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很多企事业单位的中小型图书资料馆虽然在藏书数量和种类上相对于大型图书馆要少得多,但往往图书、期刊、资料共存,一个管理人员要负责办理从订购到借阅的全部手续,工作头绪多、重复性劳动量很大,但又没有条件购买整套图书馆微机管理系统,作者所在单位也存在上述问题。为此,我们开发了适合中小型文献信息管理工作的微机管理系统,即文献信息管理系统(DocumentInformationManagementSystem),简称DIMS。DIMS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把图书、期刊、资料的日常管理工作集为一体,完成从预订、采购、验收、建库、修改、编目、统计、催还、打印目录…  相似文献   

2.
七十年代以来,高新科技及其新型载体资料大量涌进我国图书文献领域,冲击着原有的管理系统,相关的新概念术语如录音带、录像带、缩微资料、电子书刊、电子图书馆、影碟、光盘、电脑管理系统、机检系统、机读文件、网络、信息高速公路等,也一呼隆冲进图书馆,让人目不通接。由于文献资料工作是“用”字当先的,其加工和管理也都围着“用”字转,因此对资料多采取“拿来主义”,“用”起来再说,不可能透彻地认识载体性质,也未发现新型资料的内在联系是“电媒性”,使得术语的使用处在混乱之中,影响了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可见,怎样确定这…  相似文献   

3.
很多企事业单位的中小型图书资料馆虽然在藏书数量和种类上相对于大型图书馆要少得多,但往往图书、期刊、资料共存,一个管理人员要负责办理从订购到借阅的全部手续,工作头绪多、重复性劳动量很大,但又没有条件购买整套图书馆微机管理系统,作者所在单位也存在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4.
书籍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许多高校的莘莘学子更是把阅读当作最大的乐趣。图书馆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该系统是一种典型的信息管理系统。在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中,使用计算机对图书资源信息进行管理,具有相当大的优势,如搜索迅速、查找便捷、可靠性高、保密性好、存储量大、寿命长、成本低等。这些人工管理无法比拟的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图书馆管理的效率和利用率,也是高校能否实现科学化、正规化管理,乃至数字化管理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Markov链在高校文献资源采购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Markov链建立模型,对高校文献的采购作出定量预测,结果可为高校图书资料管理部门,根据不同读者需求和借阅量采购图书资料提供决策的依据,对于高校文献资源的合理配置,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基于.NET平台,运用C#语言编程技术、Dreamweaver网页设计方法与SQL Server 2008数据库创建功能,完成了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该系统涵盖了读者信息管理、图书资料维护、图书状态查询、自动借书还书等功能,具有性能稳定、易于操作、可扩展性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新陈代谢,吐故纳新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从事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也是如此。为了更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要,保持图书资料的使用价值和藏书的旺盛生命力,就要不断地吐故纳新,既要不断购进新图书,尤其是有时代感的新书,但同时又要不断地剔除旧书,这是科学管理图书资料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长期以来,这项工作往往不被人们所重视,一般图书资料部门只注意增设资料库和添加一些设备,来解决资料日益增加的矛盾,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现状。因为人们长期受到传统的“藏书楼”观念的束缚,对图书资料进行剔旧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不…  相似文献   

8.
为了方便读者和服务读者,解决读者对其他馆藏文献资源的需求,使现有的文献资源得到充分和合理地利用,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实现全军院校"一个馆"的目标,信息工程大学图书馆率先在全军院校图书馆开发了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多校区图书资料联合借阅管理系统.本系统结合军队院校图书馆原有管理系统,采用先进的技术平台和数据库,构建了B/S和C/S双模式系统,对联合借阅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图书馆的规模越来越大,如果采用传统的手工管理,无法满足日益庞大的读者群及种类越来越丰富的图书系统的需求,因此用软件管理图书馆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采用MYSQL数据库作为系统后台,建立基于JSP的图书管理系统.对读者而言,完成基本的图书查找和借阅等功能,对图书管理员而言,完成图书借阅、借阅证、图书管理等基本功能.系统采用基于B/S结构的系统开发方法,设计结构合理的MVC架构的WEB应用程序,并结合JAVA中间件开发高效的图书馆管理的WEB应用程序.  相似文献   

