)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名词审定会(连云港·2002年6月)资源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大会(北京·2002年8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