10.
随书光盘指的是图书的后附光盘或者是含配套图书的光盘文献资料.它是根据人们的阅读需求,将与图书相关的知识信息储存在以电子材料为介质的载体上,伴随着传统纸质印刷出版物一起出版,并需要借助计算机等多媒体终端设备,为学习、科研、教学提供多维服务的特殊文献.换言之,随书光盘就是与图书内容相配套的,以光盘为媒介的一种特殊的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11.
汉代政府从巩固其政权出发,比较重视图书文献的管理,加之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草、行、楷书通行,目录学、校勘学的创立和发展等等,都为这一时期图书文献编纂工作的开展创造了有利的客观条件。一、汉代图书文献的整理汉代政府重视图书文献典籍的搜集和整理工作。《汉书·艺文志》中记载:"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汉武帝时,"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  相似文献   

12.
<正>图书馆藏书的发展,总是要受到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的。长期以来,图书管理人员所扮演的就是图书保管员的角色,其角色定位就是采编、整理、装订、保管图书。然而,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时代的来临,对图书馆藏书带来产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资料室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图书资料室的管理要求,应用VB ACCESS开发了适合于资料室的图书管理系统.该系统基于C/S模式,主要由图书管理、读者管理、流通管理、统计报表、系统维护等功能模块组成.系统实用性强,界面友好,操作简便,极大地促进了资料室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自动化.  相似文献   

14.
刘向阳 《河南科技》2011,(15):29-30
<正>汉代政府从巩固其政权出发,比较重视图书文献的管理,加之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草、行、楷书通行,目录学、校勘学的创立和发展等等,都为这一时期图书文献编纂工作的开展创造了有利的客观条件。一、汉代图书文献的整理汉代政府重视图书文献典籍的搜集和整理工作。《汉书·艺文志》中记载:"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汉武帝时,"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  相似文献   

15.
《甘肃科学学报》2007,19(2):F0002-F0002
甘肃省科学院电子阅览室是一个内连局域网,外连因特网,与国内大型图书情报单位相链接的电子检索与阅览网络系统。自1999年建立以来,分别组建了适于本院各学科领域的电子文献信息资源系统。为扩充信息来源,开发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初步建成包括期刊、图书、工具书目的信息数据库。使我院科技信息及其开发利用实现了电子化管理,为我院科研和技术创新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16.
王惠芳 《河南科技》2011,(21):26-27
<正>图书分类法的转换对于一个图书馆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涉及一个图书馆对馆藏文献揭示、藏书布局调整、书目数据更新等方方面面,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为适应学科发展需要,人大馆对50余万册图书进行了分类法转换,由原来使用的《中国人民大学图书分类法》(以下简称《人大法》)分类号换成《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以下简称《中图法》)分类号,同时进行书目数据的更改和藏书布局的调整。整  相似文献   

17.
王惠芳 《河南科技》2011,(11):26-27
图书分类法的转换对于一个图书馆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涉及一个图书馆对馆藏文献揭示、藏书布局调整、书目数据更新等方方面面,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8.
<正>引言围绕知识产权分歧的中美贸易争端让知识产权保护的话题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公共图书馆作为拥有丰富图书著作、信息数据、文献资料的公益性事业单位,读者可以免费便捷地获取图书馆内的各类资源。随着社会信息化水平越来越高,信息传播方式越来越快捷多样,读者在使用馆藏文献资源或图书馆自身对文献资源开展知识创新服务过程中,很有可能会侵犯相关知识产权。在法  相似文献   

19.
针对现代图书管理系统不能有效地管理每一本书,图书信息更新慢,容易出现错误等现象,设计满足管理需求的各种类型的图书管理系统,从而达到满足不同用户预想的目的。实践证明,使用.NET平台下图书馆管理系统,加强书籍监管,消除漏洞,使管理更容易、更有效。该系统结构简单,易于使用,可以实现图书馆的完善管理来简化图书管理程序。  相似文献   

20.
针对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建设中存在的信息孤岛、重复建设、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提出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校际联盟图书资源共享系统,通过智能合约定制校校双方、多方之间灵活多变的图书租借策略,周期性完成租借清算;通过API接口与校内图书管理系统进行无缝对接,实现链上租借流程的自动化和可追溯。该系统利用区块链技术的信任构建优势,完善高校图书馆之间的共享模式,提高了图书资源利用的边际效应,可有效激发高校图书共享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